1、兰考一高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出题人:王莎莎 审题人:喻永辉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 共50分)一、 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2.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既是
2、人性也是天性,人性和天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只要人们能尽力地扩充自己先天所固有的“善心”,即认识本性,同时也就是认识了天性。孟子的这一思想( )A.形成了天人感应的观念意识 B.形成了儒学伦理的基本体系C.赋予了汉代儒学神秘的色彩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继承发展3.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这些主张( )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C.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D. 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4.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
3、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四民”秩序 B注重改善百姓生计C关注人的道德修养 D主张整合社会阶层6.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4、“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7.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C
5、. 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8.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A神圣的基督教信仰亟待改变 B外用宗教形式内显人文精神C文艺的核心仍然是神圣主义 D世俗清醒的世界观还未出现9.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B.近
6、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C.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10.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11.卢梭指出:“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这里卢梭的本意是( )A文
7、明社会必须由经济的发展奠基 B文明社会破坏了人类的本性C文明社会的奠基者必须推行愚民 D英国圈地运动加快文明社会到来12.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13.下图是对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的记载,此项发明( )A. 出现在东汉,以植物纤维为原料 B. 是西
8、方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前提C. 西汉时期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D. 便于文明的传承,促进文化发展14.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 )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作者意在强调( )A近代旧式农民战争对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冲击 B洋务运动推崇中体西用
9、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16.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能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至,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 B.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C.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D.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17.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西汉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非孔子之经,是“伪经”。它是王莽新朝之学,故称“新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证有理有据,观点可信 B减少了变法改革的阻力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成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18.某学者说
10、:“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排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着旨在(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传统儒学思想体系19.右图伟人的足迹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C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的解决了党内问题D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20.柳诒征在中国文化史中说:“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
11、次改革。急进之士,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这一论说( )A. 倡导以西法补中法之不足,中西融合 B. 揭示了“西体中用”的历史局限C. 批判了“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 D. 反映了学西学挽救危亡的时代性21.邓小平在 1992 年“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中国要警惕右,更要防止左”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 D.“摸着石头过河”22.2018年1
12、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D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3.“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A. B. C. D.24.“在欧
13、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25.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A. 反封建反专制的
14、崇高理想B. 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C. 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D. 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第卷(非选择题)二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三道大题,总共50分)1.(17分)材料: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游历,相继在河南、北京等地做官,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相继写了广游志和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概括。王士性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他将自然与人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特别注
15、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 一摘编自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等(1)根据材料,概括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9分)2.(18分)材料 林白水(1874-1926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
16、读法律兼学新闻。20世纪初,他先后参与了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等报刊的办报活动。林白水曾主持发表了一系列史论,提出“明亡是中国第一次亡国,鸦片战争是第二次亡国”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问题之一在于“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之间、上流社会之间以及下流社会之间均不联络”。在论刺客的教育中,林白水认为用刺客在成本和效益上能为革命活动带来更大效果,故此鼓励国人,尤其年青学生参与暗杀行动;1905年刺杀出洋五大臣的吴樾坦承“自读论刺客一篇,始知革命当从暗杀入手”。林白水的政论使用白话文,文风也是开门见山,为民众喜闻乐见,在当时社会有较大影响。据邵雍民族民主革命的积极宣传者林白水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
17、白水办报活动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白水办报活动在当时社会形成较大影响的原因。(10分)3.(15分)材料一: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历时三个月,麦迪逊是带着一套宏大的制宪方案前来与会的,他草拟的弗吉尼亚方案 成为会议上制定的新宪法的理论依据。他为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慷慨陈词,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但他不同意汉密尔顿等极端联邦派的主张,而是主张建立一个能在中央与各州之间层层分权的联邦体系,确立司法部门的独立地位,并提出应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会议期间,麦迪逊对会议过程做了详细而准确的记录,为后人了解这次秘密会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联邦宪法于9月17日正式签署公布。材料二:为了使新宪法在弗吉尼亚得到批准,应华盛顿的强烈要求,麦迪逊又参与了争取新宪法得到批准的运动,因为华盛顿看到,在弗吉尼亚,反对宪法的势力相当强大。通过竞选,麦迪逊进入了弗吉尼亚州的批准会议,他不仅成了赞成批准一派的领袖,而且指导了会议辩论。经过极其激烈的斗争,宪法在弗吉尼亚得以批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文涛隐蔽的总统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迪逊成为美国“宪法之父”的原因。(8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辩论中麦迪逊为让“宪法在佛吉尼亚得以批准”可能阐明的观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