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六王专倍,贪戾慠(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A有统一全国的雄心B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C平定六国的合理性D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C根据材料“六王专倍,贪戾慠(傲)猛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可知,秦始皇将其灭六国的原因归结为六王的残暴统治、咎由自取,旨在说明其平定六国的合理性,故选C项;这段刻文将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归结为客观原因
2、,而非其主观上有统一全国的雄心,排除A项;秦始皇要表达的是六王的残暴导致其灭亡,而不是对六国之间纷争的不满,排除B项;刻文叙述的是六国灭亡的原因,无法看出秦始皇是否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排除D项。2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内容 刻石名称“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泰山刻石“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芝罘刻石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碣石刻石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会稽刻石 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注重社会
3、行为规范的建设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B“男女体顺”“建定法度”“事各有序”等都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故选 B项; A项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百姓遵守秩序,没有体现恩威并施,排除 C项;根据材料“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可知,刻石的目的是颂德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D项。3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C由材料可知,刘邦入主关中后承秦制(关中文化)而定汉律得到秦人的拥护,这
4、说明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但未体现天下人对其做法的认同,故选C项,排除A项;汉承秦制而定汉律体现的是秦楚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冲突,排除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右图是1973年西安发现的形似虎的战国时期秦国兵符。虎符上有铭文共40字,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这件虎符反映出当时秦国()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B战争频繁战乱不止C君主权力高度集中D国力强盛军事发达C根据材料“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可知当时秦国军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即君主权力高度
5、集中,故选C项。5“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C材料“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体现的是秦朝以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从而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郡国并行制出现在西汉,排除D项。6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
6、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A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分裂割据造成各国狭隘的国家民族认同观念,秦统一后也并未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因此与秦距离最远、文化和社会心理差异最大的南方楚地反秦最激烈,秦直接统治下的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故选A项;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无法解释材料中东方六国参差不齐的反秦表现,排除B项;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同样不能解释各地反秦斗争有差异,排除C项;根据所学郡县制的知识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并未激化社会矛盾,排除D项。7(2020淮北一模)公
7、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C由材料“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可知秦始皇的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以维护统治,故选C项;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法家思想和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排除A项;“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项;泰山地处山东,但秦
8、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排除D项。8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C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表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这是周秦之变最主要的体现,故选C项; A项指的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始于夏朝,排除;B项与“周秦之变”的史实相反,排除;礼乐治国和法律治国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治国思想的不同,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9 秦朝部分律法律法 主要内容田律 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
9、积,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 厩苑律 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仓律 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军事化D户籍管理较为严密C根据材料“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奖罚制度十分明确”“严格明确规定”等关键词可知秦朝这些关于经济的立法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秦朝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农业生产,经济管理严格、规范,故选C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
10、产量,与材料主旨“关于经济的立法”无关,排除A项;“十分完备”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秦朝政府通过这些立法保护农业生产,并非“户籍管理”,排除D项。10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C材料“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说明郡县制下选官不再依据血缘,由此可知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故选C项;秦汉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强
11、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汉以后宗法制尽管不存在,但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唐以后推行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11(2021盐城中学)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B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可知,秦国通过设置专门法律和行政官员来解决盗窃问题,这反映出当时秦国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仅是秦国解决
12、盗窃问题及相关法律,无法说明法条律令的繁杂,排除A项;通过商鞅变法,法家思想成为秦国的治国思想,价值观念并不混乱,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秦国解决盗窃问题,与百姓生活是否困苦无关,且百姓生活极端困苦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2(2021海安中学)秦汉时期,朝廷因俗而治,在边疆地区实行一种与内地郡县基本一致而又有所区别的行政区划制度,建立“属国”“道”等行政机构,确保疆域完整。由此可见,这一举措()A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B完善了郡国并行制度C标志着君主专制开始确立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根据材料“朝廷因俗而治,在边疆地区实行一种与内地郡县基本一致而又有所区别的行政区划制度确保疆域完整”可知,
13、秦汉时期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属国”“道”等行政机构,与郡县基本一致,因此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又因俗而治,顺应当地风俗,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选D项;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秦代并没有实行郡国并行,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13(2020盐城四模)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三公”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C仿效中央政府,用“守”“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兵事和监察,
14、分别对应中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的分工,说明“三公”分工明确,故选C项;君主专制制度的创立是指创立皇帝制度,材料的内容是指郡的官员的分工,排除A项;三省彼此牵制监督指的是三省六部制,其始创于隋朝,不是在秦朝,排除B项;秦朝的郡县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地方自主权受到中央的制约,排除D项。14(2020江苏七市联考)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发动政变,扶立胡亥,残害诸王子公主,就连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边统领重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也无力反抗。这一历史现象折射出当时()A国家权力依据血缘关系建构B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C郡县制度有效防范地方割据D军政大事均由三公朝议而定B根据
15、题干“诸王子公主无力反抗”说明秦朝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削弱,故选B项;秦朝实行郡县制,不是依据血缘关系构建,排除A项;“诸王子公主”不属于地方割据势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朝议制度,排除D项。15(2021扬州中学调研)秦汉列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承担者,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辟”,同时也有君主私属性质,如太仆给皇帝驾车、少府是宫廷的总管。这表明秦汉列卿()A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B职能设置体现家国一体C分工严密且各司其职D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B材料“秦汉列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承担者同时也有君主私属性质”,体现了当时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成为列卿的条件,排除A项;材料只
16、能反映出列卿分工,并不能看出相关人员是否各司其职,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列卿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1无锡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材料二“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
17、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宗室忧唫。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7分)(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亲亲”可得出以血缘为纽带,根据材料一“尊尊”可得出等级森严,根据材料一“干枝本是一体”可得出干枝一体。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所学知识,
18、可从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势力范围及周天子地位等角度分析,如加强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干枝本是一体”可得出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根据材料二“毋使枝大本小”可得出韩非主张强干弱枝。第二小问表现,实质是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央与地方两个维度进行回答,即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答案(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2)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