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667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 导致澳大利亚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大气环流C. 洋流D. 海陆位置2. 根据三个流域的地理条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 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B. 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D. 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3. 随着农业的发展,流域内

2、灌溉用水不断增加,对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 湿地增加B. 灌区地下水位降低C. 河口泥沙淤积加重D. 河流藻类大量繁殖【答案】1. B 2. D 3. D【解析】该题考查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地域类型。【1题详解】大气降水是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造成澳大利亚各流域平均径流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降水的差异,即气候的差异,而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所以选B。【2题详解】地位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足且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较高,适宜乳畜业发展;地位热带草原气候,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小麦和牧羊,形成混合农业;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

3、漠气候过度地带,降水较少,地广人稀,适宜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所以选D。【3题详解】灌溉用水不会导致湿地增加,灌溉可能引起灌区地下水位上升;灌溉用水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河口泥沙淤积减少;灌溉过程中可能造成造成河流水污染,水体中营养眼泪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所以选D。4. 木刻楞房(如图)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建筑方法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垒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墙壁较厚,多在50cm以上。该居民所用木材大多用手斧雕刻加工,有楞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木刻楞房的木材之间垫有苔藓主要是为了( )A. 降低造价B. 防风御寒C. 加固房屋D. 抵御野兽【答案

4、】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木刻楞房墙壁较厚,多在50厘米以上,因此该房屋具有保暖的功能,应位于气候较为寒冷的地区,木材之间垫有苔藓,从而减少了寒风从木材之间的空隙侵入,有利于防寒御暖,B正确;木材之间垫有苔藓并不会降低造价和加固房屋,也不能抵御野兽。故选B。【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新疆平顶

5、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

6、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蔡甸区建设火神山医院。下图为2019年10月29日和2020年1月30日的医院建造进度对比图,获取这些影像图片所用的技术是?A. GPSB. GISC. RSD. 3S【答案】C【解析】【详解】GPS是空间定位,不能确定医院进度,故A选项错误。GIS是信息处理,不能确定医院进度,故B选项错误。RS可以获取不同时间的图片或者数据,通过不同时间的对比,可以确定医院进度,故C选项正确。3S是GPS、GIS、RS的简称,

7、只有RS可以确定医院进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 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每个农业带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A. B. C. D. 7.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B. 热量C. 水源D. 土壤【答案】6. B 7. C【解析】试题分析:【

8、6题详解】由图可知,区域均有一定的界限,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相邻区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从图示信息中均可以得出,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选B。【7题详解】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棉花的生长习性喜温、好光,棉花是喜温作物,需要较高的温度;其次,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棉花集中产区逐步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转移,主要由于这里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病虫害少,棉花品质优良,单产也较高。棉花产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长共性即都有光照充足,而能否形成棉花产区的关键是灌溉水源是否有保证,所以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选C。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的含义。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图中甲国

9、的必和必拓公司、力拓集团和乙国的淡水河谷公司)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铁矿石资源,以他们为代表的铁矿石供应商,每年都要与以中国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和欧盟钢厂为代表的铁矿石需求方进行谈判,判定下一年度双方交易的铁矿石价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森林是保护还是开发为乙国面临两难选择B. 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东南方C. 甲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D. 淡水河谷公司距中国上海宝山钢铁厂最近9. 有关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国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热带种植园农业B. 甲国除大量出口铁矿石外,还大量出口牛肉和玉米C. 乙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

10、大城市D. 乙国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畜牧业特别发达【答案】8. A 9. C【解析】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8题详解】据经纬网可以判断出:甲国是澳大利亚,乙国是巴西。根据经纬网的知识可知: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西南方,B错误;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其发展已到了后期阶段,C错误;淡水河谷公司位于南半球的巴西,距中国上海宝山钢铁厂较远,澳大利亚的公司离上海宝山钢铁厂更近,D错误。对森林是保护还是开发为巴西面临的两难选择,A正确。故选A。【9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国是澳大利亚,乙国是巴西,澳大利亚以混合农业为主,大量出口羊毛和小麦,A、B错误;潘帕斯草原位于阿

11、根廷,而不是巴西,D错误;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C正确。故选C。合掌造(左图)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右图为“日本轮廓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 旱灾频发B. 多洪涝灾害C. 冬季暴雪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11. 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答案】10. C 11. C【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的分布及成因。【10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合掌造”屋顶厚,可以防寒保暖,屋顶陡

12、,说明可以排水,说明该地降水多,冬季多发生暴雪天气,故C正确;要注意题中设问关键在“屋顶造型设计”。其他选项都不能被“屋顶造型设计”反应。故选C。【11题详解】结合图示材料“合掌造屋顶厚且陡”分析,说明屋顶有排水和保温作用。最可能位于冬季降水多的地区。日本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c地正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充沛。与c相比,a、b、d地均纬度低,温度高,且位于太平洋一侧,夏季多雨,不用建设厚屋顶。故选C。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

13、中,附近的交错带A. 自然植被改善B. 风力侵蚀减弱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13.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12. C 13. D【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

14、动沙丘,D错。【13题详解】“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推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

15、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A. 水土流失量少B. 枯枝落叶层厚C. 叶片总面积大D. 生物种类多样15. 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A. 甲林区B. 乙林区C. 丙林区D. 丁林区16. 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 更换绿化树种B. 采林育林结合C. 禁止采伐森林D. 营造护田林网【答案】14. C 15. B 16. D【解析】【14题详解】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

16、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15题详解】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故B正确。【16题详解】丙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因此应积极营造护田林网。故D正确。更换绿化树种主要是针对于城市而言;采林、育林结合、禁止采伐森林主要是针对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而言。故A、B、C错误。【点睛】本题组解答关键是判断各林区的对应关系。西南林区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山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固碳价值高,但当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此林业总产值低,对应丁。同理可推断其他林区的对应

17、关系。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7.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 甲和丙B. 乙和丁C. 甲和丁D. 乙和丙18.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 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答案】17. B 18. D【解析】本题组以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7题详解

18、】湿地具有调节气温和径流的功能,湿地破坏后,当地的气温变化应加大、流量变化应加大。图中显示,与甲相比,乙的气温变化较大,与丙相比,丁的流量变化较大,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与乙、丁相比,甲和丙的变化较小,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与乙相比,甲的气温变化较小,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与丁相比,丙的流量变化较小,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1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湿地面积减小,而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泥沙淤积不是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不是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

19、原因,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河流的截流改道不符合三江平原的现实情况,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 发展电力工业B. 发展化学工业C. 降低煤炭运输成本D. 发展有色冶金工业20.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C. 不法分子私开矿井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1. 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 能源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20、B. 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C. 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D. 煤炭储量丰富,但其质量不高【答案】19. C 20. D 21. B【解析】【分析】【19题详解】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有发展电力工业,A包括。利用煤炭资源,发展化学工业,如煤化工,B包括。降低煤炭运输成本,不是利用煤炭资源增值,C不包括,符合题意。煤炭资源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动力,延长产业链增值,D包括。故选C。【20题详解】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能耗需求量大,D对。露天开采、矿区道路的铺设、不法分子私开矿井破坏地表植被,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源,A、B、C错。故选D。

21、【21题详解】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产品附加值低,B对。山西是我国能源大省,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大,A错。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原因,C错。山西煤炭质量好,品质优,储量大,D错。故选B。【点睛】本题以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

22、展开了多年激烈的争论。2009年,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筑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 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A. 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B. 干湿季节极端变化C. 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D.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23. 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水体污染严重B. 工农业过度用水C. 全球气候变化D. 三峡大坝的建设24.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应在()A. 13月B. 46月C. 79月D.

23、1012月【答案】22. A 23. D 24. C【解析】【22题详解】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外流湖,夏季为该流域的丰水期,这时长江干流水位较高,河流水流向湖泊,此时湖泊水位上升,水面面积增大“成片”;当枯水期时,该流域降水较少,长江干流水位开始下降,此时鄱阳湖的水体开始流向长江,进行补给,此时湖泊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只有较深的湖区河道存在在水体,从而形成“线”,由此分析可知,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以及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发生变化,出现了“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现象,A正确。【23题详解】长江上游建有大量的水库,这些水库群在汛期结束后开始蓄水,泄流减少;泥沙沉积在上游水库后,清水下泄冲刷

24、河道,导致河床下切,长江河道与鄱阳湖地势落差增大;航道整治、河湖采砂等也加剧了河道下切;长江上游降雨少,径流量小。由此看来,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三峡大坝的建设,故答案选D。【24题详解】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调枯畅洪”的含义,结合材料中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枯水期湖泊水对河流水进行补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修建水闸,在洪水期,开闸,即可以减少下游的洪水量,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枯水期,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控,控制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因此鄱阳湖水利工程枢纽蓄水期应为当地的洪水期,故答案选C项。点睛:本题难

25、度较大,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补给关系如下所示: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 市场B. 原料C. 交通D. 劳动力26.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 循环用

26、水B. 开发地下水C. 远程调水D. 建地下水窖27. 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 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答案】25. B 26. A 27. C【解析】【25题详解】材料显示出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故B正确。【26题详解】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

27、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正确,排除B、C、D。【27题详解】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故C正确。材料中“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说明我国当前能源问题只是消费结构不合理,而不是能源不足,故A错误。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

28、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故B错误。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故D错误。【点睛】本题组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8.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开发及产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19世纪后期,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B. 田纳西河流域目前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人均年收入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C. 美国的老棉花带与现在棉花带分布不一致D. 本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答案】B【解析】

29、【详解】由于区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了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经济利益,资本家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故A正确;由于早期开发的不合理性,导致流域内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到20世纪初,田纳西河流域是当时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随着对流域内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目前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成功典范,故B错误,符合题意;由于高强度长期种植棉花而导致的原有土地退化,使原有土地不适宜种植棉花,所以老棉花带与现在棉花带分布不一致,故C正确;早期其出现的生态问题主要有:由于高强度长期种植棉花而导致的土地退化;扩大耕地面积、矿山开采等造成的植被的破坏;工业

30、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B。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9. 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 B. C. D. 30.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D.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答案】29. A 30. D

31、【解析】【29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该地降水丰富,少有风沙,不对,排除BC。该生态系统形成“江河森林村寨梯田”的形式,森林位于村寨的上游,河流的下游,因此起到净化地表径流的作用,对;该地大气污染不严重,森林的净化空气作用不突出,不对;故排除D,答案选A。【30题详解】村寨和梯田的位置不影响劳动强度,A不对;村寨和梯田都位于较高处,洪涝灾害不多发,因此村寨和梯田的相对位置对洪涝灾害影响不大,B不对;根据材料,该系统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因此村寨在梯田上方不是为了观赏景观,而是利用、顺应自然环境的结果,C不对;可以梯田种植作物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水污染,因

32、此在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对。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其周边地区是北疆重要的粮棉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近年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湖面面积急剧萎缩,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湖区水位年内变化十分显著.(1)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分析原因。(2)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3)沙泉子、黑山头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分析近年来该处沙源增多的原因。(4)近年来本地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你是否赞成该地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并说出理

33、由。【答案】(1)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2)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是形成当地西北大风的主要原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强。(3)干涸的河床底部,人湖水量减少,干涸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湖滨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增加了沙源。(任答2点)(4)赞成。夏季日照长、晴

34、天多,光照、热量充足;棉花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种植历史悠久。不赞成。水源不足,加剧水资源紧张;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远离市场,价格波动大;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解析】【分析】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详解】(1)西北风主导风向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峡谷地形密切相关。该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因艾比湖地势低,相比周围地区气温较高,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2)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影响因素较多,地形的狭管效应对加剧风速关系影响最大;还有冬季本地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

35、压影响,阿拉山口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导致风力强、地势起伏导致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风速及植被覆盖率低导致阻力小等方面影响风力。(3)沙源增加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入湖水量减少导致干涸湖底扩大,进而增加的沙源;因人口增加而过度开垦,进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而增加的风沙、因植被破坏而增加的沙源;也有可能通过西北风携带的来自中亚地区荒漠的沙粒。(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或不赞成都要依据自然与经济社会两个因素,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该地区气候条件好,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种植历史悠久,适用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如果不赞成,由于该地区降水量

36、小,水源不足,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会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同时远离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受益难以提高,所以则反对大面积种植。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珠江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各条河流的总称。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1)说出珠江流域夏秋季节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2)珠江流域有色金属冶炼发达。分析珠江流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的有利条件。(3)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珠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试分析其原因。(4)评价珠江流域水能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季风气

37、侯,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支流数量多,同时来水;台风频繁,暴雨强度大。(2)当地有色金属种类多,原料丰富;水电和核电互补充,能源充足;靠近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离珠江三角洲较近,市场需求量大。(3)流城内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排放污水多;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上游流经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4)拦蓄洪水,达到防洪的目的;调节河流的流速和径流量,发展航运;调节库区小气候;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业等;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廉价洁净的能源,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开发利用。【详解】(1)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主

38、要从水的来和去进行分析,来的多去的少,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来的多:季风气侯,降水多且集中;支流数量多,同时来水;台风频繁,暴雨强度大。去的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原料,能源,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市场等。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地有色金属种类多,原料丰富;有水电和核电,能源充足;靠近珠江,水资源丰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3)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珠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说明当地水资源供小于求。供水少的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上游流经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需求大的原因:流域内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排放污水多; (4)珠江流域水能开发是对流域的开发,流域开发的综合效益包括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所以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就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防洪”拦蓄洪水,达到防洪的目的;“航运”调节河流的流速和径流量,发展航运;调节库区小气候;“旅游,养殖”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业等;“发电”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廉价洁净的能源,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