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上)省六校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传统诗词类电视节目一度在各类媒体上“刷屏”,其高人气可见一斑。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生动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传统诗词背后所连接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从人们对诗词类电视节目发自内心的热情来看,旧体诗词的阅读、创作及评论仍然是当代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然而,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却基本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一热一冷
2、,引人深思。传统诗词之“冷”,源自近现代以来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中国从来以“诗国”著称,绵延数千年的诗歌传统定义并深刻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姑且不论诗经楚辞的滥觞、唐诗宋词的辉煌,即使是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逻辑下通常被认为以小说、戏曲为代表文体的明清两代,读书人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然而,这一诗歌传统在近现代出现巨大的断裂。造成断裂的表面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大潮以及白话文的提倡和推广,小说这一文体取代了诗歌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正宗”。其潜在原因是“进化论”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传统诗词因自身“不可避免”的落后与缺陷,“不可避免”地
3、被“科学”“先进”的新诗所淘汰、取代。近几十年,在市场大潮挟裹而来的浮躁气息冲击下,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就愈来愈严重了。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大部分文体逐渐完成了由“文言”向“白话”的转换。正是在这一进程中,古典诗词不仅失去了文学主流地位,而且逐渐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其实在20世纪的文艺舞台上,旧体诗词的身影一直未曾消失:从1909年成立的南社,到上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怀安诗社”,再到1976年的“天安门诗抄”,乃至如今个性鲜明、自成一家的网络诗词创作,旧体诗词都展现着绵长坚韧的生命力。这些旧体诗词的创作者来自于广泛的社会阶层,郭沫若、鲁迅、郁达夫、毛泽东、程千帆、王季思、
4、齐白石、黄宾虹他们将旧体诗词与自身所长结合起来,开拓了旧体诗词的意境和表现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旧体诗词”作品并非与现代绝缘。比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些“旧体诗词”的用字、意象、意境,无不透露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新气象,它们是中国的,更是现代的,理应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形态之一,甚至可以说,它们更直观地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再创造。反对“旧体诗词入史”者多从旧体诗词缺少“现代性”这点来立论,可问题在于:倘若用以立论的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暧昧含混、充满歧义的概念,且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近百年复杂的文学
5、生态“水土不服”的话,那么这些反对的声音是否依然有效呢?此外,倘若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无视旧体诗词创作大量且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实的话,我们何谈尊重历史、何谈学术研究的客观中正呢?虽然已经有学者开始尝试在现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加入旧体诗词的章节,如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但是,正如学科规范的确立一样,学科规范的修改以及学界共识的调整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目前距离“旧体诗词”真正“入史”似乎依然遥远。(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为四川大学教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词类电视节目的大受青睐,可以生动地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B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各类现当代
6、文学史论著里已经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C文学发展到了明清两代,人们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D诗歌传统断裂,它的根本原因是“进化论”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被取代无可避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兼顾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摆事实举例子。B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从社会热点现象入手,层层推进,条理清晰。C作者列举鲁迅、郁达夫、毛泽东、黄宾虹等人的例子,可证明20世纪时旧体诗词并未消失。D文章末段在上一段的论证基础上对“旧体诗词”目前能否“入史”的问题表达出了担忧。3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体诗词可以通过意象、意境等来展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新气象,因此应该被视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形态。B如果没有五四以后,“文言”向“白话”的转换,古典诗词也就不会失去文学主流的地位,而被排斥在文学外。C 无论从“现代性”有无的立论基础看,还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看,反对“旧体诗词入史”的观点都很难站得住脚。D 千年来延续的诗歌传统定义并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之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
8、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 (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材料二: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劳动教育发表过许多论述。他给晓庄师范题写过一副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他提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真正
9、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劳动,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这应该是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 (摘编自罗容海劳动教育怎么搞,别忘了陶行知)材料三: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手段,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之内,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特别是精心打造校园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景观熏陶人,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人,融入校园文化涵育人,融入校园制度规范人。精心
10、设计主题性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建设劳模工匠文化“场景圈”,让工匠精神元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系统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在充分利用橱窗、海报、标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同时,更要精心打造网络、A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全媒体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校园之外,应以劳模工匠选树为契机,创新探索弘扬工匠精神的方法,以劳模和工匠人才为学习榜样,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涵养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厚植奋斗理念和劳动情怀,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工匠、爱护劳模工匠、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从而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内部和细部,融入学生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
11、全过程。 (摘编自彭维锋以工匠精神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材料四: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摘编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2、A劳动教育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所以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B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C“在劳力上劳心”强调首先要勤劳动,但又不能止步于劳动。要以劳动涵育内心,实现道德、智慧、体质、美感的发展。D弘扬工匠精神的教育模式,本质上就是为了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为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
13、育形式。B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深化产教融合,改进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适应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要求。C把工匠精神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全媒体传播工匠精神,以劳模工匠为学习榜样,能推动校园形成争当劳模工匠的良好风尚。D别忘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观念,因为他继承并发展了“劳”与“学”结合的历史传统,也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6新时代应怎样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嘱咐 孙犁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
14、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
15、晃就好了。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
16、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
17、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梁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
18、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波涌和起伏。B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形象。C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D作
19、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8请概括水生嫂的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9请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思想等角度谈谈小说以“嘱托”为题的作用。(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
20、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令。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
21、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击数牛飨士 飨:动词 犒劳B.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 具:动词 准备C.匈奴小入,佯北不胜 北:名词作状语 向北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副词 暗中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B.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
22、赵C.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D.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B.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明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C. 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后来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
23、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D. 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13. 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4、赵王召回李牧并任用他人代之将兵,可为什么后来又重新任用李牧?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夜泊钱塘 (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3分)( )A首联写出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前推进了一步。B颈联“迸”字形容树叶凋零之态,突出了力量之大,表现诗人离愁的深重。C颈联中“离心”“乡梦”与眼前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 更能突出乡愁之浓。D尾联中寻“酒市”,“微吟”等行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6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潜辞官归隐,如羁鸟出笼,任意西东,“_,_”归园田居(其一)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
25、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_,_”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表达了对刘裕奋勇杀敌气势的赞美。其子刘义隆也想要建立一番功业,最终却“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 的有机生命整体,我们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秉持充分的历史耐心,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体健康活波流动;此外,还要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串联主要生态节点的生物多样性网络,让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在此生生不息,激发流
26、域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我们片刻也不能背离的坚强靠山。为此,必须“两手发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培育、创造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黄河流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践行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 转化为有高附加值、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给黄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 。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27、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 景象再现人间。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 壮观B休戚与共 络绎不绝 相得益彰 壮丽C息息相关 络绎不绝 相反相成 壮观D休戚与共 源源不断 相反相成 壮丽19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对于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B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
28、上,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C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D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 ,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 ,更具继承性。 ,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
29、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概括5G网络的特点,不超过20字。(5分)在5G网络下,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20G/秒,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就可以上网了。随着技术的发展,5G可以为更多的应用提供网络。5G网络可以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领域要求在高速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而5G网络能够达到1毫秒的时延,甚至更短,完全可以为高速运行提供支持。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一周或者一个月充电一次,这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以及为万物互联的大家庭增加更多的设备。四、写作(60
3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3岁;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发设计建造团队,平均年龄36岁;今年年底即将再次出征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其总团队近七成是9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六校高一期中联考语文答案1A B项,以偏概全,“已经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错,原文第一自然段中是“却基本见不到”;C项,扩大范围,“人们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错,原文第二自然
31、段中是“读书人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读书人”和“人们”不是一个概念;D项,偷换概念,“它的根本原因是”错,原文第二自然段中是“其潜在原因是”,根本原因不能等同于潜在原因;故选A。2D D项,“对旧体诗词目前能否入史的问题”错,原文最后一自然段强调“已经有学者开始尝试在现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加入旧体诗词的章节”“真正入史”,“入史”和“真正入史”不是一个概念。故选D。3B B项,曲解文意,“被排斥在文学外”错,原文第三自然段中是“渐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文学”和“现代文学”概念不同。4B B项,“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错。原文“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
32、内容”没有说明是“新时代”。故选B。5A A项,“为了”错,“经济社会发展”是前提不是目的。故选A。6教学做合一,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手段,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7A A项,“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中”错误,这篇小说比较平淡,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等特点。8深明大义:当她得知丈夫明早马上再次离开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决定为丈夫送行。虽然不忍,但是不拖丈夫后腿。刚毅坚强(坚韧):水生在外
33、抗战八年,水生嫂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等行动;“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送别时的语言;在水生嫂的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等描写。爱国爱家(支持革命):在撑冰床送水生的路上希望水生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的敌人,再快快得回来,和她见面;她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每点2分,共6分)9人物塑造: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的嘱咐之中彰显革命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体现主要内容,“嘱咐”贯穿起小说主要情节, 同时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围绕“嘱咐”展开。主题思想: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支持、患难与共、同仇敌忾的精神。(每
34、点2分,共6分)10. C 北:动词 败北、败逃11. D 本题,“后三月”意思是三个月之后,作句首状语,可以在其后停顿,排除B项。“王翦因急击赵”意思是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赵”作“击”的宾语,应在“赵”之后停顿,排除A、C项。故选D。12. C C项,错在“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如故令”的句意理解错误正确的意思是按照原的法规、号令办事。故选C。13. (1)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关键点:“杜门”,闭门;“固”,坚持;“将兵”,统率军队。每点1分,句子大意1分)(2)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关键点:“假”:借
35、助;“水”:游泳、游水;“绝”:横渡。句子大意1分)14、后来每次匈奴来侵犯,赵军就出兵交战,结果赵军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共3分)15D D项,“诗歌尾联委婉含蓄”错误,尾联“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意思是多想让酒去化解一切,可哪里又能买得到酒呢?只好在轻轻的吟唱中寄托自己漂泊的愁苦吧,这运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不是委婉含蓄抒情。16“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描写了秋风乍起,孤雁失群,密林秋雨,孤灯独照之景;画面萧瑟冷寂;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漂泊羁旅之感、思乡之情。(每点2分,共6分)17.(1)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2)今夜闻君琵琶语
36、如听仙乐耳暂明 (3)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18A 第一空处,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休戚相关”与“休戚与共”适用对象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制、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此处的语境是指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关系非常密切的有机生命整体,没有祸福利害关系,所以应该用成语“息息相关”。第二空处,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的语境是指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连续不断地转化为有高附加值、高影响力、
37、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所以应该用成语“源源不断”。第三空处,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此处的语境是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相互配合协助,把双方的优点和长处显露出来,所以应该用成语“相得益彰”。第四空处,壮观:景象雄伟。壮丽:雄壮而美丽。此处的语境是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景象再现人间,所以应该用词语“壮观”。故选A。19C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是引用。B项,是借代。C项,是比喻。D项,是反问。故选C。20C A项,“对于”介词使用不当,“建造”与“高质量发展
38、动力系统”搭配不当。 B项,“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 C项,正确。D项,成分残缺,介词的使用造成句子没有主语。 故选C。21. 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 更关注现实和民生 李白代表着青春 (答对一个得1分,两个3分,三个5分)22.速度更快应用更广延时更短功耗更低(答对一个得1分,两个3分,三个5分。其他意思对也可。)23.材料列举的是不同团队的平均年龄,他们都属于用青春托举大国重器,用知识书写时代华章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年轻人。古人云“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年轻人的力量与担当。“强国
39、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理想实现的前景空前光明,个人价值因国家利益和荣誉而愈加丰满。我们要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民族复兴披荆斩棘,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追逐,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年轻人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青春不迷茫,奋斗有方向;个人梦与中国梦等。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
40、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
41、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赵王迁七年(前229),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
42、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之后,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
43、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是错误的,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C项,“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是说仅仅形成了整体观念,而不是整体把握了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D项,“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是错误的,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变未然为已然。故选B。
44、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C项,“对比论证”错,文中是对古今诗歌加以举例,在举例过程中侧重于两者间的联系,并未提及二者的区别,更谈不上对比。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能证明的一项”,然后理解原文中的含义
45、,对比选项。本题原文中的古今诗歌意象和诗句之间的关系。A项,说的是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间诗歌意象、诗句的相似性。春夜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相似意象有“风”,表达了自己伴随友人的感情,二者存在着意象、诗句的相似性。可以证明观点。B项,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说明两句诗是有关联的。谒托马斯曼墓和船下夔州郭宿的相似意象有“雨”,体现了古今诗歌意象、诗句间的关系。可以证明观点。C. 席慕蓉的“在你身
46、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让人自然想到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席慕容的诗句和声声慢相似意象有“落花”,都表达了自己悲凉的情感。之间诗歌意象具有相似性,体现了古今诗歌意象、诗句间的关系。可以证明观点。D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春江花月夜虽然有个别意象的相合,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原文观点,古今诗歌在意象、诗句方面的关系是紧密的传承关系,可以在现代诗中找到古典诗歌意象或相关诗句的影子。故选D。【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
47、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错。“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历史优良传统,新时代要继承“劳”与“学”融合的传统,由于劳动形态的变化,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为了”错,“经济社会发展”是前提不是目的。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
48、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根据材料二“通过劳动,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这应该是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概括出答案教学做合一;根据材料三“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手段,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概括出答案;根据材料
49、四“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概括出答案;“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概括出答案。【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D项,“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中”错误,这篇小说比较平淡,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等特点。故选D。8本题考查筛选文
50、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深明大义:由“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句中的“呆”“好半天”等可以看出。刚毅坚强(坚韧):由“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句子可以看出。爱国爱家(支持革命):由“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
51、你”“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句子可以看出。9此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的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
52、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情节上:本文围绕“嘱咐”展开故事情节,结尾处水生嫂“嘱咐”水生“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使故事达到了高潮。人物上:水生嫂和水生的相互嘱咐既凸显了二人彼此的爱和关心,又体现了他们爱国爱家等性格特征,如: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
53、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主旨上:在二人彼此的“嘱咐”中体现了以水生和水生嫂为代表的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患难与共、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丈夫在外与鬼子斗争,保家卫国。【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后三月”
54、意思是三个月之后,作句首状语,可以在其后停顿,排除B项。“王翦因急击赵”意思是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赵”作“击”的宾语,应在“赵”之后停顿,排除A、C项。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C项,错在“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如故令”的句意理解错误正确的意思是按照原的法规、号令办事。故选C。【13题详解
5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然”,转折连词,可是;“以为”,认为;“虽”,即使;“以为吾将怯”,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第二句关键点:“杜门”,闭门;“固”,坚持;“强”,强迫;“将兵”,统率军队。【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
56、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诗歌尾联委婉含蓄”错误,尾联“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意思是多想让酒去化解一切,可哪里又能买得到酒呢?只好在轻轻的吟唱中寄托自
57、己漂泊的愁苦吧,这运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不是委婉含蓄抒情。故选D。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描述画面,概括意境,揭示蕴含的作者情感。第二联“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意思是“我”只得迎着萧瑟秋风、冒着淅沥秋雨,在茂密树林间露营;失群的孤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境遇,对着孤灯“我”彻夜难眠;这一联用了六个名词性意象:树、灯、雨、风、雁、秋。描写了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于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于风中振翅疾飞的景象;“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独的身影,这两个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明是写景,实则诉状抒情,
58、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情感,寓情于景,景中含情。17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第一空处,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休戚相关”与“休戚与共”适用对象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制、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此处的语境是指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关系非常密切的有机生命整体,没有祸福利害关系,所以应该用成语“息息相关”。第二空处,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此处的语境是指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连续不断地转
59、化为有高附加值、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所以应该用成语“源源不断”。第三空处,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此处的语境是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相互配合协助,把双方的优点和长处显露出来,所以应该用成语“相得益彰”。第四空处,壮观:景象雄伟。壮丽:雄壮而美丽。此处的语境是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景象再现人间,所以应该用词语“壮观”。故选A。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是拟人。B项,是借代。C项,是比喻。D项,是反问。故选C。19本题考查
60、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对于”介词使用不当,“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B项,“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C项,正确。D项,成分残缺,介词的使用造成句子没有主语。故选C。21.【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本段阐释李白和杜甫作为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比较两人的诗的不同风格。第一空根据前面一句“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中提到李白和杜甫,而其
61、和后面“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等信息,这两句话之间是假设关系,第一空处一定是说李白作为“诗仙”的情况。可知要填的内容是,即“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第二空据前面说李白的“更关注理想和未来”,以及后面一句说的杜甫的诗的风格,可知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所以要填的是“更关注现实和民生”。第三个空由后面一句中“杜甫代表着暮年”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也是并列关系,内容上相对,根据后一句“杜甫代表着暮年”,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说“李白代表着青春”。 22.【解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综合来看,本题目展现了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尤其是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方面的素养,同时考查考生的价值观,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