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589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陕煤建司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在考虑由庶子来继承。这种规定是依据古代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官制【答案】B【解析】“嫡长子、嫡次子”等均是和宗法制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禅让制、分封制度以及

2、世官制,所以选项A、C、D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B。2.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A. 宗法制的作用B. 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C. 分封制的作用D.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材料当中“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从正面论证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

3、;適孽无别,则宗族乱”这是从反面论证了,如果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故此资料主要叙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故此题应选B项 【详解】3.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右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B.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秦朝还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皇室的“家务事”,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所以选B正确;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存在权力的制约平

4、衡问题,A排除;材料根本就没体现出等级制度以及行政效率提高之类的信息,CD排除。4.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 加强了货币管理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 削弱了诸侯实力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

5、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5.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 加强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要求C.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在不断加

6、强,宰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所以选D。A项说法错误,改革的根本是加强专制;B项错误,题干所说的制度都是加强专制;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强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通过直接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具体措施在各朝代的表现各不相同,从唐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的解决。6.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

7、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C.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这加强了专制主义,不是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体现的是行省制,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项正确;“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体现的是军机处,

8、这大大强化了专制主义,故D项错误。7.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A. 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B. 论中央集权的加强C. 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D. 论丞相制度的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结合所学可知,康雍乾是清朝皇帝,清朝时期,通过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来加强君主专制,故论文的题目可能是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故选C;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与

9、民族政策无关,排除A;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B不符合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排除;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不符合康雍乾三朝实录,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联系所学清朝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知识分析解答。8.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 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 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 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 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10、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研究所学,道光皇帝是中国由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皇帝。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被动地进入近代社会。但作为统治者,在思想上依然抱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放,致使中国依然在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上蹒跚而行。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ABC题干没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化9. 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A. 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B. 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C.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D. 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答案】A【解析

11、】【详解】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为商品输出寻找市场。关税可以影响市场规模,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最能体现”要求,排除;C项是领事裁判权,不符合要求,排除;D项不符合“最能体现”要求,排除。【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史实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10.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

12、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可能性D. 必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的相关背景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最能够体现材料内容核心意思,即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故选A。11.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

13、因在于A.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 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 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不难判断出,A项表述“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2. 18

14、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是A. 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 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 资政新篇的实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点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3.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

15、,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C. 甲午中日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东方小国打败中国的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大国英国发动的,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被东方小国打败不符,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大国英法联合发动的,D项错误。14. 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A. 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 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16、国C. 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结论型材料选择题。材料中“可怜购得假共和”一处可以看出此处作者要表达的应当是对辛亥革命消极的评价,假共和说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依据选项的内容,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15. 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卢沟桥事变D. 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争回我国

17、在青岛的主权”、“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说明该事件是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没有涉及青岛主权问题,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已经独立,更不涉及青岛主权了,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由此判定这是五四运动。16.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A.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B. 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C.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 革命、中国共产党

18、、长征、抗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1912年”,本题可用排除法,A不对,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C不对,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D不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1921年。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17. 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位我国国旗的会议是: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19、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1949年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建立的筹备会,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故选B;A发生在建国以前,CD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8.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1950年抗美援朝;是抗日战争;是1895年反割台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9.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成熟”表现在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7年1936你那,中共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正确;在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正确;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错误,故选A,排除BCD。20.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

21、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 抗日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抗美援朝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的“鬼子”指的是日本鬼子,即日本侵略者,所以题意中的歌曲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抗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战败,不是“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不是“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故排除C项;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没有铁道游击队,故排除D项。21.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

22、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人们认为“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思想关键的转变根源在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选项A正确;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持导致的结果是袁世凯复辟,因此选项B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会壮大资产阶级力量,但是并未促成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22. “好花终须绿叶

23、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体现的是“一支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体现的是“好花终须绿叶扶”,故选C;A项是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排除;B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的地位,排除;D项基层民主是在城市居委会和农村

24、村委会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排除。23.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影响这一曲折历程的原因有(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国际形势的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是有多种原因导致的。一是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是国际形势的影响。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起了外部推动作用。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果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会促进国共合作,如果国共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会促使国共关系的破裂。所以本题选B。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5、是国共合作的具体事例,不是原因。故B项正确,排除ACD。24.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A. 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B. 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C. 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D. 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对于历史认识与研究极其重要,因此,史料的选择必须讲究科学与客观。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B项“史学著作”,均不能够作为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美化战争的宣传单”,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C项“笔供 ”,相对而言,最具真实性,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历史素养历史认识与研究史料

26、【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史料。近年来高考比较注重这一块,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与备考进程中,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此方面理论与素养的补充,并加强训练,做到灵活运用。按照史料的来源,史料大致分以下几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等。按照史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又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排在第一位的即是第一手史料(但也需要多方面应证),第二手史料只能够作为参考,合理使用。25. 有这样一首赞颂某革命运动的歌曲,歌词是这样的:“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

27、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A. 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C. 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D. 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说明此时革命的目标是列强和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说明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

28、速到来。故答案为D项。1927年7月15日,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是1937年7月7日、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26. 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 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 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 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 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21年中共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

29、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是A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过程27.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是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是A。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28.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立场表示十分兴奋和拥护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材料中“这个划时

31、代的会议”A. 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B.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D. 总结了“一五计划”成功经验【答案】A【解析】【分析】“北平”、“人民政协”说明是1949年9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此次会议主要是筹建新中国,A正确;B是1949年10月;C是论十大关系;D是1953-1967年。【详解】29.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 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 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C.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 各民族反

32、侵略的政治需要【答案】A【解析】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于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制度之一。故答案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干的中心思想。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30.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据此可知当时新中国A

33、. 在法律上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B. 政协会议退出了历史舞台C.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D. 已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等规定,在法律上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以后,政协会议作为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机关,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对其负责;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只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还未实现,BC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 诗歌是鲜

34、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丘逢甲春愁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令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材料五 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某网友贺香港

35、回归请回答(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5)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何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的是什么?【答案】(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原因: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36、2)新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或者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4)战役:渡江战役,南京解放。意义: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5)战争:鸦片战争。邓公一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台湾能够回归祖国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因

37、为,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2)新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秋天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出的武装斗争新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或者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左倾错误的领导。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结果是,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4)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南京解放。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南京的意义主要在于,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5)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米旗

38、”开始出现在香港与中英鸦片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公一语”指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材料二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

39、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材料三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2)列

40、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4)结合材料3,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答案】(1)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4)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41、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体现历史发展方向”,即体现出的历史进步性,而非倒退。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文献。(2)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近代史上”、“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结合所学关于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主题)进程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不难判断出,“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即反封建,联系相关史实,可以得出答案。(3)根据题干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相关问题。关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结合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两个阶级的局限性来认识。-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