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05KB ,
资源ID:119545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54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质量检测(三)法律与教化A级基础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人文”一词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与文中“人文”一词意思最为接近的是()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C礼乐教化 D社会风俗解析:选C所谓“人文”是指人类制作的礼乐典章制度及其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教化作用,故选C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社会风俗是道德教化的结果,且与材料中“人文”一词意思更接近的是礼乐教化,排除D项。2秦国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公元前227年,南郡郡守腾通告各县、道:“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

2、”这反映出秦国()A国家统一推动法律实践B郡县制激化了社会矛盾C法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以法为教的历史必要性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可知,由于百姓遵从民俗,不遵守法律,危害社会,这说明国家推行法律的必要性,故选D项;公元前227年尚未统一全国,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民俗和法律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B儒家纲常伦理渗入法律C法家思想重新得到重用

3、D亲亲之间享有相同权利解析:选B材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体现的是儒家的纲常伦理对法律的影响,故选B项;A项说法与材料冲突,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4唐律规定:徒刑以上的案件审结后,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如不服判决的,可以提出要求,由原审判机关重审。若仍不能改判的,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但一般不得越级。唐朝的上诉规定()A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B从制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完善C成为唐朝盛世出现的核心因素D说明皇帝处理了很多的错案解析:选B材料中是关于上诉的规定

4、,材料中“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由原审判机关重审”“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等信息说明在制度上体现了司法的完善,但是并不一定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故选B项,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表明可以上诉到皇帝,但无法说明皇帝处理很多案件,排除D项。5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史料记载出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顾钧集第5卷A.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

5、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解析:选D通过材料中的“霸王道杂之”“五教五刑”“礼法立教”可以看出统治者都强调两种手段礼与法,故选D项;其余的选项都只强调了一种手段,故排除A、B、C三项。6罗马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与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这反映了罗马法()A内容庞杂过于细密B注重维护财产权益C条文规定教条机械 D充分保护平民利益解析:选B“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这些规定都

6、体现了罗马法注重维护财产的权益,故选B项。7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B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D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解析:选B从材料中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强调罗马法与当时的法律相结合,可知该学派具有了符合新兴资本主义需要的法律体系的框架,故选B项;14世纪意大利的法学等领域并未完全摆脱神学的束缚,排除A项;从材料“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可知,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不是对材料

7、的全面概括,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淡化宗教信仰,排除D项。8英国近代的权利法案重申了中世纪时期颁布的大宪章里面的内容,这就是将国王与贵族的权利分辨明晰。这反映了()A英国宪政发展一成不变B贵族势力遭受沉重打击C英国宪政发展尊重传统D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解析:选C英国权利法案重申大宪章的内容,由此可见英国宪政尊重传统,故选C项;英国宪政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渐进性,不断进行调整,排除A项;大宪章确立王在法下原则,是对王权的约束,与贵族势力遭受打击无关,排除B项;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才变成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D项。9. 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

8、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这一规定()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加强了州政府的权力C动摇了宪法的权威D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解析:选A题干中第十修正案的规定体现了权力由中央、州、人民分割享有,即分权制衡,故选A项;题干中“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是前提,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排除B项;修正案是对宪法漏洞的修补,而不是动摇宪法的权威,排除C项;题干与“维护民主共和体制”关系不大,排除D项。10“他们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势力,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无论就个人的精神气质还是改革的理想目标来说,这些领袖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世纪类型的人物。”材料中的“他们”应是()A天主教教士 B人文主义者C宗

9、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改革家们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获得救赎,这与题干中“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相符,故选C项;中世纪的天主教教士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和教规来行事,他们的灵魂就可以得到救赎,而不是“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排除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属于人文主义者,B项的概括过于宽泛,排除;D项表述与题意相悖,排除。1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A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B“依法治国”方略已实现C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解析:选A由图中的线条走势可知,新中国成立

10、后,法制建设既有高潮,又有低谷,这说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故选A项;即使到了现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仍需健全,“依法治国”方略并未实现,法律体系也还在不断完善中,排除B、C两项;仅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2有学者认为,1954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B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解析:选A根据“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可知,195

11、4年的宪法是为过渡时期的实际建设服务的,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性的一面,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排除。13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新时期中国()A法治建设不断完善B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C以法律作为反腐工具D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解析:选B材料“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推进以法治国的坚定决心,故选B项;A、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探讨的是守法而不是立法问题,

12、排除D项。14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82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选C根据材料“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被称为治国安邦总章程,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15世纪之交,新华社主办评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李四光、毛泽东、邓小平、邓稼先、袁隆平当选。这说明中国政府

13、注重()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加强共产党队伍建设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宣传“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以来,评选优秀模范人物的目的在于树立榜样,宣扬优秀的精神文明,这说明中国政府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故选A项;孙中山、鲁迅都不是共产党员,排除B项;雷锋、焦裕禄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模范人物,和优秀传统文化无关,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共30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

14、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材料二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

15、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王振安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是以礼为重,礼法并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唐太宗吸取前朝教训、稳定

16、建国初社会秩序、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两则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是施仁政,重法典。答案:(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2)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相同:施仁政,重法典。17. 阅读材料,完成

17、下列要求。材料一1800年8月,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的时候,拿破仑以巨大的立法勇气开始制定民法,组成了由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的民法典起草会。他非常重视民法草案的讨论修改,共召开102次会议,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讨论时其见解往往是“深刻的、有条有理的、明确的”。最后,他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保民院和立法院中通过。宋培基拿破仑法典与1789年原则材料二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民法典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

18、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9年12月28日到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摘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制定民法典的原因并概括其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编纂民法典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的时候,拿破仑以巨大的立法勇气开始制定民法”可知,国内局势的动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受到启

19、蒙思想的影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材料“组成了由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的民法典起草会”“共召开102次会议,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可得出,拿破仑和法学家的努力。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用法律条文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民法典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洲、亚洲和非洲,对后世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可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根据材料“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可知,内容广泛,体例

20、科学,结构严谨;根据材料“民法典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可知,民法典立足国情,与时俱进,适应了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材料“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可知,民法典以切实保护人民切身利益为核心。第二小问,民法典的颁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治理;民法典以维护人民切身利益为核心,其颁布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答案:(1)原因:国内局势的动荡;启蒙思想的影响;罗马法的影响;拿破仑和法学家的努力。影响:拿破仑法典用法律条文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传

21、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洲、亚洲和非洲,对后世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特点: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内容广泛,体例科学,结构严谨;立足国情,与时俱进,适应了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切实保护人民切身利益为核心。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B级等级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西周时期产生了“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天”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重视教化作用,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这表明,西周时()A确立了重德仁政的立法传统

22、B神权法色彩日渐浓厚C儒家思想开始影响立法司法D继承了前代立法经验解析:选A据材料“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可知西周时期重视德行,据材料“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可知在立法、司法中形成了慎刑罚而主要“重视教化”的传统,故选A项;B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西周时尚未有儒家思想,排除C项;由材料中“西周时期产生”可知并非继承前代,排除D项。2鉴于秦亡教训,汉初,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到汉武帝继位以后,刑律日繁,“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决狱 B专制强化C经济发展 D国家统一解析:选

23、B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刑律日繁,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利用刑法来维护封建统治,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A维护等级尊卑关系B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C体现法律至上原则D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解析:选B“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属于法律按照属人的原则,“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属于属地的原则,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护等级观念,排除A项;C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41397年

24、,明朝政府颁行规范百姓日常行为的六条“圣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主要说明()A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B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C宗法制度的不断延伸扩展D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解析:选A明朝初年,政府以皇帝名义颁布六条“圣训”,规范百姓日常行为,要其孝顺父母,和睦乡里等,这主要说明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故选A项;明政府的六条“圣训”不能说明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排除B项;宗法制度的延伸扩展不是六条“圣训”要体现的核心理念,排除C项;六条“圣训”的颁布不能说明明初的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排除D项。5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完成统一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律令。公元6世纪

25、,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了重振昔日罗马帝国雄风,颁布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表明()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依法治国是东西方的共同诉求C法律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D都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解析:选B秦始皇和查士丁尼都颁布了通行全国的法律,由此可知,东西方的统治者都注重依法治国,故选B项;秦朝是专制体制,属于人治而非法治,排除A项;通过题干无法判断法律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6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法律至上

26、原则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解析:选B公法与私法都能体现法律至上原则,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罗马公法是规定国家事务的法,其地位高于保护私人权利的私法,体现了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贵族政治与罗马帝制,非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罗马公法与私法结合起来维护罗马整体利益,且罗马不是城邦制度,D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71804年法国民法典诞生,法国人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法国“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主要是因为()A罗马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

27、法典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重要来源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这反映出罗马法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先声,故选D项。8西方有两大法律体系:一支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另一支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的英美法系。罗马法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公元13世纪;英美法系则形成于18世纪。下列关于这两大法系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法律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伴随着领土扩张和军事征服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严格的成文法和先进的理念D系统的法律体系和深邃的思想解析:选A公元13世纪,随着

28、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法律不断完善,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英美法系形成,故选A项;B项不符合罗马法形成的条件,排除;英美法系不采取成文法,排除C项;公元13世纪的罗马法还没有成为系统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91954年宪法全民讨论分为两个阶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阶段时间讨论的对象范围第一阶段1954年4月上旬至5月底草案初稿国家和各大行政区一些重要机构第二阶段1954年6月至9月宪法草案全国民众A.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B体现了群众自治原则C使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宪法草案是经过“全民讨论”确定的,这说明195

29、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意愿,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1996年到1999年3月,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正式提出阶段,中共十五大上依法治国方略正式提出,排除A项;宪法草案的确定和群众自治无关,而且当时并不是实行群众自治,排除B项;全国人大召开之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排除C项。10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解析:选B

30、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都强调了法律制定、执行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故选B项;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A项;题干主旨是法治而非民主,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公民意识,排除D项。11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A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B民法典取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D中国的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正式确立解析:选C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

31、说明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民法典不是国家根本大法,不能取代宪法,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司法,排除D项。12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解析:选B“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文明城

32、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好转,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精神文明水准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

33、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4、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法律体系的认识。(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并结合所学得出,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据材料一“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并结合所学得出,重视“例”的作用;据材料一“大明律例

35、,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并结合所学得出,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国际影响三个角度入手;据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可知在政治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得出在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美国等很

36、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并结合所学得出,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平等;据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第二小问,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对比;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

37、强化。 第(3)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时期的法律体系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重视“例”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平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

38、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认识:一定时期的法律体系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清末1902年清廷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仿德、日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随着王朝终结,未及颁行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完成民国民律草案。因时局多变,未能完成立法程序。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废除了中国

39、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政治运动等被迫中断。初成的两部草案与苏联民法典一脉相承,如“财产流转”便将继承制度排除在外,但加入了预算、税收等计划经济方面的内容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立法机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故决定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本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

40、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逐步加快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摘编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中国近现代民法典历史演变的年表,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提出观点,进行简要阐述。民法典的演变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环境、思想观念,甚至国际关系等社

41、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归纳主题时,可以从原因条件、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等角度切入。答案:示例:体制因素是影响民法典编纂的关键因素。阐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编纂,表面上是因为1956年“整风反右”、1964年“四清”运动而被迫中断,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下社会生活,尤其经济活动基本被纳入行政权力的控制范围,因此不需要民法协调。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的编纂时,当时农村刚启动包产到户等,国企改革还没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也不明确,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影响到了民法典的编纂。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定,市场经济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部系统完善的民法典,才有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之,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其产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密关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