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第七节考点一选用句式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高考常采用语意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即根据语意的需要,根据感情和语气连贯的需要来选用相应的句式。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题干要求,弄清题意是要求保持上下文连贯还是突出强调某意思,以便选用句式时更有针对性;(2)根据要求“定点”分析,若要求上下文连贯,则注意分析话题、句式;若要求强调某意思,则从句首、句尾去分析;(3)注意从话题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审读所给材料;(4)注意从句式一致、风格情调一致、语言连贯、肯定与否定的
2、照应等方面选用句式;(5)弄清材料提供的语境,根据语境需要选用句式。【例1】(2008江苏卷)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不超过30字)赞成者说:_质疑者说: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选用句式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等方面的能力。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赞成者需用陈述句说出两点理由;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使用反问句进行表述。赞成者的理由可以是“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质疑者要结合赞成者的理由进行反驳。就选用句式来说,一定要按题干要求,赞成者运用陈述句,以平静的语气说出理由
3、;质疑者运用反问句,针对赞成者的理由,用较强烈的语气来反驳。最后应注意字数限制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答案】(赞成者说:)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安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质疑者说:)难道家长能跟孩子一辈子吗?难道没有更好的交流机会吗?考点二仿用句式仿用句式即仿句造句,此类高考题设计精巧,形式多样,常常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这类题综合性强,重在考查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考查仿用句式,包括以下几个考点:1.填空式仿写也叫续写式仿写,即给出确定的材料,限定句子的表达范围,要求符合语境,与前后文搭配合理的仿写。完成此类仿写,首先要明确语境,弄清仿写范围,明确仿
4、写的对象,分析仿写对象的内部句式特点和构成关系,然后逐一模仿。【例2】(2011安徽卷)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解析】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原句中的“窗口”、“灯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答案所给的“桥梁”、“阶梯”就是很好的模仿。解答时要先确定好喻体,剩下的就容易了。再如“航船”“春风”“甘霖”“绿洲”之类的喻体。【答案】示例:我
5、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2.命题式仿写这类题一种是仿照例句,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只是句式、修辞手法等要求相同;另一种是给出固定的格式,提出具体的要求而进行的仿写。【例3】(2010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_【解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仿写。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
6、突出,语意畅通,内容健康。【答案】(示例)博大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博大是壁立千仞的胆魄;博大是汪洋浩博的豪放;博大是学富五车的丰厚;博大是胸怀坦荡的宽广;博大是大气磅礴的雄伟。3.续写式仿写在所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例4】(2011浙江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解析】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分析好树、叶、花、香、人的关系,前四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人作为一个客体与之发生关系;其次,这个句子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伤,要仿写
7、出来;再次,本句运用了顶真的手法,仿写时必须要做到。【答案】示例:人在,情去;情在,心去;心在,魂去;魂在,爱他的人去。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人去。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4.自由式仿写指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句式依照例句而进行的仿写。【例5】(2011陕西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
8、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_【解析】一要选择有丰富的外延,能多角度设喻的话题,如“青春”“梦想”等;二要注意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三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尤其要把握好“必变的词”和“不变的词”。【答案】生命是图画,意味着风景,只要你去涂抹;生命是乐章,意味着旋律,只要你去演奏;生命是诗行,意味着哲思,只要你去书写。考点三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要求内容表达准确,语气恰当,上下文协调一致。主要种类有:主动句与被动
9、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整句与散句的变换,书面语与口语的变换,重组句子或句子内部结构的变换等。常见的句式变换包括以下几种: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之前的特殊句式叫“把”字句。“把”字句是特殊的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这三种句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老李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主动句,一般性陈述,强调“老李”)老李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把”字句,强调了“老李”对这个“难题”起什么作用)这个难题被老李解决了。(被动句,强调了“难题”)此类句子的转换是比较容易的。2
10、.长句与短句的变换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长句之所以长,多半有较长并列和修饰限制成分、称代或总分复指成分。长句表意精确、细致、严密,可表达比较丰富复杂的内容,多用于议论、说理之中。短句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因其表意简洁、明快、有力而多用于口语或文艺作品、演讲辞中。此类变换应注意以下原则:(1)不能改变的原则。变换句式,只能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对个别文字进行调整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试题一般有“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的要求。即使题干没有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随意改变,这是基本原则。(2)语境协调的原则。句式变换,有的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条
11、件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这样变换后的句子也不可能是病句。【例6】(2011全国卷)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答:_【解析】长句变为短句,其关键在于提取句子主干,理清句内层次。这个句子是对“总结”这种实用文体下定义,根据下定义的语言表达规则,必然是“总结是的书面材料”,于是第一个短句形成;再根据书面材料
12、的属性来看,一是时间性“经过一段工作之后进行的”,一是目的性“为了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于是又可形成两个短句。【答案】总结是为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的。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3.整句和散句的变换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排列得很整齐的一组句子。它的形式匀称,声韵和谐,气势贯通,主要是排比句和对称句(包括对偶句)。整句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是长短不一、结构不整齐、句式多种多样而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它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
13、能够避免行文的单调、呆板。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为散句需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结构整齐,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例7】(2008重庆卷)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句式变换中陈述句变反问句和散句变整句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用反问变换句子,使每个句子重复使用“难道”这种表反问的固定
14、形式;同时注意不能改变句子原意。【答案】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或,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4.句子重组重组句子就是根据题干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把句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句子。此类题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1)变换语序式语句重组。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可以发
15、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境不能改变。【例8】(2006江西卷)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地上的狮、虎 _【解析】解答此题,应先分析整个句子的结构,再分析“地上的狮、虎”在句中的位置及地位。本句总体上看是一个转折句,表明“天鹅”与“狮、虎”“鹰、鹫”的不同,而后面的“狮、虎”“鹰、鹫”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以“地上的狮、虎”开头也就意味着要把“而”字后面的分句调至前面。【答案】(地上的狮、虎),
16、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2)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开头和结尾在句子中位置特殊,如果把本来不在首尾的词语放在首尾,往往就有强调突出该词语的作用。这种题干要求强调突出某种意思,答题时应据此改造所给句子,将能表示该意思的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例9】(2007江西卷)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5月3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捐款全校师生(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_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_【解析】据题干可知,第(1)小题强调的是时间“5月3日”,第(2)小题强调的是“校长”,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所强调的内容放在动词“是”字的后面,因为“是”字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答案】(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