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 浅谈“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 高新实验中学一、教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问题探究,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侧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也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另外结合“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在选题上在选题上应同时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2、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没有学完上一节课的条件下就开始学习这一节课,那么在知识链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本节课的生物学知识支撑上比较薄弱,不过对于生物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加上这个班是实验班,对学习生物学有着一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我们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推行“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一的学生对于这种模式十分熟悉,具备施行“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基础。该模式对这节课的教学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本课时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能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熟知的社会生活(诸如人体高强度运
3、动后的肌肉酸痛、甜酒的酿制等),从而能够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三、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节课的大体知识点有4个:(1).关于生物细胞的呼吸方式(2).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2、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通过综合分析,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
4、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五、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六、教学方法目标教学;依案教学,自我探究法;自我展示,精讲展示法;综合分析,设疑讨论法;巩固训练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评价学习法。七、课时:一课时八、教学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照上述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5、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具体的“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一)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提问)1分钟:(问)ATP的中文名称是什么?(答)三磷酸腺苷(问)有两个什么键?(答)高能磷酸键(问)高能磷酸键里的能量主要来源?(答)呼吸作用(设计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确立学习的目的性,把前后知识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样的导入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二)目标展示: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三)知识梳理:目标一:1、设计了一个小实验(2分钟)(问)有氧呼吸的表面现象?(答)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问)实质?(答)释放能量(说)闭上嘴巴,摒住呼吸,一段时间
6、后你(学生)起来,坐下(问)这位学生还能动吧?说明了学生体内还有什么?(答)能动,有能量(设计目的)这种简单的幼稚动作,引出无氧呼吸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把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提升到理性认识上。结果显示:学生的积极性大增,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应战的信心和斗志。2、学习有氧呼吸的全过程(18分钟)问题一(3分钟):(问)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主要场所的特点是什么?(答)线粒体,特点是有适合的场所(问)线粒体的哪些部位适合,为什么适合?(答)内膜和和基质里,因为里面有反应需要的酶(设计目的)这些问题比较简单,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集体回答。通过这个设计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
7、是需要酶的催化,并且学生也会知道有氧呼吸的场所,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问题二(10分钟):(1)、(问)三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分别是什么?(答)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答)酶;酶;氧气和酶(答)原料:葡萄糖;丙酮酸和水;氢和氧 产物:丙酮酸和氢;二氧化碳和氢;水(答)少量、少量、大量(设计目的)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不好记忆,重就重在这与现实生活相接轨,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命题点。所以在设计问题上我是很下功夫,首先是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纵向比较,给学生提供一个理清头绪的思路,在理解上降低了难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把面上的东西细化成点,把问题细
8、致化,把学生能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及时纠正,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清晰、明了,并且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多多表现,机会多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就会体现出来,学习的实效性也就体现出来了。(2)、(问)根据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点,找出总的反应物和产物,并且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答)葡萄糖、水和氧气 生黑板板书化学式子(设计目的)把上面所学习的内容总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辨别能力,从而也使学生总体全面把握教材,把点知识还原成面。(插入)让学生看大屏幕,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印象,然后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记忆提问(3)、(提问)看课本图,找出黄箭头代表的是第几阶段?(答)二阶段(提问)整个过程当中,需
9、要酶参与的是?(答)都需要(设计目的)首先让学生具备学图识别图画的能力,再有就是换角度提问,进行逆向思维,能够灵活利用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以一学十的程度。问题三、(讨论)如果把丙酮酸放入细胞质基质中将会怎样?(5分钟)(答)不会发生变化,因为酶具有专一性,只能专一性的对物质进行催化(设计目的)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让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让学生能力由简单的学习上升到应用实践上,对于学生的以后做题打好基础。不仅仅这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活跃了,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有了。目标二(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3分钟)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从化学方程式中学习)能量变化(同上)
10、(答)填写一个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表格的内容中进行比较学习,能够快速、准确得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以上就是一些大致的教学设计内容,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目标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大目标,各个小问题同样是一个个的小目标,“目标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也可以说是互为一体的。还有“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四)课堂小结:使学到的零散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五)达标测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展示和测验九、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我可以说是一个导演,引导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知识梳理几乎都是有学生自己或者是合作完成的,基本上体现了“依案教学”、“自主探究”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比较好,整堂课几乎都是按照我的设想顺利进行下去的,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1、 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短,需要学习的地方较多,所以更要比别人付出的多。讲课前,准备到深夜4点,一个字“累”,所以在课堂上我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2、 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所以在探讨问题上,学生利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最后做题时间有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