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经典阅读1、C2、例:“择友”如“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理解,言之成理亦可。)2、(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20052008年新课标高考题组1、(1)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
2、,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意思对即可)2、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1、(1)C(2)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心致志,他更看重“持心”在求学中的作用。专心、恒心,这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标的关键所在。2、(1)B(2)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孟子通过这一事例,说明达到较高的水准和境界,眼界自然就开阔了;为学之人立志要高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准和境界。3、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
3、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最基本的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4、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赞同孔子的观点。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与朋友相交,首先在交心,即在思想与品格上相互砥砺。如果朋友在为人处世方面出现过错,便应告诫之、批评之,旨在劝其改过向善。但是,在劝友改过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苦恼。(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只要符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5、“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应精益求精)。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反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6、(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