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高效整合整合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时间阶段地位代表文化与思想发展原因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原始社会中华文化的起源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夏商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礼乐制度、“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家的建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推崇法家学说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统一的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玄学盛行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促进了儒、道、佛的交汇融通隋唐辉煌灿烂三教合一、复兴儒
2、学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繁荣;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促进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宋丰富发展理学形成儒、佛、道学说的相互渗透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明清传承和转折个性自由思想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强化;思想受到了钳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近代从衰落到复兴向西方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西方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整合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价值内涵主要内容价值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积极入世,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民本思想以
3、民为本、爱惜民力,在治理国家时,首先要富民;敬畏民众;为政者应得民心,体恤爱护民众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妥善处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获得人民支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家国情怀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在家国同构下,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将家庭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家旺与国兴,和衷共济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天下是人
4、们所共有的,让德才兼备的人来治理国家有助于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提高道德修养,成长为优秀人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指生生不息的精神,就是指自我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屈不挠,永不停息;厚德载物是指有海纳百川、宽厚包容的精神,能听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正确认识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成为激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源泉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同,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达到国家与国
5、家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人类和平发展,为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整合三中华文化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传播的文化内容传播地区影响汉字、儒学、佛教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儒学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科举制度;律令、历法、建筑、音乐、绘画、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促进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四大发明欧洲促进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琉球、东南亚
6、等促进了当地的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经典、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和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丰富了欧洲人的生活整合四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1中国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固守封建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18401919年,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2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及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目的:一是要培养殖民地人才,二是要混淆与动摇民众的爱国思想与民族精神,扰乱社会秩序,从而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2)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也为
7、西学传入中国提供了条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起了分解作用,客观上促使中国文化结构趋于近代化。近代学校教育、文化传播工具从无到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日趋广泛,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近代化。(3)促使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引起内部的观念对立和斗争。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历史阶梯。3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用批判继承的观点,大胆扬弃,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吸收合理因素,做到古为今用。对待世界文化首先要采取理解、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反对盲目排外;其次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1)认同文化多样性,坚持文化多元并存。(2)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文化交流,求同存异。(3)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4)基于民族文化自信,与时俱进,结合本国实际国情。(5)坚持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