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413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抽测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精益求精。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当今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这

2、种认真、专注、严谨的态度,它是提升美术创作品质、创作更多时代精品的重要保证。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是美术事业的新生力量。在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的今天,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些人更乐于追求快餐式的作品,甚至有时会鄙夷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有的学生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艺术”。故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艺术创作环境受到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在美术教育和创作领域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工匠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都有很好的帮助。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当融入课程设置以

3、及基本功的锤炼:优化课程配置,加重基础课程的比重,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双管齐下,提高艺术技能和艺术修养;对新入学学生尤其应该夯实基础训练,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严格考核,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造型能力。其次,还应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整合教师资源,增加个别辅导,重视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与美术教育一样,美术创作领域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当下,部分美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更像是缺少灵魂的“复制品”,作品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

4、的作品不多。一些创作者忘记了艺术创作应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初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市场认不认可、接不接受,目标是快速成名,快速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不仅对艺术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社会正能量、优秀文化的传播。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创作者应不断提高手头功夫,而不是离开绘画基础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捷径”。其次,创作者应有坚持本心进行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的审美价值,去除浮躁心态,拒绝畸形市场的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都认真对待,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完成每一幅创作,而不是一味迎合部分市场的需求。无论

5、是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创作,都应秉承极致、求精、务实的“工匠精神”。美术工作者们应当有时代的担当,培养时代新生力量,勤于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节选自曾传兴注重“工匠精神”培养,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8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可概括为两方面,即鄙夷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追求快餐式作品;轻视基础,急功近利。B. 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其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二是对新生夯实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C. 美术创作与教育领域工匠精神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

6、于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后者侧重于作品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D. 培育美术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需要创作者从两方面着手:即提高手头功夫;保持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审美价值,拒绝畸形市场诱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宗明义,在第段就提出了当今美术教育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论点。B. 文章将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结合起来,既列举了当今美术教育与创作中背离工匠精神的种种现象,也指出了解决的方法。C. 第段列举事实,阐述高校美术专业一些学生忽视工匠精神的原因,其中信息爆炸、新潮术观是外因。D. 文章的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美术教育和美

7、术创作领域分别阐述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具体有效的途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B. 美术创作者缺少工匠精神,其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和灵魂,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都不强。C. 美术创作者应该提高技能,抵制市场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一丝不苟,方能创造出精品。D. 美术工作者要秉承“工匠精神”,有时代担当,努力培养新生力量,勤于创作时代精品,从而推动美术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答案】1. D 2. A 3. A【解析】【1题

8、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此类题目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可概括为两方面”说法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应该为“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有的学生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B项,“一是将其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二是对新生夯实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概括不全,依原文还应该有“还应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C项,“前者侧重于绘画技能的继承发

9、展方面,后者侧重于作品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理解有误,两者都要包含,原文说“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在第段就提出了当今美术教育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论点”概括不全,结合原文,论点应当表述为“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

10、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理解有误,是可以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根据原文“重视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故选A。【点睛】第2题

11、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美史蒂文卡维某日,一位神色黯然的客户走进一家安装人类程序的软件公司,请求工程师帮他排除烦恼。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在他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死机。他讨厌身边的每个

12、人,说亲朋好友们都在莫名其妙地远离他!软件工程师听完他的倾诉,启动了他的人体机器,进入他的心灵认真检查,几秒钟后,工程师安慰他说没出什么大毛病,只是他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序。于是,工程师耐心指导客户按步骤在心灵中安装爱的程序。工程师: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现在,你在心灵的位置了吗?客户:是的,我进入了“我的心灵”,但是这里有几个文件正在运行,在它们运行的同时我可以安装love.exe程序吗?工程师:请问是哪些文件?客户:稍等,是我以前安装的“怨恨文件”、“往日伤痛文件”、“自卑文件”和“嫉妒文件”,这些文件正在运行。工程师:安装没有问题。只是你必须马上将“往日伤痛文件”从你的操

13、作系统中删除,这样,love.exe程序才可以无障碍地自动安装起来,并且将永久性地保存在你的内存中,完全不会妨碍其他程序的运行。同时,在love.exe程序安装的过程中,它会利用自身携带的一个叫做“自信”的文件覆盖掉你系统里的“自卑文件”。最后,你还要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因为这两个文件的运行会阻止love.exe程序的正常安装,你能关闭它们吗?客户:对不起,关闭无效,请帮我一下吧!工程师:好的,请返回你的“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需要,反复调用多次,直到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你的心灵中清除。客户:好极了,我完成了!现在

14、我看到love.exe程序正在安装呢。工程师:请注意,几秒钟后,你会从桌面接收到一条新信息,它提示你:“当前系统重新配置了你的心灵,配置完毕!”你看到了吗?客户:我看到了,这意味着love.exe程序已经安装完了?工程师:是的。不过你刚才仅仅是在本地机器中安装了love.exe程序,只有将你本地机器中的love,exe程序同其他的人类机器的心灵连接在一起,你的love.exe程序才能不断升级。客户:不好了!我的安装桌面显示一条错误信息!工程师:请念。客户:“程序无法在网络中运行”,这是什么意思?工程师:不必担心,这只是一个一般常见错误。是说目前love.exe程序只是在你的心灵外部运行,还无法

15、真正运行在你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非技术性语言解释就是:在你爱别人之前,必须先要爱你自己。客户:那么下一步我应该如何操作呢?工程师:不用着急,请进入名为“自我认可”的目录中。客户:好啦,我已打开了这个目录。工程师:请点击该目录的以下文件,它们是:“宽容文件”,“自信文件”,“实现自我价值文件”以及“仁爱文件”,将它们全部选中后,复制到“我的心灵”的文件夹中,拷贝完毕后,你的心灵系统将自动删除某些不兼容的文件,如“自私文件”、“伪善文件”等,同时修复程序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最后不要忘记将“自我苛刻文件”从当前目录中删除!客户:我成功了!现在桌面显示“我的心灵”已经安装了正版的lo

16、ve.exe程序(系统提示“微笑文件”启动了,同时,“热情”、“友好”以及“满意”三个文件正在“我的心灵”中运行呢!工程师:恭喜你,系统已经顺利安装了love.exe程序!故障解除了,但最后,我可要提醒你一句。客户:什么?工程师:记住,爱是一种免费软件,你完全可以慷慨大方地把爱的各种指令赠送给那些你遇见的人,爱会在人类灵魂间传播、共享,当爱的指令把一个人的心灵同另一个人的心灵链接在一起的时候,love.exe程序会自动在彼此心灵间升级。用非技术性语言解释就是:只有当你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的时候,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客户:多谢,我会的!(选自环球时报,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7、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别人的过程。B. 软件工程师听完客户的倾诉,经过一番费时费力的检查,才发现是客户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序。C. 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它告诉我们要让自信的阳光照在我们头顶,要赶走自卑的阴影,更要学会爱别人。D. 因客户以前安装了“怨恨文件”“嫉妒文件”等,这使得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死机。5.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love.exe程序是如何在客户本地机上安装完成的?这告诉我们人要如何做才能呼唤爱心的回归?6. 这篇小说在创作上有哪些创新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18、B 5. 第一问:打开自己的心灵,删除“往日伤痛文件”,覆盖“自卑文件”,关闭“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从“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最后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心灵中清除。第二问:人要用自信、宽容作拐杖,从怨恨和嫉妒的泥沼中走出来,轻轻挥手,把往日的伤痛抛在脑后,这样可以做到呼唤爱心的回归。 6. 情节安排上,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推进故事的发展,展现作品主题。构思上,从现代电脑程序安装,想到人爱的程序的安装,构思奇特,寓意深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

19、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经过一番费时费力的检查”曲解文意,时间表述有误,原文说“几秒钟后,工程师安慰他说没出什么大毛病”。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分析概括的能力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间,然后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整理答案即可;探讨创作意图,要

20、忠实于文本内容,结合作品主旨来理解把握。本题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love.exe程序是如何在客户本地机上安装完成的,并回答人要如何做才能呼唤爱心的回归。第一问是概括,依照文中的对话,结合文本“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你必须马上将往日伤痛文件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除”,“同时,它会利用自身携带的一个叫做“自信”的文件覆盖掉你系统里的“自卑文件”。最后,你还要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请进入名为“自我认可”的目录中”,“点击该目录的以下文件,它们是:“宽容文件”,“自信文件”,“实现自我价值文件”以及“仁爱文件”,将它们全部选中后,复制到“我的心灵”的文件夹中,拷贝完毕后,你的心

21、灵系统将自动删除某些不兼容的文件,如“自私文件”、“伪善文件”等,同时修复程序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最后不要忘记将“自我苛刻文件”从当前目录中删除”可以概括出:打开自己的心灵,删除“往日伤痛文件”,覆盖“自卑文件”,关闭“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从“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最后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心灵中清除。结合第一问的爱心程序安装,可以得出呼唤爱心的回归,就要自信和宽容,不嫉妒不怨恨,忘掉往日伤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作品,梳理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中心,然后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按照题干要求从不

22、同的角度构思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在创作上的创新之处。明确的要求从创新之处考虑,我们先要考虑小说的几个要素环境、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线索以及创作构思等方面考虑,结合作品,小说情节设置非常新颖,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揭示作品主题,很有特色;再有就是构思独特,把呼唤爱心回归的主题巧妙地设计成人的爱心程序的安装,借鉴现代电脑程序安装,富有新意,寓意深刻,化抽象哲理于形象的操作,更利于读者感受理解,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家庭结构是指民众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生活单位的构成状态。家庭结构以

23、具有血缘、姻缘和收养关系的成员所组合的家庭或家户类型为认识途径。这一结构中所包含的家庭类型主要有:核心家庭(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直系家庭(夫妇与一个已婚子女及孙子女所组成)、复合家庭(夫妇与两个及以上已婚子女所组成)、残缺家庭(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和单人户等。中国当代城乡家庭、家户结构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表现出较显著的核心化趋向,2000年开始这一趋向弱化或停止。但也应看到,目前城乡基本家户类型为核心家户、直系家户和单人户,其中核心家户居于主导地位。(摘编自王跃生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材料二:表一 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变化情况 单位:%年份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

24、六人户七人户及以上总计19930.05880.11220.26210.25750.16420.07790.0673119980.05890.1490.29840.25920.13560.06130.0376120000.0830.17040.29950.22970.13620.051150.03120030.07650.19060.31710.22770.11480.04720.0261120070.08940.24430.30360.20890.10110.03750.0152120100.14530.24370.26870.17560.10030.0420.02431表二 1994年201

25、0年家庭类型的代际变化 单位:%年份一代户二代户三代户四代户五代及以上总计19940.14160.65880.19220.00730.00002120000.21700.59320.18240.00740.00001120100.34180.47830.17310.00690.0000071(摘编自我国家庭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材料三:最近出版的家庭蓝皮书中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评估报告(2015)指出,我国家庭结构特征发生如下变化:家庭规模正在快速地缩小,向小型化与微型化发展;在三种主要家庭结构中,当前核心家庭的比例在下降,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比例较为稳定;特殊家庭结构的比例有所上升;家庭结构

26、呈现代际扁平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家庭结构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是什么造成了家庭结构特征变化?家庭蓝皮书认为,除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还有以下影响因素:婚姻观及生育观的转变。在婚姻家庭方面,我国现已出现了一系列与传统婚姻家庭不同的模式,如单身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模式、流动家庭模式等。在生育观方面,近年来人们的生育目的、生育意愿和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在发生着转变,如人们的生育目的从“养儿防老”向满足个人情感需要、增加家庭幸福转变,生育意愿也从多生、“重男轻女”向少生优生晚生及淡化性别观念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及培养。经济因素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增强。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

27、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很多人有了享受生活的需求,而对生育、养育更多的孩子的需求越来越淡化。从微观层面来说,家庭的微观经济收入状况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人们通过理性地分析未来家庭收入状况以及生育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来决定生育行为,使生育行为影响家庭结构。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制度的日益完善,人们依靠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及养老制度可以生活得更好,从而促使一部分人选择一人家庭或者二人家庭生活模式。(摘编自杨利春是什么造成我国家庭结构特征变化)材料四:总体来看,我国家庭结构仍保持以核心家庭为主,直系家庭占相当比例,复合家庭逐渐减少的模式。同时,也顺

28、应时代变化表现出夫妇核心家庭、隔代直系家庭、再婚家庭及单人家庭比例升高的新特点。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征也反映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摘编自童辉杰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来看,一人户、二人户家庭比例在逐年上升,到2010年,全国的一人户和二人户家庭占该年家庭户类型的一半以上。B. 从1993年2010年三人户、四人户变化不大,说明主要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和“单独二孩”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C. 截止2010年,全国家庭类型的二代户已经降至47.83%,而一代户迅速增长至34.18%,三

29、代户以上变化不明显。D. 无论是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还是1994年2010年家庭类型的代际变化,都体现出家庭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的趋势。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当代城乡家庭、家户结构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表现出强劲的核心化趋向,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直系家户和单人户。B. 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结构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城市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特殊家庭为主,农村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为主。C. 造成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婚姻观及生育观的转变、经济的发展、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D. 由于经济压力越来

30、越大,生育成本越来越高,生育意愿和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在发生着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趋于少生优生甚至选择不生。9.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哪些挑战。【答案】7. A 8. C 9. 家庭核心化、空巢化将进一步弱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我国的社会养老水平亟待提高;隔代直系家庭的骤增,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更为严峻,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再婚家庭的增多,会让继子女的教养问题更加突出;单人家庭的比例增高,说明适龄男女的婚配难度加大;家庭向小型化与微型化的发展,不利于密切子女与隔代家庭成员的联系,将弱化亲情关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31、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从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来看,一人户、二人户家庭比例在逐年上升,到2010年,全国的一人户和二人户家庭占该年家庭户类型的一半以上”图表理解错误。2003年的一人户所占比例少于2000年的一人户所占比例;2010年二人户所占比例低于2007年所占比例,并不是“逐年上升”;2010年,一人户和二人户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14.53%、24.37%,两者相加不到一半,“一半以上”也不对。故

32、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我国当代城乡家庭、家户结构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表现出强劲的核心化趋向”说法绝对,材料一原文说“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表现出较显著的核心化趋向,2000年开始这一趋向弱化或停止”;B项,“城市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特殊家庭为主,农村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为主”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D项,“由于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C。【9题详解】本

33、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答案来源于材料,但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哪些挑战。依据材料二单人户家庭的比例持续增高,表明适龄男女单身很多,婚配难度加大了;材料二中一代户和二代户比例加大,材料四中提到“空巢家庭模式”,表明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我国社会养老问题亟待重视;材料四中提到隔代直系家庭骤增,表明社会需要更为关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家庭规模正在快速地

34、缩小,向小型化与微型化发展”,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联系,将弱化子女与隔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同时,再婚家庭的增多,也会让家庭教育中的继子女的教养问题更为严峻。【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

35、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力学,举乡会试第一。正统四年,殿试第二。授

36、编修。久之,与侍讲杜宁等十人,简入东阁肄业。鼎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三边二事。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兗州。景泰三年,进侍讲兼中允。五年,超擢户部右侍郎。天顺初转左。陈汝言谮之。帝不听。三年冬,以陪祀陵寝不谨下狱,赎杖还职。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七年,尚书年富有疾,诏鼎掌部事。成化四年,代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六年,鼎疏言:“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 请暂设监司一人,

37、专领其事。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诏从之。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淮、徐、临、德四仓,旧积粮百余万石,后饷乏民饥,辄请移用,粟且匮。鼎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逋六事行之。由是诸仓有储蓄。寻加太子少保。鼎居户部,持廉,然性颇拘滞。十五年秋,给事御史劾鼎非经国才。鼎再疏求去。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终其身。大臣致仕有给赐,自鼎始也。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子时畼,进士,累官侍讲学士。多识典故,有用世才。时敷,举人,庐墓被旌,官兵部司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38、,正确的一项是A.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B.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C.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D.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丘忧/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殿试,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B. 转,古代指官职的调任,无所谓升降;“迁”指升职,而“谪”是指贬官

39、,降职并外调。C. 疏,即奏章,是古代大臣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包括章、表、状、札子等。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官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鼎勤勉奋进,志于仕进。他家境贫寒,却发奋学习,取得乡试、会试第一名,后又考取进士,出仕后想凭借功名见称于世。B. 杨鼎为民着想,受到器重。因牛马缺少草料,朝廷欲征收赋税,他以百姓艰难上报停止;他多次为朝廷建言献策,多被采纳,受到重用。C. 杨鼎为人正直,廉洁自守。他性格刚直,敢于抵制朝廷或上司不恰当的决定;任户部官职时,一直坚守廉洁的品质。D. 杨鼎家教谨严,教子有方。由于

40、杨鼎严格要求,他的两个儿子都考取功名,走上了仕途,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2)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同僚们都笑话他迂腐,杨鼎(反而)更加自信。也先将侵犯京城,皇帝诏令他代行监察御史职权,到兖州去招募士兵。(2)湖广一带连遇荒年,官府开仓发粮,直至粮食已尽。等到这年秋天,(朝廷)采纳杨鼎的建议,拿出官库储存的银子与布匹,交换粮米以备灾荒。【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

41、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则疾在腹心”的主语是“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是句意完整的分句,排除BC;“僻居万山”“襟喉川蜀”是两个并列分句,要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42、、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迁指升职”表述错误,“迁”是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杨鼎家教谨严,教子有

43、方。由于杨鼎严格要求”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诮”动词,讥笑;“寇”动词,侵犯、进犯;“行”代词,代理;“募兵兖州”省略句。(2)中的“岁”名词,收成;“廪”名词,仓库;“是”代词,这;“言”代词,建议;“易”动词,交换。【点睛】译文:杨鼎,字宗器,是陕西咸宁人。(他)家境贫寒,努力学习,取得乡试和会试的第一名。正统四年,参

44、加殿试,取得第二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过了一段时间,他与翰林院侍讲杜宁等十人,被选拔进入东阁学习。杨鼎官居侍从,很想凭功名闻名。曾建议整顿军备、开通三边漕运两件事。同僚们都笑话他迂腐,杨鼎(反而)更加自信。也先将侵犯京城,皇帝诏令他代行监察御史职权,到兖州去招募士兵。景泰三年,杨鼎进升为侍讲兼中允。景泰五年,越级提拔为户部右侍郎。天顺初年,转任户部左侍郎。陈汝言(在皇帝面前)说坏话中伤他,皇帝不听。天顺三年冬天,因陪同祭祀皇陵寝庙不恭敬(获罪)入狱,(他)缴纳赎金免除了刑杖的责罚,并得以官复原职。皇帝曾经命令内官牛玉传达谕旨,打算拿江南的折粮银充作宫内府库的财物,而用其他的税收、物品充当

45、武官的薪俸。杨鼎没有答应。马与牛缺少草料,朝廷计划征税十分之二,(杨鼎)又以老百姓生计艰难,民力耗尽,全部上报停止征收。天顺七年,户部尚书年富生病,皇帝诏令杨鼎掌理户部事务。成化四年,杨鼎取代马昂出任户部尚书,同时任命翁世资担任户部侍郎。成化六年,杨鼎上疏皇帝说陕西外患是四境的盗匪,内患是流民。不过,盗匪之害只涉及边地关塞,流民(之害)却像疾病生在腹心。汉中地处偏僻,处于群山之中,是连接川萄一带的咽喉之地,四面八方的几万流民,逼急了会发生变乱,置之不理会有后顾之忧。请求设一名监司,专门治理这件事。那些愿意附载于当地户籍的流民就听凭他们,不愿意附载的发给财物加以遣散。同时与驻守大臣一起训练军队,

46、整修城墙与护城河,希望(借此)消除来日之患。”皇帝下诏令采纳了杨鼎的建议。湖广一带连遇荒年,官府开仓发粮,直至粮食已尽。等到这年秋天,(朝廷)采纳杨鼎的建议,拿出官库储存的银子与布匹,交换粮米以备灾荒。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地官仓原先储存了一百万石粮食,后因粮饷匮乏,民多饥荒,总是呈请移用,储粮将要短缺。杨鼎(与属下)商量后,上疏提议交纳钱财免除罪行、交纳粮食换取食盐、把税粮折合为钱钞、以粮代替征收拖欠赋税等六件事,一并施行。因此各仓储蓄了些粮食。不久,杨鼎被任命太子少保。杨鼎官居户部,坚守廉洁的品质,不过,(他)生性非常拘泥呆板。成化十五年秋天,给事御史弹劾杨鼎并非治理国家的贤才。杨鼎两次

47、上疏请求离职。诏令赐予他乘驿站快马回家,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他二石米,每年供给四名仆役,直到去世。(明代)大臣退休后有供给,(就是)从杨鼎开始的。(杨鼎)去世后,被赠予太子太保的职衔,谥号是庄敏。杨鼎的儿子杨时畼,考取进士,官职累迁至侍讲学士。(他)掌握很多典章制度,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儿子杨时敷,考取举人,官任兵部司务。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二)古

48、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题酒家壁陆游明主何曾弃不才,书生飘泊自堪哀。烟波东尽江湖远,云栈西从陇蜀回。宿雨送寒秋欲晚,积衰成病老初来。酒香菰脆丹枫岸,强遣樽前笑口开。【注】陆游终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然而,由于当权派奉行妥协投降的国策,他在政治上不断遭受压制和排斥。不才: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隆兴二年至乾道元年(1164年1165年),陆游因触犯皇上,先后通判健康、镇江。乾道五年至淳熙三年(1168年1177年)陆游先后在四川夔州、蜀州、嘉州、荣州为官。淳熙九年,又入蜀任祠禄朝奉大夫,主管成都府玉局观。他先后在四川为官十年,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14.

4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直抒胸臆,正话反说,明说“不才”,实为大才、有才之人,抒发了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伤痛。B. 领联借景抒情,从小处着笔,描绘了烟波江湖,陇蜀云栈,东尽西从之景,于雄奇奔放的意境中见沉郁悲凉风格。C. 颈联对仗工整,前句写景,寒秋夜雨,凄冷萧瑟,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后句叙事,写自己年老体衰,积衰成病。D. 尾联精选意象,美酒、脆菰、丹枫、笑口,明快宜人,一反前文阴沉色调,正所谓“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15.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哀”情。【答案】14. B 15.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居无定所、漂泊异乡的哀痛;体衰老病、孤独无依的伤感;一

50、事无成、强颜欢笑的心酸。【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领联借景抒情,从小处着笔,描绘了烟波江湖,陇蜀云栈,东尽西从之景”曲解诗意,颔联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以不同地方的景色来概括为官漂泊的经历。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

51、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哀”情。情感很名确,“哀”,要求具体分析情感的具体内涵。结合诗句分析即可。“明主何曾弃不才,书生飘泊自堪哀”,结合注解一,表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哀”字见出无奈之情;三四两句以不同地方的景色来概括为官漂泊的经历,首联也有“书生飘泊”,表明自己在异乡四处漂泊,居

52、无定所的哀痛;“积衰成病老初来”,讲明自己年老体衰,身体多病,孤独无依无靠的感伤之情;“强遣樽前笑口开”,结合首联和注解一,表明自己一事无成、强颜欢笑、借酒消愁的辛酸之苦。整理归纳以上就可以得出答案。【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

53、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提醒人们只有做到“_,_”,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而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对恶劣的行路环境的直接描写,既点了诗题,又暗寓诗人人生之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的两句是:“_,_。”(3)琵琶行中,白居易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深受感染,泪水纵横的句子是:“_?_。”【答案】 (1). 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54、 (3). 欲渡黄河冰塞川 (4). 将登太行雪满山 (5). 座中泣下谁最多 (6). 江州司马青衫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御、辩、渡、座、州、衫。【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

55、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生中不乏写作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于是,思想要最深,语言求最美,素材求最新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效果往往欠佳,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

56、难以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其实,“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要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家,可至多成为“挑不出毛病”的文徵明,永远达不到王羲之_的妙境。当他们还在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赋予笔画自然物态,使其变化万端,大气淋漓。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_。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要求他们刻意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来越像“馆阁体”?当然跟与自然隔离,与社会脱节,与缺乏对人生的思

57、考紧密相关( ),“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然、社会、人生亲密接触。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小局部;有了_的“大气象”,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_的“小蒸腾”。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B. 学生的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C. 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D. 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18. 依

58、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游刃有余 不相伯仲 云蒸霞蔚 目眩心花B. 炉火纯青 不言自明 云飞泥沉 繁花似锦C. 游刃有余 不相伯仲 云飞泥沉 目眩心花D. 炉火纯青 不言自明 云蒸霞蔚 繁花似锦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B.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C.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D. 追求精美本

59、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A项,表意不明,“一些学生的 优秀作文”有

60、歧义;B项,结构混乱,前一个分句主语是“优秀作文”,“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偷换主语;D项,表意不明,“一些学生的 优秀作文”有歧义。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语境说王羲之书法的妙境,选用“炉火纯青”。不相伯仲: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不言自明:不用说话就能明白。语境中说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也很明显,选用“不言自明”。云

61、飞泥沉:比喻消失或悬殊极大。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绚丽灿烂。语境中说“大气象”,选用“云蒸霞蔚”。繁花似锦: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目眩心花:眼花缭乱,心神迷乱。语境中说不会落入“小蒸腾”,选用“繁花似锦”来描述写作中刻意追求诸如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精美达到的“效果”比较合适。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前面提到两种行为

62、,句中代词“此”指代不明,排除AD;“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将写作”置于“陷入”前,导致“陷入误区”陈述对象的变化,由“中学生”转化为“写作”,这与要表达的原意相悖,排除C。故选B。20.下面是一封某校发给校友的校庆庆典邀请函初稿,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妥帖,请找出并作修改。尊敬的校友:您好!本校将定于10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点,借座校海韵馆举行百年校庆庆典活动。今特送上此函,尊请您准时再回母校,畅叙师生共进之谊,见证母校百年辉煌,共谋母校长远发展。中学百年校庆筹备组年月日【答案】将“将”改为“兹”;将“借座”改为“在”;将“送上”改为“致”;将“准时”改为“届时”;

63、将“见证”改为“重温”或者“回顾”。【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校庆庆典邀请函,邀请函要求使用书面语,语言要庄重有礼貌。(1) “将”是口语语体,不符合邀请函的语体特征,改为“兹”。(2)海韵馆就有座位,再“借座”重复,改为“在”。(3“送上”是口语语体,不符合邀请函的语体特征,改为“致”。(4)“准时”有命令意味,用在此处不够礼貌,改为“届时”。(5)“见证”母校百年辉煌,对作为在校学习仅数年的学生不合适,改为“重温”或者“回顾”。【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

64、“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21.下面是某校举办“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而提供的招募策划方案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65、,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申请人拟定活动策划书,向中心提交申请。若完美,一次性通过申请,按照策划书执行;若申请不通过,中心给出缘由,申请人修改、完善策划书,再次申请通过,按照方案执行。活动结束后须总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策划方案流程图。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流程图重点是提交申请环节,申请人拟定活动策划书,向中心提交申请后,若申请通过则执行方案,结

66、束后总结;关键是申请不通过,中心给出缘由,申请人修改、完善策划书,需要再次申请通过才行。要注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科技的发达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群”,然而人们对于“群”的热情、对于“群文化”的认知又不尽相同。有人对“群”抱以热情与礼赞,有人对“群”以及“群文化”进行了冷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莫被群绑架如今科技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人

67、们在手机上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群,“学习群”“工作群”“家族群”“兴趣群”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这些群。固然,各种“群”的建立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益的,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方便了各种资源的共享,如我们可以在某些兴趣交流群中和志同道合的群友探讨共同话题,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增长见识然而成为“群”之一员是否有利无弊呢?随着加入的群越来越多,随着各种信息提示音不断地响起,群的作用也在悄然改变。我们动不动、时不时就会低头看下群消息,生怕错过一条信息。一声声群消息提示音的响起,暗示着我们正在被“群”绑架。手机绑定一个一个的群,其实也是在绑定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会把不少时间献给“群”,有的人甚至把一

68、晚上的时间都用在群聊上。而这大把的时间其实可以用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和父母交流在学校的情况,读几页书群的建立可以使人们的交流更便捷,但有时也会裹挟着种种压力,让人无处可遁。如微信工作群不分节假日地进行狂轰滥炸,让人们苦不堪言,想退出又不能退。再如许多单身大龄男女青年,一旦加入家族微信群,常常会被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催婚所纠缠,苦不堪言。节假日时,在亲友群发个红包或者发声问候,表面上看,群增加了交流的频率,传递着人们的关心问候,但实际上长此以往会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线上频繁交流,会让线下的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抽离。人们逐渐习惯于网络世界的沟通交流,从而无法全情投入现实生活,如此一来

69、,疏离便是必然结果。这种疏离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时间上的分散和碎片化,人们很难愿意再花大块的时间去经营维护人际关系。虚拟世界的信息沟通,正在破坏社会群体的联结,交流的真正内核逐渐丧失。因此,我们在认同“群”的便利的同时,要警惕不要被群绑架。不可让群里的交流遮掩生活中交流的缺失,不能让群文化蚕食一个个独立人格,不要让网上的生活疏离了现实的生活。总之,我们不能只关注QQ群、微信群,更要抬起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人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本题要

70、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考生可以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构思作文。材料中提到的“群”并不只限于我们通常所说的“QQ群”“微信群”,应该是更广意义上的“群”。材料中“然而”后面的话是重点,给出了人们对于“群”以及“群文化”的不同认知和态度,这些认知和态度可以是考生立意写作的参考或立足点。可以对“群”的快捷、方便、力量强大等方面的特点加以肯定,对“群”抱以热情与礼赞;可以对“群”以及“群文化”作一些理性的思考,思考其对“个体”的绑架或淹没,对面对面交流的冲击等;辩证分析,综合立意,既指出“群”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要对“群”以及“群文化

71、”作理性思考,指出其弊端或消极意义,给人以警示。参考立意;有群就有家厉害了,我的群不要被群绑架要会“群”居,更要会独处抱“群”取暖参考素材:群文化本身就是诸多个个体文化汇聚在一起所形成的群体文化,它是有多个因素所组成,既包括人文文化,又包含家庭体的文化。群里每个成员是个松散的,没有任何纪律约束,有的是完全凭着兴趣和责任来参与活动之中。在这里,没有任何职务高低的束缚,也没有职业贵贱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由于群文化的特殊性,群里每个成员本着自觉和不自觉的态度来参与群里活动之中,人们的交往也就停留在各自的兴趣之上,从而形成各自的部落既活动的群体如文学、体育、经济以及涵盖各个活动主题。随着活动的深入,

72、群里成员的相互了解,人们的素养和性格就显露出来。在这个特殊性的影响下,群文化的方向就存在着朝着什么地位发展的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聊天的初级地位上,那么这个群文化就没有生命力,自然就会没有人气,群里的成员也就自然另就别处寻找符合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群体去。要想使一个群体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有着自己的特色,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把群体的人必要时的集中起来,吃个饭或者唱唱歌,适当的活动有必要,但适当地把握“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原则,不能把任何意志强加与群体之中。“人上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思想也不是都很统一,每个人所接触的文化背景不同,决定着对问题的处理和在与人的交往中的理念也不同。在群体中由于有着各

73、种各样的人,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和各个行业,使的在处理事物中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也许是想利用这个平台来和朋友进行交往,以求的在心悦愉快,也有的人是想通过这个群体来接触一些利益关系的人,来达到一些自己的目的,也有的人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想找个精神慰籍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群文化的发展不能忽视着这些因素的存在,更不能因为漠视这些而影响群文化的发展。正确引导群文化的方向,就必须要树立正气,抵制不良风气,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营造和谐的氛围。同时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使群体的每个人感到家庭的温暖。总之,群文化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地事物,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

74、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求,也促使人们在社会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就必须引导好群文化方向。人的力量有限但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社会的活动和群体的活动必须联系在一起,才使得群文化得以壮大和发展。工作微信群使用优点是克服时间与空间的壁垒,员工之间沟通更为方便、快捷、高效,且节省资费,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同,快速有效的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让各级领导随时随地掌握工作进度,也为上下级平等互动提供了方便。独立的工作微信大致有这么几点显而易见的好处: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工作伙伴的管理上更加方便,可以不必再费心分类好友类别;不用纠结在用个人号微信朋友圈

75、发工作内容推广会让自己的朋友反感,也可以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工作时跳出私人消息引起分心,影响工作效率;交接工作时比较方便,如果离职或者岗位的更换,也更加方便公司留住客户信息。工作微信群使用的缺陷是现在一些企业微信群使用泛滥,建立了大大小小N多个微信群,造成一个员工都有数个微信群,而且每个微信群每天都有上百条甚至几百条的消息,目不暇接,无暇顾及,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班时间不看手机微信,又会错过很多重要信息,但是经常看微信,又会分神,无法专心投入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本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习惯灵活处理,但不管写什么文体,一定要符合文体要求,不要写成四不像。下面以议论文为例展示写作示范。首先引材料,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群,然后论述群带来便利,以反问形式追问是否有弊端,引人思考;接下来论述群的危害,一是耗费了大量时间,二是带给人无形的压力,三是疏远了人际关系;接着阐述我们要警惕不要被群绑架,忽视了真正的生活;最后篇末发出呼吁“不能只关注QQ群、微信群,更要抬起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人群”。让文章结构清晰,观点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