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高一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下列关于细胞内自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良好的溶剂B. 某些生化反应的产物C. 能缓和温度变化
2、D. 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答案】D【解析】自由水可以作为良好的溶剂,A正确。自由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产物,如细胞呼吸,B正确。能缓和温度的变化,C错误。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结合水的作用,D错误。2. 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B. 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的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C. 多数无机盐在人体细胞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A正确;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运输O2的作用,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的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正确;C、细胞内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错误;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因此可将植物秸秆燃烧后的物质使用到田地中作为肥料,D正确。故选C。【点睛】3.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
4、磷脂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 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D. 性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脂肪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正确;B、胆固醇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B错误;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C正确;D、性激素可以促进生物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D正确。故选B。4. 某种蛋白
5、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过程中脱掉了129个水分子B.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该蛋白酶,能够观察到紫色C. 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D. 该蛋白酶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1、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2、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详解】A
6、、形成过程中脱掉了129-1=128个水分子,A错误;B、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C、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所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C错误;D、该蛋白酶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空间结构被破坏,会导致酶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B。5. 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 CO2进入叶绿体C.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D.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需要血红蛋白,A正确;B
7、、CO2进入叶绿体的过程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不需要蛋白质参与,B错误;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是无氧呼吸,需要无氧呼吸酶催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在线粒体内分解是有氧呼吸,需要有氧呼吸酶催化,而酶大多数都是蛋白质,C正确;D、细胞识别依靠的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正确。故选B。6.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和RNA的不同点只在于b的不同B. DNA和RNA中的a表示含义不同C. 人体内的c有4种,b有2种D. 病毒体内的b只有一种,c有4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主要特点,示意图中:a是磷酸、
8、b是五碳糖、c是含氮碱基。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b和c两方面,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为T;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为U。【详解】A、DNA和RNA的不同点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不同,即在b和c两方面不同,A错误;B、DNA和RNA中的a表示含义相同,均为磷酸,B错误;C、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c有5种(A、C、G、T和U),b有核糖和脱氧核糖共2种,C错误;D、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病毒体内的b五碳糖只有一种,c含氮碱基有4种,D正确。故选D。7.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几种物质检测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甘蔗汁中含较多的
9、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 鸡蛋清蛋白质多,可作为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C. 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 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但一般不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详解】A、甘蔗茎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B、鸡蛋清含蛋白质多,且颜色浅,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B正确;C、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
10、体积大、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D、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但西红柿有颜色,一般不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正确。故选A。8.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
11、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A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病毒不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魏尔肖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正确;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点睛: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尤其要注意细胞学说中不包含病毒这种非细胞结构生物。9.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
12、B. 原核生物中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D. 真核细胞内具有各种具膜细胞器,这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详解】A、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大肠杆菌、乳酸菌等,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蓝
13、藻虽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真核细胞具有各种具膜细胞器,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这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10. 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B. 细胞膜内外侧结构具有不对称性C. 细胞膜的识别与e有关D.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e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
14、别功能;b、d为蛋白质,其镶在、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ac分别是磷脂分子的尾和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所以细胞膜内外侧结构具有不对称性,B正确;C、e为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细胞膜的识别与e有关,C正确;D、构成细胞膜的大多数蛋白质是能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
15、性,D错误。故选D。11. 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对植物细胞支持和保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详解】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正确;B、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和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正确;C、细胞膜上存在信号分子,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细胞壁对细胞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D错误。故选D。12. 下列有关细胞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16、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C.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修复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 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3、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有氧呼吸的
17、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B、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B正确;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不能修复,C错误;D、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还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C。13. 高等动物细胞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 )A. 核糖体B. 高尔基体C. 内质网D. 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器的分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
18、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2、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详解】A、核糖体无膜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不含磷脂,A正确;B、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因此含有磷脂,B错误;C、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因此含有磷脂,C错误;D、线粒体含有双层膜结构,因此含有磷脂,D错误。故选A。14. 细胞核的模式图如图所示,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由四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B. 由DNA、 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C. 是形成mRNA和核糖体的场所D. 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
19、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为染色质;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膜,具有双层膜;为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详解】A、是由2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A错误;B、染色质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B正确;C、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D、是核孔,DNA不能由核孔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B。15. 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直到体积稳定下来,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 在此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由大变小B.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所观察的细胞是活细胞C. 稳定后细胞液浓度高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 稳定后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答案】D
20、【解析】A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因渗透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在此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由大变小,A正确;B只有活细胞才会因渗透作用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正确;C由于细胞壁保护,质壁分离复原以后,细胞液浓度往往要高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C正确;D处于质壁分离复原平衡状态的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永远在交换中,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只有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内部渗透压大于外界,外界溶液中的水分才能进入细胞,直到细胞胀满,但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不会被
21、胀裂。质壁分离复原以后,细胞液浓度往往要高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二者都不能肯定,但水分出入细胞应处于平衡状态。16. 下面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 酶是蛋白质;C.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作用。【详解】A、酶脱离生物体后也能起作用,A错误;B、酶是蛋白质或RNA,B错误;C、酶是有机物,而无机催化剂属于无机物,C错误;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起催化作用的
22、有机物,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作用,掌握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 图是在最适温度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B. 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向右下方移动C. 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D. 本实验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曲线AB段,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影响该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麦芽糖量;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催化速
23、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详解】A、B点时,催化速率最大,此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A正确;B、题干信息表明,此关系曲线是描绘酶在最适温度下起作用的结果,若温度上升5,反应速率会变慢,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B错误;C、因受酶数量和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C错误;D、麦芽糖属于还原糖,麦芽糖水解产生仍然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错误。故选A。18.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基团后,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 ,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 ATP是细胞内的
24、直接能源物质B. 含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 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ATP水解形成ADP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共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同时ADP与磷酸可以吸收能量形成ATP,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细胞依赖于ADP与AT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详解】A、该现象只能说明AT
25、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能说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错误;B、该现象能说明带有32P标记的ATP是加入放射性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后新产生的,B正确;C、题意显示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也很容易结合,C正确;D、该过程存在ATP水解形成ADP的过程,同时存在ADP与磷酸形成ATP的过程,即ATP既有合成也有分解,D正确。故选A。【点睛】19. 下列关于叶绿体及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B. 同线粒体一样,叶绿体的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C. 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
26、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D. 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称为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可以吸收、转换和利用光能。【详解】A、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B、叶绿体的内膜没有扩大受光面积,而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B错误;C、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C正确;D、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对其它光少,D错误。故选C。2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
27、成又有C5的消耗B. 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C. 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化学能D. 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阶段项目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所需条件必须有光、酶有光无光均可、酶进行场所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内的基质中物质变化水的分解H2O HO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6H12O6能量转换光能转变为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
28、P和H,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还原C3形成糖类,活跃的化学能则转化为糖类中的化学能【详解】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A正确;光反应阶段需要酶的参与,如ATP的合成需要酶催化,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光反应过程中有H的产生,暗反应过程中有H的消耗,D正确。因此,B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光反应和暗反应均需要酶的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能量的转换,再根据题意作答。21.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其原因是( )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
29、强度降低C.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理解。明确镁元素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随之降低,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 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H由线粒体基质向线粒体内膜移动B. H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移动C. 丙酮酸由细胞质基质向线
30、粒体移动D. ATP由线粒体向叶绿体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图解:【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因此由线粒体基质向线粒体内膜移动,A正确;B、光合作用过程中,H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并向叶绿体基质移动,参与暗反应,B错误;C、丙酮酸由细胞质基质向线粒体移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C正确;D、ATP可由线粒体向叶绿体移动,参与叶绿体中除光合作用以外的其他需能反应,D正确。故选B。2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都在线粒体中进行都需要酶都需要氧 都产ATP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 B. C. D. 【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的场所
31、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在线粒体中进行,错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二者的正常进行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正确;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正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生成丙酮酸,正确。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24. 下列有关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生成丙酮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此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 该过程产生少量ATPC. 该过程不产生CO2D. 细菌也能进行此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
32、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过程,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无氧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在线粒体中进行,A错误;B、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有少量ATP 合成,B正确;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产生了H、ATP
33、,无二氧化碳的产生,C正确;D、细菌不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都能进行此过程,D正确。故选A。25. 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 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是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B. Y是三碳化合物,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C. M是乳酸和CO2,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D. N是H2O,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1、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 2、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2 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
34、);3、在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A、糖原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即 X为葡萄糖,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错误;B、XY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Y最可能是丙酮酸,B错误;C、根据图示最终有CO2生成,该总过程只能表示有氧呼吸,M不能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 C错误;D、N 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D正确。故选D。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X、Y、Z、M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
35、,、是生物大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2)图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是_,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_。(3)染色体是由_构成的。(填标号)(4)鉴别细胞中、的分布,使用的试剂是_,染色后颜色呈现_色。(5)M形成的肽链种类繁多的原因:_。【答案】 (1). N和P (2). 葡萄糖 (3). 淀粉 (4). 和 (5).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液 (6). 绿 (7). 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表示糖类,组成元素为C、H、O。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表示DNA,基本单位Y表示脱氧核苷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36、中,表示RNA,基本单位Z表示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为C、H、O、N、P;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表示蛋白质,基本单位P是氨基酸;组成元素至少为C、H、O、N。【详解】(1)图中表示DNA,表示RNA,组成元素为C、H、O、N、P;所以A代表的元素是N和P。(2)图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是葡萄糖;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可代表糖原和淀粉;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淀粉。(3)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所以是和。(4)鉴别细胞中DNA、RNA的分布,使用的试剂是吡罗红甲基绿染色液,DNA染色后颜色呈现绿色。(5)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种类繁多的原因:氨基酸种
37、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核酸、蛋白质的分类和作用,糖类、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27. 下面是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运输方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方式表示_,C方式表示_。(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填字母)方式进行的。(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上合成的。(4)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影响B方式运输速率的因素为_。【答
38、案】 (1). 自由扩散 (2). 主动运输 (3). D (4). 载体蛋白 (5). 核糖体 (6). 葡萄糖 (7). 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A图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2、B图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现协助扩散。3、C图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4、D图中生物大分子形成囊泡,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1)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C表示主动运输。(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胞吐方式进行的。(3)与A自
39、由扩散相比,B协助扩散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载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4)K+进入红细胞属于主动运输(C),O2进入红细胞属于自由扩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还有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进行运输,胞吐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解题。28. 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40、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_;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_。(2)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实验二的结果表明,使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3)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_(填“低温”、“高温”或“最适温度”)、pH为_的条件。(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或_来表示酶活性。【答案】 (1). 验证酶的高效性 (2). 酶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降低 (3). 酶的含量不同 (4). 小于2大于11
41、(5). 低温 (6). 7 (7). 产物的生成量 (8). 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顺序不限)【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一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萝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萝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分析实验二: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如果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则另一个自变量是酶的数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剩
42、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作用的高效性;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2)如果实验二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A、B曲线在同样PH条件下,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酶含量不同。分析题图2可知,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02和1114。(3)因为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虽然较低,但是酶的结构稳定,故过氧化氢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和
43、PH值为7的条件。(4)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表示。【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高效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29. 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中对CO2吸收和释放的状况。甲图的资料来自于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的资料来自于盛夏的某一晴天,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曲线中,C点和G点时,植株处于何种生理状态?_。(2)甲图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点。(3)据甲图所示,若测量一昼夜中植物体的干重,则质量最大的时刻是
44、_点。(4)据乙图所示,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刻是B点,但从A点开始的CO2释放量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凌晨气温较低,影响到_。(5)乙图曲线中DE段和FG段的CO2吸收量均逐渐减少,但原因不同:D E段是因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植物失水过多导致_关闭,影响了CO2的供应;FG段是因为_,进而影响了碳反应对CO2的固定和吸收。【答案】 (1).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 (2). D (3). G (4). 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意近即可) (5). 气孔 (6). 光照强度减弱,以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逐渐减少(意近即可)【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AB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
45、G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乙图中AB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G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详解】(1)图甲中,C、G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2)甲图中由于D点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所以光合速率最高。(3)甲植株在C至G的时间段内,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物,所以G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4)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以凌晨气温较低,影响到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故从A点开始的CO2释放量有所减少。(5)图乙中,D-E段是因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植物失水过多导致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F-G段是因为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反应逐渐减弱,H和ATP逐渐减少,影响了碳反应对CO2的固定和吸收,光合作用降低。【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的理解与运用,题目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