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榆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他仿佛有一种神秘
2、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这种气魄和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诗里从未有过的,当屈原以其九歌对诸神顶礼膜拜的时候,他不过是匍匐于地上的一个微小的生灵。当曹操“东临碣石”,歌咏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时,他不过是宇宙的礼赞者。至于南朝以山水诗著称的“二谢”,他们笔下就只有山容水态而已。隋唐以来出现了王维、孟浩然这样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们的境界不过是清远静谧。只有李白才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处鸟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观,得到大气象,其诗:
3、“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就正好说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视角。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些诗句都是因宏观的视角而形成宏伟的境界。如果以杜甫、孟浩然与李白比较,李白的这个特点就更显然了。杜甫以体贴入微笔触细腻而见长,他能刻画别人看不到的景物内层的涟漪,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细微波动。孟浩然的特点是淡。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笔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他的诗如一杯清茶、一缕清烟、一片月光、一丝云影。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则是宇宙境
4、界。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家庭、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诗里几乎没有地位。李白看重友谊,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其中有的诗句足以永远暖人心房,诸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但他的诗集里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杜甫有十一首诗赠他或怀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调侃诗给杜甫。他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杜甫近乎他的后辈,这也许有点关系,可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那洒脱的气质。对于一个自视可与宇宙等量的人,这情形
5、并不奇怪。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与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为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取媚于人,也不必因某种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李白既然可与宇宙等量,当然也就可与帝王齐观,而视权贵如草芥了。李白虽欲跻身于庙堂,但并不肯为此而折腰。他虽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但总的看来他是坚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李白目无权贵,但对苍生百姓却是亲切的。且看宿五松山下媪家,“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对五松山下这位荀老太太,李白是何等谦逊、何等体贴。而这与笑傲王侯的那个人正是同一个李白!李白的伟大与可爱于此可见,这首诗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实是极其宏
6、伟的。倘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襟,怎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首诗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李白的不凡境界。(选自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贺知章称呼李白为“谪仙人”后,李白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B. 与前代诗人相比,只有李白诗歌作品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宇宙境界。C. 李白将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是因为他热烈的情感难以保持长久。D. 李白先是视自己与宇宙等量,接着又与帝王齐观,最后才蔑视权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李白具有的宇宙境界及这种境界具有的三个特点。B. 文章在论
7、证李白形成的宇宙境界时,将李白与屈原、曹操、“二谢”等人进行了对比。C. 文章作者认为李白的宇宙境界能从大处把握,比之于杜甫、孟浩然,他更加推崇李白。D. 文章举李白的宿五松山下媪家为例,为了论述目无权贵的李白对百姓却是亲切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具有宇宙境界与他拥有宏观视角、洒脱气质和独立人格密不可分。B. 李白的赠友诗中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因为他以宇宙眼光看待人事。C. 李白的独立人格使他从来不曾为某种现实目的而取媚于人或者改变自己。D. 李白既笑傲王侯又体贴民众,这在他的诗歌中表现为既宏伟又平凡的境界。【答案】1. B 2. C 3. C【解析
8、】【分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李白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错,原文第一段是说“他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可见再贺知章称呼之前就已有这种感觉,而不是等贺知章称呼后“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C项,“是因为他热烈的情感难以保持长久”错,原文第四段说“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选项以偏概全;D项,“先是,接着,最后”错,三
9、者不是顺承关系,而是同时存在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比之于杜甫、孟浩然,他更加推崇李白”错,原文第三段说“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可见作者并未打算将他们分出高低上下,文章也只谈李白诗歌境界与他们的不同,也就无从谈起作者更推崇李白。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
10、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从来不曾”错,原文最后一段说“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可见“从来不曾”过于绝对。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
11、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
12、、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材料二: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
13、13000 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
14、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表1: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情况品种播种面积(千公顷)播种面积同比增长总产量(万吨)稻谷29694-1.6%20961小麦23727-2.2%13359玉米41284-2%26077大豆933410.9%1810(来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表2:2019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品种出口(万吨)出口同比涨幅进口(万吨)进口同比涨幅大米274.831.4%254.6-17.3%小麦31.
15、39.4%348.812.5%玉米2.6110%479.336.0%大豆11-14.5%8851.10.6% (来自农业农村部2019年数据)材料四: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个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
16、,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
17、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B. 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C.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D. 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B. 2019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C. 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
18、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D. 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 ,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 ,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6. 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答案】4. B 5. D 6.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轻言过关,应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合理调整粮食结构。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要改进技术,减少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我国“舌尖上”的浪费严重,应改变消费观念,节约粮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材
19、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材料二中“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强调了“最主要”,说明进口谷物还有其他原因,不局限于选项所说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分析理解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D.“玉米还十分短缺”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料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说明玉米不短缺,那么进口玉米的原因也就不是短缺。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
20、力。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本题有两个问,第一个是让学生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第二个是要求学生对我国粮食安全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二问的回答必须在第一问解决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逐材料分析,材料一“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根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可得出“我国人多地少水少,粮食种植和完全满足人民需求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战略上看,看得
21、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材料二“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优化粮食结构,具体做法结合材料三表1可以在种植时注意优化,同时由材料二“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及材料三表2可看出,可以通过进口来优化结构;材料四“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直接告诉我们问题所在,通过“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物流方式落后”“储粮条件差、损失大”“消费习惯误区,成品根过度追求亮、白、精
22、,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等等,可知我们应改善设施,减少存储、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同时也要改变消费观念和方式,节约粮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煮雪烹茶聂鑫森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何洁说:“你昨夜总是翻身,睡不实。”石上泉笑了,说:“这样的大雪,隔了十年才下一
23、次,稀罕哩。天气预报,分毫不差。我们的北斗卫星,真是个好玩意儿。”“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在园子里把那块青石板用清水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对。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也学红楼梦里的妙玉?”“那学不了。园子里有梅树,也开了花,但要搭梯子去采撷梅蕊里的雪,一点点地收集。可儿子家都在外地,我敢登梯取雪吗?古稀之人,不敢为风雅而冒险,伤了腿脚,不是苦了夫人吗?”何洁忍不住哈哈大笑。“我该去舀雪了,你再休息会儿。”“我得去为你准备早餐了,这叫同起同落。”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职称是正研究员,得到同行赞誉的学术
24、著作是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与净化。退休十年,石上泉不再管所里的事,侍花种草,读些闲书。他虽是学工的,但兴趣却很宽泛,也练字也写诗。曾有一家老年报的年轻记者打电话来预约采访,一听石上泉问是“哪位”,以为是他的儿子,忙礼貌地说:“请你爸爸接电话。”石上泉一听,将错就错,说:“爸爸来不了啦!”记者又问:“他怎么啦?”石上泉说:“他早归山了,我是他的儿子石上泉!”记者一听,笑得差点儿掉了下巴。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何洁说:“老来俏啊!”“谢夫人谬奖。我往园子
25、里的梅树边一站,也是一棵老梅树,铁干虬枝,开着黄的红的花。这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这是职业习惯使然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活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企业迁走了,留下的少数企业也在治污上花了血本,变得天清气朗了。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青石板有两米
26、长、半米宽,厚约三十厘米,形如床。春秋晴和的日子,他喜欢坐在石上看书;夏日午后,他干脆躺在石上闭目养神。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寒气从指尖刺入,再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尖,他知道气温应在零下3左右。这雪真是白净,没有任何杂质,他忍不住抓了一点放入口中,凉且爽。雪满竹篮,他又去北墙角,折了几枝斜曳而下的腊梅上面缀着全开、半开的金色花朵和未开的花苞以便插入客厅案头的釉下彩瓷瓶,作清供之用。过会儿回到室内,他会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以防有异物),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红泥小炉里燃着木炭,火苗子如舌,吐得长长的。放了
27、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何洁说:“你对吃茶也很里手,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古人云:鉴者不写,写者不鉴。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自己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这茶不能喝。”何洁问:“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未除净的气味
28、,掺在雪里了。”“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地搁到炉火上。“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气预报,夜降大雪,分毫不差,石上泉对北斗卫星等科技发展感到自豪,化用陶渊明诗句则体现
29、了石上泉的职业良知。B. 黑色的大衣,黄色的围巾,枣红色的帽子,这身穿着与雪景对比鲜明,石上泉还自比是一棵老梅树,表现了他的孤傲和清高。C. 文章中有很多关于石上泉夫妻二人的对话,使情节更加紧凑,叙事更为集中,也给读者展示了石上泉夫妇生活的风趣幽默。D. “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写出了石上泉怀着雅兴大费周章煮雪烹茶,却因雪被污染而留下遗憾。8. 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 文章以“煮雪烹茶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照应题目中的“煮雪”,也为下文中的“煮雪烹茶”提供背景。通过描写雪之大、雪之洁白和落雪声音之柔,表现主人公喜
30、悦的心情。与后文雪水里有硫化物的气味形成对比,突出了环保的主题。 9. 情节上,“煮雪烹茶”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文章围绕“煮雪烹茶”,描绘了石上泉、何洁夫妻退休后的生活场景,叙写了他们洒脱的生活。主题上,通过“煮雪烹茶”,石上泉发现了环保数据有造假的现象,打算揭发真相,凸显了主题。人物上,“煮雪烹茶”的准备过程和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了石上泉的高雅脱俗、仗义执言和职业操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B “孤傲和清高”说法错误,结合人物煮雪烹茶的行为来看,石上泉自比是一棵老梅树应表现了他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3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内容主旨表达几个方面分析。本题,从情节结构来看,“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等描写,这是以雪光明亮以及雪的形态来展现雪之大,“洁白如羊脂”,这是展现雪之洁净,照应题目中的“煮雪”,为后文石上泉打算煮雪烹茶的情节做铺垫。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雪的“洁白如羊脂”与石上泉高洁品性相契合,烘托人物形象,而雪景的美丽以及雪花落地声音的动听则是侧面展现人物内心的喜悦。从文章主旨来看,开头的雪看似洁净美丽,令人舒适,与后文中雪里有“硫化物的气
32、味”形成对比,这与“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的看似正常的环境保护,实则“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的真相相呼应,揭示出环境保护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深入核心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标题的作用能力。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文章以“煮雪烹茶为题,有什么好处。文章标题作用一般从标题本身、内容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考虑。本题,在情节结构方面,小说开头“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
33、洁白如羊脂”“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从雪景的描绘写起;引入夫妻二人的对话“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引出“煮雪烹茶”的话题;然后写取雪、煮雪、烹茶、品茶:“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细致地描写“煮雪烹茶”的过程;再到“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
34、烹茶,也发现不了”“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由“煮雪烹茶”发现环保的问题。可见,“煮雪烹茶”是小说的线索和中心事件,也是石上泉夫妻的生活场景。在主题上,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把“煮雪烹茶”与揭露环保的问题一事联系起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煮雪烹茶”本是雅事,做“煮雪烹茶”之事的人“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也是有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的人,由“煮雪烹茶”引出小
35、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表现出主人公仗义执言的职业操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
36、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
37、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讫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迁。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摘之日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38、。”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因众心,早图关中,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B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C. 初/先
39、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D.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B. 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C. 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D. 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云能
40、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B. 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C.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与赵云结交;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D. 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表示反对,但刘备没有听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2)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答案】10
41、. A 11. B 12. D 13. (1)听说冀州人都愿意追随袁绍,你为何独独能回心转意,迷途知返呢?(2)诸葛亮发兵,宣称经由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前去抵挡。【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意思是:一开始,刘备战败,有人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了,刘备用手戟掷击那个人说:“子龙是不会抛弃我而逃走的。”不一会儿,赵云就到了。“云”指赵云,“云已北去者”意思是“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了”,作“言”的宾语,主语为“有人”,意思是“有人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了”,意思完整,主谓宾齐全,前后断开,排除BC两项。排除B、C两项。根据语境,“子龙不弃/我走也”和“子龙不弃我/走也”均解释
42、不通,所以排除B、D两项。“弃”和“走”的主语都是“子龙”,“我”作“弃”的宾语,意思是“子龙是不会抛弃我而逃走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B.“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说法有误。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王公年次纪年是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年号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年号纪年法晚于王公年次纪年法。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刘备没有听从”说法
43、有误。原文为“先主即从之”。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闻,听说。回心,回心转意。反,通“返”,返回。(2)出军,发兵;扬声,宣称。遣,派遣。当,抵挡。【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人。被本郡推举
44、,率领跟着自己起义的官吏士兵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深为冀州人跟随袁绍而忧心,认为赵云来归附非常好,与赵云开玩笑说:“听说冀州人都愿意追随袁绍,你为何独能回心转意,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议论纷纷,不知道谁是正确的,百姓困苦艰难如同倒挂着一样。我们州里人商量,要投奔施行仁政的地方,不是忽视袁绍而是偏爱明将军您。”于是赵云替公孙瓒征讨。当时刘备也依托公孙瓒,常常与赵云交往,赵云得以与刘备深交。当刘备被曹操追赶到当阳长阪时,他抛弃妻子和儿子向南逃跑的时候,赵云怀抱年少的孩子,保护着甘夫人,都免于被害。被提升为牙门将军。一开始,刘备战败,有人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了,刘备用手戟掷击那个人说:“子龙是不
45、会抛弃我而逃走的。”不一会儿,赵云就到了。赵云跟随刘备平定江南,刘备让他做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代替赵范。赵范有个寡嫂樊氏,有倾国之色,赵范想要把她许配给赵云,赵云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赵云坚决推辞不答应。当时有人劝赵云接纳她,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他的真心难测;天下的女子不少,(何必娶她呢?)”于是赵云没有娶她。后来赵范果然逃走了,赵云没有受到一点儿连累。益州已经平定,当时有人商量打算把成都城里的房舍和城外的田园分别赐给各位将领。赵云上奏说:“霍去病因为匈奴未灭,所以不成家。现在国贼不只是匈奴,还不到求安稳的时候。等到天下都安定了,百姓都各自返回故乡,回到土地上
46、耕种,才是合适的时候。刘备立刻听从了他的建议。孙权袭击荆州,刘备大怒,想要讨伐孙权。赵云进谏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姑且先灭曹魏,那么吴国自然降服。曹操虽然身死,但他的儿子曹丕篡位,应当顺民心,早点儿图谋关中,关东的义士一定会带着粮食、骑着马来迎接主上的军队。”刘备没有听从。建兴六年,诸葛亮发兵,宣称由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前去抵挡。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去抵抗曹真,而自己去攻击祁山。赵云、邓芝的军队比较弱而敌人的军队强大,在箕谷的战斗中失败,于是收回军队采取固守的做法,没有导致彻底的失败。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追谥为顺平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
47、题。听安万善吹觱篥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注觱篥(bl),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B. 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C. 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D. 除夕
48、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15. 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前两句表现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三、四句表现出变得高亢雄壮,洪亮激越五、六句借渔阳掺表现了低沉压抑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
49、酒浇愁的情绪”错误,最后两句“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写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除夕守岁,一年将尽,诗人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故借美酒美曲排遣愁绪,体现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并非“悲从中来”,而是美酒美曲驱逐了因岁月而生的愁绪。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觱篥乐曲的旋律变化。考生要细心解读文本,捕捉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音乐旋律的形容词、比喻词、场景词等加以揣摩,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前两句“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以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和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来描摹乐曲,体现了曲调的凄冷沧桑而富于变化。三、
50、四句“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体现了曲调似龙吟虎啸般的高亢雄壮又激越。五、六句“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音乐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写出乐曲极度低沉之感。七、八句“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写音乐变得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如同上林苑繁花似锦,体现了乐曲的明快美好。【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三)名篇
51、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描写乐曲高潮部分的名句是“_,_”。(2)陶渊明在归去来分辞中以云鸟自喻,“_”写自己过去做官出自无心,“_”写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倦知还。(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答案】 (1). 银瓶乍破水浆迸 (2). 铁骑突出刀枪鸣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飞而知还 (5). 一肌一容 (6). 尽态极妍【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迸、岫、倦、妍。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
52、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此话不仅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那正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可以_。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至世情小说金瓶梅,则开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_,读者在书中常能发现_的影子,却再难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
53、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_”甚至是“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按下不表 先例 下里巴人 分水岭B. 存而不论 先河 左邻右舍 里程碑C. 按下不表 先河 下里巴人 里程碑D. 存而不论 先例 左邻右舍 分水岭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 我在那家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人挺好,每月工资也有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C.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
54、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D.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B.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C.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D.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平民读者需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答案】17. B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
55、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第一处,按下不表:暂且不说。一般见于评书中,说书人由于多条故事发展方向,只能展开某一个,对于其他,只能按下不表。通常用于结束上文另起下文之词。存而不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存,保存;论,讨论。结合“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分析,语境主要讲暂时不讨论,引出下面对三国演义讨论,选用“存而不论”。第二处,先例:以前尚未出现过的事情。先河:首先创导的事物。此处是说从金瓶梅开始出现了专写市井人物的小说,应用“先河”。第三处,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左邻右舍:泛指邻居。由前文可知,能发现的影子指人,“下里巴人”与对象不符,此处应用“左邻右舍”。第四处,
56、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也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重要标志的大事。结合“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甚至”分析,语境主要讲金瓶梅为白话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品,标志性作品等,选题“里程碑”。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作用理解分析能力例句,“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A.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的原因是“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前面在介绍自己在那家公司干得顺心,老板人好,工资每月三千多,后面话题转问自己能抽支烟吗。破折号作用是话题转换。C.“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是对前
57、面“不喜欢”“不关心”内容的补充说明,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D.“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对前面的“坚强”“纯洁的意志”“律己之严”“客观”“公正不阿的判断”等的总结,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纵横捭阖”指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能修饰“帝王将相”,排除A项、D项。“不免脖子发酸”的原因是前文的“仰视才见”,二者联系紧密,而“不免脖子发酸”的主语是前文的“平民读者”,故应去掉“令人”,排除C项。故选B。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8、_?以老年群体为例,为外婆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做法当然暖心,还有些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网红的老年人也固然励志,但从更大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显然不能只靠代际关怀和个人努力,_。这份关照应该体现在社区或公益组织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掌握基本信息技能。站在城乡“数字鸿沟”的视角,这份关爱应该体现在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力度,_,大力解决农村地区网速慢、信号弱等问题。【答案】 (1). “数字鸿沟”如何填平(如何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 (2). 还需要社会给出更多关照 (3). 加快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59、的能力。处,在段首,是领起句,句末的问号显示该句是提出问题的问句,提出的问题,需要根据后面的回答来确定。“为外婆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网红”,涉及的是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话题,“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显然不能只靠代际关怀和个人努力”则指出了这里探讨的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的话题。那么此处应填“数字鸿沟如何填平”。处,根据上文“不能只靠代际关怀和个人努力”,下文“这份关照应该体现在社区或公益组织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此处应填“还需要社会给出更多关照”。处,根据前文“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应填“加快农村地区网络覆盖”。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
60、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10月份,各地区各部门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市场供求总体稳定,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CPI环比下降0.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循环加快,特别是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稳步回升,将支撑第四季度CPI继续保持稳定运行态势。目前来看,我们能够顺利实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的预期目标。【答案】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全国CPI数据:CPI同比上涨环比下降,市场供求总体运行稳定,居民消
61、费价格在掌控范围之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必须保留关键信息,所以首先要对给定的新闻报道进行分层: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提供了时间、人物(部门单位)及事件;第二句介绍10月份的市场供求情况及CPI的同比、环比涨跌情况;第三句是郭丽岩对第四季度CPI运行情况的判断;第四句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把控情况的判断。然后根据每句话提取出的主要信息点,进行整合;保留时间11月10日,部门国家统计局,事件发布10月份全国CPI数据,稳定运行,居民消费价格等信息,最后加以整合,本着简明连贯的原则写出来,注意字数的限制即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62、求写作。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
63、活环境。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打工人”是对奋斗时代的真实注解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人民网)。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
64、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调侃与风趣,道出社会上大多数为更好生活、更有希望未来而奋斗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打工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家都容易从心底产生共鸣,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除了梦想,还有生活赚钱生活生存、养家糊口、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儿女教育等,归根结底,这个网红词汇的流行源于感受,归于现实。“打工人”是认清了现实,但依然带着积极与热爱生活。普通奋斗者的“打工人”身份认同,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打工人”是许多年轻人对疲惫工作的调侃和释然,透露出许多人在困难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在自嘲
65、中透出坚韧,在无奈下翻起精神,可以说新时代的“打工人”无论学历、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好了太多。“打工人”们也更具有自信、独立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精神气质,这些变化,是发展的大气候赋予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奋斗氛围孕育的。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无论身居大厦还是街头路边,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去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创造不同,这样的“打工人”是不是也是消除身份区别后对奋斗改变命运的一种认同呢?“打工人”是情绪的宣泄,是鸡汤式的鼓励,也是对这个奋斗时代主要特征的真实注解。面对艰难险阻,迎接职场生活的一次次挑战,谈笑时用自嘲面对痛苦焦虑
66、,努力实干时平静持续地下功夫,也许这就是新时代“打工人”精神创造每一个进步、获得不凡成果迈出的第一步。“打工人”是对这个奋斗时代最真实的注解,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打工人”,为“打工人”的坦荡和努力喝彩!“打工人”的痛点,你看到了吗?“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最近,随着“打工人”这一网络模因(英文meme:有“文化的遗传因子”之义)突然走红,网上几乎处处可见这句颇为“无厘头”的顺口溜。一时间,不论是在流水线上辛苦劳动的产业工人,还是在格子间里低头伏案的都市白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收入者,纷纷在网上用起了“打工人”这个共同的自称。乍看上去,“打工人”和大多数网络流行语并没有多少分
67、别,它不过是部分网友一时兴起玩了个“梗”,阴差阳错戳中了公众的痛点,结果成了全网追捧的热词。然而,细究下去,不难发现:尽管“打工人”的流行确实具有一定偶然性,但在这场潮流背后,驱动广大网友集体加入“打工人”行列的力量,远不止是人们觉得这个“梗”好玩这么简单。短短几天之间,“打工人”便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从一个带有玩笑性质的称谓,变成了一面能够激发劳动者广泛共鸣的旗帜。这个令人惊讶的转变,显然无法仅凭互联网文化的理论框架加以解释。与其说“打工人”是个新近走红的网络流行词,不如说这是工薪阶层酝酿已久的一次集体情绪宣泄。在这种宣泄中,既有对当下境况的不满,也有相伴相生的自我激励与自我解嘲。从表面上看
68、,热衷于传播“打工人梗”的网友,似乎总摆着一副嬉皮笑脸、玩世不恭的态度。但是,倘若因此便以为他们对“打工人”这个身份颇为满意,无疑是大错特错。正如一位表演艺术家所言,许多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当网友们以“打工人”为主题嬉笑怒骂、调侃打工生活的时候,他们想表达的其实是打工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个人生存境况的无奈。怀有共鸣的“打工人”,自然可以一边吐槽,一边相视一笑。但是,如果有人明明没有共鸣,还硬要跟着一起傻笑,甚至误把“打工人”这个自嘲意味浓厚的说法,当成让人加倍卖力打工的“鸡血”,只会徒增尴尬。面对“打工人”的流行,每个人都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面临着“打工人”的典型困境,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切实提
69、高工薪收入者的幸福感。在“打工人”这个说法流行之前,“打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像什么好词。尽管在词义上,“打工”指的仅仅是“受雇于人”,但社会大众对这个词总是有种偏见,认为只有不稳定、低收入的工作才叫“打工”,以至于一些有编制、高收入的人常常不屑于与打工者为伍,不认为自己是“打工仔”。然而, 今天,各行各业的工薪收入者都成了“打工人”,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告别了彼此的偏见与鄙视,平等的职业观念进一步形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普遍的职业焦虑与职业迷茫。不论我们是否自认为是“打工人”队伍中的一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该对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有所认识。 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绝对主体,也是社会运转的中
70、流砥柱,当工薪收入者开始集体自嘲的时候,社会理当有所警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与反馈。在这件事上,除了高喊“致敬打工人”“打工人加油”之类的口号,更要问一问“打工人”到底需要怎样的保障与支持,为他们解决一点眼前的问题。毕竟,“打工人”需要的是社会的倾听、理解与行动,而不仅是口头和精神上的“鼓励”。【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审题时首先看材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身份的界定方式,先是以“阶级”去评价,后是以某“领”去区分,再是近段时间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在里面,也包含了对“打工人”这一
71、身份的自我认同,即对这一身份标签有了较明确的褒的态度;后一部分主要是写对“打工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但各自的理由又都似乎很充分。但结合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分析看,我们更应该倾向于赞同“打工人”这种称呼。但如果从“反对”的角度写也可以。结合材料中反对者的理由,将年轻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和重重挑战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去解释这种“冷幽默”的称呼有什么弊端。同时为了使文章表现正能量,可在文章结尾跳出评论“打工人”这一称呼的高度,去谈集体、社会、国家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打造新时代让人自豪的“打工人”。然后,我们要看作文的任务情境。任务明确要求写作者的身份为
72、高中学生,这个切合中学生的实际;青眼看社会中的“青眼”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理解为青年的眼睛,这和前面“以高中学生的视角”是相吻合的,二是理解为和“白眼”相对的,即对人喜爱或重视的一种表情,即文章要力求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向“热点时评”投稿,意味着要写时评,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杂文;从写作内容上看,要表达出自己对“打工人”这一称呼的思考和感悟。参考立意:(1)从赞同的角度:早安,打工人;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伟大;做不一样的打工人。(2)从反对的角度:“打工人”的冷幽默。行文结构安排:首先给文章拟写一个能体现或者隐含文章主旨的题目,比如“打工人是对奋斗时代的真实注解”,然后由当下“打工人”
73、一词在网络流行这一现象,指出“打工人”所指具体人群。再从网上热传或自创的关于“打工人”的调侃或风趣的段子、表情包道出社会上大多数为更好生活、更有希望未来而奋斗的人们的真实感受,“打工人”是认清了现实,但依然带着积极与热爱生活,以及“打工人”是情绪的宣泄,是鸡汤式的鼓励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打工人”是对奋斗时代的真实注解。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打工人”是对这个奋斗时代最真实的注解,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打工人”,为“打工人”的坦荡和努力喝彩素材积累:1.“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都可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2.
74、“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单位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一个人也许努力半生也没多大收获,也许奋斗多年也无法赢得成功。但在这里,“打工”被广大网友尤其是年轻人演绎为积极劳动的象征,自强独立的标志;“打工人”被赋予了钢铁般的意志,炙热的情怀,还有诗和远方的期待。3.“打工人”,火了,火的缘由耐人寻味。这背后,固然有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对于工作压力环境的不满,但更多的则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美好未来的敬业乐观精神。火了的“打工人”,范围已经不是那个传统上的“打工族”,而是包
75、含所有通过劳动安身立命的人;内涵已经突破过往对体力劳动者的同情性问候,而是对包括体力劳动者在内的所有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美好人生的赞美。在此语境下,“打工人”不仅不再含有贬义,而且极富褒义。4.同样是一个称谓,被赋予新意的“打工人”,从内涵到精神实质似乎一下子发生了质变,并且被今天的网络社会广泛认同,其翻转的背后极富时代意义。因为一旦“打工人”火了并且能够被现实社会接纳成为一种常态,人们必然会对“打工人”一词进行重新定义。重新定义后的“打工人”,凸显的是社会对劳动的价值尊崇,突出的是社会对劳动者的正面评价,进而有可能改变当下社会对体力劳动的“抵触性”认知,真正实现“工作有别、价值同等”的社会认同
76、。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工人”火了,其产生的社会引领价值意义重大。5.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打工人”一直存在一种偏见,并且将其泛化为“社会底层人士”的统一称谓。农民进城务工被称为“打工”,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劳动者被称为“打工族”,他们的名声不光鲜,他们的社会价值被低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职业价值分野现象严重,就业引导出现偏误,不同工作的人被人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性质的工作被人为区分为“高低贵贱”,扭曲了劳动的价值和本义。6.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价值大小。每个人从事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付出的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只要劳动者认真工作,创造性劳动,社会应当给予同等的尊重和待遇。因此,“打工人”火了,从工作本义而言,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从精神激励而言,体现了对劳动者的鼓励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从社会价值而言,昭示了社会对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尊重,契合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幸福的打工人”。 “打工人”火了,火的不是这个称谓,而是称谓所蕴含的劳动价值的回归,以及所有劳动者职业尊严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