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19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衡水名师专题卷2018届高三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xxxx年度xx学校xx考试历史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1917年,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B.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C.实践

2、和平法令的精神D.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2、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B.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C.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3、 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 )A.推

3、翻临时政府统治B.推行新经济政策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4、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

4、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C.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D.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6、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规定,通过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规定( )A.表明宪政建设步入成熟阶段B.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C.实现了各项路线的拨乱反正D.成为开辟中国特色道路的起点 7、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

5、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C.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8、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9、1954年,新中国宪法第13 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主要表明( )A.“三大改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B.建国初中国并未重视市场机制C.新中国“一五”

6、计划效仿苏联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宪法的认可 10、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美国( )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11、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

7、该讲话时的俄国( )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12、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 )A.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C.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D.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 13、下图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幅漫画。根据所学知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

8、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A.马克思领导着第一国际B.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C.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D.工人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14、“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5、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国情,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实行有自己特色

9、的社会主义民主,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B.C.D. 16、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0。这种变化反映出( )A.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B.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D.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 1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

10、.“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港人治港”保证香港完全独立 18、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A.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B.促进海峡两岸健康发展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两岸坚冰的局面被打破 19、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援助。这说明(

11、)A.“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B.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后者是对前者的维承发展D.“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20、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1954年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在当时有助于(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B.改变半殖民地地位C.防范来自苏联的威胁D.实施一边倒的政策 21、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

12、这种现象说明( )A.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D.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 22、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关系时,有人评论道“中欧建交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和战略的动机,而不是商业性的”。这样评论是因为( )A.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B.美苏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C.苏联的扩张严重威胁中、欧的安全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23、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 )A.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

13、关系B.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C.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D.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 24、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6771163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评卷人得分二、材料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

14、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

15、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

16、识。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

17、。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美国宪政中,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在过去的200年里,

18、最高法院一共判定大约140项国会立法违宪。通过运用这一强大的司法审查,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间争议的仲裁者和国家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终极权威。 摘自美国的宪政历程材料二今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更多地把最高法院的作用看作是边境巡警或体育比赛的巡边员。它紧盯着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各级政府和个人之间的边界,力求不偏不倚,追求公正无私,以保证美国宪法确定的制约和平衡的构架能够按宪法制定者们所希望的那样正常运作。 摘自美国的宪政历程材料三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宪政体现的基本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民主政治。2.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史实。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美两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在立宪会议中获得

20、多数”、“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通过议会选举的方式参与政权的思想,属于和平过渡的设想,故A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思想,故B选项错误;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后的史实,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选举是常见的政党政治的特点,即以选举的方式在议会中占据一定的席位来参与政权,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国际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该会议通过了印度支那

21、停战的决议,所以这个会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是万隆会议而非日内瓦会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次国际会议和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日内瓦会议,而日内瓦会议通过的和平决议则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3.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即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巩固社会主义政权,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临时政

22、府统治已经被推翻,不再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行新经济政策是巩固政权之后才采取的政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答案: B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 5.答案: D 解析: 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与材料中“两汉”以来的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后下降的态势,与材料中“改为选举产生”“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君主专制退出历史舞台, 君主严格地控制与材料中“改为选举产生

23、”“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不符,故C项错误;民主政治追求,与材料中“改为选举产生”“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相符,故D项正确。 6.答案: B 解析: 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符合材料和史实,错误;C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监察官的选任,排除;根据“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表明监察官选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D正确。 7.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宪法”是指1954年宪法。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所决定的,而1954年时,社会

24、主义三大改造还没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故A项正确,CD项错误;B项是1954年建立的,制定这部宪法。 8.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不仅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包括其它城市平民,故A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故B选项错误;巴黎公社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且没有联系和发动农民阶级,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在政治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选项正确。 9.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得

25、到宪法的认可。故答案为D项。“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材料不能反映1954年就取得突破性进展,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宪法的规定,未涉及“一五”计划,排除。 10.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问题就是台湾问题,材料的主旨意在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台湾问题是作出让步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72年“一国两制”构想尚未提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美国也尚未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答案: A 解析: “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

26、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表明无产阶级不能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时的俄国处在二月革命后,故A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是夺取资产阶级政权,这就超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范围,故B项错误;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抛弃了对资产阶级的幻想,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革命的目标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超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范围,故D项错误。 12.答案: B 解析: A项表述是大陆和台湾的共同梦想,与题意政府的态度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体现:立足发展,根据题目中“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

27、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体现:坚持原则(一个中国),故B项正确;C项表述并未体现出题目中的坚持原则,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双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前提,故D项错误。 13.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此漫画的时间为19世纪末期,可以判断出A项错误。第一国际的领导人不是马克思,而且1864年第一国际就已经解体;马克思主义指引无产阶级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漫画内容并不能看出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并且工人阶级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可以得出工人运动推动社会

28、变革的结论,所以D项正确。 14.答案: C 解析: 由“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结果,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特定为无产阶级;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15.答案: D 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国初期实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制度是抗战胜利后建立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D. 。 16.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变化说明农民参与政

29、治的人数增加,体现了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故A选项正确;改革开放解放国人思想主要在经济方面,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工农人大代表比例变化与工农政治联盟巩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7.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后,虽然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中国依然是单一制国家,而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故“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B项正确。AC项表述正确,是对题干的反映,并非是实质,排除。D项“完全独立”表示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1979年1

30、月30日”“不再用解放台湾”“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台湾方针从“解放台湾”到“尊重现实”的改变可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A项错误;D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点睛:材料“1979年1月30日”“不再用解放台湾”“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9.答案: B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 20.答案: A 解析: 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

31、意在打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建交,故答案选A。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当时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排除CD。点睛:根据材料及所学,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 21.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来看,中日的民间交往在20世纪50-60年代十分频繁,这对后面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B选项错误,当时的中国依旧实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C选项错误,这只是民间层面的来往,并不能反映出政府的态度。点睛:我们解答此题的时候要明确这种交流

32、不是官方形式的,只是一种民间团体组织的形式,所以不代表政府的态度。但往往正是民间的活动才对两国的关系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诸如乒乓外交以及两岸关系的问题都有相似之处。 22.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1975年”、“中欧建交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和战略的动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是指欧盟的建立,再1991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处于战略收缩阶段,苏联处于战略进攻阶段,故B选项错误;苏联与中、欧相邻,苏联的扩张严重威胁中、欧的安全,故C选项正确;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与中欧建交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3.答案: B 解析: 进入改

33、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不仅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排A;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故选B;多边外交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表现在不结盟政策,排除D。 24.答案: A 解析: 1978年后新时期外交政策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并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故A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中国

34、的综合国力提升”,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多边外交”,排除C;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D无法全面反映两极格局结束数据的变化,排除D。 二、材料题 25.答案: 1.国家利益。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2.看法:基本否定或弊大于利。肯定:“一边倒”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结果,使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或者否定:“一边倒”使中国过多依赖苏联;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限制了中国外交的发展。3.由盟友到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政策;外交

35、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分析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第二小问,联系当时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两大阵营的形成说明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信息可知,作者对“一边倒”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一边倒”政策产生了很多弊端,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在回答自己的认识时,可赞同材料观点,也可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论证。3.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

36、好合作条约”和条约内容回答出中苏关系由盟友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并从有利于中苏双方和世界和平的角度概括出意义。4.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认识可结合国家利益和形势的变化从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体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等展开阐述。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表现【名师点睛】中国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既受国家综合实力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6.答案: 1.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两党制,轮流执政,两党竞争;两党

37、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的有党关系。2.历史背景:美国: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和宪法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中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协商建立新中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历史价值:都符合本国历史与国情,都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 1.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一分析得出:两党制,轮流执政,两党竞争;两党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二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

38、作的友党关系。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材料均已明确,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回答出第一小题。2.美国两党制度形成的背景可以从美国独立后不同政治派别的斗争历程以及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政治框架回答。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背景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合作等史实分析得出。关于共同的历史价值,要联系不同国情以及推动民主进程的作用回答,言之成理即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1787年宪法和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7.答案: 1.原则:宪法至上原则;联邦制原则(即

39、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或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简评:宪法至上的原则,体现了法治思想,强调公正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美国宪法虽然强调公正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而且仍存在种族歧视等问题。2.核心思想:依法治国;史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40、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答具体内容也可给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3.认识:中美两国的民主政治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制定的;民主政治受国家制度、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解析: 1.从材料一的“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说明宪法至上是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从材料二“紧盯着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各级政府和个人之间的边界”反映的信息看,美国宪政的

41、基本原则还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对于美国民主政治的评价,要联系所学内容,可以从宪法至上原则所体现的法治思想、联邦制原则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三权分立原则所体现的民主精神等逐项分析,最后作一小结式概述。认识评价也要分析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消极面。2.从材料三中的“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以及材料主旨,可以看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依法治国。列举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史实,要明确新时期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系所学内容,根据教材知识可以从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民主政治制度的恢复健全和完善以及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制度)

42、的加强和扩大等方面回答这一问题。3.对中美两国民主政治的认识,一方面要根据以上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另一方面要联系教材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政治存在许多不同,这些不同点是由于两国的国情不同,两国国家制度、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导致的。民主政治在中美两国的不同表现,还同民主政治的阶级性有关,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民主权利由资产阶级享有;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