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A. 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 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C. 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D. 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称之为朝聘,而春秋时期各国相互朝聘,反映了各诸侯国通过定期遣使的方式访问以强化
2、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对西周朝聘礼仪文化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齐、晋称霸诸侯,鲁国朝聘齐、晋以依附大国而生存,地位并非举足轻重,排除A项;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反映周王室依然具有影响力,排除B项;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2. 周振鹤先生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中认为:“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材料主要反映了A. 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拥有良好地理条件B. 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作者对元代行省的划分依据持批
3、判态度D. 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形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从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疆界与传统的以山川河流为界的划分不同,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样就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有利地理条件,从而有利于中央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从材料“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可以看出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作者对行省制度的态度,故C项错误。故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制度3. “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
4、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A. 推行直接民主政治B. 注重维护城邦利益C. 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 公民道徳高于一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直接民主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句话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城邦利益的维护,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民主权利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公民道德要求与其他要求之间的比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4. 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5、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A. 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B. 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 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 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司马迁大一统的心理认同,故选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排除A;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C。5. 1898 年 8 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
6、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A. 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B. 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C. 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D. 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时期各地官员并不积极配合,这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 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这一诏令A. 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 阻断了知举
7、官与考生的联系D. 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达官显贵的推荐,双方之间容易互相结为以提携与感恩为纽带的密切关系。宋太祖废除了唐代以来的“公荐”制,凡是贡举及第者都变成了“天子门生”,其目的是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一诏令无法彻底防止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选项错误,这一诏令无法确保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选项错误,这一诏令不能完全阻断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 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一一市舶司,负责征舶税、收舶货等。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
8、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宋元时期A.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D.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宋元时期政府通过设立管理机构,制定法律等措施对外贸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规范民间海外贸易行为,故D项正确。A项,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材料未体现政府限制海外贸易,排除。B项,题干未未涉及国内贸易,排除。C项,“开始”说法有误,排除。8.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以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
9、,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耿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 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B.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政治设计C. 监察权可以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D. 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故选C;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的是君主,排除A;材料没有进行比较,B项中的结论无
10、法得出,排除;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9.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不能反映出A.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B.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C.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D. 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是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故选D项;拿破仑是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国家政权的,拿破仑统治时期
11、的对外战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其积极性是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和成果带给被征服的地区,沉重打击了那里的封建势力,同时又具有侵略性,遭到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反抗,所以客观上具有进步性,对意大利的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同时也防止了封建王朝的复辟,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10.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A. 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B. 部分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C. 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十分推崇D. 科
12、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部分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模式,说明这些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持肯定立场,B正确;西方的文官制度不等于科举制,排除A;题干只能说明部分学者对科举制较为肯定,不能认为整个西方肯定科举制,排除C;D脱离材料主旨,过分肯定了科举制,排除。11.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 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C. 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
13、 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符合宋明理学对于礼制的要求,最终导致对个人平等权利的忽视,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叙述了父子的法律责任,没有体现皇权至上,排除;C项,题干主要是涉及到父母和子女子之间的区别,没有体现对于贵和贱的区分,排除;D项,带有迷惑性,尤其是“强调等级尊卑”,但是“同罪异罚”本身就是题干的内容,不算本质(实质)范畴,排除。12.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
14、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 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 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C. 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 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答案】C【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古代罗马官员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的情况,故可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应是罗马帝国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行省,故可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有着完善的法律体制,为罗马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官员,故此题应选C;材料讲到的罗马的官员数量少,这并不能说明“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故排除D。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
15、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A. 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 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 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 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由此可知,此时我国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体系,故B项正确。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是1949年到1952年的任务,故A
16、项错误。“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法律法规并未具体涉及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系,故D项排除。14.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 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 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D. 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
17、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周恩来认为少数民族区域制度适合中国国情,B选项符合题意。周恩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A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政策与国情的适应性,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选项排除。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系统的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选项排除。【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15.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18、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A.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 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 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 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和迁移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从西方古典法律制度中吸取经验而不 是简单复兴,因此A表述不合史实;由材料信息及已学史
19、实可得出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定应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利,提倡私法精神就是要在中国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中,特别是在契约法律中规定一定数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C不合题意;罗马法的制定是在高度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也不应是“摸着石头过河”,应改变“重实践,轻理论”,因此D不合题意;由材料中的信息可推断出复兴罗马法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法治建设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共55分。)16. 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
20、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奚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臣知州事,历代因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消患于未萌。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
21、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结合
22、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后唐代出现了什么现象?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种解决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3)以上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答案】(1)问题:安史之乱后,唐中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解决:宋太祖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每点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内乱;军队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2)表现: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
23、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3)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和人民权利。【解析】(1)问题:根据“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遂成尾大不掉之势”分析得出。解决:根据“自宋以臣知州事”“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思考;影响:根据“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影响。(2)表现:根据“对联邦和州政府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
24、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 进行横向分割”分别从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分析解答。(3)文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出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以及内容进行分析。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旧历史学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则言之,即一直受着专制政体一官僚政治的支配,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在苏联以“中国通”见称的社会经济学史学家Wittfogel,谈到中国中
25、古历史阶段时,特别强调“二千年官吏与农民的国家”这句话时欧洲在专制官僚政治的历史阶段,曾经发生过两大运动,其一是启蒙运动,又其一是加尔文主义运动,欧洲专制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教育并不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的,反之,与中国整个长期专制时代不同,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个因素,好像是专门为专制官僚统治“特制”的一样,在几千年中,仿佛都与专制官僚政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调和程度。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现象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具有持续性并不断强化。(类似观点:中国专制政体开端于秦朝并不断强化、专制政体是
26、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形态等)论述:秦代官僚政治是在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随后的各个朝代都是在前代的官僚政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达到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方面表现为各个王朝的更替,另一方面,为巩固统治,新王朝建立之后都在强化官僚政治,如汉朝推行的察举制和刺史制,通过察举来选择官员,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宋代二府三司制度亦是如此。另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不变的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巾国封建君主通过各级文武官吏对农民施行剥削榨取的权力转移。因此,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
27、以发现,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具有持续性并不断强化。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具有包容性和专制性。(类似观点: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形态、中国古代文化与古代政治高度交融等)论述: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不仅包括官僚政治活动,还与中国文化的伦理、宗教、法律、财产、艺术等有着密切而协调的联系,首先,中国以父系为中心的家族制和宗法组织在官僚政治建立之后被强化,国与家相通,君权与父权相互为用。其次,法律和政治的关系密切,中国古代法律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的工具,最后在思想文化上,社会主流思想是维护官僚政治的工具,如汉代董仲舒宣传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以及宋明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
28、的高度。因此,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法律、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但从外部给予官僚政治有利的影响,而且也变为官僚政治的一种机能、配合物。【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结合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则言之,即一直受着专制政体一官僚政治的支配”、“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个因素,好像是专门为专制官僚统治特制的一样,在几千年中,仿佛都与专制官僚政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调和程度”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具有持续性并不断强化。结合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18. 西方的法律传统扎根于古代的罗马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29、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摘編自周相罗马法原论材料二 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它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西方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
30、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罗马首创的这一权力制衡原则成为日后西方政治的发展的普遍原则,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均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重新评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答案】(1)特点:法律溯源悠久;体系完善;重视社
31、会实际;注重法律程序;随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积极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2)模式: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民主共和制。原则: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3)启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可得出法律溯源悠久;从“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可得出体系完善;从“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可得出注重法律程序;从“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
32、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可得出随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涉及对象的角度即可得出答案。(2)模式:结合所学即可知近代英美政体模式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原则:结合所学近代国家立法中的权利制衡、国家性质即可得出原则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3)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需要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方面思考。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统一六国(前221年)称皇帝(前221年)建郡县(前221年)统一度量衡(前22
33、1年)统一文字(约前221年)徙天下豪富12万于成阳(前221年)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年前210年)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年前214年)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前215年)北击匈奴(前215年前213年)修长城(约前213年)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修秦直道(前212年)统一货币(前210年)摘自苏力大国宪制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建章立制、制度创新说明:秦统一后,政治上,在全国
34、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便利了文化交往,强化文化认同。这些制度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需要,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二: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说明:秦统一后,首要任务是巩固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建立了皇帝制、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衡确保政府的财政赋税,统一了文字保证政令和公文的畅通。由于统一后的秦国是个农业大国,而非工商大国,跨地区的贸易和支付很少,对货币的需求较少,因此在一些列措施之后,秦朝才开始统一货币。【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试题,可任意选择角度进行整理概括。可根据“称皇帝”“建郡县”这些信息概括得出“建章立制、制度创新”。论述时结合所学从秦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制度建立的角度进行概括,并分析所产生的影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