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国的传统建筑特色是以规模、群体、气势著称,与国外的独立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一幅“画”,以围墙作画框,主要的欣赏对象则是围墙内的空间。欣赏方式不是静态的“可望”,而是在动态的“可游”画面之中,步移景换,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画”的神韵。 中国传统建筑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具有体积感的单体,不是独立自在之物,只是作为群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就使得它的个性很弱,共性的因素则是基本原则。“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灵魂。浙江东阳的卢宅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江南
2、古民居建筑群。卢宅中任何一个建筑单体一旦离开了这个“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也就是说,没有单体组成的“群”,也就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卢宅。同理,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中才能存在;留园只有在苏州园林中才别有情趣。中国传统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不发达,它所产生的美主要存在于室内外空间的变化之中。就建筑单体而言,它是外部空间,但就围墙所封闭的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因而呈现出一种亦内亦外的模糊感。而且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通过空廊、据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它内外空间去。因此,它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绘画性的,没有绝对明确的体形和绝对肯定的体积。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
3、极为相似。墙壁中的柱子,或屋顶下的大梁小椽,并不羞藏起来,反而坦诚地表露自己、赞美自己,从而成为建筑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卢宅及江南民居中,表现得很突出。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整个框架是有意显露出来的,这些标志着建筑基本格局的结构线条,这些代表事物的主体与主旨的轮廓线,反映出绘画艺术的结构美。 中国传统建筑是由线构成的。柱、梁、额、桁、枋、椽、拱等,在宏观上都可视作线,这些线的交织网罗就构成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普遍具有可贵的本色美,建筑的这些线型构件在满足结构和功能本身要求的同时,也兼具装饰的作用。这些线的形式是来自于对构造接缝的强调,或是对飘带、云纹或蔓草之类形象的抽象。绘画是色彩的艺术,中国
4、传统建筑同样注重色彩。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背景部分往往是由一个色相的色彩在不同明度与纯度上变化构成的,其上点缀一二种其它色调,与传统绘画中用各种墨色加上一点花青或褚石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做法如出一辙。即使是工笔重彩,也是先用线条勾边,再平填颜色。而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直接用色块表现物体的形体感。(选自漫议中国传统建筑的绘画美,有删改)1下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单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体形和体积,但就其功用价值而言,却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群体中的一部分。B中国传统建筑最适合让游客在动态的游览中移步换景,玩味各部分建筑单体的神韵。C中国传统建筑讲究规模
5、、气势,是由建筑单体构成的完整的建筑群体,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立”风格。D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核心是“群”,没有建筑单体组成的“群”,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群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威武雄壮的太和殿如果脱离了北京紫禁城这个建筑群,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B中国传统建筑的柱、梁、额、椽等线形构件在满足建筑结构、功能本身的要求之外,还具有装饰作用。C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可通过空廊、亭子、门窗等建筑形式与其他建筑单体巧妙地联系起来,无形之中扩大其体积,改变其外在形体特征。D中国传统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有限,很难产生美感,它的美在于室内外空间的变化之中。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属于“中
6、国传统建筑”和“绘画”之间联系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传统建筑没有绝对明确的体形和绝对肯定的体积,中国传统绘画也没有固定的尺幅大小。B中国传统建筑墙壁中的柱子、屋顶下的大梁小椽并不刻意掩藏起来,是建筑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绘画艺术的结构美。C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的欣赏对象是一定范围内的空间设置,这和绘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表现主题是一样的。D中国传统建筑同绘画一样注重色彩,由同色相色彩做背景,在明度、纯度上稍作变化,进而点缀一二种其他色调的表现手法与绘画的着色特点相同。【答案】1C2D3A【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
7、、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C“西方”与原文的“国外”存在范围大小的问题。【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筛选信息类的题,要细心比照选项,慧眼识破“陷阱”。构成试题的每一个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只不过,这些选项是从原文句改编而来,表述形式与原文不尽相同。同一个意思命题者采用了另一种表述方式,命题时设置了答题 “陷阱”,或将原文句增删词
8、语,或变换句式,从而达到干扰考生判断的目的。考生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些误项设置的“陷阱”的方式,答题时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要掉入“陷阱”,误入“圈套”。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将选项语句与原文语句细心比较,明辨异同,识破“陷阱”。答题的基本思路:确定答题有效区间比照选项表述判断选项正误。例如,本题中选项D的表述就犯了过于绝对化的错误。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项,文中表述为中国传统建筑单位在“大小和形状都是绘画性的”,但这与画作的尺寸大小没有关系。所以选A。【考点定位】分析
9、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同观点、表明不同态度的句子。这些不同观点和态度有的是作者所持有的有些却是作者为了把问题论述透彻而援引别人的。在根据语境判断不同观点态度的持有者的基础上对在文中出现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作比较分析(对立的作正误辨析相近的作差异辨析)是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有效手段。例如本题选项A就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
10、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
11、,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
12、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郑州市),号为“穰侯”。莝:cu,铡碎的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齐使舍人笞击雎 笞:鞭打 B范雎大供具 供:摆
13、设C雎详死 详:感觉 D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因犯罪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黥刑又称墨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或额头上刻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
14、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C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最终酿成恶果。D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他受到秦王的亲近,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
15、,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答案】4C5B6C7(1)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不久),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有倾”,一会儿,不久;“劳”,慰劳,慰问;“得无乎”,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吧;“徒”,只(白白地);句意1分:句意分不必和翻译完全相同,只要主要意思不冲突即可。)(2)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把诸侯国所有来使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省略“与”的宾语“之”1分;“坐”,使动1分;“置莝豆
16、其前”,省略介词“于”1分,“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1分;句意1分)【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推断方法有多种,而本题的文言实词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利用上下文语境分析作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例如本题选项C“详”可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可判断出“详”属于通假字,故可解释为“假装”。【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17、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考查中国古代史书的文学常识。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所以选C。【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18、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有倾”,一会儿,不久;“劳”,慰劳,慰问;“得无乎”,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吧;“
19、徒”,只(白白地)。【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省略“与”的宾语“之”;“坐”,使动;“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词“于”;“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参考译文】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
20、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魏国人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
21、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
22、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于是
23、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孝成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二年后,王稽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
24、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赠程处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8诗句中叠词的使用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好处?请作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逐句分析。(6分)【答案】8“扰扰”是繁多之意,“悠悠”是悠长之意,这两个词都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2分)“枕枕”是无忧之意,表面诗人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1分)运用叠词,质朴自然,增强语言的韵律感。(2分)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
25、的思想感情。(2分)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1分)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1分)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1分)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1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叠字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一个字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运用叠词,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
26、的涵义。例如本题中叠词“扰扰” “悠悠”就是在内容上突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语言上增添了韵律美。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利用“三看三抓法”,从诗歌标题、诗歌注释、作者及诗歌中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由首联“长扰扰”,可体会出诗人对世事的厌倦;由颔联以“随意落”的日光和“任情流”的河水,可体会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颈联以周公的被“礼乐”所拘束和孔子的被“诗书”所束缚,表达诗人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尾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诗人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全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运用一些诗歌文
27、学性语言组织答案。【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就可根据标题、注释、关键词“长扰扰”“随意落”“任情流”等分析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气息,如
28、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的句子是: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的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崩、钩、倾、望、托、栈。乙 必考题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
29、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康熙字典粱晓声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
30、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
31、为城里人。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
32、,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天已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
33、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了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
34、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前,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A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B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
35、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D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E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中的“老师”先
36、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案】(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2)执着,有韧劲。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节俭、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善良、宽容。坏了他事的“男人”说他对字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自尊心强。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自立,敢担当。
37、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6分;答出一点(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心理。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的希望和失望。对比鲜明,发人深思。“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应,引发读者思考。具有讽刺意味。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
38、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可)(4)示例一:我认为很巧妙。理由: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老师在不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或: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的情节设置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
39、少年拒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好。理由: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少年街头卖字典和路上相助的时候,“老师”既没有询问他为何卖字典,也无意买他的字典,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人,但他后来坚持要买康熙字典时却对少年十分理解、小心呵护,似乎又是一个热情细心的人,人物性格发展缺乏必然的逻辑,让人觉得虚假。这样的情
40、节设计不太合理。老师主观臆断,冤枉少年,坏了他的好事,但在少年出手相助之后却没有询问卖字典的情况,一直等到发现少年是自己的学生后才询问字典卖掉了没有并坚持购买,这有点不合情理。削弱了小说的主题。“老师”原本可以在被少年帮助时询问卖字典的情况,热心买下字典,但他直到少年入学之后才买下康熙字典,有为了避免师生相处尴尬而买字典的嫌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暗淡、窄化。(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
41、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多项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例如本题选项B没有准确读懂文本内容及小说主旨;选项C的表述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选项D对叙
42、述方式理解错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性格的能力。鉴赏人物性格可根据小说中有关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描写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作答。例如,文中少年凭韧性考上高中,走几十里路上学可以看出少年的韧性与执着;从他平时的生活情况和买车不愿向妈妈要钱等细节可以看出他的俭朴和懂事;从他和那个老师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宽容和自尊。另外从他独自生活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自强自立。以此类推即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在小说文本阅读题中,对小说人物形象或性格的考查,几乎是必考的知识点,而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人物形象混为
43、一谈。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还是有区别的,答题时,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要注意结合着人物的具体事例分析概括。(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情节设置的妙处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小说情节设置技巧的常见作用,结合着具体内容,并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作答。先从文本中找到小说中写到“白纸”和“旧挂历纸”的语段,然后联系具体语境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体现小说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例如
44、,多处写到旧挂历,主要是表现少年特别想卖掉康熙字典而买车上学的心理,同时这也折射出了吝啬小气、唯利是图的形象,另外也是一种对比,明星挂历的“新”与康熙字典的“旧”,在人们眼里前者比后者有收藏价值,从而起到了引人深思的作用。【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与其他情节关系的作用(视情节位置而定)2表现人物性格的情节:情节安排的效果:巧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等。对人物性格及主题起作用的两方面:交代前文某情节内容 与其他情节进行对比,表现人物某种性格。答题格式:情节内容+性格内容。3情节在表现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一般为点明
45、,突显,深化主题。格式:情节内容+主题内容。【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开放性的探究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例如本题,回答时应先确定自己的观点(主要是“认为巧妙”和“认为不太好”两种),然后
46、再分别从是否利于塑造人物性格、情节合理不合理、对表现小说主旨是否有利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题时,要注意观点需鲜明,论据需合理,要分点陈述。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痴狂才子钱钟书李鹿2010年11月21日是钱钟书的百年诞辰。这位“文化昆仑”的生日曾经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才大白天下,一是因为钱钟书本人也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二是他极不愿意被人祝寿,故而保密。在他八十岁那年,亲朋好友、机关团体、学界人士纷纷要给他做寿,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询问钱老生日具体是哪天,夫人杨绛玩笑着挡驾:“没有那一天啦!”原来钱钟书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
47、些不痛不痒的话。”这是典型的钱氏作风,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几乎是位出世神仙,不熟悉他品性的人难免觉得他“狂”。钱钟书还有一个特点是“痴”,从小以此著称。不仅记不清自己的生日,穿鞋还分不清左右脚,上街迷路找不回宿舍,趁女儿睡着在她肚皮上画画,半夜拿竹竿帮猫儿打架他是“当代第一鸿儒”,也是一位痴狂才子。为保护杨绛举起厚木板反击钱钟书在小说里对男女之情冷眼旁观,似乎看破红尘,在生活中对杨绛却呵护备至,情深意切,是众所周知的佳话。他在杨绛睡着时用毛笔给她画大花脸;杨绛给他做饭,他心疼妻子劳累,写了“忧卿烟火熏颜色”。生活并非一直这样情趣盎然,在特殊时期,杨绛被人无理殴打,温文儒雅的钱钟书竟然冲出来举起
48、厚木板反击,当时他的已经60多岁了。那是 1972 年,钱钟书已经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天,因为一件生活琐事,一位“革命女子”说钱钟书的女儿钱瑗“不是好人”,还打了她一耳光,杨绛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立刻还手,“这时两个革命男女抓住我的肩膀和衣领,把我按下地又提起来,又摔下,又提起,又摔下”,杨绛回忆,她当时一声都没叫喊,钱钟书本来在房间里看书,该是听到撕扯中木架倒地的声音跑出来。看见妻子被打,“他举起木架子侧面的木板(相当厚的木板),对革命男子劈头就打。幸亏对方及时举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 如打中要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当时钱杨二人都已 60多岁,对方夫妇只有40多岁,又比他们
49、分别高出一头,杨绛赶紧拉了钱钟书回房,关上门,锁上锁。杨绛后来写道,“打人,踹人,以至咬人,都是不光彩的事,都是我们决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做了不愿回味的事。”在“文革”中钱钟书挨批,挨斗,被剃“十字头”,他都没有反抗,他一生唯一一次动手打人是为保护杨绛。帮自家猫打败林徽因的猫钱钟书和杨绛都很喜欢猫。解放后,他们住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长大了,半夜爱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特别备了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他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当时,钱、杨夫妇与清华建筑系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邻居,钱家的猫与林徽因的猫是最爱争风头的“情敌”,钱钟书
50、如果看见自己的猫被林女士的猫欺负了,丝毫不客气,总要用竹竿教训“对手”。林徽因也非常宝贝她的猫,说那只小黑猫是她一家人“爱的焦点”,任它淘气也一味护着,没人舍得打一下。杨绛说:“我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对女儿“痴情”专一钱钟书和杨绛一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小名阿圆。钱钟书从来摆不出父亲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要顽皮。钱瑗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有一次,钱瑗大热天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给她肚皮上画个大脸,被杨绛一顿训斥,不敢再画。每天临睡他还要
51、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女儿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钱钟书百玩不厌。杨绛写到:“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本文用较少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狂”,用较多篇幅写了他的“痴”。
52、写钱钟书“痴”时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新颖独特。 B钱钟书夫妇住在清华时养过一只聪明的小猫,两人很喜欢这只猫。他们的邻居也非常宝贝自家的猫,两家因为两只猫打架而伤了和气。 C文章引用了钱钟书妻子和女儿的话,属于语言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钟书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让人感觉亲切。 D钱钟书八十岁那年,很多人要为他做寿,钱钟书对此持反感态度,这种典型的钱氏作风让打算为他做寿的人难免觉得他“狂”。 E“文革”中钱钟书的妻子杨绛被打,钱钟书为保护妻子举起厚木板反击。对于钱钟书的动手打人,杨绛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2)钱钟书的“痴狂” 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6 分) (3)文中画线部分对人
53、物的描写非常生动, 请简要赏析。(6 分) (4)钱钟书是一代学术大师, 多数传记都选取赞美其学术成就的材料, 但本文较为独特。你认为这篇传记的选材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2)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拒绝别人前来祝寿。关爱家人,率真痴气,为保护妻子以年迈之躯与人拼力相殴。有真性情,天真可爱,帮自家猫打架。孩子气重,顽皮,对女儿不摆威严、“痴情”专一。(没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2分)通过详细描写钱钟书与女儿相处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
54、富有童心和爱心的形象,(2分)突出其“痴狂”的特点。(2分)(4)这篇传记选取传主的生活小事来写,如写帮家中的小猫打架、与女儿的相处等。(3分)这样选材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个表面“痴狂”,实则“有真性情,富有童心和爱心”的传主形象,让读者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更加真实全面地认识传主。(5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解答此类多项选择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
55、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例如选项B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选项C属于对在刻画人物精神方面的描写方法上的错误,选项D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有关传主人物形象及人物精神的鉴赏能力和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从文本中找到能体现传主钱钟书“痴狂”的相关语段,然后筛选出来,用自己的话语或提炼文中语句分类概括作答。例如,钱钟书为保护妻子以年迈之躯与人拼力相殴这一事例内容,塑造出了钱钟书的关爱家人,率真痴情的性格。以此类推,再结合着具体内容,从钱钟书的淡泊名利,超凡
56、脱俗;有真性情;可爱天真;孩子脾气等角度组织答案。【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题思路:1读原文,明大意。考生要速读传记,勾画体现传主人生轨迹的典型事件和生活细节;把握由传主的人生轨迹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找到作者的观点,或提炼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应该从事件、人物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同时也可从作者的议论性描述、从引用他人对其评价、从过渡转折句等方面概括。作答筛选并整合信息类试题关键是不要遗漏信息要点要学会归纳概括。一般来说按时间、事件来逐层进行筛选是很实用的方法在进行整
57、合、归纳、概括时要学会提炼事件特别要关注那些评价性的词句。【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在传记文学中,传记作品要塑造生动鲜明的传主形象,往往会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例如,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其作用有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等。根据文本中画线语句,很容易判断,此处主要采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然后再结合着传主的性格特征分析概括即可。(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思考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要先根据
58、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概括出文本中选材的特点,然后再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最后联系社会现实和自身角度,阐述自己对选材的理解与看法。从文本中钱钟书帮家中的小猫打架、与女儿的相处等生活细节可知,文本在选材上主要选取了传主的一些生活小事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选用生活小事,既能表现传主性格及人物精神,又能给读者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考点定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
59、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传记的选材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真实性,传记的选材必须真实、客观,据实而写,实事求是,以真感人;一是典型性,要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形象特点,突出传记的主题,这样才有较强的说服力,才能达到写
60、作目的。第卷 (表达题 共80分)五、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的MSN逐渐遭嫌弃,不仅无法远程视频聊天,登录时也状况百出,后来大家干脆都不用了,转向更加开放和人气更高的QQ和微信。八股文并非一无是处,明清科考的状元试卷中就不乏灵活运用经典、闪现真知灼见的佳篇名作,_ 的迂腐之作实际上寥寥可数。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 ,从不敢越雷池一步。A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故步自封 B故步自封 胶柱鼓瑟 墨守成规C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胶柱鼓瑟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答案】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
61、(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例如本题可从词语的侧重点和轻重及适用对象等角度分析判断。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台湾已进入“后马时代”,无论是朱立伦还是蔡英文,都须面对空前的挑战,而两岸政策将成为双方决胜的关键所在。B“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
62、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C“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决心。D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六年排在诺贝尔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布局”或是“围绕的布局”。C项,“治理问题”搭配不当,可改“治理”为“解决”
63、。D项,“可以”与“堪”语义重复,可删去其一。所以选A。【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句式杂糅的错误,选项C就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选项D就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中国足球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前几年一直在喊振兴,却始终未见起色。_?_,_。_。
64、_。众所周知,人生的黄金时期就是青少年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孩子接触足球,学习足球既能增进他们对足球的兴趣,也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足球水平。欧洲足球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足球早就成了欧洲学校的必修课而中国足球之所以萎靡不振,很大的原因在于国民足球基础差,这在人才选拔上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怎能让足球成绩上不去成为我们的耻辱足球教材人中小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中国足球基础差的问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足球也不例外而且在开设足球课的同时,大部分学校还会通过足球夏令营和训练营为俱乐部提供源源不断的足球人才A B C D【答案】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65、、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随着女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人们对中医开始新一轮的认识。传统上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_,“中”是中国古代哲学
66、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_,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答案】其实不然(1分) 如果阴阳失衡(2分) 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2分)(意对即可)【解析】【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简明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
67、,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要表达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罗嗦。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17阅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家庭教育的部分调查结果,回答问题。(6分)(一)应对家长给予的压力时,男孩女孩的不同选择:性别方式男孩女孩和父母沟通寻求理解36264538向同学倾诉412712忍耐46562751向
68、父母反抗667451(二)调查家长对男孩的了解程度时,父母选择比例较高的三个选项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选择比例较低的选项是“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点或糗事”、“孩子最崇拜的人”。(1)通过阅读材料(一)的图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请写出一条。(3分)(2)结合材料(二)的调查结果,你对家长在加强和男孩沟通方面有哪些建议?(3分)【答案】(1)面对家长所给的压力,男孩倾向于忍耐和反抗,较少和父母沟通寻求理解,不善与人交流。(着眼规律性,结论全面得满分;得出部分结论酌情给分。)(2)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男孩的兴趣爱好、理想愿望等日常生
69、活方面的情况和最真实的内心想法,走进男孩的日常和内心,而不应该只关注男孩的学习情况。(建议合情合理即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图表中的纵向的调查方式和横向的调查数据占比,结合着第二则材料分析概括。从数据中可看出,男孩在应对家长的压力时,倾向于忍耐和反抗,而女孩则倾向于与父母沟通寻求理解,善于与人交流。第二则材料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父母倾向于与男孩的学习情况,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理想等内容,因此建议自然要从这些角度来提出。【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易错警示】解答此类图表类型的图文转换题时,考
70、生面对纵横交错的图表内容及数据,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顾此失彼,只看到图表的部分,因而未能将题目回答完整。图表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就像数学上所讲的X轴和Y轴一样。考生要从这两方面去考虑,以免答题不完整。例如本题就可根据纵向的调查内容和横向的调查数据,根据题干要求分析作答。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
71、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海因茨因无钱给患癌症的妻子买药而选择了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为给患癌症的妻子治病偷药,这样偷,却充满道德光辉。另一方面,偷,又违背了社会规则。那么规则与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
72、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
73、“六月飞雪”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
74、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
75、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立意时要求准,力求新颖。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例如本题,大多数考生会单一的从道德、法律、生命、规则等方面立意,如果考生能从规则与道德想相辅相成角度立意,显然能有新意,起到标新立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