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664KB ,
资源ID:119083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08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宗法制是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宗法等级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他们贵贱有序,故选B;世袭制就是世袭官位爵位等的制度,排除C;郡县制是秦朝推广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2.图1和

2、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分封制、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 郡县制、行省制D. 分封制、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图一中“北海郡”“胶东国”等名称,可知当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联系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中“辽阳行省”等名称,联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

3、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3.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 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B.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C. 宰相权力不断弱化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分割宰相权力,三省相互制衡,集体对皇帝负责,皇权高高在上;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成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军机处跪听笔录,进一步加强皇权,本质上反映

4、了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故A项正确。文臣地位不断提高不是本质,排除B,明清时期丞相已经被废除了,故C 项错误。题干涉及的君主专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专制主义制度发展的趋势,解题的关键是从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的目的方面理解。4.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天赋人权B. 民主共和C. 君主立宪D. 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

5、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

6、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5.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答案】D【解析】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A选

7、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等概念混淆从而错选C选项,复习和考试训练中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6.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43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要高于

8、18481852年,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所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B正确;由图片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在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C;材料没有中国产品输入英国的数据,无法体现贸易顺差,排除D。7.“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不能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 甲午海战战斗壮烈B. 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C. 反割台斗争得到清政府支持D. 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从材料中的海东龙泣舰沉波可以看出甲

9、午海战的壮烈,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中的上相锚轩出议和可以看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九城谣谍遍网罗”体现清政府镇压反割台斗争,C不符合材料,但符合题意,故选C。从材料中“台人号泣秦桧歌”可以看出,台湾人民是反对割让台湾的,D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8. 1900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下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

10、定“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可知材料内容是用于辛丑条约,D正确。A项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B项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C项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均不涉及“拆毁炮台”的内容,且时间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C项。【点睛】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9.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 1851年金田起义B.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1853年定都天京

11、D.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指出要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潮流,故D项正确;1851年金田起义和1853年定都天京,与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无必然联系,故AC项排除;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体现出“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故B项排除。【点睛】关键材料“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10. 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15日,记者在12个小时中,就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

12、。”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日军占领上海D. 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时空的确立,时间“1937年12月18日”材料已经给出;空间由 “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和“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 等可知地点在南京,因为此时期正直抗战初期,结合所学,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集体屠杀就是当时日本侵略者用的方式之一,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

13、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南京大屠杀11.“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了A. 金田起义推翻清朝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C. 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D. 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可知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结合所学这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功绩。12.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

14、、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A. B. C. D. 【答案】D【解析】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是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依据先后顺序排列可知选D项,A、B、C三项排列错误。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

15、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A. 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B. 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C. 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D.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意义,故C正确。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属于长征的意义,故A排除;建立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属于南昌起义,故B排除;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工农武装割据被共产国际和中央政治局否定,导致第五次“反围剿

16、”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又回到毛泽东“非正统做法”上来。14.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 诞生的主要历史条件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革命C.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 法国大革命爆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及选项可以判断这个幽灵是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而这种学说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以答案选C。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条件:(1

17、)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15.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 秦朝军功爵物度B.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 汉朝时期察举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

18、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学生要引起重视。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

19、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16.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指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和相互倾轧,又避免了一党专政和缺乏监督,故选B项。17

20、.“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A. 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D. 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法律创建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中“过渡时期总任务”一处可以判断该宪法是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改造历程是从1953年开始的,故A项错误,排除;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故B项说法正确;政

21、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1949年,故C项错误,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颁布的,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18.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D. 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本题涉及的是村委会的基层民主,村委会的改进,是基层民主的表现,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表现。村委会的相关内容是基层民主的体

22、现,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19.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 “和平统一”方针B. “政治协商”制度C. “一个中国”原则D. “一国两制”构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为C项。A项“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排除;B项“

23、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政策,排除;D项“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措施,排除。20.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但在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 )A. 广泛结盟军事外交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 专注欧美大国外交D. 对抗美苏反霸外交【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错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不结盟。C、D错误,因为中国从80年代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而B正确,因为从建国后中国一直坚

24、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本题选B。21.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A【解析】1969年美苏争霸的格局中美国处于守势。由材料“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表明毛泽东认为,在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改善与中国得关系,共同对付苏联,故A正确;美国在中国重

25、返联合国上设置众多障碍,排除B;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排除C;早在1953年,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22.2017年,联合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最高行政长官尼葛这样评价中国的工兵分队:“中国工兵非常出色,不仅为达尔富尔的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属于A. 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行动B.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C. 中国与苏丹双边外交活动D. 践行“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从材料可知,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授权的,故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选B。材料没有体

26、现“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信息,故排除A。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授权的,不属于双边外交活动,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的信息,故排除D。23.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表中的对应措施分别是A.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越南战争B. 铁幕演说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约华约C. 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分裂D.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美苏对峙期间,美国在政治上提出措施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采取的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两

27、国分别组建了北约和华约,所以为杜鲁门主义,为马歇尔计划,为北约,为华约。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24.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

28、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25.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

29、比例高达19. 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日本向世界组织的捐款和出资,希望安理会改革,反映日本提高国际地位,成为政治大国的愿望,C项正确。ABD项本身错误,且材料无法体现。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二、材料解析题 26.道德

30、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请回答:(

31、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要求:为政以德;以身作则。(2分)理念:德治(或仁治);礼治。(2分)(2)标准:能否使公民向善。(1分)因素:塑造公民的习惯;努力懂得立法学。(2分)(3)共同点:道德与政治存在内在联系(或道德是政治的前提和基础)。(1分)借鉴价值:治国者良好的自身修养;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2分)【解析】试题分析:(1

32、)由材料“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以得出其要求为为政以德;以身作则;第二问可以结合所学,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应该德治,礼治。(2)依据材料“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可以得出标准为能否使公民变好;依据“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可以得出因素为标准:能否使公民向善。(1分)因素:塑造公民的习惯;努力懂得立法学。(2分)(3)依据孔子的德治和亚里士多德强调通过立法是人们变好即具有德性,可见二者都比较关注人的道德。由他们的观点主张可以得出一要提高公民素养,二要加强执政者自身建设,通过立法

33、规范人的行为。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亚里士多德异同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材料三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

34、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清史稿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答案】(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2分)(2)设置羁縻府州。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3分)(3)措施:决定在台湾设

35、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原因: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3分)(4)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得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时注意“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主要是指地方上不再割据混战,秦朝实现统一。(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相关信息“即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来判断 唐太宗在突厥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各少数民族,对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产生积极的影响。(3

3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得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鉴于台湾的重要地理位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施有效统治,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该从统治者的阶级属性,以及根本目的解答。三位古代政治家本身就是属于统治阶层,当然其目的都是为维护统治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民族政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8. 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

37、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孙中山全集材料二 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

38、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吴俊才印度史(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相同目标。【答案】(1)主张: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2)作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3)态度: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甘地:反对大机器生产。目标:经济独立自主;人

39、民生活改善。【解析】试题分析:(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材料中主要讲述了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材料中三个方面,如“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映了甘地对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冲击的深刻认识,开展了“土布运动”, 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40、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述两材料正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孙中山态度是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而甘地态度反对大机器生产;但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不同,他们都是求独立求发展的。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

41、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世界通史剑桥版材料三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134条依法成

42、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答案】(1)原因: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2)目的:加强国家对地方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3)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4)贡献: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答2点,

43、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历史活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拿破仑时期社会经济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消除了封建关系”“又纷纷向农业渗透”概况即可;(2)本题考查拿破仑措施的目的,学生从材料中“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来巩固政权的目的;(3)本题考查的是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从材料中“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概况;(4)本题考查的是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学生根据所学即可答出,然后答出其政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况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