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冈市蕲春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1年11月16日上午 10:30 11:4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封禅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初“诸所
2、兴为皆废”;汉武帝“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领百官“封于太山,至梁甫,禅肃然”。此举意在( )A.维护宗法制度 B.追溯封禅起源C.推行文化专制 D.维护政权稳定2.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理想的是()A.抽签选举 B.差额选举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3.1934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 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 这一变化旨在( )
3、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4.荀子游历至泰国时曾发出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她.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秦国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传统的差异 B.商鞅变法的影响C.儒家思想的传播 D.外来移民的涌入5.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
4、度的国家。19 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政府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7.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 1906 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8.唐律疏议名例律中开宗明义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一规定( )A.首倡以礼入法 B.凸显礼法结合C.推崇重
5、罪轻罚 D. 强调人文关怀9.在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并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甚至连个像样、单独的办公楼都没有。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的领导下,最高法院终于争取到了司法审查权(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以上变化反映了美国( )A.制衡机制得到加强 B.最高法院由民选产生C.国会立法权的削弱 D.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10.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有关劳保、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法令。这些法律和法令的颁布( )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B.照搬了苏联立法模式C.立足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1.唐太宗强
6、调“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 -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A.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B.打断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淡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D.解决了边疆政权对中央的威胁12. - -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1928 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1945 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C.集体安全机制进-步完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13. 1944年8
7、月,毛泽东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指电:“在双方互利的条件下,我们欢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意在( )A.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B.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建立C.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D.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14.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市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 )A.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B.宋钱已成为国
8、际化货币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15.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 )A.削弱宗法观念 B.维护社会稳定C.扩充人口数量 D. , 增加赋税收入16.1871 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能享受社会福利。俾斯麦政府实施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A.增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力量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C.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暴力革命D.提高公民素质
9、刺激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古代选官制度 (14分)材料一 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 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止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惰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 国史概要
10、材料四 贫苦子弟, 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 中国考试制度史(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4 分)(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3 分)(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18. 法律与社会 (10分)材料 近代以来, 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
11、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
12、度的基本特征。19.货币与社会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16分)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 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一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材料二 明代的通货经历 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
13、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4分)20. 国家治理与社会 (12分)近代以来
14、,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当时中国形象做出不同描述,例如启蒙运动时期有的思想家称中国为“统治最为完善的大中华帝国”,有的则称中国为“专制停滞的帝国”:而21世纪以来又有人称中国为“复兴的东方大国”。从材料中任选一种中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1D据材料汉初“诸所兴为皆废”意思是汉初奉行道家“无为”,许多所做所为都废除了;据材料汉武帝“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领百官“封于太山,至梁甫,禅肃然”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加强了中央集权,重启封禅,意在强调政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其专制
15、统治,故D正确;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维护贵族统治,与材料无关,排除A;汉武帝的意图不是单纯的“追溯封禅起源”,而是强调政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排除B;材料未涉及“文化专制”,排除C。2A由材料“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可知苏格拉底对于抽签选举的民主方式反对,故A项正确;差额选举不符合雅典直接民主特点,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属于民主特点,故C项错误;轮番而治属于管理政治方式,故D项错误。3A1934年是国共对峙时期,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给予原来没有政治权利的“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等群体以政治权利是为了团结和调动这些群体的抗日积极性,从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故
16、选A;这一变化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为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和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B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经建立起来,排除D。4B材料反映了荀子游历秦国时,看到秦国民风简朴无华、社会和谐安定的景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的景象得益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民风转变、社会安定、国力增长,故选B;文化传统并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材料现象与儒家思想、外来移民无关,故排除CD。5A本题材料提到,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世
17、官政治受到了冲击,因此选A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在出现在秦汉时期;D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6C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思考,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对政府行政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确立了文官制度,C项正确;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与文官制度确立时间相隔太远,因此不构成主要原因,排除A;英国政府的推动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英国的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是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不是其建立的主要原因,排除D。7B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
18、考试,转而全面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这些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B选项正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政策的变化有关,与民族危机、民主革命浪潮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B根据“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以看出其强调礼是本,而法是“用”,凸显礼法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ACD项都与主旨无关,排除。9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由政府、国会、最高法院行使,三权互相制衡,最高法院从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到取得司法审查权,体现司法权的加强,增强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立法权的制衡能力,故A项符合题意。联邦法
19、院法官均由美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故排除B项。C项,题干旨在阐述司法权的增强而未体现立法权的削弱,故排除。D项,三权分立体制由1787年宪法确立,题干未体现,排除。10D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据题意可知,这些法律和法令涉及劳保、教育和卫生等领域,通过法律规范能够促进这些领域事业的发展,所以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恢复,故选D;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都是在1953年才开始,排除AC;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这些法律和法令是照搬苏联的立法模式,排除B。11A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既如果能够正确处理民
20、族关系,就能够促进“大一统”,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故选A;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B;材料并非强调民族差异的淡化,而是强调民族情感,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理念产生的效果,排除D。12A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调整各国间的利益,因此出现材料中国际法的不断调整,故选A;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材料的表现,不是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3A根据材料,毛泽东指出:“在双方互利的条件下,我们欢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可知毛泽
21、东意在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A正确;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特权,排除C、D两项。14C根据“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并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得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因此对外经济交流频繁,货币流通也更加频繁,因此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佐证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C正确;长期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A;“国际化”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排除D。15D根据“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可以看出,政府通过析户政策政策,使传统的宗族进行了分家,增加了小农户的数量,同时也增加了税收,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这一政策的主旨,
22、可排除。16B材料反映了俾斯麦政府一方面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执行做了相关规定加以完善以维护社会稳定,B正确;材料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容克资产阶级的力量无关,A排除;材料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及规定,目的就是保障弱势群体,没有体现防止暴力革命,C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D错误。17【答案】示例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才学、明法知礼、意志谋略(机智果决)。(4分)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3分)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
23、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3分)趋势:选拔标准从注重品行、重门第到重才学;选拔方式从地方举荐、官员个人评定到国家统一考试选拔。(4分)18【答案】示例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0分)19【答案】示例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4分)变化: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8分)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内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4分)19【答案】示例: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 近代中国,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政治经济落后,但中国人民是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