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006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物的进化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4%、Aa占72%、aa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 2.下列因素中,与基因频率的变化无关的是( ) A.基因突变频率 B.基因重组状况 C.环境条件的作用 D.等位基因分离 3.下列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不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4.突变一般是对生物“有害”的,其中的“有害”是指( ) A.对生物个体生存有害 B

2、.对生物进化发展有害 C.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有害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害 5.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出现减数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A. B. C. D. 6.下图为某一群体基因频率变化图(横坐标表示基因型,纵坐标表示频率),则与这一现象相符的事实是( ) A.克格伦岛上残翅昆虫和强翅昆虫的形成 B.人类新生儿体重过重或过轻死亡率较高 C.育种学家选育某抗病品种 D.工业(尺蛾)黑化 7.动物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互为选择的力量,在进化上发展了相互适应的特征,这种进化形式是属于下

3、列哪种类型( ) A.辐射进化 B.趋异进化 C.协同进化 D.趋同进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9.下图是某极大的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对隐性性状有利 B.在M点时,A的基因频率等于a的基因频率,因此,显性性状个体和隐性性状个体一样多 C. a基因频率不可能为0 D. 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 10.在果蝇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雌

4、雄个体相等,位于交配随机的培养瓶中,每100只果蝇中只有1只是黑身的。则该瓶内灰身携带黑身基因的个体应占的比例为( ) A.10% B.18% C.81% D.90% 11.遗传平衡的条件是( ) 种群是极大的 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产生 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 没有自然选择 A. B. C. D. 12.在一个进行无性生殖、个体数量庞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突变、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D.遗传漂变、迁移 13.下列四种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基础

5、 B.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它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14.下列哪一项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 A.鸟和昆虫都有适应于飞翔的翅 B.鸟的翼、鲸的胸鳍和马的前肢的骨骼结构基本一致 C.由始祖象演变成现代的非洲象 D.在海豹中有吃鱼的,吃头足类的,也有吃企鹅的 15.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频率 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16.在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古猿就

6、存在着个体差异,后来一部分个体进化成人类,另一部分进化成类人猿。以上事实说明( ) A.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也是不定向的 B.生物在向不同方向进化的时候速度是相同的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变异的方向决定的 D.同种生物可以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进化 17.所谓生物进化是指( ) A.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 B.一个群体在长期的遗传组成上的变化 C.生物进化不仅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生物的构造和功能趋于复杂和不断完善 D.以上都对 18.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它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

7、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19.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紫外线波长(nm)存活率(%)突变数(个)260605010028010001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 A. 260 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 260 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 280 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 280 nm;酵母菌突变数少 20.抗流感病毒的疫苗,过几年就更新,目的是要克服病毒对疫苗产生的抵抗性,这种具有抵抗性病毒的产生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

8、.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如下图所示,表示一个种群施用杀虫剂后的变化情况,其中抗A杀虫剂的性状是由基因m控制的,抗B杀虫剂的性状是由基因n控制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该种群个体存在着_,同时也说明了生物的_。 (2)使用杀虫剂A后,该种群中_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增加,杀虫剂B的使用对_具有明显的定向选择作用,选择的方向最终是_。 (3)在生产实践中,要保持杀虫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应该怎样使用杀虫剂? (4)以上事实说明:突变的有利与有害_;突变为进化提供了_;而_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进化的动力。 22.(10分)下面是有关果蝇的培养记录,

9、请据表中结果回答问题:海拔高度温度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体中)5 000 m19 0.235 000 m25 0.633 000 m19 0.211 000 m25 0.621 000 m19 0.223 000 m25 0.63 (1)本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_ _。 (2)果蝇在海拔5 000 m的高度上,25 时的突变率大于19 时的突变率,从果蝇本身来讲,最可能与果蝇体内的_有关。 (3)为了更进一步证明在海拔5 000 m时,果蝇在25 下突变率是否为最高,现提供另一批来源相同的果蝇,你认为还应该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 23.(10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

10、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 (4

11、)“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 24.(10分)下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_。 (2)曲线回升是通过_之间的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作用,这种作用是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_。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_,_,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a. _,b. _。参考答案 1解析:由题意可知,A的竞争能力大于a,自然选择导致A的基因频率逐步增加,a基因频率逐步降低。从题中已知条件知

12、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A24 1/272%60,a的基因频率为a4%1272%40%。 答案:D 2解析:考查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因此会影响基因频率;基因重组能不断地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基因型频率影响着基因频率;环境条件的选择作用也不断地改变着基因频率。 答案:D 3解析:突变和重组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4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多数有害,少数有利,判断突变“有利”和“有害”的标准是突变性状是否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突变对生物的个体生存有利,否则有害。 答案:A 5解析:结构和功能完善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并将基因向后代传递;有性生殖

13、的过程中,减数分裂可实现基因重组,使生物的变异更加丰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答案:D 6解析: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实质的理解以及图形转换的能力。由图可知,该群体的基因频率向两个方向发展,说明该种群向两个方向进化,并且两种进化性状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与此相符合的只有A项,残翅昆虫和强翅昆虫都能适应海岛大风的环境,而B项的两种性状都不适应环境,C项和D项只向单方向进化。 答案:A 7答案:C 8解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叫基因频率,而不是占基因库的比例,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会进化,

14、但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 答案:D 9解析:在M点时,显性纯合体等于隐性纯合体,因杂合体呈显性性状,因此,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 答案:B 10解析:根据“每100只果蝇中有1只黑身的”可知bb为1%,推出该群体中b基因频率为10%,B基因频率为90%,从而得出杂合子比例为:90%B()10%b()90%B()10%b()18%。 答案:B 11解析:在遗传平衡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其条件是种群是极大的;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没有突变产生;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

15、流;没有自然选择。 答案:A 12解析: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种群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变异仍然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所以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和突变。 答案:A 13解析:自然选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使生物种群向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发展。 答案:C 14解析: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就属于趋同进化。 答案:A 15解析:由题意知隐性基因的个体不能产生后代,自然选择的结果会使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增加,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减小。 答案:B 16解析:变异是不定向

16、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不定向变异向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进化。 答案:D 17解析:生物进化是指生物逐渐演变,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早期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是原始生命,后来出现了现在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并且都能适应各自的环境,因此A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组成不断变化;由于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过程,因而表现为生物的构造和功能趋于复杂和不断完善。 答案:D 18解析:现代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因海峡隔开,两地的生物形成了地理隔离,成为不同的种群,

17、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最终导致两地的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 答案:B 19解析:突变率越高,产生的变异越多。变异为进化提供了较多的原材料,有利于选择选育优良品种。 答案:B 20解析: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易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保留了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 答案:A 21解析:由图可知,种群中既有抗杀虫剂A的个体,又有抗杀虫剂B的个体,同时还有更多的对杀虫剂敏感的个体,说明种群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是经过生物的变异产生的,同时又说明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性的;杀虫剂使用后,对杀虫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而具抗性的个体被保留

18、了下来,即杀虫剂对生物的微弱变异起了选择的作用,不同的杀虫剂对非对应的抗性个体同样具有选择作用,所以杀虫剂A、B交替使用,可以收到长期的、良好的杀虫效果,由以上分析可知:生物的变异是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环境对变异性状的选择作用。 答案:(1)个体差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2)m n 基因适应 (3)交替使用杀虫剂A和杀虫剂B (4)取决于环境条件 原材料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22解析:通过各高度的不同温度条件对果蝇个体的突变率影响来看,虽在不同海拔高度,但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突变率是相同的。可见起关键作用的是温度,不是海拔高度,温度影响生物体的代谢生理,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答案:(1)

19、说明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无关。(2)酶的活性 (3)将同一批果蝇分成相等数量的几个组,分别在25 左右具一定梯度的温度(如21 、23 、27 、29 )下培养,检验其突变率。 23解析:题目中提到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若为基因突变,则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航天育种属于诱变育种,会发生基因突变,也会产生染色体变异,与这种育种方式相比,DNA重组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那就是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涉及3对同源染色体的话,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完全含有父本染色体的可能1/8(可看每一对同源体的情况然后乘积);长期向某些

20、性状方向选育,就相当于进行了定向选择,必然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3)基因重组 1/8 (4)基因频率的改变 24解析: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在马铃薯甲虫的种群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有的没有抗药性,而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使用杀虫剂时,一部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死亡,但另一部分个体具有抗药性,能生存下来,逐代繁殖,后代个体数量逐渐增加。当使用另一种杀虫剂时,同样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昆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杀虫剂与害虫之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选择了抗药性的个体,所以这种选择是定向的。 使用农药灭虫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是农药灭虫的缺点所在。为了避免产生上述负面影响,可以采用激素防治(如使用蜕皮激素、性外激素等)生物防治(如以虫治虫)、培育抗病和抗虫的新品种农作物。 答案:(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4)使害虫抗药性个体增多 对环境造成污染 a.采用激素防治 b.采用生物防治(或答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的农作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