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005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大纲版第四册课课练:《滕王阁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二十二滕王阁序课前预习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读音。答案:(1)lo (2) (3)sh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盛筵 涸辙 天高地迥 B.盈虚 扶摇 高朋满坐C.萦回 台隍 俊采星驰 D.雅望 棨戟 物华天宝答案:B解析:B项“坐”应为“座”。3.中国“四大名楼”是指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王勃,字_,有_存世。答案: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鹳鹊楼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子安 王子安集4.找出文中使用典故的语句。答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

2、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盂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盂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课堂巩固1.请在括号里填上下列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1)气凌彭泽之樽 ( )(2)邺水朱华 ( )(3)光照临川之笔 ( )(4)奉宣室以何年 ( )答案:(1)陶渊明 (2)曹植 (3)谢灵运 (4)贾谊2.与“襟三江而带五湖”句中“襟”“带”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B.怪之可见,而畏之非也C.川泽纡其

3、骇瞩 D.孟尝君客我答案:D解析:D项与题干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门客;A.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B.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它)奇怪;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3.下列句子非对偶句的一项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答案:B解析:B项与“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构成对偶句。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盛大的宴会)B.访风景于崇阿 (高大山陵)C.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的榜样)D.宁移白首之心 (宁肯,宁可)答案:D解析:D项“宁”应解释为“哪能”。5.下列

4、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B.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C.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D.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答案:C解析:C项“龙光/射牛斗/之墟”应为“龙光/射/牛斗之墟”。6.名句填空。(1)_,烟光凝而暮山紫。(2)_,秋水共长天一色。(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4)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6)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2)落霞与孤鹜齐飞(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7.试从形式和

5、内容上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答案: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和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阁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 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由低沉逐步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对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课后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6、 )A.命运多舛(chun) 潦水(lo) 骖马非(cn) 凫水(f)B.睢园绿竹(su) 簪笏(zhn) 睇眄(d) 翼轸(zhn)C.逸兴遄飞(tun) 舸舰(g) 帝阍(hn) 虢州(gu)D.云销雨霁(q) 瓯越(w) 懿范(y) 棨戟(q)答案:A解析:B项“簪”读为“zn”;C项“遄”读为“chun”;D项“霁”读为“j”,“瓯”读为“u”,“懿”读为“y”。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访风景于崇阿 B.襟三江而带五湖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答案:A解析:B项“三江”,古义为“泛指长江中下游”,今义为“松花江、黑龙江、乌

7、苏里江地区”。C项“见机”,古义为“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为“看机会,看形势”。D项“青云”,古义为“比喻崇高”,今义为“比喻高的地位”。3.下列句中没有词语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层峦耸翠,上出重霄C.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C解析:A项“雾”,名词做状语。“星”,名词做状语。B项“上”,名词做状语。D项“面”,名词做状语。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人有俊杰,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B.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用桂木、兰木修筑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

8、态势。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怎能效法阮籍行为猖狂,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便痛哭流涕呢?D.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登上高楼而所赋,那是在座诸公的事。答案:C解析:C项“猖狂”在文中的意思为“不拘礼法”。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王勃,唐代诗人。他与杨炯、陈子昂、卢照邻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B.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唐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子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第四六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C.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

9、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D.本文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落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怀才不遇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答案:C解析:A项“陈子昂”应为“骆宾王”;B项“唐朝”错,应为“南北朝”;D项“忧国忧民”不合文章。二、本课阅读来源:高考资源网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9题。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会)。北海虽赊(远),扶摇(猛烈的旋风)可接。东隅(日出的地方)已逝,桑榆(日落的地方)非晚。无路请缨(借指投军报国),等终军之弱冠(指三十岁)。他日趋庭,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陪鲤对。今兹捧袂(衣领),喜托龙门。A. B. C. D.7.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

11、坚,不坠青云之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年纪老了应当更加强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贫穷时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远大崇高的壮志。B.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处境艰难时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远大崇高的壮志。C.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贫穷时应当更加坚定,决不改变凌云的壮志。D.年纪老了应当更加强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应当更加坚定,决不改变凌云的壮志。8.第一段主要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9.从修辞手法上讲,上面两段文字用得最多的是_;从表现手法上分析,使用了大量的_。6.答案:C解析:弱冠:指二十岁;袂:衣袖。排除含或的项。7.答案:B解

12、析:注意“壮”、“穷”以及“青云之志”的喻意。8.抒发了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9.对偶 典故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1011题。滕王阁诗 王 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楼 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岳阳楼 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0.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

13、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1)滕王阁诗:_(2)黄鹤楼:_(3)登岳阳楼:_11.理解三首诗的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1)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2)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3)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接近现实?10.答案:(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解析:所找的诗句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谓结构;二是对偶句。11.参考答案:(1)三首诗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2)王勃的滕王阁序和崔颢的黄鹤楼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繁华不

14、再的感慨。(3)杜甫的登岳阳楼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对国家战乱的忧患。要细读这三首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三首诗都是律诗,王勃的诗和崔颢的诗更接近,都是登楼引发的物是人非的感慨。杜甫的诗关注民生疾苦,更接近现实。(二)(2006高考福建卷,5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

15、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

16、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或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注: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希:稀少。木主:死人的牌位

17、。爰:于是;就。徂:通“殂”,死亡。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使离开)B.天下宗周 (祭祀)C.我安适归矣 (往,到)D.余甚或焉 (通“惑”)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伯

18、夷、叔齐叩马而谏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

19、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12.答案:B解析:“宗”应解释为“尊奉”。13.答案:A解析: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第一句,如果,连词;第二句,比、及,介词。C项,第一句,况且,连词;第二句,尚且,连词。D项,第一句,自己的,代词;第二句,难道,反问语气词。14.答案:C解析:句是孔子对二人的评价;句重在表现西伯昌的品质;句说明二人忠义可排除含或或的选项。15.答案:A解析:A项感情把握不恰当。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说是山上可能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非常详细。我认为所听到的许由、务

20、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经书里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也见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

21、,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够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对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饭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

22、怨恨还是不怨恨呢?来源:K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

23、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灾祸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说:“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也只有各人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到了严寒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有的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显得另一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轻吗?(三)(2006高考广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猎猎南

24、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16.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17.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6.参考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解析:“猎猎南风”指南风吹拂,“牵缆”是指诗人坐在纤夫牵引缆绳的船上。17.参考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行船时溯流而上的艰难,为下文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的意思,表现诗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出来了。解析:要整体把握全诗的情感,也要重点理解“不解”“只”的含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