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94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血红蛋白B. 激素C. 氨基酸D. 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有:(1)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2)代谢废物:CO2、尿素等;(3)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有:属于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转氨酶、解旋酶、DNA连接酶、聚合酶等很多种酶类;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

2、、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详解】A、血红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A正确;B、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C、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D、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故选A。2.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液泡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小肠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细胞膜上的物质、与外界环境直接相

3、通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B、液泡内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小肠内的液体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3.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挥汗如雨。为维持内环境稳态,最好及时补充适量的()A. 浓糖水B. 纯净水C. 鲜牛奶D. 生理盐水【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水与无机盐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详解】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挥汗如雨,而大量出汗除了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外,也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容易造成体内

4、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见,为维持内环境稳态,最好及时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A、B、C均错误,D正确。4.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B. 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恒定不变D. 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B、消化系统

5、、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是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个系统;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体内各项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D正确故选C5.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 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 血浆的PHC. 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 人的体温【答案】A【解析】【分析】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6、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详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

7、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故选A。6. 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A. 体液B. 组织液C. 细胞外液D. 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人体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8、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故选C。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 )A. 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状态B. 人体体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状态C. 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相对稳定状态D. 人体血液pH的恒定不变【答案】D【解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其中体温、渗透压、pH属于理化性质,内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属于组成成分;人体的血液中pH恒定不变很明显错误,应该是相对稳定,选D。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难度一般;学生们只要记住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这题就没有问题。8.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 渗透

9、压下降C. 细胞代谢紊乱D. 糖尿病【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点睛】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 静脉注射时常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载体,将各种药物输入人体,该

10、过程中生理盐水的功能主要是( )A. 运输药物进入细胞B. 提供能量C.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 供应水分【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理盐水的浓度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浓度大致相当。静脉注射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载体,在该过程中生理盐水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不是运输药物进入细胞与供应水分,A、D错误,C正确;生理盐水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A. 酸碱度B. 渗透压C. 温度D. 消化酶【答案】D【解析】【详解】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

11、不在内环境中,所以不影响内环境稳态,D符合题意。故选D。11. 2015 年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可以杀灭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 淋巴B. 血浆C. 组织液D. 消化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详解】血浆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即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因此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故选B。12.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A. 1处B. 2处C. 3处D. 4处【答案】C【解析】【

12、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C正确。故选C。13. 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

13、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详解】人体呼吸的频率受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动脉血中该物质浓度的升高,会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促进人体呼吸频率加快,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选B。14. 下列关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以被反复利用C. 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 只要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能发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甲

14、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A正确;B、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都会被灭活,B错误;C、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C错误;D、反射的发生除了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足够强的刺激,D错误。故选A。15.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 一种细胞器B. 保护结构C. 分泌物D. 突起【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

15、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详解】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而分枝少的轴突;一种是短而分枝多的树突。16.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 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反

16、射完成的两个条件: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C错误;反射是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17. 关于人脑高级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B.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17、):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大脑皮层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A正确;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C错误;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 某人喝醉了酒,絮絮叨叨、语无伦次,这一现象说明酒精麻痹了()A. 大脑B. 脑干C. 小脑D

18、. 脊髓【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某人喝醉了酒,絮絮叨叨、语无伦次,说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出现了功能障碍,A正确;脑干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但脑干、小脑和脊髓都与语言活动无直接的关系,B、C、D均错误。19. 某人腰椎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19、器。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中分灰质和白质,白质在外,连接传入神经和大脑;灰质在内,连接传出神经。【详解】“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问题。“下肢运动障碍”,说明效应器是下肢肌肉,而伤在腰部,下肢肌肉未损伤,说明效应器没损伤。冲动从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后,先进入白质,再传到大脑,这样就会有感觉,然后经信号处理后经灰质传出到达效应器,如果受伤的地方在灰质,则会出现有感觉无效应的现象,说明神经中枢可能受伤。因此,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其次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信息“有感觉”、“下

20、肢运动障碍”排除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再进一步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一定难度,也属于易错题。20. 突触小体存在于( )A. 神经元轴突末梢B. 神经元树突末梢C. 神经元细胞体D. 两个神经元之间【答案】A【解析】【详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突触结构中,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故选A。21. 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 )A 分解代谢

21、增强B. 生长发育加快C. 自由活动减少D. 食欲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产热,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的大白鼠将表现为自由活动减少,C正确。故选C。22. 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A. 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B. 胰岛素含量增加C. 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 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稳定解:A、正常人通过胰岛素和

22、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会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度升高或降低,A错误;B、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偏低,此时胰岛素含量减少,B错误;C、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偏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通过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含量恢复稳定,C正确;D、饥饿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错误故选C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23.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19年的我国宣传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艾滋病病毒与人是互利共生B.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C.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D.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

23、人体的免疫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人是寄生关系,A错误;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B正确;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C正确;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D正确。故选A。【

24、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名称、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 当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时,首先识别并处理的免疫细胞是()A. 吞噬细胞B. 效应T细胞C. 记忆细胞D. 浆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当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时,该病毒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并摄取、处理,暴露出该病毒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相应抗体与抗原特性结合,从而抑制

25、该病毒的繁殖及对人体细胞的侵染。同时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裂解被该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25. 在抵御甲型H1N1流感过程中,人体自身的三道防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A. 皮肤B. 溶菌酶C. 红细胞D. 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

26、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详解】A、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B、溶菌酶属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B错误;C、红细胞不是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C错误;D、浆细胞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

27、D。26. 记忆细胞可在人体内存在数月,甚至几十年,使人体避免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二次侵入。体内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的细胞是()A. 浆细胞B. 吞噬细胞C. 效应T细胞D. T淋巴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但是浆细胞不能分裂,A错误;B、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和处理呈递抗原,B错误;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能增殖形成记忆细胞,C错误;D、细胞免疫过程中,在抗原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D。27.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名SA

28、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 疫苗B. 外毒素C. 抗原D. 抗体【答案】D【解析】【详解】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含有抗SARS的抗体,注入SARS患者体内,抗SARS的抗体可以和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答案D。28. 从某被子植物体上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 )A. 老叶B. 幼嫩种子C. 果皮D. 成熟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

29、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详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因此,从某被子植物体上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幼嫩种子。故选B。29. 植物激素是指( )A. 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B. 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C. 细胞合成的参与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D. 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答案】B【解析】【分

30、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植物激素没有催化作用,其化学本质也不一定是蛋白质,A错误;BC、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B正确、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而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不是人工合成的,D错误。故选B。30. 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属于A. 主动运输B. 极性运输C. 自由扩散D. 渗透作用【答案】A【解析】根

31、据题意分析可知: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31. 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A. 呼吸作用加强B. 蒸腾速度加快C. 生长素不均匀分布D. 光合作用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详解】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ABD不符合题意,C正

32、确。故选C。【点睛】32.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据此答题。【详解】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A

33、。【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只要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3.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 基因突变和重组B. 自然选择C. 共同进化D. 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的。【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解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错误;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D、地理隔离不一定

34、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意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关系认识不清。共同进化不仅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还强调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34.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 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 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 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 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是单细胞生物,而整个环境是无氧的,因此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 随机

35、交配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D. 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详解】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A。【点睛】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他们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是:(1)有性生殖繁衍,(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二、填空题(每空1分,

36、共30分)36. 人体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答案】 (1).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作用于突触后膜 (2). 脊髓 (3). 大脑皮层【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位于脊髓的低

37、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详解】(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7.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38、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腹泻,其进入人体细胞后RNA能直接进行复制。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_和免疫器官组成,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胰腺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_ 。婴幼儿通过食物感染RV时,胃酸和小肠粘膜对病毒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_道防线。(2)RV进入人体后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_。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其作用是_ 。抗原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答案】 (1). 免疫活性物质 (2). 胰腺 (3). 一 (4). 浆细胞 (5). 蛋白质 (6). 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让体细胞的黏附 (7). 吞噬细胞吞噬消

39、化【解析】【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调节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它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详解】(1)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胸腺、骨髓、淋巴结、脾属于免疫器言,胰腺不是免疫器官。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2)RV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作用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体细胞的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调节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

40、细胞免疫的过程,识记免疫调节的过程等知识。38. 长跑比赛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的感觉中枢位于_。【答案】 (1). 毛细血管舒张 (2). 大脑皮层【解析】【详解】长跑比赛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9. 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41、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答案】 (1). 感受器 (2). d (3).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4). 神经递质(递质)【解析】【分析】1、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2、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d突触结构的放大示意图,B为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42、(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0. 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A_, B_,C_, D_。(2)以上B、C、D构成_。【答案】 (1). 细胞内液 (2). 组织液 (3). 血浆 (4). 淋巴 (5). 内环境【解析】【分析】A是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详解】(1)由图可知,A是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2)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B

43、组织液、C血浆、D淋巴等。【点睛】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和淋巴。41. 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1)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_、_、_。激素A和B的名称是_、_。(2)图中、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_,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_调节。(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显著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很低的,这一点说明激素作用的特点中有_、_。【答案】 (1). 下丘脑 (2). 垂体 (3). 甲状腺 (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促甲状

44、腺激素 (6). (7). 反馈 (8). 微量 (9). 高效【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是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详解】(1)据图分析: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2)图中、具有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显著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很低的,这一点说明激素作用的特点之一是微量、高效。【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调节过程判断图中甲乙丙及字母表示的腺体和激素名称;识记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进行负反馈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