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339KB ,
资源ID:118937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93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2 (新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2 (新版)新人教版.doc

1、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请你只选择一项符合题意的答案的字母符号,每小题3分,共计54分)1(3分)(2016呼和浩特)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km/h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PM

2、2.5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m的固态可吸入颗粒物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10m/s=36km/h,与40km/h接近,故此选项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时,1min跳动大约60次,因此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0s,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3m=33dm,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3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nm=9.6103=9.6103mB9.6cm=9.

3、6cm100=0.096mC9.6cm=9.6cm10=96mmD9.6cm=9.610mm=96mm【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中间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错误;B、“9.6cm100”0.096m,故B错误;C、“9.6cm10”96mm,故C错误;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时,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即可;同时对某些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也要有明确的认识,可借助于物理公式去理解3(3分

4、)(2016济宁)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t内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甲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v1=,乙的速度v2=,第2次比赛时,s

5、1=100m+10m=110m,s2=100m,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t1=t,乙用的时间:t2=t,因为tt,即t1t2,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100m所用时间和乙跑90m所用时间相同,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2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4(3分)(2013吉林二模)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l)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2)(4)C(1)(3)D(3)(4)【考点】12

6、: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专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其余三个是放热的;先判定4种现象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最后即可确定哪些是吸热的【解答】解:(1)冰雪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吸热过程;(2)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过程,故是放热的过程;(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是汽化吸热的过程;(4)“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态,故是凝华放热过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3分)(2012春桑植县期

7、末)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故不会随路程、时间而变化,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故选C【点评】物理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之处在于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并不能完全按数学中的正比反比之类的来下结论6(3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坐汽车时,汽车车窗车门关闭情况下经常发现在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色的“哈气”,影响汽车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

8、“哈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可以打开暖风消除B夏季雨天后,“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内壁,可以打开冷风消除C“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D“哈气”是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挡风玻璃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首先要根据生活经验确定题目中提到的白色的“哈气”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其形成采取相应的措施;液化放热【解答】解:A、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是因为车内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内壁,可利用暖风往玻

9、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温度提高,使玻璃上的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同时也使水蒸气不会再发生新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在下大雨后,挡风玻璃上出现的“哈气”,是因为雨后,挡风玻璃的温度降低,低于车内空气的温度,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降低车内空气的温度可以防止液化发生,故司机打开空调,降低车内气温,“哈气”会消失故B正确;C、“哈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D、哈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挡风玻璃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7(3分)(2016东营)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9N:声与能量【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3)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解答】解: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

11、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错误;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C错误;D、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响度的理解、控制噪声方式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8(3分)(2015镇江)“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考点】52

1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是静止的;但他们相对于发射塔架、远洋观测船、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它们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

13、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3分)(2015莱芜)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

14、处是物理的理念10(3分)(2016枣庄校级模拟)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A与物体等大的、正立的虚像B与物体等大的、倒立的虚像C比物体还小的、正立的实像D比物体还小的、倒立的实像【考点】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专题】12 :应用题;4B :图析法;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解答】解:根据潜望镜中使用

15、的是两块平面镜;物体在上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个虚像又在下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11(3分)(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4B :图析法;511:声现象【分析】根据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

16、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12(3分)(2011泉州)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mB400mC2000

17、mD10000m【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2 :应用题;29 :估算题【分析】先把时间单位分钟换算成秒,然后用选项中的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汽车的速度,最后看哪个速度更接近汽车的实际速度【解答】解:3min=180s,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m,则汽车的速度v=1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m,则汽车的速度v=2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慢,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0m,则汽车的速度v=11m/s,合39.6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C是

18、正确的;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000m,则汽车的速度v=56m/s,合201.6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快了,不是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解答本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汽车速度的了解先估测出汽车的速度,然后根据公式s=vt算出汽车在3min内行驶的路程,看算得的路程和哪个选项的路程更接近13(3分)(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

19、于沸点,不会沸腾【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12 :应用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14(3分)(2015鄂州)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

20、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等的概念,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可逐一做出判断【解答】解: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不是凝固,故A错误;BC、由题意可知,“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C正确;D、水面上方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各个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能结合实例进

21、行分析与辨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3分)(2014青海)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

22、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D、该物质在EF段是凝固过程,此放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6(3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

23、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相关的信息即可解题【解答】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故A说法不正确;B、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

24、围广,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故B说法正确;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故C说法不正确;D、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但大象和狗的“听声频率”有重叠区,所以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结合对不同动物、以及人的听觉、发声频率范围的了解可做出判断17(3分)(2012庐阳区校级自主招生)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

25、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考点】93:声速;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2 :应用题【分析】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解答】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

26、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C、B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两次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18(3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t=0时

27、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在05s的过程中,vAvB,5s末A、B相遇;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1 :计算题;34 :比较思想;4B :图析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3)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4)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

28、5m处出发的;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由图可知,03sA没有开始运动,而此时B已经运动,vAvB;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出现较多的题目,要正确认识路程与时间图象,注意时间段的分析二、非选择题19(3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仔细观察图读数:(1)图(a)中,物体A长度为2.3厘米(2)图(b)中,物体长度为2.50厘米(3)图(C)中秒表的读数为337.5秒【考点】64:长度的测量;62:时间的测量

29、【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1)图(a)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cm和3cm之间偏向2cm一侧,估读为2.3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2.3cm(2)图(b)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

30、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估读为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0cm1.00cm=2.50cm(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1)2.3;(2)2.50;(3)337.5【点评

31、】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20(2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价,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价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乙、丙、甲、丁(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时音调最高的是乙【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

32、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判断音调的高低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然后确定振动的快慢,再判断音调的高低(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乙、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2)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水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低因此此时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乙故答案为:(1)乙、丙、甲、丁;(2)乙【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

33、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21(4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如图所示,电冰箱的制冷过程涉及两种物态变化:(1)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汽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2)生成的蒸汽又在冷凝器中发生液化放(吸或放)热我们知道,在冷凝器里发生的液化是采用压缩体积方法而实现的【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12 :应用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

34、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解答】解:(1)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2)生成的蒸气在冷凝管里又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在冷凝器里的液化是通过压缩机压缩体积实现的故答案为:(1)汽化;降低;(2)放;压缩体积【点评】本题考查了冰箱的工作过程,电冰箱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冷剂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面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了生活22(5分)(2014湘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95(2)给谁加热的过程中,出现如图丙的现象,是在沸腾前(填“前”或“中”);杯中

35、的气泡是水蒸气(填“空气”或“水蒸气”),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上部的水温(填“”“”或“=”)(3)图丁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沸腾图象,则水的沸点为99【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2)要正确解决此题,需要了解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最后破裂;(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沸点【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

36、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95;(3)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所以乙图是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前,在烧杯底部产生的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液化了,所以气泡变小;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上部的水温(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观察图可知,水沸腾的温度是99故答案为:(1)95;(2)前;水蒸气;大于;(3)99【点评】在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学会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并能通过读取图象,获得有用的信息,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实验进行改进,还要了解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3(6分)(2014枣庄)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测

37、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选填“是”或者“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4.00d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0.5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0.3m/s(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

38、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大【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57 :运动和力【分析】(1)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BC、tAC由秒表直接读出;速度用公式v=计算(4)根据v=,若s相同,t越大则v越小【解答】解:(1)计算速度的公式是v=;(2)由图知,小车沿直线下滑过程中,AB段距离较短,但所用时间较长;BC段距离较大,所用时间较少,所以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示:SAB=100.0cm60.0cm=40.0cm=4.00dm;SBC=6

39、0.00cm10.00cm=50.00cm,tAC=3s,tBC=1s,BC段的速度vBC=50cm/s=0.5m/s;AC段的平均速度vAC=30cm/s=0.3m/s;(4)根据v=,若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这样时间记录偏大,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小故答案为:(1)v=;(2)不是;(3)4.00;0.5;0.3;(4)大【点评】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比较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要看物体速度的变化24(4分)(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

40、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考点】AO: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分析;(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分析得出结论;(3)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

41、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需将F沿ON向后折,观察纸板F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解答】解:(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这样可通过将F纸板沿ON向后折,观察F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

42、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3)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点评】本题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注意纸板的放置方法及各个特点探究的方法25(4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2)若在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移去蜡烛B

43、,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另外一支相同的未点燃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3)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若光屏上能接收到蜡烛的像,则是实像,若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解答】解:(1)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

44、大小相同的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A的像会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方,导致蜡烛B和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3)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1)未点燃;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不能【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其中像的位置的确定利用了替代法,在实验中要注意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同时要掌握实像与虚像的特

45、点,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26(2分)(2012铜仁市二模)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否则所作图是无效的)【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14 :作图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点评】(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6、左右相反;(2)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27(7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图甲是2011年4月1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请计算:(1)在这2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多少m?(2)火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1 :计算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由图求出火箭照片的长度,火箭的路程,根据火箭照片长度与火

47、箭的实际长度之比求出火箭的路程s;(2)已知火箭运动时间t,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火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题意知:火箭的运动时间t=2s,火箭的实际长度L=52m,由图知:火箭照片的长度L照片=2cm,火箭路程照片长度s照片=4cm;火箭的路程s=s照片=4cm=104m;(2)火箭的平均速度v=52m/s答:(1)在这2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104m;(2)火箭的平均速度为52m/s【点评】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关系,由图求出火箭的路程,是解题的关键28(9分)(2016秋武昌区期中)声波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程度远小于电磁波声纳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测速的如图是一艘

48、静止军舰上的声纳装置的显示器所显示出声波信号发出与接收的情况,图中P1、P2是声纳发出的信号,n1、n2分别是P1、P2、被不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如果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2s,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不明物体是沿直线正对着军舰匀速行驶求:(1)=1500m/s的物理意义:运动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00m(2)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3)不明物体的速度【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1 :计算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理学中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

49、间隔为1.0秒,根据图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即可求出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之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3)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减去信号P2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即为不明物体移动的距离,求出不明物体移动这段距离的时间,然后即可求得不明物体的速度【解答】解:(1)1500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00m;(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信号P1到接收到信号n

50、1经历的时间为24s,根据v=可得,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为:s=vt=1500m/s24s=18000m;(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发出信号P2到接收到信号n2经历的时间为23.9s,根据v=可得,信号P2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为:s=vt=1500m/s23.9s=17925m;不明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ss=18000m17925m=75m,如图:第一列波单程运动的时间t1=12s,第二列波单程运动的时间t2=11.95s,当第一列波与不明物相遇时,第二列波的传播时间为t11s=12s1s=11s(因为晚发出1s,此时该波在紫色竖线段位置)由于不明物体和第二

51、列波相向运动,剩下的问题就是相遇问题,相遇过程它们运动时间相等所以,不明物体移动这段距离的时间为:t不明物=t第2列剩余=t2(t11.2s)=11.95s10.8s=1.15s所以,不明物体移动的速度:v=65.2m/s答:(1)运动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00m;(2)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为18000m(3)不明物体的速度为65.2m/s【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不明物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1秒,但不明物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1.2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