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7.9.25 9:00-11:30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般而言,汉武帝之后直到清代末期,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对它的认同是任何政权取得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道德规范,儒家的纲常伦理及其价值观的自然延伸,事实上即成为一种与体制相补充的制约帝王的道德力量。在以“君臣父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理中,如果说“君臣”能够保证皇权至上的话,那么“父子”则事实上体现了“孝顺”的内涵,是“君臣”
2、价值观的延伸,这一点正是制约皇权的重要价值基础。 对于帝王而言,这种“孝”体现在皇帝对太上皇、太后等的孝顺上。在历史上许多时候,虽然有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但是当一些问题争议不断、议而不决,或皇帝之所为又明显不合事实或政治伦理、传统价值之时,尤其是涉及选妃立后、太子废立之事,朝臣们往往会搬出太后,以制约帝王。太后之所以能够让固执己见的皇帝改变意见,并采纳朝臣的建议或者说太后之所以有这样一种让帝王回心转意的力量,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孝”的道德力量在起作用。不论太后是否为皇帝的生母,太后的名分即最高的道德权威,如果帝王本人都不能恭敬顺从太后,又何以服天下人心。所以,儒家的孝文化和价值规范即成为一种体制
3、的力量,有着正义的形象,潜在而又有力地稳定着宫廷伦理和萧墙秩序。祖制祖训能够起作用,其背后的精神仍然是儒家的家庭伦理和价值观,是孝顺思想的自然延伸。儒家强调慎终追远,所以逝去先皇的言行往往都是后世的圭臬,后世如果公然推翻或违反先帝的祖训或遗诏,不仅是不孝的,其政治行为也是不道德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会为政敌、为后世留下不孝之骂名。明代朱元璋留下的不设宰相制度,在后世几代“永为定制”,是法外立规,并成为其继任者的规范。虽然其弊端日显,却不能推翻。对于此类先帝的祖训,到最后只能采用调和、修补或暗度陈仓的办法加以解决。历史上,除非是矛盾已经激化或现实已无出路,否则先皇的遗言、祖制祖训,后代的帝王是很难
4、改变的。在儒家的政治伦理中,历史定位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武器和价值坐标,所以青史留名也成为制约皇权的重要力量。“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史者,或记事并作评价,或记事不作评价,虽然会有春秋笔法,虽然有些内容还是会经过修饰、美化,但帝王是昏是明、是否察言纳谏等都可能会在起居录、实录中留下线索,所以对帝王的任性言行也有一定的震慑。文人的野史笔记,对帝王也是一把道德之剑。青史留名,为自己寻找高尚的历史定位,是帝王们极为重视的。对于一个“昏君”的历史定位,绝大部分帝王都是恐惧的。当然,并不是说,帝王一定会受到这些约束。对于一些有个性的、强势的、昏庸的或自恃英明的帝王,在具体事务上这些约束也往往并不完全起作
5、用,提建议者也会屡被加罪,甚至失去生命。上文所说的明世宗时的“大仪之议”就是如此。世宗对不合其意的提议则是“三上三却”,甚至“杖谪者数十人”,而对于合其意的提议,会马上采纳落实。这时的伦理、惯例等,都已经失去其制约意义。这是因为,在根本上,对帝王的所有道德制约力量都是从属于并服务于封建皇权专制的。(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汉武帝之后到清代末期的中国社会中,任何政权取得其统治合法性的前提是认同儒家的价值观。B儒家的纲常伦理及其价值观的自然延伸,成为一种制约帝王的道德力量,所有帝王都必须遵从。C“孝”的道德力量有时能促使皇帝在行为明显不合事实或政治
6、伦理、传统价值之时,改变意见,并采纳朝臣的建议。D遵守祖制祖训是孝顺思想的自然延伸,其背后的精神仍然是儒家的家庭伦理和价值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以“君臣父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理中,“父子”体现了“孝顺”的内涵,成为制约皇权的重要价值基础。B太后的名分代表最高的道德权威,所以不论太后是否为皇帝的生母,皇帝都要恭敬顺从太后,否则就无法服天下人心。C当先帝的祖训或遗诏弊端日显,后世之君却不能推翻之时,后世之君一般采用调和、修补的办法加以解决。D书写史书的人常会用春秋笔法来修饰、美化帝王,所以帝王是昏是明、是否察言纳谏只能在起居录、实录中寻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7、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价值观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道德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识形态的排他性。B逝去先皇的言行往往都是后世的圭臬,当矛盾已经激化或现实已无出路时,后代的帝王也会做出改变。C文人的野史笔记,对帝王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武器,也可以对一个帝王进行历史定位,因而也是帝王们极为重视的。D有些向帝王提建议者会被加罪甚至丢失生命是因为儒家伦理都是从属于并服务于封建皇权专制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7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
8、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
9、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
10、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 权利。 B.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 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
11、转为行政区。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 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 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 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 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 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
12、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 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 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 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8.课内翻译(每题2分,共6分)(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13、。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9. 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10.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2)_,知来者之可追。 (3)_,风飘飘而吹衣 。(4)_,抚孤松而盘桓。 (5)潦水尽而寒潭清,_ 。(6) 闾阎
14、扑地,_。 (7)_,秋水共长天一色。(8)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晚有儿息。 (9)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三、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公园里的星期天美贝尔考夫曼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柔情地
15、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断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随地唾了一口。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她本能地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
16、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小家伙,别扔!”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乜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是吗?”蛮横无礼中夹着威胁,“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力。他想扔沙子就扔呗。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
17、。莫顿面部肌肉抽搐着。“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他平静地说。“喂,闭嘴!”那人说。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块头”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这太荒谬了,”他镇静地说,“我倒想请教请教”“哦,是吗?”那人两腿分开,轻
18、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就你,还有谁?”他们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套儿。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走,我们离开这里。”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菜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又叫:“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似乎缺少什么。莫顿突然冒了一句:“那证明不了什么。”“什么
19、?”她问。“打架。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当然。”她说。“最好的结果,”他解释说,“可能会是什么?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图什么?伸张正义?讲清道理?”“当然。”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不许哭,”她气冲冲地说,“真叫人丢脸!”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会怎样呢?让自己被揍扁?去
20、教训那人?叫警察?“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莫顿烦躁地说。“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嘛?”她说。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你管不住,我来管。”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她听见自己说,“就你,还有谁?”(根据肖鹏译文删改)1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嘴唇犹疑地动了 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 B.
21、小说中莱利与其父莫顿、胖男孩乔与其父“大块头”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这样 写旨在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C. 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奠顿和大 块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D.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 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和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 E. “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 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已。13. 小说
22、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14. 小说中的莫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15. 有人认为小说写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场就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余味悠长的小说,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阐述你的理由。(6分)四、语言文字应用(17分)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在“一一六事件”发生后,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 现场,安抚民心,在大冷天里守了一夜,让人感动。 B. 要充分实现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价值,我们就应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永远与人民在 一起,永远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
23、中的道德律。 C. 老一辈革命家经历了战争的血火考验,仍然葆有倚马可待的战斗豪情,他们接到命令 即可马上出发,即使晓行夜宿也毫不在意。 D. VR硬件已经可以具备头部、手部、眼睛的追踪能力,甚至可以追踪脚部运动,不过Veeso 宣称它的VR头盔可以神气活现地捕捉面部表情。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多年来,连队官兵在这棵山楂树的陪伴下,克服重重困难,忠诚履行使命,留下了一 个个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故事感人肺腑。 B. 部队实战化评选训练尖子的目的是有效激发官兵内在潜能,发挥出尖子的辐射作用, 起到引领示范和以点带面的作用。 C. 由于冬季封山期长,致使团部给连队的给养物
24、资,只能用车运送到距连队15公里外的 公路上,再靠连队官兵人背或马驮运回驻地。 D. 今天人类的战争已然超越以“体能较量”“技能较量”为主导的过去大规模厮杀阶 段,控制与反控制正在成为对战双方争夺的焦点。18. 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酒盈樽(满) 矫首遐观(举、抬起 ) 西畴(田地) 聊乘化(姑且) B. 俊采星驰(指人才) 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 耘耔(除草) C. 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披绣闼 (披着) 策抚老(拄着) D. 北海虽赊(远) 怒而飞 (愤怒) 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19.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25、) A.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悦亲戚之情话 B. 或棹孤舟 乐琴书以消忧 C. 宾主尽东南之美 志怪者也 D. 外连衡而斗诸侯 眄庭柯以怡颜20. 名著阅读(5分)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关羽“英勇”的一个故事。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
26、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B 分析:“所有帝王都必须遵从”错误,原文“当然,并不是说,帝王一定会受到这些约束”。2D 分析:“春秋笔法”和“修饰、美化”不是一回事,“只能在起居录、实录中寻找”过于绝对。3C 分析:原文说“文人的野史笔记,对帝王也是一把道德之剑”,“也可以对一个帝王进行历史定位”文中没有依据。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5分)4. D 分析:
2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主语的标志,“守约”是句子的主语,所以在其前断开,排除AC两项;“不侔”意思是“不相等、不等同”,说明夏人和张守约的兵力有差距,排除B项。5. B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金鼓即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6. 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全部斩首”表述错误,依据原文,慕氏家族
28、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7. (1)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2)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檄”(名词作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置,于市斩)。(2)固定句式,“如何”(把怎么样?);“歉岁”(荒年);“徐”(慢慢地);“图”(计划
29、、筹谋)。【参考译文】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
30、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
31、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不被记功。(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
32、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8. 课内翻译(6分)(1) (2)(3)略关键词:乃、衡宇、载载、东隅、桑榆、苍苍、其其(二) 古诗阅读(11分)9. 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2分)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地自遣的心境。(3分)10. 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
33、仃,满怀悲叹。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任选三点即可)(三) 名句默写(10分)11.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 悟已往之不谏 (3)舟遥遥以轻飏 (4)景翳翳以将入 (5)烟光凝而暮山紫 (6)钟鸣鼎食之家 (7)落霞与孤鹜齐飞 (8)门衰祚薄 (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22分)12.CE (5分)分析 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A项中“暗示性格成因”理解不够准确全面,根据上下文来看,莱利怯弱的性格成因可能有多种,对妈妈过于依赖只是
34、其中一种。B项中“旨在说明提醒”理解错误,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温良文雅与粗野蛮横的对比,表现道理在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D项中“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理解错误,这个比喻不能表现她内心的愤恨。13. 照应题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背景;描写小操场的隐蔽清净和两个男孩一起玩沙的情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使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更真实自然;小说开头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营造一幅和谐美好的休闲画面,与后文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紧张的冲突形成强烈反差,有以乐衬悲、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 (5分) 14. 莫顿是一个敬业的大学教授,终日埋头于大学里的工作,很少外出。尊重、
35、呵护学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时带着羞涩、歉意的微笑。外表文弱,脸清瘦苍白。性情温文尔雅、谦逊平和,平日里不生气,很少发火,面对男人的粗野无礼时,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性格懦弱,隐忍退让,当遭受大块头的侮辱威胁时,不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辱离开;妥协之后又为自己的怯懦辩解。(该点如答“理性、知难而退,为了避免打斗受伤而忍辱离开”也可)在暴力面前屈服而在弱者面前威风,对孩子和妻子表现得不耐烦,威胁要去管理孩子。 (6分) 15. (示例一)可以不要。理由:情节紧扣题目展开,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不要后半部分,故事场景便集中于星期天的公园一角,情节围绕莱利与胖男孩、莫顿与大块头之间的
36、冲突展开,冲突因孩子而起,在两个男人之间发展到顶峰,最终以莫顿知难而退、一家人尴尬离开结束,情节结构非常完整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描写已经很充分。大学教授莫顿外表文弱,温文尔雅、隐忍退让的性格跃然纸上;大块头的蛮横粗俗、恃强凌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胆小怕事而又自尊要强的性格和在整个冲突中的心理变化也得到了充分表现。主题深刻而鲜明。小说前半部分通过孩子与孩子、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两种冲突,表现粗野对文明、暴力对道理的践踏,引导人们思索如何对待他人的无理欺侮、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如果学生回答表现了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矛盾,分析有理,也可以)(示例二)有后半部分更好。理由:情节更丰富
37、曲折,耐人寻味。前半部分重在写两家人的冲突,后半部分转而写夫妻之间的冲突,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后半部分将前半部分中夫妻之间已露端倪的矛盾加以展开,细致描写尴尬退场之后一家三口的言行心理,别开生面,情节内容更加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前后两部分,“她”对丈夫的态度从温柔怜惜、体贴担心,到内怀不满、隐忍不发,到最后尖锐冷酷地讽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被表现得更细致充分,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后半部分除了继续通过“她”和莫顿言行心理的描写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抗拒暴力、如何坚守权益尊严这一主题外,重在表现他们对自
38、身怯懦无能的屈辱感,以及将怨愤发泄于他人的微妙心理,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面对自身的屈辱和内心的痛苦(陷入内心痛苦中的夫妻二人不是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反而是妻子怨愤丈夫,丈夫责难妻子,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隔膜折射出了人内在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6分)四、语言表达应用16.B分析:A项,心劳日拙:指费尽心机却越来越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此处是褒贬误用。B项,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此处符合语境。C项,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此处对象误用。D项,神气活现
39、:形容非常得意或傲慢的神态。不符合语境。故选B。17.B分析:A句式杂糅,“留下了一个个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故事感人肺腑”杂糅。C主语残缺,可删去“致使”。D语序不当,应将“过去”放到“超越”的后面。18.A分析:B项,耔:在植物根上的培土;C项,披,打开;D项,怒:奋起。19.D分析:A项,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B项,名词动用/意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用;D项,使动用法。20.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五、作文21.观点梳理中肯肯定:“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的游戏化象征、无奈的物质奖励不该被苛责。严厉批评: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哄孩子”式课堂是对学生的黑色嘲讽、出勤率岂能靠红包保障、你的求学岂能老师买单、要励志不要励欲、“中国式焦老师”可悲可哀、拒绝“红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