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677KB ,
资源ID:118865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86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B. 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 人肝细胞分裂期的持续时间大于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D. 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病毒),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病毒不具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活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在无

2、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化为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详解】A、T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属于病毒,不属于原核细胞,A错误;B、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少量ATP,B正确;C、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远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C错误;D、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活细胞的细胞膜均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B。2. 下图为对

3、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和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B.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 和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D. 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全部来自种子中的糖类【答案】C【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为种子晒干的过程,为种子烘干的过程,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为自由水,为结合水。【详解】种子晒干过程丢失的是自由水,细胞仍有活性,而烘干过程失去的是结合水,因此

4、能萌发,不能萌发,A错误;为种子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为自由水,为结合水,前者在细胞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后者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二者在细胞中的含量也不同,C正确;种子中除糖类外还有其他有机物,因此产生的CO2中的C也可能来自其他有机物,D错误。【点睛】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考生只需识记相关水的功能即可。3. 下列检测生物分子的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B. 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C.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 脂肪被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答案】D【解析】【分析】还原

5、糖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时会呈现砖红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详解】淀粉遇碘液会出现蓝色,A正确;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会呈砖红色,B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脂肪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D错误。故选D。4. 植物细胞中水和矿质元素离子会表现出某些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B. 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C. 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D. 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结合水【答案

6、】D【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前者顺浓度梯度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细胞中的水主要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比例升高,代谢加快,抗逆性下降。【详解】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因为钾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A正确;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引起细胞液浓度增大,进而发生吸水,故会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B正确;细胞内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C正确;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自由水,可以分解成氧气和H,D错误。

7、故选D。5.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呼吸的底物葡萄糖可来自细胞内乳糖的水解B. 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暗反应阶段消耗C. 人体细胞内,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有CO2的生成D. 真核细胞中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于细胞核中【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物质按其归属分类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半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2、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图解: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植物细胞中不含乳糖,乳糖是动物细

8、胞特有的二糖,A错误;B、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H不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能产生,因此也不都在暗反应阶段消耗,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能消耗,B错误;C、人体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真核细胞中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于细胞核中,D正确。故选D。6. 从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发现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加入的石英砂太多B. 没有加入碳酸钙C. 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D. 一次加入过多无水乙醇【答案】B【解

9、析】A、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的石英砂太多不会导致叶片偏黄,A错误;B、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色素,因为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稳定,容易被破坏,所以没有加入碳酸钙会导致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B正确;C、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不影响叶绿素的含量,C错误;D、提取时无水乙醇加得太多,会使提取到的色素溶液降低,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D错误。【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7.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

10、随有ATP的合成D. 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ATP是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使ADP生成ATP减少,B错误;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故选D8. 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M指的

11、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B. 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 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D. 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题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A错误;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B正确;如果ATP来自光反应,则这部分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胞吞和胞吐,C错误;ATP的合成和分解均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9.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B. 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C. 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及DNA的转录D.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

12、有关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少部分酶的化学本质为RNA,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A错误;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如ATP酶,B错误;C、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不参与DNA的转录,C错误;D、所有活细胞都需要通过细胞呼吸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D正确。故选D。10. 细胞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13、是()A. 是细胞质基质,是线粒体B. 甲进入的前提是有O2存在C. 若乙是乳酸,则中都能够产生ATPD. 本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如果发生在酵母菌体内,则乙一定是酒精和CO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其中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甲是丙酮酸;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乙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表示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都是细胞质基质,是线粒体,A正确;甲是丙酮酸,丙酮酸必须在有氧气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B正确;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而无氧呼吸第

14、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场所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 关于有氧呼吸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成立的是()A. 既可生成H,也可释放少量能量B. 既可生成ATP,也可消耗ATPC. 既可在硝化细菌内进行,也可在酵母菌内进行D. 既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B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进行,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

15、化碳和H;【详解】A、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既可生成H,也可释放少量能量,A正确,B、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若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释放少量能量,可生成ATP,但不消耗ATP,B错误,C、硝化细菌是好氧细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因此都可进行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C正确,D、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D错误。故选BD。12. 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CO2释放量O2吸收量甲120乙86丙1010A. 在甲条件下进行的是产生CO

16、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B. 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 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D. 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详解】A. 甲条件下只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A错误;B. 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由表格数据可知,CO2的释放量

17、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6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6mol的氧气就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6mol=2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2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所以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B错误;C. 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故只进行有氧呼吸,表格中的数据无法说明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C错误;D. 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

18、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13. 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B. 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相等C. 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D. 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1、呼吸方式的判断 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O点)。 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

19、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ob段)。 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b点以后)。d点CO2的总释放量最低,一般表示总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储存室的最佳氧气浓度。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无氧呼吸的三倍,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所以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相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20、1:3。【详解】O2浓度为b时(及b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A错误;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失,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O2浓度为a时,若cd=ca,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例为3:1,C错误;O2浓度达到b以后,无氧呼吸消失,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的总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分析,准确分析曲线,弄清曲线代表的含义、曲线的走势、成因及拐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4.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 植物

21、细胞中ATP的合成都是在膜上进行的C. 遮光培养可使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D. 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详解】有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植物细胞中ATP不一定都是在膜上合成的,如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也可以合成ATP,B错误;合成叶绿素需要光照,遮光培养会导致光照减弱,会导致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C正确;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2、,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B。15. 下列为有关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可使a点左移,b点右移B. 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也可使a点左移,b点右移C 图3中,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D. 图4中,当温度高于2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答案】D【解析】图1和图2中a点为补偿点,b点为饱和点,当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光合作用增强,则补偿点a左移,饱和点b右移,A正确;当CO2浓度适当增大,光合作用也增强,所以a点左移,b点右移,B正确;图3中,a点与b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是a点的

23、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些,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的三碳化合物也增多,C正确;图4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植物净光合量(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植物呼吸量,所以当温度高于25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开始减少,D错误。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16.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 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 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C. 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

24、D. 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答案】C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

25、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不同的细胞在分裂时其细胞周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A错误;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各不相同,构成细胞周期的G1、S、G2和M期长短也不相同,B错误;C、DNA的复制在S期进行,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不影响染色体中DNA的复制,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

26、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结构,此时每个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D正确。故选CD。17. 如图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丙图示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 在乙、丙、丁图示细胞中,仅乙为有丝分裂且含4个染色体组C. 甲、丙图示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丁图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 甲图所示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基因不同,原因可能是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

27、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进行不均等分裂,说明某哺乳动物为雌性;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甲、乙、丙图示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甲、丙细胞中出现8条染色单体,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A项错误;在乙、丙、丁图示细胞中,仅乙为有丝分裂,因乙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所以有4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甲、丙图示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该哺乳动物为雌性,所以丁图细胞为次

28、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项错误;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上具有等位基因,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其原因可能是发生过基因突变,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 下列与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和细胞分化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B. 由于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缩短,大肠杆菌会因此衰老死亡C. 感染了结核杆菌的人体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

29、. 人体内衰老细胞的共性有: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等【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地由基因决定的自行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程序性死亡。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

30、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的衰老、癌变和分化过程中,都发生了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A正确;B.端粒是真核生物固有的,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端粒,B错误;C.细胞坏死指的是细胞受到物理或化学因子损害、缺氧以及营养不良等导致的死亡,被效应T细胞攻击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D.人体内不是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例如红细胞,所以细胞核的体积增大不是人体衰老细胞的共性,D错误。故选A。19.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31、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细胞分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详解】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

32、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正确,所以选A。【点睛】无论生物个体是否成熟,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内质网是由单层生物膜围成的细胞器,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0. 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者均有催化、信息传递、物质转运等功能B. 蛋白质的合成必须有蛋白质参与,且以RNA为模板C. 两者均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D. 不同蛋白质

33、有不同的空间结构,所有RNA的形态结构均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详解】A、有的蛋白质是酶,有的是激素,有的是载体蛋白,故具有催化、信息传递、物质转运等功能;RNA可以作为酶、遗传物质、包括tRNA,有催化、信息传递、物质转运等功能,A正确;B、蛋白质的合成必须有蛋白质(酶)参与,且以mRNA为模板,B正确;C、蛋白质和RNA均为多聚体,其单体分别为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正确;D、不同蛋白质有不同的空间结构,所有RNA的形态结构不相

34、同,如mRNA和tRNA结构不同,D错误。故选D。21.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不会使瓶中气体压强升高),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逐渐变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开始时基本不变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B.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在增强C.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 14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中不能检测出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装置没有通气,因此酵母菌先进行一段时间

35、的有氧呼吸,O2消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逐渐变黄,是由于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体积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广口瓶中气体压强不变,产生的CO2未进入锥形瓶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而进行无氧呼吸后继续产生CO2,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CO2进入锥形瓶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开始时基本不变是因为酵母菌最初只进行了有氧呼吸,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不变,A正确;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增多,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但是不能说明酵母

36、菌的呼吸强度在增强,B错误;C、实验过程中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D、14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但其分解产生的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中能检测出放射性,D错误。故选A。22. 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B.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C.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D. 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

37、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跨膜用过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相对含量有关,例如细胞液水的相对含量少,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A正确;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失水,可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失水,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据图分析,水分子通过水通道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C正确;D、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

38、由扩散,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属于中档题。23.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E段D.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AB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即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NA复制前的状态;BC段表示分裂间期

39、DNA复制的过程;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EF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详解】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其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对应CD段中,B正确

40、;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细胞板,而纺锤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对应CD段,C错误;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EF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因此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24.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Denham Harman在1956年提出的,如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减小B. 过程会引起细胞核中合成的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率降低C. 过程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D. 自由基产生的原因有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衰老自由基学说内容:通常把异常活泼

41、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过程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产生更多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攻击DNA,可引起基因突变。【详解】A、过程自由基进攻磷脂分子,破坏细胞内的生物膜结构,由于产物同样是自由基,会导致自由基数量增加,进而引起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A正确;B、过程自由基进攻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导致酶的活性下降,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降低,B错误;C、过程自由基进攻DNA,造成碱基对缺失、替换等,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C正确;D、过程细胞不断进行各种

42、氧化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如水在电离辐射下便会产生自由基,D正确。故选B。25.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可判断,C正确。故选C。26. 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

43、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分别进行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A.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B. 红色:粉红色:白色=3:2:1C. 红色:粉红色:白色=1:4:1D. 红色:粉红色:白色=4:4: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计算,题干中F1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性状不同,但F2中又出现红色和白色,说明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详解】根据题干信息,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与亲本性状不同,但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说明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假设亲本纯合红色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A

44、,纯合白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则粉红色牵牛花F1是Aa,F2是AA:Aa:aa=1:2:1,其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1:2,分别进行自交,则1/3AA自交后代还是1/3AA,2/3Aa自交后代是2/3(1/4AA+1/2Aa+1/4aa)=1/6AA+1/3Aa+1/6aa,则F2红色、粉红色牵牛花分别进行自交后代为红色AA(1/3+1/6):粉红色Aa(1/3):白色aa(1/6)=3:2:1。故选B。【点睛】首先判断遗传规律,然后进行相关计算,对F2分别自交后代的计算过程要仔细认真。27.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

45、NA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二者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A正确;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D、细

46、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A。28. 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 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B. 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C. 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D. 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仅仅是因为环境等因素改变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物质又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详解】修剪果树只是改变果树的性状,并没有改变果树的基因,因此该性状不可遗传,A错误;用

47、生长素处理得到的果实无籽并没有改变植株基因,因此该性状是不可遗传的,B错误;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性状不可遗传,C错误;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红花Aa自交,后代部分植株为白花aa,该白花的后代都是白花,是可以遗传的,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明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 孟德尔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

48、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答案】D【解析】【详解】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项错误;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项错误;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D、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cc个体杂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故选D。【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

49、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30.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 由T淋巴细胞产生B. 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 可裂解乙肝病毒D. 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误;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抗体能够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

50、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C错误;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二、非选择题31. 细胞自噬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循环利用的一个基本过程。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已知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请据图和题目中信息回答:(1)图中自噬体的功能是包裹住受损的线粒体和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并将其运输到哪个细胞器_。(2)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

51、是_。与其中的水解酶的合成和加工相关的细胞器有_、 _、_、 _。(3)图中信号蛋白和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在溶酶体中的最终水解产物是_。【答案】 (1). 溶酶体 (2). 主动运输 (3). 核糖体 (4). 内质网 (5). 高尔基体 (6). 线粒体 (7). 氨基酸【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吞噬跑吞噬作用存在膜形态的变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氧气进入线粒体后,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线粒体功能退化,细胞消耗的氧气量减少。【详解】(1)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自噬体的功能是包裹住受损的线粒体和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并将其运输到溶酶体。(2)由题意可知,H+从细胞质基

52、质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属于主动运输;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3)图中信号蛋白和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在溶酶体中的最终水解产物是氨基酸。得到的氨基酸在细胞中可以重新合成细胞内的蛋白质。【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溶酶体的作用等有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单位:mg/100 mL)在2080(不含80)属于饮酒后驾车,而80则属于醉酒驾车行为。于是有人大做买卖所谓“解酒药”的生

53、意。酒精对人体细胞有毒害作用,肝脏就具有解毒功能,乙醇能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分解。其过程如下:CH3CH2OHCH3CHOCH3COOHCO2H2O(1)根据酶的特性,过程各需相应的脱氢酶催化(如酶为乙醇脱氢酶),这表明酶具有_性。(2)由以上反应式可以看出,乙醇彻底分解的阶段是_(编号)。“进口”的酒首先通过_方式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 (3)据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所谓的“解酒药”只是普通的化学药剂。试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观察方法和指标:交管部门提供的吹气式微电脑数控酒精测试仪,显示酒精含量值)实验组服用的物质是_,对照组服用

54、物质是_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预期结果及结论:只有出现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_对照组情况才能证实“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答案】 (1). 专一 (2). (3). 自由扩散 (4). 适量酒精和解酒药X (5). 等量同种酒精和清水 (6). 低于【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2、乙醇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由三步,所需酶不同。【详解】(1)由题干反应式可以看出,过程各需相应的脱氢酶催化,这表明酶具有专一性。(2)由反应式可以看出,乙醇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阶段是阶段。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3)为探究某种“解

55、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依据实验设计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可知:实验组应服用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应服用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预期结果及结论:只有出现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情况才能证实“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点睛】本体通过酒驾的实际现象考查肝脏解酒以及相关实验设计,难度一般。33.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而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试管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甲1 cm3的蛋白块4 mL胃蛋白酶溶液37 水浴乙1 cm3的蛋白块4 mL胃蛋白酶溶液70 水浴丙1 cm3的蛋白块4 m

56、L胃蛋白酶溶液0 水浴(1)该实验中,pH属于_变量,所以三支试管的pH应_。(2)本实验的实验结果如何检测_。(3)如将实验的材料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填“是”或“否”),理由是_。(4)若某同学直接选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你认为是否合理?_(填“是”或“否”),理由是_。【答案】 (1). 无关 (2). 适宜且相同 (3). 观察相同的时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 (4). 否 (5). 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 (6). 否 (7). 胃蛋白酶是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现象【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反应底物是蛋

57、白块,酶的种类是胃蛋白酶,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酶活性越大,蛋白块水解的速度大,相同时间内,蛋白块的体积减小的快;pH、胃蛋白酶的体积及蛋白块的体积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因变量是酶活性,可以用蛋白块体积变化表示。【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pH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2)探究胃蛋白酶活性可以用相同的时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表示,相同时间内蛋白块体积减小多,说明酶活性高。(3)由于过氧化氢本身随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因此不能将实验材料换成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4)胃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

58、紫色现象,因此不能直接选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学会能够分析表格信息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目的,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步骤,综合解答问题。34. 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_,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填“初级

59、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_植株,其染色体数目为_。【答案】 (1). 自由组合 (2). 交叉互换 (3). 重组 (4). 初级精母细胞 (5). 精细胞 (6). 单倍体 (7). n【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主要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发生基因重组。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详解】(1)高

60、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2)根据题意,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根据图甲中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可知,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该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61、目为n。【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重组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重组概念的理解以及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的掌握,并能准确分析图示信息进行解答。35. 甲、乙两种植物整个植株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图2为不同生理状态下叶肉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间CO2气体交换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吸收CO2或释放O2的速率可表示_(填“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图2中_(填图中序号)图可表示图1中光照强度为A时甲、乙两植物叶肉细胞内CO2的关系。(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合理密植更有利于_植物生长

62、,因为_。(3)适当提高乙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则A点应向_(填“左”或“右”)移动,则C点应向_(填“左”或“右”)移动,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答案】 (1). 真正光合速率 (2). (3). 甲 (4). 植物生长速率直接取决于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光照强度较高时,甲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合理密植,植物接收的光照强度增大,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乙植物 (5). 左 (6). 右 (7). 叶绿体、线粒体【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1为甲、乙两种植物整个植株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A点为两植株的光补偿点,AB段两植株净光合速率随光

63、照强度变化相同,光照强度大于B后甲植株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得更多,D、C点分别为甲、乙植株的光饱和点。图2中,表示叶肉细胞内呼吸速率光合速率,表示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表示叶肉细胞内呼吸速率光合速率,表示叶肉细胞内呼吸速率光合速率。【详解】(1)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而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吸收CO2或释放O2的速率可表示真正光合速率;由图1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甲、乙两植物整个植株净光合速率为0,即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整个植株的呼吸速率,因此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需从细胞外吸收CO2才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对应图2中的图。(2)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充分利

64、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植物生长速率直接取决于净光合速率的大小,由图1可知,光照强度较高时,甲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合理密植,植物接收的光照强度增大,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乙植物,因此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合理密植更有利于甲植物生长。(3)适当提高乙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会使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则光补偿点会减小,即A点应向左移动,而光饱和点会增大,即C点应向右移动;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观光合作用的理解以及影响

65、光合作用因素的掌握,准确分析图示,明确图1曲线变化的原因、各点的实际意义以及图2中各图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36. 豚鼠黑色皮毛基因A为显性,白色皮毛基因a为隐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一只黑色雌豚鼠生了一只白色子豚鼠,则可知该母鼠的基因型是_。(2)与此雌鼠交配的雄鼠的基因型为_,表现型为_。(3)如果用此雌鼠进行测交实验,则其后代的基因型为_和_,其数目之比为_。【答案】 (1). Aa (2). Aa或aa (3). 黑色或白色 (4). Aa (5). aa (6). 1:1【解析】【分析】根据子代表现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隐性突破法,若子代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则其含有2个

66、隐性基因,说明亲本各含有一个隐性基因。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详解】(1)若一只黑色雌豚鼠(A_)生了一只白色子豚鼠(aa),则可知该母鼠的基因型是Aa。(2)根据(1)可知雌鼠的基因型为Aa,子代的基因型为aa,因此与此雌鼠交配的雄鼠肯定含有基因a,其基因型为Aa或aa,表现型为黑色或白色。(3)此雌鼠的基因型为Aa,若用其进行测交实验,即Aaaa,则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1:1。【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型及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推断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