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 孔子强调“礼”,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B. 孔子强调专制,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C. 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D. 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两幅图片的信息,结合题干中的提示可知,第一幅图是明代的画家绘制的一幅图,
2、所以它所体现的是明代人的一种思想观念,第二幅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幅绘画故他所体现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一种思想观念。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
3、勿施于人”B.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 “制天命而用之”【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和平幸福的和谐社会,结合所学孔子的核心思想为仁,主张以爱人之心来协调人际关系,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A项正确;BD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李贽的思想。点睛:首先要明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和谐社会的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选项中找出答案即可。3.有学者这样评价柏拉图:“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这位学者主要想表达A. 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B.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
4、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C. 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可知柏拉图思想影响巨大,故D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柏拉图的思想的影响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D. 谈论的问题不同【答案】B【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先秦诸
5、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AD两项错误;孔子和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是爱的缺失,孔子站在贵族阶层角度提出仁的学说,但是爱是由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阶级的差别是造成思想差异的根源,思想是为本阶层服务的,故排除D,选B。 点睛: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儒学和墨家思想在战国是显学,双峰对决,相互驳斥,其它对立的思想是:不敬鬼神与明鬼的对立、厚葬与节葬的对立、重乐与非乐的对立、天命与非命的对立、罕言利与交相利的对立。5.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春秋时期分裂割据
6、,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更需要的是如何确立霸主地位的思想,而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很显然不会被各国统治者所接受,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都符合历史史实,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名师点睛】百家争鸣中的诸子百家思想:(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
7、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6.亚里斯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A. 法治思想B. 哲学思想C. 礼的思想D. 中庸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变
8、成了怯懦”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火花。故选D。考点:亚里斯多德的思想。点评:从近几年高考看,把中西方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横向比较,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题目比较常见。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形式之一。在复习时注意同时期中外思想史的比较。本题还可以这样设问:“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7.“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种演绎逻辑贯穿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的
9、研究、思考之中A. 甘地B. 孙中山C. 亚里士多德D. 牛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三段论”类型的演绎推理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被选项中最擅长逻辑推理的杰出人物是亚里士多德,答案选C项,A B D三人均不合要求。考点:古代东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点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称道。8.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
10、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上述材料不能显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A. 针对时弊B. 虚心求教C. 查漏补缺D. 旁征博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可以看出,A针对时弊和C查漏补缺;从“,阅书八百余家”可以看出,D旁征博引。只有B虚心求教,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
11、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9.“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 民贵君轻的思想B. 农业为本的思想C. 君治为本的思想D. “存百姓”的思想【答案】D【解析】由材料“本根不摇”、“君能清静”可推知,唐太宗认为君主要稳定百姓,天下才能安定,即唐太宗强调君主要注意稳定民心,故排除C,选D;A是孟子的思想,排除;材料是治国思想而非农业思想,排除B。10.唐太宗曾说
1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民族融合的开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符合题意要求,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是发生在清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故答案选C项。考点:唐代的民族政策点评: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
13、为繁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政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1.新唐书魏征传记载: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阴劝太子(李建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争吵)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材料反映了唐太宗任人唯贤魏征为人刚直,敢于说实话唐太宗尊重魏征的意见魏征在唐太宗夺取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
14、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李世民器重他的胆识才能,没有怪罪于他。故答案选择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唐太宗尊重魏征的意见和魏征在唐太宗夺取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故不选。考点:本题考查太平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点评: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1)开启“贞观之治”的书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的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3)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文化增添了开放多元的色彩。总之,尽管唐太宗贤明、审慎难以贯彻始终,但其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书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2.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
15、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A. 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 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的雏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C从属于;D从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B符合题意,直至今天,仍是代表时代的主流方向。考点:秦的统一点评: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体。这一部分知识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因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根本所在,是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中国统一多
16、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13.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国势强盛成为世界中心对外开放国际影响深远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太宗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政 策中外交往概况影 响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来访人员频繁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玄奘取经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长安成为
17、国际性大都会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辐射)因此选D,说法过于夸大。考点:唐太宗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
18、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统一文字C. 统一货币D. 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秦朝以郡县制代替过去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被后世沿用,故A正确;B、C、D属于文化和经济制度的措施,不是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的最主要措施,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运用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秦朝加强对地方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最有效措施。15.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攀。”这表明康熙帝A. 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
19、警觉B. 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 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 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康熙帝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其晚年应是18世纪早期,这时荷兰、英国已经在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得到极大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出于对西方文化力量的警觉,康熙帝才有“中国恐受其累”的担心。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以来的情况;C项“深入了解”对康熙来说不准确(他只是有所了解和学习);D项“巨大压力”在当时也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占主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
20、制度的特点16.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B.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C. “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修筑阿房宫D. 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史实的掌握程度,可依据教材所述选择,其中A、B、D三项都是史实,而C项涉及到学生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否能正确认识,综合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其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最终农民起义灭亡秦朝,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答案为C。考点
2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点评:此题难度中等,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全面掌握,即考查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分析理解能力。17.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具有侵略性一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人比我更意
22、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外征服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被压迫民族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对外征服具有侵略性,所以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无体现且是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D。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点评: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成为我们高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当然还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道德评判标准。18.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
23、,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推测这位开国者有可能是A. 拿破仑B. 华盛顿C. 克伦威尔D. 杰弗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可知的信息有:是开国的领导人、反对封建君主制、实现民主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华盛顿建立美国颁布宪法的过程中,否定了君主专制,开创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历史的一大贡献,故B项正确,D项排除;AC项不符合“乃不僭位号”,排除。19.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
24、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 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B. 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C. 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D. 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帝国失败的根本原因。A不能成为根本原因。B属于表面原因,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是因为他用战争侵犯欧洲各国的独立。奴役各国人民,激起了全欧洲的不满和敌意,不是遭到法国人民反对,而是被奴役各国人民反对。所以D不正确。答案选C。20.1981年是凯末尔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塔图尔克(意为土耳其之父)年”,让后人缅怀和追思这位伟人,是因为他。领导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复兴奉行中立主义推动社会进步A
25、.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击败希腊的武装入侵,故正确;在其领导下,土耳其民族国家诞生,故正确;凯末尔的评价中不涉及奉行中立主义的有关论述,故错误; 凯末尔实行改革,推进了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故正确。所以答案选B项,ACD项排除。21.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其早年著书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作者的观点认为A. 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B. 所有的历史结论,都需要后人来重新考
26、证C. 历史现象复杂,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知D. 道德情感,不能用于历史现象价值判断【答案】A【解析】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后来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对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故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A正确;B、D表述过于绝对化,错误;C表述错误,排除。2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华盛顿历史贡献的主题是。A.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B. 依靠内在的道德力量自觉放弃了最高权力C. 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D. 他的内政外交原则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
27、盛顿主持制宪会议以及华盛顿辞去总统职务,都说明他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独立战争的问题,故A项错误;“放弃了最高权力”只符合第二幅图片,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华盛顿的内政外交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C。23.新浪网法国文化年专题进行了一个“作为一名法国人,你认为什么最能代表你心目中的法国”的网民调查活动,结果拿破仑高居榜首,拿破仑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是A.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B. 颁布了拿破仑法典C.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 发动了对外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最主要的功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法国大革命是法国民主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
28、事件,它第一次确立了法国的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维护革命成果的一部分,排除。【点睛】“最主要的功绩”是关键信息。24.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领导印度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诗人给了甘地极高的评价,一般情况下,要以历史人物所做的事件为依据进行评价,联系教材可知,甘
29、地一生都在为印度的富强和独立奔走,其中包括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加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他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但印度独立并非在他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此题答案为D。考点:圣雄甘地点评: 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甘地一生重大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他全面正确评价。25.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烧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A. 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B. 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C. 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D. 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答案】C
30、【解析】A项观点不准确,因为印度虽然最终不是通过民族独立战争获得胜利的,但正是甘地领导的一系列斗争,才迫使英国承认印度独立;B、D两项虽符合史实,但没有揭示本质;C项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动摇性正确阐释了印度资产阶级要求独立但在反殖民斗争中态度不坚决的史实,故选C。点睛:甘地主张“非暴力活动”,但印度资产阶级发展并不充分,具有妥协性与动摇性。26.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
31、是A. 发表了神圣家族B. 发表共产党宣言C. 创建领导第一国际D. 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及切身实践的基础上创作的,是马克思的重要成果,故答案选择B项。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的阐述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神圣家族是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故A项不正确;1964年9月,马克思创建领导第一国际,故C项不正确;1867年,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故D
32、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点评: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除了掌握其发表的时间外,还要注意这些著作的基本内容。27.下图展现的是1848年1月29日,法国政府勒令恩格斯在3个小时内离开巴黎,在3天内离开法国的情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生涯中,多次被反动政府驱逐,这种现象说明当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已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是公认的革命领袖欧洲的政治空气较为反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生涯中多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的现象,这首先说明他们的革命活动已经引起了反动政府的高度戒备
33、,同时说明其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对;多个国家驱逐他们,说明其先进思想不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即欧洲的政治空气较为反动,对;虽然出现题干所给现象,但也不能等同于他们是公认的革命领袖,只能说明他们的影响较大,所以第小项不对,答案为C。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从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8.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A. 列宁被
34、流放西伯利亚期间B. 二月革命中C. 七月事件中D. 十月革命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列宁早期的斗争是反对沙皇的专制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是在二月革命中。29.“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A. 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B. 发动国民大革命C.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 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5、。因此选C。ABD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等等。30.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
36、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 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其它选项可使用排除法。31.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 是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B.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 是我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根据地D. 是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答案】B【解析】试
37、题分析:题干给出了生动的历史情境,关于井冈山的“历史红”,应该主要考虑其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多次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起义队伍创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并在实践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革命道路,其伟大历史功绩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是南昌,A不对。我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有过多次转移,所以CD说法都不对,答案为B。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灵活迁移所学基础知识,和具体历史情境密切结合。32.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38、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透彻的论述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A. B. C. D. 【答案】A【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主要是破除长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33.恩格斯业余刻苦自学了20多种外语,比较精通的有10多种。他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A. 恩格斯从小就喜欢学习,尤其是外语B
39、. 恩格斯为了能进柏林大学深造C. 为了能阅读世界各国文学名著,提高自身素养D. 能更好地与各国工人阶级交流和宣传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恩格斯在外语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联系恩格斯一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以及他一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史实,所以他学习外语的目的只能是为革命事业服务,而且恩格斯从中学时就树立了自己“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所以答案应为D。考点:无产阶级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做这类题时充分理解历史人物的身份和其一生的重大事件,找出符合其身份的选项。34.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发表
40、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A. 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B. 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C. 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D. 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详解】二月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此时是二月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四月提纲指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规定在经济方面,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二月革命之后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一战,因此无产阶级提出退出一战,故D项正确。35.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
41、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B. 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C. 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D. 第一个充分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是牛顿的科学成就,排除A、B、C项。36.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一切说明A. 善于抓住时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B. 善
42、于写书能促使人取得卓越成就C. 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D. 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就能使人达到预期目【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伟大著作和成就的产生都是作者经过长期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说明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时机”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善于写书”,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7.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这说明李时珍A. 性格比较执拗B. 只信自身所见C. 治学态
43、度严谨D. 轻视前人经验【答案】C【解析】材料“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表明亲自了解药物形状和药效,说明李时珍对待医学研究的态度比较严谨,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是解题的关键。38.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台词应是A.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B.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 “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牛顿的经典语
44、录,符合题意;B项是爱因斯坦的,排除;C项是达尔文的,排除;D项是爱迪生的,排除。39.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 伽利略B. 达尔文C. 牛顿D. 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再联系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
45、绕宇宙”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考点:相对论点评: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提出来的量子力学。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当代世界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40.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戚继光,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李四光,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A. 取得社会的支持B. 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C. 认识自己的长处D. 避开自己的短处【
4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论是古代的屈原、戚继光,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李四光,都体现出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故B项正确;屈原就没有取得当时楚国主流统治阶级的支持,故A项排除;CD项强调的是四人的性格,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3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3分,共计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
47、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当时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4分)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2分)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分)(2)共
48、同方式: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2分)如孔子兴办私学,(1分)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1分)不被统治者接受。(1分)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3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根据材料一中“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孔子和柏拉图采取的共同方式是都重视教育的作用,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如孔子兴办私学,柏拉
49、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孔子的思想没有被统治者接受。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超越了当时的时代。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柏拉图思想及实践的比较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
50、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国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当面学习和
51、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神奇效果。引自新华网(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2)据材料概括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的统治的?(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历史启示?【答案】(1)三征噶尔丹,控制新疆;进兵西藏,维护西南稳定;统一台湾;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2)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汉族的
52、上层人士,重用汉族官员;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3)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势力。【解析】(1)结合所学,“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位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可以归纳为:三征噶尔丹,控制新疆;进兵西藏,维护西南稳定;统一台湾;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2)由材料“先团结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汉族的上层
53、人士,他还会面学习与继承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可以归纳为:团结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团结汉族的上层人士,重用汉族官员;全面学习与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势力。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了,实际上,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运用你们的思想来考虑将此重任托付给谁的时候了。因此,我觉得我应当向大家表明,尤其是由于这样做可能使得公众意见表达得更明确,那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把我列为候选人。乔治华盛顿告别辞材料二 民国建立,清帝退
54、位,标志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初步成功。(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当时很多人对他辞职不理解,并有种种非难。孙中山在多种场合发表演讲,有针对性地阐明革命成功意义以及他对待个人进退去留问题的态度。他说:“国民革命,是为国民大多数谋幸福,凡事应以国民为重。”“共和与自由是为人民全体而讲,不是专门为少数军人与官吏而讲的。”“官吏不过是国民的公仆。”至于个人的去留进退,他认为,“功不必自我成,名不为自我居。”孙中山讲演艺术评价(1)材料一中华盛顿的主张是什么?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政治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个人“去留进退”的态度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
55、的革命精神?(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两人在政治品质上的共同特点。【答案】(1)主张:另选人才,谢绝连任。贡献:拒绝当国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任期,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第二届总统期满后决然引退,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的先例,维护民主政治。(2)态度:国民革命应为大多数国民谋幸福,共和与自由属于全体人民,不以功名自居。精神:具有高尚人格和博大胸怀,体现了革命人“天下为公”的革命精神。(3)两者都以国家、民众利益为重;不贪恋名利;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等。【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谢绝把我列为候选人”中可以分析华盛顿的主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拒当国王、制定宪法、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的先例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民革命,是为国民大多数谋幸福,凡事应以国民为重。”“共和与自由是为人民全体而讲,不是专门为少数军人与官吏而讲的。” “功不必自我成,名不为自我居。”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孙中山的人格、胸怀等方面分析出答案。(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两人注重国家利益、维护民主共和等方面分析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