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教学检测 政治试题 2015、5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哲学从来都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在商业意识无孔不入的美国,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哲学代言人兰德的头像被印在T恤上,其哲学理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见一斑。由此可见() A.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B.只有哲学才能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C. 生活就是哲学 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
2、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 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针对我国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问题,党中央提出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如今,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蔚然成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这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哲学源于时代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 B
3、. C. D. 2015年,天象依旧精彩。除了“常规”的流星雨、水星大距、行星冲日等天象外,天宇还将发生次日食、月食。据此回答4-5题4、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5、对于这些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思维与存在何者
4、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6、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7、下列哲学观点中,与漫画中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C物是观念的集合 D存在就是被感知8、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论在德国一度
5、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马克思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A.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发展的科学 B.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C.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D.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永恒的真理9、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A B C D 10、右图漫画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
6、思维决定存在 B存在决定思维 C物质依赖于意识 D意识是本原的11、“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从哲学上看,“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A人对自然物属性认识程度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承认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性 D人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物12、2014年9月18日,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团队宣布了借助阿尔法磁谱仪寻找暗物质(反物质)的最新成果,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上述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的关系是() A前者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后者不能被人的
7、意识所反映B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形态,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C后者是对前者的概括和总结,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 前者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1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4、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8、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15、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无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可见()A人们在规律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 B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16、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9、为前提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A B CD17、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而支配行为的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上述材料中的意识()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其内容来源于人脑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抽象思维A B C D18、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2014为构图过渡,突出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受到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
10、()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C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D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19、“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在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20、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从哲学的角度看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
11、心和力量 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有指导作用,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A B C D21、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据报道,近些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一些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答2
12、223题。22、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提出了本世纪必须实现的“零增长”目标:2030年人口数量“零增长”,2040年资源、能耗速率“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这是因为()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中国与日本有相同的国情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 B C D23、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在一
13、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认识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A B C D24、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
14、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B C D25、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B 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认识和科技的发展D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26、下列诗句中,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A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15、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7、用碰撞的方法将微观粒子打碎,就像将两个西瓜用力相撞、撞碎,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里面有些什么。寻找“上帝粒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先在强子对撞机内部将两个经过加速的质子相撞,然后观察它们撞碎后的“碎片”。材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A B C D 28、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
16、,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B C D29、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B联系是普遍的、
17、客观的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0、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40分)26、千年古城扬州,贯
18、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
19、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10分)27、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6分)材料二: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
20、。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9分)28、 2014年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6月4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74个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城市,其环境
21、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材料一: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将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和要求,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力争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6分)材料二: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
22、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14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 续的发展。(2)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9分)政治试题参考答案1-5:ACCBA 6-10:DBADB 11-15:CBABC 16-20:ABDBA 21-25:DBACD 26-30:ACAAC26、(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扬州交通需要,结合景区构成和地质状况制定和实施隧道工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
23、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设计建设瘦西湖隧道,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缓解了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体现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3分)(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隧道设计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兼顾各方需求,施工中科研攻关,解决了世界性技术难题,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4分)27、(1)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经济运行的新特征,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
24、2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尊重经济运用规律,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推动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3分)真理是具体的、有 条件的。我国法治探索的每一次重大成果都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国法治建设的探索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3分)28、(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立足现实,针对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
25、势,颁布了相关防治行动计划,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是对现实的正确反映,将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分)(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3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GDP的认识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