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荔县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0小题,60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W行星是( )A. 金星B. 地球C. 火星D. 土星2. 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距日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M应该是火星,所以W行星是地球,故B符合题意,ACD错
2、。故选B。【2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图中N应该是围绕M旋转形成天体系统,与该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地月系,而其他选项的天体系统都高于MN组成的天体系统,故A符合题意,BCD错。故选A。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 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科学界大多认为图中白色球状物不是火星土壤生长出的“蘑菇”,其主要依据是火星A. 无大气层B. 表面光照太强C. 无液态水D. 表面温度太高4. 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A. 太阳活动B. 火山活动C. 太阳辐射D. 臭氧层空洞【答案】3. C 4. A【解析
3、】本题组考查生命存在条件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结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目前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可得答案。第2题是基础性知识点,只要熟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得答案。【3题详解】A. 据科学家探索研究,火星有稀薄大气层,A不对。 B.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光照太强描述不对,B不对。C. 据科学家研究,火星上无液态水存在,因此不会有蘑菇,C正确。 D.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应该比地球低,D不对。故选C。【4题详解】A. 太阳活动释放出的强烈射电或者带电粒子会干扰信号传输,A正确。B. 火山活动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不会干扰宇宙空间信号的传输,B不对。C. 太阳辐
4、射为地球提供热量,不会干扰信号传播,C不对。 D. 臭氧层空洞指臭氧层变薄的现象,不会干扰信号传播,D不对。故选A。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 植物的生长B. 火山的喷发C. 大气和水体的运动D. “蜀犬吠日”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 【详解】植物的生长、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蜀犬吠日”现象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CD与太阳辐射有关,不合题意。而火山的喷发是由地下岩浆活动引起的,B与太阳辐射无关。本题要求选择与太阳辐射无关选项,故选B。6.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日B. 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回归年C.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远
5、日点附近比在近日点附近快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一般认为自西向东【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故A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恒星年,故B不符合题意。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故C不符合题意。地球在不停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的掌握。地球在不停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
6、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1恒星年。7.下列各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昏线的线段数字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夜进入昼为晨线;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昼进入夜为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沿图中箭头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图中箭头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夜进入昼为晨线;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昼进入夜为昏线。所
7、以是昏线,故选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广州(23N)、武汉(30N)、北京(40N)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B. 中山站(69S)、新加坡(1N)、鹿特丹(51N)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C. 从地球自转速度看,我国酒泉(39N)发射火箭的条件比美国休斯顿(29N)好D. 上海(31N)、漠河(53N)、曾母暗沙(3N)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基本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线速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广州、武汉、北京三地自转的线速度依次递减,故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处处都相等,所以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自转角速度相同正确,故B选项正确。酒泉纬度高
8、于休斯敦,所以从地球自转速度看,我国酒泉发射火箭的条件比美国休斯敦差,故C选项错误。线速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中,曾母暗沙自转线速度最大,漠河自转线速度最小,故D选项错误。故选B。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0点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主要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下面小题。9. 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 2月5日8点B. 2月5日16点C. 2月4日8点D. 2月4日16点10. 2月5日这一天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 悉尼的昼长变长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答案】9. D 10. A【解析】【9题详解】本题
9、主要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区时,两者相差8小时,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电影在内地上映时,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是2月4日16:00,D选项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公转的地理意义。2月5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A选项正确;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B选项错误;悉尼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悉尼的昼长变短,C选项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将越来越大,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
10、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当全球昼夜状况如甲图所示时,太阳直射在A. 赤道B. 南回归线C. 北回归线D. 南极圈12. 乙图位于A、B、C、D中的A. AB. BC. CD. D【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甲中晨昏线大概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应该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乙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应该是春秋分日,根据北京夜在变长,说明应该是太阳直射点往南移的秋分日,对应图中的D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运动B. 地球的公转运动C. 五
11、带的存在D. 黄赤交角的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季形成的基本依据。【详解】从天文上来看四季的划分,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依据,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故选D。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B. 由于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对气流、水流的影响不大C. 由赤道两侧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向西偏转D. 物体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答案】D【解析】【详解】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
12、偏转,几乎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虽然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对气流、水流的影响明显,使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故B不符合题意。由赤道两侧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向东偏转,故C不符合题意。物体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D对。故选D。下图为扬州某住宅小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浅层地能是数百米内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辐射射向地面的60%。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5. 浅层地能( )A. 存在于地幔中B. 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13、C. 仅冬季被利用D. 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16. 关于地球各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B. 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C.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 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答案】15. B 16. C【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深度仅数百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所以存在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内。浅层地能是太阳辐射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圈层部分,该能源全年可用。故选B。【16题详解】地壳厚约17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
14、m,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是厚度最小的地球内部圈层,A错。大气圈指连续包围地球的最外面的空气圈。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错。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软流层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D错。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浅层地能的理解。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冻害。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 逐渐减弱B. 逐渐减弱C. 逐渐减弱D. 增强18. 图中反映近地
15、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 -B. -C. -D. -【答案】17. D 18. A【解析】【17题详解】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中的杂质和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D正确。图中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晚没有太阳辐射,熏烟对没有影响,AB错误。由于熏烟能增加大中的杂质和二氧化碳含量,使即回到地面和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逐渐增强,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回到地面和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大气
16、逆辐射,近地面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输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为了更好理解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学生绘制了等压面发生弯曲的素描图,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9. 读图判断A. A 、B两地气压相等B. A 点气压小于B点C. 空气从B点流向A点D. 空气从A点流向B点20. 该图可以用来解释A. 大气圈的组成B. 大气圈的结构C. 大气受热过程D. 大气水平运动【答案】19. D 20. D【解析
17、】【19题详解】同一等压面上的气压相同,A、B分别在等压面的下方和上方,A 点气压大于B点。不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不同;故AB项错误。由图示等压面弯曲可知,同一平面上,A气压大于B处,水平方向上空气从A点流向B点。选D正确,C项错误。【20题详解】大气圈由地面到高空,因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差异划分不同的层次,图示不能解释大气图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差异而形成,与图示无关;故ABC项错误。图示因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导致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大气的水平运动。故D项正确。【点睛】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和气压带
18、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 若乙地气压成因为热力原因,则处盛行(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22. 若乙地处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则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为( )A. 甲与B. 乙与C. 乙与D. 丙与23. 若此图为北半球气压带示意图,受丙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A. 高温少雨B. 高温多雨C. 温和多雨D. 温和少雨【答案】21. B 22. D 23. A【解析】【21题详解】读图,乙地气压带成因为热力原因,则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故选B。【22题详解】若乙地处北半
19、球且有极锋存在,则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为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为极地东风带,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则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气压带和风带为丙与,对应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故选D。【23题详解】若此图为北半球气压带示意图,则甲为极地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丙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高温少雨,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熟悉并掌握。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
20、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全球气压带的成因中有热力作用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低高气压带。2018年11月18日-19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18日12时19日12时降温幅度图,完成下列小题。24.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A.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B. 阿留申低压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D. 江淮准静止锋25. 此时长江流域网友评论说:“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与“君”相一致的天气系统有可能是A. 高气压系统B. 低气压系统C. 暖锋系统D. 冷锋系统【答案】24. A 25
21、.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冷锋,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生活化的理解和应用。【24题详解】“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导致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A正确,BCD错误。【2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此处的“君”对应的应是冷锋系统,故D正确,ABC错误。26.关于气候变暖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南极冰川消融,增加淡水供应B. 使寒带变得温暖湿润适合人类活动C. 使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绿洲面积不断缩小D.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气的保温效果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
22、由题,全球变暖后,极地冰川大量消融,会减少淡水资源的后备储量,A错误。全球变暖后,虽然寒带比以前变得较温暖但极地地区依然不适合人类活动,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绿洲面积不断缩小,C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气的保温效果增强,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全球变暖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D错误。故选C。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7. 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 )A. 冰川面积显著增加B. 气温波动下降C. 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D. 冰川消融面积过半
23、28. 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B. 寒潮频发C. 地壳抬升D. 流水侵蚀【答案】27. C 28. A【解析】【分析】高原及山岳冰川全面退缩的核心原因是气候变暖;【27题详解】读图可知,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显著提高,从而导致我国西部高山冰川不断融化退缩;由此可见,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C正确。【28题详解】读图可知,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显著提高,从而导致我国西部高山冰川不断融化退缩,A正确。
2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高山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的关系,读图是解题的关键。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9. 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A. 臭氧层变薄B. 全球变暖C. 酸雨扩散D. 地震频发30.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禁止CO2的排放追求绿色GDPA. B. C. D. 【答案】29. B 30. D【解析】【29题详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减少矿物燃料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针对全球变暖,B对。臭氧层破坏是由于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化合物对臭氧层破坏,A错。酸
25、雨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导致降水酸性增强,与低碳经济无关,C错。地震主要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与碳排放无关,D错。故选B。【30题详解】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开发清洁能源,对。减少CO2的排放并不是禁止排放,错。追求绿色GDP,对。故选D。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4小题,40分,请将答案写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31.下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表示_(日期)的地球光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此时A地出现_现象(极昼或极夜)。(3)这一天,B地_时日出,昼长时间是_小时。(4)
26、此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_。(5)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分别是_、_、_。(6)若30S有一楼顶上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如上右图),这一天集热板与楼顶最佳倾角应是_。【答案】 (1). 6月22日 (2). (2326N ,120W) (3). 极昼 (4). 4 (5). 16 (6). 1/3 (7). E、D、C (8). DEC (9). ECD (10). 5326 【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光照为背景,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
27、用能力。【详解】(1)此图中ED表示昏线,北极圈有极昼现象,表示夏至日的地球光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0E经线位于夜半球中间,时刻是0点,正午12点的经线是120W,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20W)。(2)此时A地位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3)60E经线位于夜半球中间,时刻是0点,结合图中等份,这一天,B地4时日出,昼长时间是16小时。(4)时刻0点的经线60E向东到180是新的一天,此时,北京时间是23日4时,此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为120,约占全球1/3。(5)图中C位于20S,D位于北极圈上,E位于赤道上。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28、顺序是E、D、C,昼夜长短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DEC,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ECD。(6)若30S有一楼顶上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634;集热板与楼顶的最佳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应是5326。32.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1)图中甲、乙、A、B四点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_。(2)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广州市区与郊区,则表示郊区的是_地,其理由是。(3)比较甲乙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差异,并说明原因。(4)图中甲、乙两地表示陆地和海洋,两名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划船返回陆地方向感觉比原来划向海
29、洋方向更轻松(游玩一共耗时两小时左右)。试判断两名同学游玩时间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解释理由。【答案】(1)甲、乙、B、A。(2)甲地;图中甲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为主,乙地气流以上升为主;郊区气温较市区低,郊区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或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市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3)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原因:甲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为主,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空气水汽不易饱和,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故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强。(或:乙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为主,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空气水汽易饱和,空中云层增厚、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故近地面太
30、阳辐射较弱。)(4)白天。理由: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解析】【分析】本题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根据课本知识,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A 在等压面以上,B 在等压面以下,所以B气压值大于A。甲、乙在地面附近,气压值比A、B高,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甲地气温低,冷空气下沉,乙地气温高,热空气上升,因此甲地气压值大于乙地。故甲、乙、A、B四点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乙、B、A。(2)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广州市区和郊区,该热力
31、环流表示城市的热岛环流,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气温较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甲地气流下沉,表示郊区,则乙代表市区。(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画出热力环流图中各支气流箭头的方向,甲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易成云致雨,乙地出现阴雨天气,乙地上空云层增厚,水汽充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此甲地太阳辐射强,乙地太阳辐射弱。(4)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陆地和海洋,则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式为海陆风。根据材料信息“两名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划船返回陆地方向感觉比原来划
32、向海洋方向更轻松”表明此时吹海风,海洋表面气压高,陆地表面气压低,两名同学游玩时间是在白天。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以分析,白天有阳光照射时,海洋比热大,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而陆地比热小,增温快,气温高,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地表形成低压。3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A 是_气团,B是_气团。 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地。 (2)甲图为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_。 (3)乙图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称为_。(4)该天气系统位于_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在其控制下多为_天气。【答案】 (1). 暖 (2). 冷 (3).
33、 C (4). 暖 (5). 天气转晴(或晴朗) (6). 高压 (7). 反气旋 (8). 北 (9). 风向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 (10). 晴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系统和反气旋等相关知识。【详解】(1)根据图示: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雨区较宽阔,降水在锋前,故图中甲为暖锋系统。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冷气团,A 是暖气团,暖锋是连绵阴雨,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所以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C地。(2)甲图为暖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时,其天气状况连续性降水,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根据图示:图中乙越往中心气
34、压越高,所以乙图中F处是高气压中心,根据气流顺时针从中心向四周辐散,称为反气旋。(4)从上题根据气流顺时针从中心向四周辐散,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读图观察被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表现为晴朗。34.读某季节气压分布图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由左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2)此时,M处盛行_季风(风向),其性质为_,主要成因是_,其形成与右图中的_有关(填甲或乙)。(3)图示季节,N处风的成因是_,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该季节天气状况_。(4)右图中气压带A的名称为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答案】 (1).
35、 夏 (2). 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 (3). 西南 (4). 温暖湿润 (5).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6). 甲 (7).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 普遍高温多雨 (9). 赤道低气压带 (10). 全年高温多雨【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分布图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分布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亚洲大陆形成低压中心,说明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2)此时,M处盛行西南季风,其性质为温暖湿润,主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其形成与图中的甲气压带风带北移有关,是由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3)图中N处为东亚,该季节,N处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东南季风。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该季节天气状况是高温多雨。(4)右图中气压带A位于赤道附近,名称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