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8.50KB ,
资源ID:118697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69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B卷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B卷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B卷 能力提升1.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北宋(71)南宋(62)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

2、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4.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由此可知,八股取士( )A.便于选拔有真知灼见的人才B.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束缚

3、和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D.有利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世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据此可知( )A.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B.局势推动官制变革C.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6.清末,面对形势需要,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到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奏请。这说明( )A.新政急需新式人才B.君主立宪是时代趋势C.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共识D

4、.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深远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等文官考试法案。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任职令文官考试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等,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据此可知( )A.立法规范近代政府行政B.近代公务员制度已经建立C.民国实现了政治近代化D.官制改革借鉴了西方经验8.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这说明( )A.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新时期B.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C.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轨道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5、9.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据此,他认为科举制的废除(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疏离了精英和大众的关系D.助长了社会功利风气10.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虽然在维系资本主义各项政治制度正常运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19世纪中期以后,曾使资本主义政治产生了一些倒退、腐败现象,特别是“政党分肥”引起的政治大动荡使政府行政人员经常大换班,形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由此可知文官制度的建立( )A.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自我完善B.完全消除

6、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倒退11.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胜选党派组阁,每一次执政党的改变都会造成文官的大规模替换,导致政府的不稳定、政策难以延续,出现了典型的政党“分赃制”。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一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政治的核心C.文官改革目的之一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12.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在任用官员方面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资历制时期、“政党分赃”制时期、功绩制时期。 以下现象

7、属于第三个时期的是( )A.每次选举后联邦政府都会出现一次大的人事变动B.公职人员的录用不受政治、种族、宗教、性别等影响C.上层集团把联邦政府官员看成是自身权力的派生物D.选拔那些作出贡献的有威望的上层阶级组成联邦政府13.严格来看,内阁是一个不定型的团体,内阁成员既不能作为管理和策划者,也不能作为政治领导者。罗斯福总统是不可能完全把内阁当作一个团体顾问来使用的,内阁成员们也不可能提出总统所需的方案。现实的需要使总统转向了“新政”人。据此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新政”人( )A.新晋的内阁阁员B.新当选的国会议员C.总统新任命的司法人员 D.新型的政府公职人员14.封建时代英国的文官制度尚未成形,

8、职业文官也还没有出现。但是早期的制度演变奠定了英国现代议会政治、司法制度、政府体制的心理基础和制度习惯。 光荣革命之后,议会成立了几个专门的委员会,雇用专职人员管理政府事务,从此出现了一批为国家服务、领薪的职业管理人员,这是文官和文官体制的最初萌芽。直到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才最终确立。这表明英国文官制度( )A.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B.其产生具有渐进性C.巩固了光荣革命的成果D.是英国的制度习惯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

9、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思科特和屈维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据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整理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调转等事务,并由

10、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是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摘编自吴雪娟等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建立)的相似之处及意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

11、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

12、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据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等整理材料二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宋代明代地方行政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监察制度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明两代

13、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代诗人刘得仁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参加科举考试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也是屡考不中。这说明在科举考试中,即使是皇室贵胄也不能凭借特殊地位被“破格”录取,反映了唐代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仅凭材料中刘得仁与李洞的经历不能得出“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的结论,故C项错误。2.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减少,出自无官职记录家庭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说明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项正确。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级官员家庭的宰

14、相人数明显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许多寒门子弟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担任高官的,因此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选拔权都掌握在地方长官或世家大族手中,因为对荐举者没有合理有效的约束导致了这两种制度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B项正确。察举制的选拔标准是孝廉,选拔范围不仅仅是世家子弟,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主要是门第,C项错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的是科举制,材料未涉及,D项错误。4.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八股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比较死板,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C项正确

15、。5.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有志之士呼唤改革,于是有了维新变法,改革选官制度,增设经济特科等,故B项正确;发生“根本改变”说法错误,A项排除;清政府迫于局势进行改革,C项错误;D项不能得出,排除。6.答案:A解析: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挽救危亡,急需大量新式人才,这也是清末进行教育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B、D项不能得出,排除;“成为时代共识”说法错误,排除C项。7.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均通过一系列立法来规范近代政府的行政工作,故A项正确;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故B项错误;民国时

16、期中国始终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实现政治的近代化,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8.答案:C解析:2005年我国尚未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用专门立法来规范公务员考试录取工作,说明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轨道,故选C项;材料与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废除促进了知识阶层在社会中的流动,但精英的多元化导致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不再紧密,故选B项;官员文化素质与国家一体化整合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地方乡绅的胜利可知,科举制废除有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

17、通,加强了精英与大众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风气无关,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考查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据材料可知,文官制度是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所暴露的弊端进行的调整,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自我完善,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文官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D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文官改革的背景和目的。依据材料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之下的政党政治出现了“分赃制”,不利于政策的延续,所以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一变化表明改革目的之一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故C项正确。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

18、国文官制度。功绩制时期是指通过文官考试获取文官资格,按照功绩晋升的时期,所以B项正确;美国实行两党制,选举后的人事变动属于“政党分赃”,A项属于第二个时期,排除;作出贡献的上层集团,因威望获职,同时把联邦政府官员看成是自身权力的派生物,C、D项属于第一个时期,排除。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执政时期对官员的选择,总统所需要的是能够为新政服务的官员,这部分官员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是新型的政府官员,D项正确。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由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历经心理基础和制度习惯的准备,从萌芽的初现,再到最终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B

19、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在1870年才最终确立,排除A项;材料与光荣革命没有必然关联,排除C项;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有制度习惯的影响,但其并非一种习惯,排除D项。15.答案:(1)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或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行政官员);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推动;旧文官制度的弊端(容易造成贪污、低效);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2)背景: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稳定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受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相似之处:依法实施;注重文官的选拔和考核;分类管理;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意义: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时间“19世纪中叶”,此时英国刚刚完成工

20、业革命,因此英国文官制度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或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行政官员);根据材料一“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人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以得出旧文官制度的弊端(容易造成贪污、低效);根据材料一“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得出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由“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得出中华民国建立;由“设立了铨叙局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得出民国初年稳定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由“设立了铨

21、叙局”“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得出受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第二小同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及材料二“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得出依法实施;根据材料一“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及材料二“设立了诠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得出注重文宫的选拔和考核;根据材料一“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及材料二“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得出分类管理;根据材料一“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及材料二“事务官是负责执行政策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得出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第三小问意义,中英两

22、国文官制度改革依法实施并实行分类管理,从而提高了行政效能;两国的文官制度改革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16.答案:(1)特点:有专门的考课机构;考课内容注重德才结合(注重实在政绩);考课程序严密;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等。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2)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异: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完善。解析:(1)问第一小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得出有专门的考课机构;由“标准可分为为官

23、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得出注重德才兼备;由“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体禄增减、荣辱与夺等”得出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由“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得出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第二小间历史作用,考核制度从制度层面能够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水平,从国家层面,政治即封建统治的加强,经济即封建经济的发展。(2)问相同点,根据材料“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得出都分散地方的权力;根据材料“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得出都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不同点,根据材料“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得出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根据材料“各省设三司”“分封子孙为王”得出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根据材料“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得出明代监察体系更加完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