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主要影响了西汉初年的哪一政治抉择?A.“削藩”与“推恩”,加强中央集权 B.顺应民心,与民休息C.限制商业,奖励农耕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 ) 我国1953年首次与印尼的代表会谈时提出的
2、 我国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A B C D 4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5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6我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有自给自足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家庭手工业 有严格管理制度A. B. C. D. 7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
3、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这说明A.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B.牛顿力学体系存在对宇宙认识的误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真相D.相对论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毗邻港澳台,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水陆交通发达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A. B. C. D.9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
4、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A B C D10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D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11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
5、传播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12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迁与晚清时期相比,区别在于( )A.变迁的领域 B.效仿的对象C.变化的方向 D.政府的作用第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三: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
6、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2分)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2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4分)(3)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3分)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4分)14阅读材料
7、,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材料二 到1930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14388所,在农村教育中占73.1%。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普及乡村,不独因学校信用未昭,实乃“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同时,新
8、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摘编自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材料三 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有意迁往郑州,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认为安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6分)(3)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至合肥的社会背
9、景。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性条件?(12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维新运动恰好赶上了民众普遍的排外高潮,向西方学习的戊戌变法运动被视为篡位的奸臣,维新运动在农民中留下的印象极为淡漠。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堵塞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会,他们或嚎啕痛哭,或大骂康党,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很多原来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转而反对变法。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旗人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裁汰绿营使旧军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保障,这些人群起攻击变法,诋毁维新派。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使整个官僚体系与变法处于敌对状态,光绪帝在百日
10、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条措施很少得到真正的贯彻。-张鸣维新变法与民众反应(1)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受到了哪些人的反对?反对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B【解析】关键是理解暴政的含义是统治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西汉吸取这一教训的措施就应该是B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依据所学,民国二年应是1913年,但是这时农村依然是“皇恩浩荡”,突出地反映了农民的不觉悟和辛亥革命的阶级局限性。A的“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C与史实不符;袁世凯称帝是1915年,故D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11、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3.【答案】C【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与印度代表会谈时首先提出的,因此说法错误。两项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正确评价。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二月革命。由材料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可知,应是1917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道也,以救世”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12、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6.【答案】D【解析】略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四维空间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简单来说,任何具有四维的空间都可以被称为“四维空间”。不过,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爱因斯坦的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时空的关系,是在空间的架构上比普通三维空间的长、宽、高三条轴外又加了一条时间轴,而这条时间的轴是一条虚数值的轴。人们的认识有三维到四维是思维方式的变化。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爱因斯坦的贡献8.【答案】A【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福建所具有的各项开放优势的掌握,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项并非把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主要原因;不准确,同上海相比,显然福建在当时较为落后,因此排除项。 考点:对外开放9.【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3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符合题意;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14、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10.【答案】B【解析】略1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梁启超为了世界地图“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可以得出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少,并且西学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国人更没有清醒认识到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B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些材料并没涉及到群众运动的问题,何况维拉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变法运动,群众基础非常的薄弱,所以C项错误。梁启超看到有一个来观看世界地图的即欣喜不已,所以可得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为A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的思想主张12.【答案】D【
15、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倡导下,对社会习俗进行革新,剔除一些封建的落后的社会习俗,建立文明的社会习俗。这是与晚晴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区别。本题选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迁13.【答案】(1)新航路地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分)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只要答出初步形成就给2分)(2)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武力威逼 ;通讯和交通的发展。(4分,每小点1分)(3)蒸汽机车、汽轮、汽车和飞机(3分,正确的就给分);万能蒸汽机和内燃机(4分,蒸
16、汽机也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不难作答。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此题考查的也是基本知识,属于识记的知识。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武力威逼 ;通讯和交通的发展等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3)此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是汽轮、汽车和飞机;动力发明分别是蒸汽机和内燃机。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4.【答案】(1)特点: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注重培养师资力量;学习内容兼有儒法思想;面向基层招生,鼓励子弟入学,给予保障。(任答
17、3点,6分)影响:带动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推动汉代地方官学发展。(6分)(2)原因:民初国势孱弱,财政拮据,难以满足推广新式教育的需要;新式教育影响不够,接受度不高;私塾适应小农社会的需要;乡村守旧势力较为强大;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任答3点,6分)(3)原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文革”期间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时任安徽领导人的大力争取。(6分)条件:国家政策扶持;教育落后地区政府的重视;民风民俗的转变,形成尊师重教氛围;教育发达地区的帮助。(任答3点,6分)【解析】试题分析:(1)学生的阅读障碍是文言文的翻译。文翁,是庐江郡舒
18、县人.年少时喜好学习,通晓春秋,以庐江郡县吏的身份被提拔.汉景帝末年,担任蜀郡郡守.他为人仁爱,喜欢用感化的方法进行治理.文翁发现蜀地偏僻狭小有蛮夷风气,便想引导教化他们.他选拔明达有才能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多人,亲自诫勉,将他们派遣到京城,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律令。文翁又在成都街市修建学校,召来属县子弟作为学生,为他们免除徭役, 几年后,大家都争当学校学生, 因此蜀地风气大变,蜀郡在京城学习的人与齐、鲁接近.到汉武帝时,便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郡国设立学校从文翁开始。特点:从办学的主体分析,文翁“为蜀郡守”,“文翁兴学”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从教师队伍建设分析,“乃选郡县小吏
19、”“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说明注重培养师资力量;从学习内容分析兼有儒法思想;“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从招生对象分析,主要是面向基层招生,从招生政策分析,“为除更徭”, 为鼓励子弟入学,给予学生优惠政策。关于影响,景帝末年, “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兴学”之后,“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文翁兴学”带动了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见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文翁兴学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发展。15.【答案】(1)农民:反对学习外国;知识分子:废除科举;旗人和旧军人:威胁了其生计;旧官僚:地位
20、受到威胁。(8分)(2)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变法没有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缺乏配套措施。(2分)【解析】略(2)关于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从经济上分析,民国初年财政拮据,难以满足推广新式教育的需要;从社会基础层面分析,新式教育影响不够,“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群众接受度不高,因此“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从办学特点上分析, “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私塾适应了小农社会的需要。从政治势力角度分析,乡村守旧势力较为强大。从中国社会整体来看,“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是近代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21、(3)原因从国际关系分析: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说明北京可能会受到威胁,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文革”期间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说明安徽领导人的大力争取。综合三则材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客观条件是国家政策扶持,教育发达地区的帮助;主观条件是,教育落后地区政府的重视,民风民俗的转变,形成尊师重教氛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官学;近代中国的教育乡村私塾原因;现代中国的教育中国科技大学的搬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