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3.50KB ,
资源ID:118613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61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33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33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达标(三十三)1(2018云南昆明一中检测)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C)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解析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是为了“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而非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故B项错误;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

2、,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C项正确;孔子为春秋时期,墨子为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A)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解析由“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无违”可知孔子的“孝”指的是养、敬和无违,故A项正确;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被全社会普遍接受,B

3、项不符合史实;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建立后,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且“孝”是“仁”的一部分,D项错误。3孟子尽心中提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解析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A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通过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C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但与材料中强调的人性问题无关,D项错误。4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

4、字,相传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战死犹留千古名,丈夫赤心为宗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ABCD解析由“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可知,孝的内涵包括对待父母言行恭敬、对官员的恭敬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说的是推己及人的社会责任感,说的是君子与小人对待钱财的态度,与孝的内涵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项。5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

5、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C)A礼B义C仁D忠解析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相对应,故C项正确;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6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

6、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D)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解析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故C项错误。7

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考虑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考虑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解析墨子是站在农民利益的立场上的,故A项错误;孟子和商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的,故B项错误;在经济方面,三者都提出了各自主张,都考虑了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故C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出现于秦代及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

8、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解析题干“做事讲求道德”指的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观点;“超凡脱俗”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故选A项。9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在更深层次上(B)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

9、转移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天法道”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在他们的言论中没有涉及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B项正确;从三位思想家的话中不仅看到他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有一种尊崇、敬畏的心理,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10“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D)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材料大意: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

10、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儒家“仁政”思想、墨家“尚贤”思想、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都与题意无关,故A、B、C三项错误;材料观点符合法家法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故D项正确。11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B)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材料中仅列举了孔

11、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等主张,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者在短时间内是矛盾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孔子等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体现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潮流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对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先秦诸子的各派主张,不能反映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12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2、。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解析材料大意是:抛弃聪明智慧、仁义,巧利。这三样全是巧饰的东西,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归属,即单纯质朴、减少私欲。这体现了老子师法自然、返璞归真的观点,故选A项。13(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汉武帝)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材料说明(B)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解析根据材料丞相(卫)绾奏:“所

13、举贤良”可推知当时确实实行了推荐人才的政策,但是不能据此判断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察举制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不是建元元年,故A项错误;“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说明当时举荐上来的人里面有法家和纵横家,说他们乱国政,意味着政府实际上不赞成这些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了主流思想的地位,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故B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但并没有废除禁绝其他思想,另外汉初崇尚“黄老思想”,道家、儒家都属于诸子百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武

14、帝时加强思想控制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有为和无为的内容,故D项错误。14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C)A霾是灾难的象征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解析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其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提出这一理论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15、理论,故选C项。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B)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1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

16、为因循。”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D)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ABCD解析题干中所给材料“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体现了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题干中所给材料“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体现了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故正确;依据所学,汉初继承秦制,大体上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故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表述错误,正确,故选D项。17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的对策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他的这一观点(A)A有利于规范皇权的运用B背离了儒家

17、仁政思想C认为皇权是民意的安排D实际上限制了君主权力解析材料表明,董仲舒提出了皇帝要有刑有德,把两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他将皇帝的行为纳入有神秘色彩的“天道”之中,从而规范皇权的运用,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认为皇权由民意安排,具有民主性质,不符合材料观点。18(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

18、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从“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19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B)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材料

19、“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体现的是对民情的体察,是古代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20针对“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二者长短,各有所宜”的情况,汉武帝(B)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崇儒尚法,霸王道杂之C设置刺史,分区监察D察举征辟,儒释道并重解析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文吏以处理事务占优势,在忠诚正直方面欠缺;儒生以保持节操占优势,在处理文职事务方面欠缺。二者都有长处与短处,各有合适的工作,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崇儒尚法,霸王道杂之”,故B项正确;“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设置刺史,分区监察”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察举征辟,儒释道并重”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