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1唐诗1(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
2、好政绩。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解析:选BE。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E项,“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的能力。诗中首联“文章达”展现其会因才能出众而显达;颔联“白首”“三命”“青袍”写出了长期以来多次任命,官位仍然很低;颈联“须藏器”“安卑”蕴含作者的劝勉之情;尾联寄寓作者的美好祝愿,呼应题目送别。准确理解诗文内容,不难答出情感。答案: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同情:
3、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示同情安慰;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2(2018东北三省三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早秋山中作 王维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注】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蛩:蟋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B诗
4、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代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解析:选AE。A项,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E项,没有比喻。(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的能力。本题可通过抓注释来理解情感,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
5、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等。通过注释可知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后再逐句理解情感,首句说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 是在说反话,是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抱怨。最后两联要抓住表情词语“悲”“寂寞”“空”“独”来理解感情。答案: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3(2018新疆乌鲁木齐市一
6、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云和:古山名。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7、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这两句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E尾联写静景,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解析:选BC。B项,“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的理解有误,“冯夷
8、”“楚客”的表现都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C项,“在此喻指湘灵”的分析有误。这两句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芬芳。没有比喻。(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这四句都是描写音乐的句子,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思考,而侧面描写音乐的手法主要考虑修辞手法。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凄金石”运用拟人的手法,“清音入杳冥”的意思是“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
9、无垠的地方”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答案: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异:白诗两句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实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两句主要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4(2018吉林省长春市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李商隐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其二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注】憀(lio):依赖。争:怎,怎么。(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
10、事而作诗之意。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相呼应。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E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解析:选CE。C项,第四句表达的不是“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而是说“即使春风有情,却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离别之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呢”。E项,后两句大意是说“替我告诉行人不要把柳枝折尽了,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
11、半,迎人归来,这样可能更好”。(2)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两首诗都是“折柳送别”,第一首“送无憀”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惟有别”,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极尽离别的哀愁。而第二首抓住主旨句“半留相送半迎归”,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对离别后充满期望,属“乐情”。答案: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5(2018海南省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目。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注】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出了诗人置身暮色中的迟暮之感。B“潭影似空虚”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特感受。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D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E整首诗情从景生,景中融情,诗意显得清空灵动,无迹可求。解析:选AC。A项,“迟暮之感”错,句中无此意;C项,“壮阔
13、美好”错,应是“幽僻冷寂”。(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知人论世”是解题的关键,孟浩然是知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武陵”传说是世外桃源,高人隐居之地,充满神奇和宁静之美。诗人住在武陵,写 “岭猿叫啸”“夜渔”(动景)“潭影空虚”“灭明烛”(静景),运用“秦余”典故,写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答案: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6(2018安徽省黄山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野望 杜甫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
14、遥。 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注】此诗作于大历四年,作者乘船行于湘中一带。三苗:古代南方部落民族。(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了湘中一带水途漫长。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云山”“风壤”写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作者在写景时,既有概括,又有细描,颈联由远及近地对江边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E诗歌前三联紧扣标题“野望”来写,写所见之景,尾联则在此基础上抒情。解析:选CD。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错误,“
15、侵”在这里是“靠近”的意思,引申为“覆盖”。D项,“颈联由远及近”错误,前三联总体来看是“由远及近”的,颈联只是对近处景物的描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选材是名家的非名篇,可以依据知识储备,针对特殊人物、特殊经历,识记特殊情感,如杜甫情感一般都有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年老无为的特点等等。根据本诗借景抒情的特点,紧紧抓住表情感的句子也是快捷、准确定位感情的方法。如“空老去”“无补”是理解本诗感情的关键。答案: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的伤感,作者的感情主要是通过尾联表现出来的,“扁舟空老去”是说时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空”表现出一
16、种无奈和伤感;于国无补、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无补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透露出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作业2宋诗1(2018安徽省江南十校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感旧 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
17、果。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解析:选AC。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先找出诗中描写诗人的诗句,仔细分析比对概括形象即可。前两联“当年”和现在“一簪华发醉秋风”形成对比;颈联“梦回”与现实“身老”对比,都
18、凸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年老无为的形象;结合尾联“与谁同”加注释,可知塑造了诗人没有知音的孤寂形象。注意概括形象要使用专业术语,如“壮志难酬”“年老无为”等。答案: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2(2018湖北省七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几年。翻:反
19、而。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
20、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解析:选BE。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2)颈联中的“寒”和“暗”两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是炼字题,分三步作答:一、释字义;二、描景象(翻译诗句);三、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景象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答案:“寒”“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
21、;“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3(2018湖南省郴州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注】唐公:张壤,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诗题为次韵
22、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解析:选BE。B项,“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本诗并未集
23、中体现“擅长说理”这一特点。(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求回答“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答题内容为“手法分析情感”。“慷慨秋风起”为景;“悲歌不为鲈”是用典。诗人采用的手法为即景抒情,用典抒情,理解了注释所给典故的意义,根据诗文“不为鲈”,可知作者是反向用典,情感与张翰相反。答案: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4(2018江西省上饶市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春阴 朱弁
24、注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朱弁: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虽然春天来了,遥远的塞北还是黄沙弥漫,冷风阵阵。B颔联写没有蝴蝶与花儿做伴,乌鸦也深藏在无边的草丛之中。C颈联的“穷”字是说诗人的境遇窘迫,哪怕在春天也无限愁苦。D根据律诗对仗的要求,可知颈联“将”的词性是名词,属仄声韵。E尾联发出“竟何事”的悲怆之词,感叹东风使诗人徒增白发。解析:选CD。C项,“穷”是说技穷,
25、诗人说自己的诗作难以表达无边愁怀。D项,“将”的词性是动词,属平声韵。(2) “酒薄难将梦到家”借“梦”写思家,含蓄委婉,请加以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能力。含蓄委婉主要是指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借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借“梦”写思家是诗人想回故乡只能在梦中,要做美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一场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真是“酒无通夜力”“梦短不到家”。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十分深沉、含蓄。答案:诗人因为被拘异国,只能在梦中归家,尽管希望梦回故国,却因日思夜想而辗转难寐;在夜不能寐时只能寄希望于喝酒沉睡,可是酒力薄弱,梦中还未到家就醒了。这样曲折
26、写来,深情婉约,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5(2018江西省上饶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石泓:石砚。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
27、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解析:选BE。B.“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错,原诗的意思是竹子不为雷霆所屈;E.“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错,此句主要是写竹子栩栩如生。(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借助题目,可知诗所咏对象为“黄斌老所画横竹”。诗人以竹自喻,分析描写竹子的词句“岁峥嵘”“雷不惊”,可知诗人的信仰和追求;颈联、尾联描绘黄斌老画竹的过程和结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另外结合
28、注释可分析出词语“不能平”的具体情感。答案: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黄斌老画竹如同“酒浇胸次”,这也是诗人自道。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美。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的情操的追求。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电所惊。诗人借所画竹子表达自己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的情操的追求。6(2018湖北省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注】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金兵南犯,南宋政
29、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1)下列对整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解析:选AC。A项,“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项,戴诗中的
30、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应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情感。周莘(字尹潜)是陈与义的诗友,其诗亦学杜甫。陈与义避乱襄汉、转徙湖湘之际,和周屡有唱和,此诗即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件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有才不得施展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独特的背景下彰显得淋漓尽致。答案: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颔联诗人用问句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
31、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作业3宋词1(2018江西省鹰潭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起句照应词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
32、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解析:选BC。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
33、,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回答情感题需要逐句来理解。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春光已过三分”表明了伤春之情;“江山重叠倍销魂”表明了词人的思归之情;结合注释和“伤感甚”,可以得出词人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悲情; “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词人孑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表明了词人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
34、、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2(2018河北省保定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柳 梢 青 黄简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天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流莺”和杜甫诗句中“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一样,叫声哀怨凄苦,令人厌烦,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愁苦。B“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两句使用了对偶、拟人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把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形象地
35、表现了出来。C下片的“天涯翠层层”写主人公看到层层群山变绿的景象,这句与后面代表春风的“东风”一词均在点题目“柳梢青”。D“长亭短亭”是行人休止之所,后来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此句承“天涯”而来,是揭示全词情感实质的关键处。E这首词虚实结合,实写流莺花柳等景象,虚写梦中“飞到”故乡之事。最后的这一梦写出了主人公梦中的欢愉和醒后的无奈。解析:选 AC。A项,“叫声哀怨凄苦,令人厌烦”不对,应为“婉转动听”。C项,“柳梢青”是词牌名,不是题目。(2)这首词是如何逐步展示主人公心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内容的能力。审清题意,“如何逐步展示主人公心情”
36、,说明主人公的心情是变化的,要逐句分析,揭示出这种变化。春光正好,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而是源自伤春。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答案:忧愁无奈。清明时节本就心烦意乱,又添“流莺”唤愁,只得“病酒”消愁而又无可奈何。惊心慨叹。“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令人感慨万千。思乡盼归。在异乡望尽“天涯”“长亭短亭”是写思乡,“好梦,飞到银屏”是盼归
37、团聚。3(2018广西玉林、贵港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
38、明时间。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解析:选CD。C项,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项,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哪些”说明不是一种,考虑一般为三种。概括诗歌情感要抓住
39、词中典型意象、情语和注释。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矛盾心理。首先是前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漂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中州豪杰?答语显然:中州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答案: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
40、写年华流逝,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词人愤然发问:谁是中州豪杰?答语显然:中州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 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离别故土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漂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4(2018河南省郑州市模拟) 阅
41、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
42、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解析:选BE。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题目“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含登高抒怀之意。根据注释,知人论世,此类诗词的共同情感往往是主战者“壮
43、志未酬”“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忧国忧民”等等。细读本词,可发现除上述情感外,还可从“莫学衰翁样”读出词人对少年的希冀。答案: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5(2018河南省洛阳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玉 楼 春 欧阳修雪云乍变春
44、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
45、之何”句,借以表达词人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繁花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解析:选BC。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C项,“借以表达词人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错误,化用典故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答:解析:本题
46、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另外,具体型命题已经给了考生答题的角度,因而不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抒情手法;问抒情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答案:三、四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景,正是词人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6(2018四川省成都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满 庭 芳
47、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摐摐:拟声词。釭: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
48、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了,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解析:选AD。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小序和方山子传对陈
49、季常的了解,可知王长官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的隐士。细读本词,可知写的是作者与王长官相聚离别的始末。抓取关键词句不难判断情感。答案:对友人的赞颂之情。“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相聚的欢愉之情。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作业4元代诗、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
50、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解析:选CE。C项,“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
51、,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E项,“凄凉肃杀的景色”错,结合小令意境理解,应该是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美妙的情景。(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答: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 泰 山 张养浩风云一举
52、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诗人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州烟九点”的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C诗的颈联主要写诗人居所的今昔变化,强调现在才知以前居处井底多么狭隘,今后即使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宽阔。D尾联写诗人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泰山共鸣,表现出诗人羡慕仙人的快乐而自我感伤叹息之情。E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
53、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解析:选CD。C项,“居所的今昔变化”不正确,应是对人生的感悟;D项,“自我感伤叹息之情”有误,这里主要表达出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诗人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见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会当”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写之景均为想象,是虚写。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答案: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是登山后亲眼所见之景。杜诗标题中的“望”字、文中的“会
54、当”表明诗人没有登上泰山;张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双调蟾宫曲江淹寺 徐再思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一梦初回。失又何愁?得之何喜?闷也何为?落日处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文藻珠玑,醉墨淋漓,何似班超,投却毛锥。【注】江淹:南朝济阳考城人,出身寒微,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他少年时以文章显名,晚年才思衰退,诗文无佳句,世称“江郎才尽”。汉时班超为官府抄书以奉养母亲。曾投笔喟叹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略,应当仿效傅介子、张鸳立功异域以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从事笔墨工作呢?”于是弃文投军。(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
55、确的两项是()A“紫霜毫”代指古人所用的毛笔,江淹以毛笔来评论世间的是是非非,只不过博得个万古虚名,到头来全是一场空。B第四、五、六句为三个反问句连用,意在说明虚名的得与失,无须喜,无须愁,无须怀闷于心,一定要看淡虚名。C“落日”两句写景,第一句写夕阳沐浴下的萧山轻淡青葱,从古至今,几无变化;第二句则写小桥边的古寺衰败颓塌,唯余残碑断石。D“落日”两句写景承上文对江淹一生的感叹,为想象之景,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物是人非,江山依旧,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E本曲的最后三句引用班超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大丈夫就应该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解析:选B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B.“一定要
56、看淡虚名”不准确,这不是本首曲子的主要观点。D.“想象之景”错,应为作者借眼前之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2)试分析作者在本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答: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体会本曲的情感态度,要从关键句和注释入手,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大致的人物典故故事,而三个反问句,则道出了作者的态度。答案:作者借咏叹江淹的身世,感叹写文章无用,不如弃文从武。在平缓的语句中,隐喻着深沉的喟叹。“紫霜毫”三句通过写江淹以生花妙笔作诗撰文,不过博得个万古虚名,因此,虚名的得与失,无须喜,无须愁;“文藻”四句紧承上文,写出即使文采过人,满腹珠玑,也不如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4阅读下面这首
57、元词,完成题目。念 奴 娇 朱唏颜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注】金鳌:传说大海里的神龟。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鸟,故称仙鹤。(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凭危阑极目”一句中“危”是高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登高望远的自然美景,可以看出作者兴趣盎然,心情愉悦。B“寒江斜注”中“注”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猛之势,词人居高临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颇为传
58、神。C“胜游如扫”中“扫”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此刻“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愉快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全词浑然一体。D“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是说作者如当年苏东坡游赤壁遇到孤鹤横江东来一样也在傍晚清夜偶遇仙鹤。E“谁解坡仙神遇”是说作者难以理解当年苏东坡再游赤壁的情景。“大江依旧东去”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解析:选DE。D项,“拟访”是“准备访求”的意思,作者不是已经遇到了仙鹤。E项,“谁解”不是说“难以理解”,而是说作者理解了。(2)此词颇有些苏轼赤壁怀古遗风,词中所体现出的雄健之势,足可使读者为之一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雄健之势的?请结合全词,简
59、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雄健之势”即“开阔、壮阔”之意。意境的开阔:通过“极目”“寒江”“吴楚”“金鳌”“蛟龙”等大的、开阔的典型意象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心胸的豁达、情感的乐观:通过上片尾句“兴来携手”和下片尾句“胜游如扫”可以看出词人面对自然景色兴趣盎然、心情愉悦;深刻的哲理:上片看到的江景都是登高远望所得,作者得出了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更清、看得更远的结论。答案:阔大的意境。浩浩荡荡的大江,风烟笼罩的吴楚,鳌龙相搏的凶猛,惊涛冲天的威力,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乐观的精神。从倦怀登临到登临识趣,从兴来登高到心境畅快,乐观昂扬。深刻的理趣。“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60、”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富有启发性。5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题目。中吕上小楼隐居 元任昱注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任年年落花飞絮。【注】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少时好游历,一生不仕。(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首先交代了隐居的原因是仕途险恶,世道艰难,因而在有如“蓬莱”仙境一样的风景优美之地隐居。B“荆棘满途”与“蓬莱闲住”既成陡转,又为因果,使读者一开始就对作者的“隐居”产生了理解与赞赏之情。C“诸葛茅庐”三句中,“茅庐
61、”映合隐居的住所,“松菊”映合隐居的环境,“莼鲈”映合隐居的起居生活。D最后一句以“落花飞絮”代表纷俗的世相,以“年年”表明自己的不改故常,领以“任”字,决然而又悠然,回应了“不顺俗,不妄图”的隐居原则。E全曲仅以一首句一尾句,巧点尘世,其余均驰神走笔于隐居天地,表达了消极隐退避世的情怀。解析:选BE。B项,“既成陡转”有误,这里应是“对照”或“对比”;E项,“消极隐退避世的情怀”不正确,应为“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情怀”。(2)这首小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选择两三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这首小令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但读来
62、并不觉得生硬,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依据注释,通读小令,找出所运用的典故,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作者以出山之前的诸葛亮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陶渊明脱离官场、归隐田园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借陶渊明之“松菊”表达自己清高自傲、超然独立的胸怀;西晋张翰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辞官归家,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土田园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自得其乐的惬意之情。6(2018湖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
63、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1)下列对本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
64、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解析:选AB。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过程中,首先明确此曲末尾三句化用秦观的
65、满庭芳中的词句时,借助“天涯”“斜阳”“寒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天涯晚景图,意境苍茫凄凉,然后联系全曲分析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表述过程中,首先点明其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然后联系这三句的内容加以分析。注意要点全面,层次清晰。答案: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作业5其他诗歌1(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其一
66、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其二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纷纷度小桥。【注】姚少娥: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接袖:指携手。(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做铺垫。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
67、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喜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解析:选CE。C项,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项,讲反了,第一首画面明净可爱,第二首画面活泼可喜。(2) “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纷纷度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语言主要考查风格和炼字,这两句诗使用了“红”“绿”等形容词,色彩绚丽;“突展”“接袖”等动词充分展现了人的情态,渲染了独特的意境。具体诗句的手法首先考虑修辞手法,联想“绿肥红瘦”,可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答案:选用色
68、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的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借代的手法:用“红衣”借指红衣女郎,用“接袖”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2(2018安徽省淮北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题目。秋登越王台 康有为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注】越王台:粤王台,为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位于广州市北越秀山。
69、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秋,此时康有为22岁。十七史: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三千劫:印度佛经曾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之多。(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蛇龙”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C颈联实写祖国的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
70、天发问,诉说内心无限感慨。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的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E本诗为游览名胜古迹之作,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解析:选CE。C项,虚实结合写出大地山河跨海来的壮阔景象,表现作者内心的豪迈。E项,“没有写景记游”错误;“直抒胸臆”手法错误,全诗采用比喻、用典、融情于景等手法。(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首联凸显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冈,目接混茫,心潮澎湃。世道的陵夷,国事的纷乱,英雄的埋没,不禁
71、令人嗟叹。颔联抒情主人公反思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大气包举,涵融古今。颈联抒情主人公慷慨悲歌,直抒孤愤。尾联展示了抒情主人公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而尤为可贵的是他的时代敏感性,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忧时伤世、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形象。抒情主人公对着萧瑟的秋风,立马在越王台上,感慨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向天呼喊,表现了他不可遏制的忧愤之情;他登高望远,睥睨天下,展现出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的胸襟和抱负。3(2018湖南省三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临 江 仙 五代牛希济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
72、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注下,有路暗相连。【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会于此字。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艳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解析:选BE。B.“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E
73、.“含蓄”的说法不对。(2)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洞庭素称“八百里”,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是“实写”;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是“虚写”。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真境是“实写”;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是“虚写”。“实写”,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虚写”,又为这壮阔着上了奇丽色彩。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意境,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
74、怀。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4(2018四川省绵阳市一诊)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
75、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解析:选CE。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尾句为主旨句,意思是“只应在田野让此生安然老去,是谁叫春官知道了我的姓名”,C项与主旨相违背;E项,“比兴”“虚实结合”错。首联诗人叙述事实
76、,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文书”比喻成“鸟羽”);颔联用典;颈联为诗人所见之景,实写;尾联直抒胸臆,诗中并无“比兴”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本诗流露出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审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哪些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首联“鸟羽轻”,指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已经暗含不得不急赴之意。颔联“未能”“岂不”从个人角度说,是并不很情愿的,但由于官府催得很紧,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这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颈联写景,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另一方面,也流露
77、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尾联与前面相呼应,补足了第二联的意思,明白地道出了自己希望终老田园,不愿出来做官的想法。然而,诗人又在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并非真的要息隐田园,他的以国家为念的思想,其实是战胜了个人意愿的,只是有些矛盾罢了。全诗围绕这种矛盾的复杂心情,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虽转折变化而又一气流转,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答案:情感:希望终老田园;心念国事;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5(2018辽宁省沈阳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别王百谷 袁宏道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绕郎官舍,冠子桥通处士家。 好事每挥林下塵,清斋长试谷前茶。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
78、纱。【注】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塵: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B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塵清谈。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E“浣纱”本义是洗衣服,常用来代指西施。诗人以西施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愁。解析:选BE。B项,二人身份不同。“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79、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E项,“诗人以西施自比”有误,应为诗人把朋友王百谷比作西施。(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匹马”“又天涯”说明作者又要漂泊天涯,“清霜”“西风”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具有羁旅漂泊之苦;通过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颔联、颈联写出两人居住的环境都是高雅之所,有惺惺相惜之感,离别在即,难分难舍;尾联“何人解浣纱”,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答案:羁旅漂泊之愁。首联写清霜大雁,西风匹马,作者又要浪迹天涯,表达了漂泊之苦。依依惜别之情。中间两联写作者和朋友常相往来,彼此对于各自居所周围的景物十分
80、熟悉,常在一起交谈饮茶,离别在即,依依不舍。对王百谷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尾联以西施之美来比喻王百谷之才,无人了解王百谷之才,友人才华得不到施展,作者深表惋惜。6(2018皖智1号卷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鹧 鸪 天 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注】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
81、寒,又寓心情凄寒。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E全词感情真挚,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解析:选BC。B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C项,“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
82、意。(2)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的“景情关系”包括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星点点,月团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乐景;从“人在天涯鬓已斑”“寄与吴姬忍泪看”可以看出本词所抒发的情感为“哀情”。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河汉方可罢休。“倒流河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答案: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团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