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二四团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历史科目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 目一二总分得 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到给出的表格中,否则不得分,每小题2分,总共60分)选择题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一、选择题1与汉代丝绸之路兴盛有关的因素包括( )张骞凿空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汉代击破匈奴汉代丝织业的发达A B C D2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秦国在修建了防洪灌溉工程 B唐朝江南货物可由漕运至C洋务派在创建近代军事工业 D中国最早的民资企业在诞生3史载: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
2、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下列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证明了商运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B.体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说明了工商皆本思想已成共识 D.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落后4(明代)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
3、本性变化5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稻和麦 B. 玉米和甘薯 C. 大麦和小麦 D. 粟和稻6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7以下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和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8清朝康熙末年,人口只有两三千万,乾隆年间增至三亿多,导致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产量提高
4、B.疆域扩大 C.推行摊丁入亩 D.耕地面积增加9中国古代虽然以农业文明为主,但以唐代长安为代表的城市规模之大,远超同时代的西方,独步世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B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 C发展国际交流的需要 D开放和兼容并收的政策10清朝后期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针对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政策,下列评价正确的有这一政策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这一政策与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倭寇侵扰和西方殖民扩张相关 这一政策就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 B C D 11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
5、,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严格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12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13近代以来,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6、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这些发现本质说明A. 中国货币可以在上述地区自由流通 B.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C. 中亚或西亚货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D.中国同东罗马帝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1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传统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口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5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
7、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书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政策是什么?你认为当时实施这
8、一政策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汉代在对待商业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政策?(3分)(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持此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3分)(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利或者有弊;利弊参半;不同时期各有利弊。上述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分)17亲临历史博物馆(10分)某历史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成长历程”的展览,内设农业区、手工业区、商业区,现特请你结合所学,为部分展品写“简介牌”。 参考示例:名称:骨耜时期:原始社会用途和特色:翻土工具;比较简单 “中国古代经济成长历程”展览名称 (2分)时期 (1分)用途
9、和特色 (1分)名称 (1分)时期 (1分)用途和特色 (1分)名称 (1分)时期 (1分)用途和特色 (1分)1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
10、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回答:(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 (2)明清政府的政策制定分别出于什么样的考虑?(2分)(3)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1分)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4)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4分)19(14分)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莫高窟 “耕作图”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
11、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 - 1800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4分)(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