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81.50KB ,
资源ID:118481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48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高二历史《第1课 孔子》学案(选修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高二历史《第1课 孔子》学案(选修4).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单元 第1课 孔子【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自主学习】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学习礼乐(15岁):苦研 、 、 、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 为己任。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 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为了实现恢复 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 ,削弱 ,抑制 ,结果失败。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2、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 ,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 社会向 社会转变的时期。(2)、违背 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2、内容:(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 ”,匡正社会秩序。(2)、仁的思想: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 ,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主张以 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3、他认为“ ”,要恰到好处“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 礼、 中庸思想核心思想基础中介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开创 ,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 “ ”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 ,成为

4、儒家经典。四、多后世的影响1、积极意义:(1)对中国: 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 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2)对世界: 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3、总 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合作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一、选择题、下列对孔子个人活动经经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少年时苦学“六艺”,后成主持祭祀的儒士B三十岁时融会贯通“六经”,创办私学C五十多岁开始在鲁

5、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功D晚年专心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教育事业2、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5、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兼爱 B. 克己复礼

6、C. 仁者爱人 D. 民贵君轻6、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7、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8、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 A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B. 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9、下列孔子的主张在今天具有消极意义的是 A“仁者,爱人。”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

7、省身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0、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11、孔子途经泰山,闻妇人哭诉亲人死于虎患。孔子问她为何不离开此地,妇女回答:因为这儿没有苛政。孔子因此感慨:“苛政猛于虎!”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A.清静无为 B.顺应自然 C.严刑酷法 D.为政以德12、伏尔泰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这是因为他了解了孔子思想中所蕴

8、涵的 “仁”的学说 “和而不同”的主张 “因材施教”的方法 “有教无类”的主张 A. B. C. D.1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下列各项,不属于孔子关于“礼”的思想的是 A.要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 “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 “仁”和礼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D.有了刑罚,就不需要礼的约束14、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设立了“孔子奖”。之所以用孔子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如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开创私学 A. B. C.

9、D. 1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反映了孔子的 A.中庸思想 B.无为思想 C.法治思想 D.民主思想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答案二、非选择题: 16、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

10、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专题二第一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DABC 610 CBBDA 1115 DADBA二、非选择题(2)“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3)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