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427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BYCHUN.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2、合题目要求的。1.祖先崇拜是商周时期首要的国家信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信仰逐渐被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尤其是名山大川)取代;另外,祭祀的主要地点则由向先祖献祭的祠庙转到向自然神和宇宙神献祭的室外神坛。这一变化A.反映先秦思想日趋成熟理性 B.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威权构建C.表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 D.标志着家天下观念开始出现2.吕后去世,功臣集团放弃了实力强劲的齐王刘襄,而拥立未曾参与平定诸吕且“仁孝宽厚”的代王刘恒汉文帝即位。汉文帝则在给周勃等功臣封侯进爵之后,随即发布“列侯之国”诏,要求列侯离开京城前往各自封地。汉文帝此举A.有利于削弱王国实力 B.加剧了汉初王国问题C.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3、 D.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3.图1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4.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是“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韩愈首倡“道统”,推崇孔孟之道,但又在读一文中根据孔子的言行得出儒学同样主张“尚同”、“兼爱”和“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的结论。韩愈此举意在A.儒墨并重排斥佛道 B.贬低孟子抬升孔学C.揭示儒学内

4、涵丰富 D.借助墨家改造儒学5.表1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据陈尚胜开放与闭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A.经济利益受对外政策影响 B.闭关政策导致物价上涨C.运输成本决定了进口物价 D.各国土特产品品质各异6.1840年3月,美国商人因担心英国侵略中国会影响其在华贸易,要求林则徐准许美国商船及时完成进口交易,林则徐则在其批复中说“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言甘听英夷指挥,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这一言论表明林则徐A.对西方认识尚不够全面 B.揭露了英美狼狈为奸的实质C.外交应对举措有理有据 D.试图利用美

5、国力量制衡英国7.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等湘系洋务领袖一方面以“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为由,大力兴办洋务;另一方面,则时常强调“纯用洋枪,终失长短互补之妙”,“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这些言论A.理性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 B.间接反映清廷统治丧失人心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使洋务派进退失据加速失败8.武昌起义之后,“皇族内阁”提交辞呈,清政府批准,并宣布“袁世凯著授为内阁总理大臣”。资政院以宪法重要信条为据,要求摄政王收回上谕,等候选举结果,随后资政院以无记名投票公选总理大臣,袁世凯得票最多,摄政王再次发布任命上谕。资政院的要求及其结果A.反映资政院掌握人事任免权 B.表明清末政治运

6、行完全紊乱C.有利于维护宪政的程序正义 D.显示袁世凯篡权已成为必然9.1937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在海外视角栏目中,首次介绍了延安八路军抗战情况,将中国共产党介绍为“真正牵动人心的X因素”,“与国民党军队战斗长达十年的军队”。这反映了A.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 B.正面战场已经完全失去价值C.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明显增强 D.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始形成10.1956-1959年,中央对国务院所属工作部门进行了一次为期3年的精简工作,其中尤以1958年和1959年精简幅度最大中央部委从81个减少到60个。这次行政体制改革A.有利于促使中央放权扩大地方自主权 B.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得不到有效遏制

7、C.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D.偏离了中共“八大”指导方针最终失败11.古罗马街道上的大量竞选类广告往往不是竞选者本人投放的,而是市民用来表达对理想竞选者的支持,内容大都是对竞选者品德的赞美规矩正派的市民的广告,才符合竞选者的期望唯恐因地位低贱品德败坏之人的支持而损害声誉。这一现象反映了A.罗马市民具有较高参政热情 B.商业资本对竞选起决定作用C.罗马人的政治道德风尚高雅 D.古罗马是原始直接民主体制12.图2和图3是欧洲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2坚持“地圆说”绘制于新航路开辟后 B.图3不含整个世界绘制于工业革命前C.图2是以欧洲为中心,缺少人文主义精神 D.

8、图3反映欧洲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13.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1851年,英国则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各国推销英国新产品。这一变化A.顺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B.说明英国日益依赖殖民地市场C.客观上削弱了英国的工业优势 D.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世界霸权14.有学者在研究苏联某一政策引起的许多争论时指出,“他们不去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许多人引以为据的常常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于是“该政策在出现一系列“问题之后被终结了”。该学者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产物 B.缺乏理论创新是新经

9、济政策中止的重要原因C.斯大林体制因完全脱离苏联实际而最终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激烈的思想和社会动荡15.1906年底,世界无线广播诞生;1928年,美国收音机的家庭拥有率增长到27.5%。与对手不同的是,罗斯福的竞选团队在全国各地买了大量的广播时段他很快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最终高票当选。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革新改变了美国政治运行机制 B.罗斯福的支持者主要来自贫穷家庭C.电台是当时美国最重要的新闻媒体 D.新媒体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16.今年8月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马里兰大学,为某项基础设施投资法案举行了一次造势演讲活动。在演讲中他不但多次提到中国,大肆宣扬“与中国竞争

10、”“事关捍卫民主”等说辞。这反映了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已被取代 B.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国运兴衰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D.美国将中国视为唯一的竞争对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古代农业与士人群体(12分)材料我国古代农书的数量众多南宋初年的陈勇的农书,是现存最早记载江南农业情况的著述,也是最早以“农书”为书名的古籍。全书简明扼要,分为三卷,上卷讲种田特别是水稻田,中卷讲牛,下卷讲蚕桑。陈勇总结前人经验和当时传说,加以实践检验后,选择其中有用的写成此书,重点突出,如把养牛提高到与种田平列,并开创了将蚕桑作为农书重要内容的先河。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这是古代篇幅最大

11、的综合性农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农桑通诀”六集,属于农业总论;“百谷谱”十一集,分述谷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经济作物;“农器图谱”二十集,是王祯从前人的著作中辑集资料,根据自已对实物的观察和创新,绘图写谱而成集元代以前我国农机具之大成,是全书的重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论述了260余种农机具,对每一种农机具都有图文字说明,并附长诗一首。清初,沈氏农书,又名补农书,包括“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家常日用”和“区田法”五部分,是继陈勇农书后江南农业的再一次集中记载,内容琐细而切实。与陈勇农书一样,它也是私人编著的地区性农书,注重小规模农业经营中的技术总结,有点家训的味道。摘编自沈

12、胜衣农书中的“农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书的一个特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12分)18.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14分)材料一1925年苦于多次教育救国等一系列尝试均告失败,卢作孚痛定思痛,选择实业兴国道路,创办民生公司。1930年,作为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局团练局局长,卢作孚对东北进行考察,并以东北游记总结日本、俄罗斯、德国经营下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经营经验提出“政治上最后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它的基础却在农村”卢作孚通过外出演讲宣传、组织科学交流会议等方式让国内外各界精英力量为北碚建设献计献策,仅中国西部科学院聘请的外国专家就达4

13、0余人抗战期间,北碚被定为战时文化迁建区,先后吸引70个单位内迁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以北碚办民众教育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一律办社会教育”。材料二在建设北碚过程中,卢作孚利用民生公司率先发展水路交通,奠定了北碚在嘉陵江上游的重要交通节点地位他认为山区公路建设更为实际,青碚公路等成为除川江航运外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奉行孙中山先生的“开放主义”,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责任管理和鼓励多方资金股份合作等方式。至抗战时期,仅天府煤矿的年产量就占重庆地区全年煤产量的一半以上。1937年开始,卢作孚对旧街市进行全面改造,既是为了适应战时防空要求,又积极呼应了一种新理念西方城市美化运动对城镇空

14、间视觉美学价值的重视,同时充满了近代中国对于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空间想象,在实际功能上与卢作孚要实现的北碚“(可)游览目标是一致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1927-1949年“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中的空间实践与空间生产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行为作简要评价。(9分)19.近代欧洲社会的发展(12分)材料从公元1300年前后一直到15世纪中后叶,欧洲地力衰竭,气候变冷,暴雨频频,妨碍了农业生产,饥馑随之蔓延开来黑死病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漫延开来在整

15、个14世纪里,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其中城镇中的死亡率又要高于农村“丰饶世界”结束了,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理由是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瘟病并四处投毒流民、动乱、战争、极权,成为家常便饭。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信仰很快崩溃了。当时又有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

16、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强制对出入发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时期,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和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世纪西欧人应对黑死病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黑死病”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20.19世纪末英美关系(14分)材料1896

17、年起,英国对美国的外交旨在运用战略克制以期弱化同美国之间的地缘竞争。在白令海峡捕鱼权问题、巴拿马运河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双方相互协调、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这种“共容”给当时(大英帝国仍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社会带来的福祉,离不开极少数杰出外交家(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侯爵)或政府首脑(如美国克利夫兰总统)的斡旋,从而使英美两国从冲突螺旋的窘况中平稳退出。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英美之间的“利益共容”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双方的贸易和金融既得利益者成了改善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英国也在美西战争期间对美国表示支持美西战争爆发时,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态度不同,英国的公众舆论、国内主要报纸杂志几乎压倒性地支

18、持美国在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行动,大量政治社团向英国政府公开表示支持英美友好,媒体和公众的这些立场也为政府所接受。英美关系研究存在一种惯性思维,不妨称之为“文化解释论”偏好,即认为英美在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存在亲缘关系,一般不会倾向于兵戎相见凭借大西洋、太平洋之辽阔海域的屏障,颇具贸易大国色彩的“自由主义”美国似乎更容易与英帝国分享“相容利益”,从而有别于德国在欧陆采取的进攻型现实主义崛起路径。摘编自赵斌“利益共容”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英美、英德关系(1898-1945年)的历史镜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9世纪末对美国运用战略克制实现“利益共容”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19世纪末实现“利益共容”的影响。(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