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369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综合提升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终身为爱情而歌唱我来到福建惠安,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此时正值南国冬日,海风凛冽。三年前,我到川藏交界的康定,无意中知道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的发现及整理者是一个叫吴文季的人,原籍福建惠安。以后我就总惦记着这件事,今天终于有缘到访他的故居和墓地。抗日战争时期,吴文季一腔热血投身抗日,在武汉参加了“战时干部训练团”,后又辗转重庆,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院停课期间,为生计他应聘到驻扎在康定地区的青年军教歌。这使他有机会到民间采风。康定地处汉藏文化的交接带,既有汉文化的敦厚,又有藏文化的豪放,尤其是音乐,取杂交优势,更显个

2、性。大渡河畔有一座跑马山,那是汉藏同胞,特别是青年男女节日里跑马对歌的地方,吴文季就是在这里采得这首情歌“溜溜调”的。随着抗战胜利学校内迁,这首歌也被带回南京。先是经加工配器在学院的联欢会上演出,引起轰动。当时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就将它带到巴黎的国际音乐节,于是这首歌就走遍了世界。那是多么浓烈的爱情旋律啊,“世间溜溜的女人,任我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从西部高原吹来的清风夹着草香,裹着这歌,这情,飘过原野,洒向广袤的大地。三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就宿在康定城里。这是一座高山峡谷中的小城,抗战时曾作过西康省的省会。因地处中国内地通往西藏直至印度的咽喉要道,它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对

3、外商埠。晚饭后在街上散步,随处可见历史的遗痕。市中心修了一个休闲广场,华灯初上,喇叭里播放着康定情歌。河水穿城而过,拍打着堤岸,晚风轻扬,百姓就在广场上和着这歌的旋律、浪的节拍翩翩起舞。那坦荡的浓烈的情,我现在想来心中还咚咚作响。康定情歌已被刻在大渡河边的石碑上,已登上各种演唱会,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传遍全球,甚至被卫星送上太空。但是,很少有人问一问:它的作者是谁?当我在大渡河边惊喜地知道了这首民歌的发现、整理者时,立即就想探寻他的身世。南京解放后,吴文季于1949年5月参加解放军,先后在二野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工作,曾任男高音独唱演员,领唱过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著名的歌曲。但因为有

4、参加过“战干团”和曾到国民党部队教歌的经历,他被认为不宜在总政文工团工作,于1953年被遣送回乡。1966年他不幸病逝,时年48岁。参观完旧居,访过他的兄嫂,我坚持要去看看他的墓。村里人说,从来没有外地人来看过,路也不好走。我的心里一紧,就更想去会一会那个孤独的灵魂。因为走的人少,路两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野草,一种大朵的黄花夹在其中。我问这叫什么花,领路的村民说:“叫臭菊,到处都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我心里又是一紧,更多了一份惆怅。大家在齐人深的野草和臭菊中觅路,谁也不说话,好像回到一个洪荒的中世纪。转过一个小坡,爬上一个山坳,终于出现一座孤坟。浅浅的土堆,前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吴文

5、季之墓”,并有一行字: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自由而歌唱。我想表达一点心意,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坐在坟前,听头上的风轻轻吹过,两旁松柏肃然,世界很静。我想陪这个土堆里的人坐一会儿,他绝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远方的陌生人来与他进行心灵对话。他整理那首情歌是在1944年左右,到现在已经67年,那是他精神世界中最明媚、灿烂的时刻,他孤寂地躺在这里是从1966年开始,也已近半个世纪。他长眠后的岁月,回忆最多的一定是在康定的日子。那强壮的康巴汉子、多情的藏族姑娘,那激烈的赛马、跳舞、歌唱、狂欢的场面。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瞬。那时他才24岁啊。

6、我在墓边坐着,南国的冬天并不凋零,放眼望去,大地还是一样的葱绿。近处仍是没人深的野草和大朵的臭菊,远处有一座小山。吴文季所留资料甚少。他在总政文工团大约是有一位女友的。离京时,他的衣物、书籍,特别是一些乐谱资料还寄存在她处。但自从下放后,对方的回信就渐写渐少,最后终于音断讯绝。像早春里吹过的一缕暖风,然后又复归消失。山上的风大,不可久留,我起身下山,对地方上的朋友说:“墓碑上的那句话应改为: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有删改)1理解文中画线句“我在墓边坐着,南国的冬天并不凋零,放眼望去,大地还是一样的葱绿”的含意。答:_答案虽是冬季,但到处还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景色;暗示了作者坚信随着

7、时间的流逝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吴文季的创作的艺术价值会被光大弘扬,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其人也终会被大众认可、怀念。解析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语句在文中的含意,切记不能和“作用”题、“赏析”题混淆。应注意形象化的句子的表层之下暗含的真实意蕴,句子从表面上看是在描述冬景,实则有着作者对吴文季及其作品终被世人认可的美好愿望和信心。2文中多次提到野草、臭菊等景物,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作用。答:_答案渲染和烘托了吴文季墓地的偏僻和荒寂。从侧面表现了吴文季一生的默默无闻、质朴无华和其生命逝去后留下的孤寂、悲凉。含蓄地表现出吴文季作品艺术生命力的旺盛,抒发了对一个寂寞的歌者的缅怀和敬重。解析回答此类题目

8、,首先要概括作者着意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然后分析景物与作品中的人物的关系,最后总结作者借此表达的态度和思想情感。对于本题来说,作者借对野草、臭菊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吴文季墓地的荒寂,而野草、臭菊等也代表着渺小、朴素的生命和顽强的生命力,这也象征着吴文季的一生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3作者说吴文季是一个“终身为爱情而歌唱”的人,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终身为爱情而歌唱”是对吴文季的音乐创作和短暂、悲凉而又精神明媚的人生的概括与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吴文季的崇敬之情;“终身为爱情而歌唱”是说吴文季一生都在为歌颂爱情而进行创作,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吴文季一生没有获得爱情并且不被人们理解和追念的惋惜之情

9、。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在此基础上,分析这句话体现出的人物的品质、作者的情感等。“终身为爱情而歌唱”是对吴文季的生命及其艺术创作的概括与评价,蕴涵着作者的深厚情感。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第三、四段都是围绕康定情歌行文的,试分析这两段不同的写作角度。答:_(2)请联系吴文季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答:_答案(1)第三段写康定情歌的发现、整理、传唱过程,表现吴文季独特而敏锐的艺术灵感;第四段写康定情歌的影响及其穿越时空的价值,顺势引出对吴文季命运的发问和思考。(2)(示例一)艺术创作要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来源于大众生活,表达对生活、人生的思考,这样才

10、能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吴文季在康定教歌期间到民间采风,深入当地人民的生活,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敏感,采得了康定情歌。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因歌颂当地人豪放的爱情而独具艺术魅力,从而广泛流传。(示例二)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要有奉献精神。吴文季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一生都在为歌颂爱情等而进行创作,有着丰富的从事音乐工作的经历,这些经历是他为艺术创作奉献终生的写照。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生。解析第(1)题比较容易,考生需根据第三、四段的具体内容及上下文分析作者的写作角度。第(2)题比较有难度。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创作,表现的都是创作者对生命、社会的理解和感

11、悟。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和平时积累的知识,深入思考,联系文章内容,回答自己从人物创作实践和经历中获得的启示,语言要准确,表意要明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画师洪野施蛰存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于是他

12、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

13、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担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的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

14、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

15、物,直到死。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份而死的。在活着的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一个水上的浮沤,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选自施蛰存散文集,有删改)5文章第段写道:“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_答案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

16、;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6文中第段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答:_答案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从依据旧的理论到吸收新的艺术理论,从中西合璧的画法到完全摈弃中国画。7请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概括出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答:_答案不慕虚名,甘于寂寞,正直坦率,安于淡泊,追求自由。8结合文章内容,探究第段中“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答:_答案作者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