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44.50KB ,
资源ID:11830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30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3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本讲主要讲述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确立。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考纲要求(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主干梳理理思路理一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3)军事上: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4)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3、集制,税后余粮由自己支配。(2)工业: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意义(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取消。2表现(1)工业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

4、计划经济。(3)农业建设: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3评价(1)成就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想一想1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5、了吗?提示:否。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3试图示新经济政策。提示: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哪些?提示:(1)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5斯大林体制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吗?提示:否。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

6、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6“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提示:否。“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世界尤其是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教材补遗拓视野苏联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及原因(1)不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没有阶级分化,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阶级分化。(2)原因社会

7、制度不同。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历史进程不同。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苏联工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薄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考点探究释难点探究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史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

8、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史料二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政策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成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苏联简史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9、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问题:根据以上史料分析,新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史料导读(1)根据史料一第二句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根据史料一第三句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施的。根据史料一第四句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2)史料二第一段表明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反映了流通领域的变革,市场在发挥作用。第二段表明过渡方式的变化。探究一答案(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以公有制为主导,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3)属于过

10、渡性政策。史论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1)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探究二“斯大林模式”史料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斯大林认为由于具有较高

11、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会尽其所能地劳动,所以,社会就应该淡化劳动者之间劳动成果的不同,不需要严格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配消费品,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平等。所以这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就演变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差额极小的份额分配,也就是按人分配。摘编自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及教训问题:根据史料,指出苏联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史料导读史料反映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斯大林提出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反映了人民希望社会公平、正义的愿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过分强调平均分配,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

12、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据此回答“目的”和“影响”即可。探究二答案目的: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影响:积极性:该制度体现了人民希望社会公平、正义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消极性:该制度过分强调平等,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史论总结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1)特点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影响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

1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考向研习悟考技考向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目的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

14、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食物配给制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评价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符合俄国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针对训练(2020四川高考模拟)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

15、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意在(C)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解析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等信息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强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相对德国经济更加落后,在经济落后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社会主义革命更容易取得成功,说明列宁对俄国国情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意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C项正确;材料内容阐述俄国社会

16、主义革命的合理性,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18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已经胜利,D项错误。真题研析立标杆试一试视角1(史料实证)新经济政策初期的实践1(2020江苏高考19)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C)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解析从“1921至1922年

17、”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视角2(史料实证)农业集体化的基础2(2020山东高考13)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C)方式时间手播(%)马拉

18、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解析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项;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排除B项;材料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项排除。视角3(历史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3

19、(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B)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解析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1918年夏到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故C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

20、故D项错误。视角4(历史解释)苏联工业化的成就4(2016全国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B)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计划经济,不会发生经济危机,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

21、“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C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D项错误。【考情分析】1重点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苏联工业化成就等知识点。2着重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备考方略】1全面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影

22、响。2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成就,评价其影响。做一做1(2021辽宁沈阳质检)苏维埃政权成立的初期,列宁急切期待着欧洲先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然而,欧洲革命形势并没有像列宁所期待的那样发展。这意味着苏俄必须“单干”,即单独在一个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国突破”对后来苏联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具有(A)A封闭或半封闭的烙印B“加速发展战略”的经济思想C全面备战体制的特点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解析“单独在一个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压和围堵,不得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使后来的苏联模式具有封闭或半封闭的烙印,故答案为A项;“加速发展战略”是由

23、于苏联的经济水平落后,排除B项;后来的苏联模式没有体现出全面备战的特点,也没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排除C、D项。2(2020河南南阳期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为此苏联实行(D)A工业化方针B固定粮食税C农场租赁制D农业集体化解析 “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体现了苏联要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变革,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允许私

24、营经济存在,不符合题意,排除。3(2021山东滨州模拟)“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希特勒微笑地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材料从侧面反映苏联(B)A战时共产主义成效显著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D二战后的改革成就辉煌解析根据“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可以看出,苏联在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故材料反映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弊端,排除C项;此时还处于二战时期,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