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地理试题(文科)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第1页至第5页,共30小题,第卷为第5页至第6页,共两大题。请将第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1-2题。1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递减B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C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
2、次增大D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地形为基础C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D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35题。3. 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 降水多 B. 风力大 C.日照强 D. 气温高4.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
3、民居的特点是A. 高大、屋顶尖、窗大 B. 低矮、屋顶缓、窗大C. 高大、屋顶尖、窗小 D. 低矮、屋顶缓、窗小5. 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 渔业 B. 林业 C.种植业 D. 牧业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6-7问题:6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平坦肥沃的平原 B.山麓和丘陵地带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7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
4、地区D.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8-9题。8.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B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C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D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9.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a-b-c Bb-c-a C
5、 b- a-c D. c- a-b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0-12题。10.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1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1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
6、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1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1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15-17题。15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
7、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6.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17.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下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地表起伏大,地表侵蚀,植被覆盖差B植被覆盖差,地表起伏大,地表侵蚀C地表起伏大,植被覆盖差,地表侵蚀D地表侵蚀,地表起伏大,植被覆盖差19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
8、洪涝灾害,原因是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 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20-21题2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1.红色荒漠”
9、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22-23题。22.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23.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24.图四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BC D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25-26题。25该流域开发过程
10、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6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中分别对应的是A、 B、 C、 D、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27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汛期长,发电时间长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28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影响可信的是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入海水量增加,三角洲面积变大C海浪侵蚀相对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7
11、5.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经过9年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据此回答29-30题。29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太阳能水能石油天然气A B C D30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包括该河为内流河,向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 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A BC 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31.读图16,填表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24分):(1):比较、两地的区域差异所属自然区主要地形单元名称主要地质作用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主要的农业类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32.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
12、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l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共16分)(1)分别指出罗讷河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6分)(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l。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0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A防洪、B改善水质、C发电、D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E旅游 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2016.10)地理试题答案参考答案12345678910ADBDABCCDD11121314151617181920ACBABCDDBC21222324252627282930ACBACCACCA31.所属自然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主要地形单元名称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主要地质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河流主要补给类型高山上的冰雪融水雨水主要的农业类型绿洲农业(或畜牧业)种植业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2. (1)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 A D A C D( 填写顺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