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
2、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
3、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精准治理、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
4、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
5、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D.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
6、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十月,各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事实上,“
7、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们会更加注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等等。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形势的一部分,那么从
8、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材料二:(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
9、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时间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尤其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不断遭遇“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同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
10、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4. 下列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其所在的学校类别如何,“就业”都是毕业生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这毫无疑问。B. 选择“考研”“创业”“出国”等的比例不高说明“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C. 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心态各异,有些毕业生主动选择“慢就业”体现了其就业理念上的成熟。D. 某种程度上“慢就业”有其进步性,因为这种方式带给了毕业生自由多元化的选择空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
11、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而是在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客观形势下毕业生的无奈之举。B. 一些媒体重新包装“慢就业”和“待定族”这样的概念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C. 承受“慢就业”压力的各方,既有迷茫的毕业生,也有所有学生的家庭,还有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D. 毕业生和有关部门会不会以“慢就业”为借口放弃努力和积极行动,这是质疑“慢就业”者最关心的。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针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文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叫头叫头,是剡剧界的行话,也就是起调。
12、一声“妹妹啊”,曲调婉转,情意缠绵,那是李兰芬“李派”的叫头,风靡剡剧界已半个多世纪。李兰芬台上演的是小生,风流倜傥,台下却是非常内向的人。早在解放前,就有小报一直关注她。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她与搭档杨素娟因为一个男人闹掰了,结果各换了搭档,不再同台演出。不久解放了,小报记者转行的转行,镇压的镇压,出逃的出逃,这事也就湮没无闻。“文革”中她们都被打倒,受尽折磨。也曾有人让她揭发杨素娟,她只字未吐。可是杨素娟还是死了,死得很惨烈,喝药水自杀,煎熬三天,死不了,后又从阳台跳下,才算闭了眼。“文革”后,众姐妹纷纷复出。独有李兰芬闭门谢客,不再上台。她独居一院,莳花弄草,颐养精神。院中有一株梅花,每当最
13、冷之时,幽然开放。尤其是雪夜,暗香浮动,清冽动人。李兰芬提灯绕行三圈,轻声哼唱妹妹啊!她在等一个人。不出半年,这个人果然来了。她不是别人,正是杨素娟的女儿杨小娟。今年是杨素娟辞世十周年,杨小娟正在筹办一场母亲的纪念演出。她想请李阿姨出山,压轴演出她们的代表作梁祝楼台会。可是李阿姨已经封箱,她怕不答应,所以特地前来拜访。李兰芬一口答应。她告诉杨小娟,这一声叫头“妹妹啊”,就来自她的母亲。杨素娟当年有“刘剧西施”之称,李兰芬初入梨园,几次出了差错,都亏得杨素娟及时补台,生活中也是情同姐妹。后来二人搭档出演梁祝,本来只是念两声“妹妹”,而李兰芬偏是入戏极快也极深,情不能自已,脱口而出,添唱了“妹妹啊
14、”这个叫头。从此,成了“李派”的标志性起调。演出当晚,李兰芬早早来到剧院,在后台“默戏”。搭戏的杨小娟就坐在她旁边,她怔怔地看着,说:你多像你妈!说得杨小娟眼睛一酸。楼台会的戏很热烈,李兰芬一出场就博得了满堂彩。“妹妹啊”一声叫头,深情款款,让戏迷们过足了瘾。虽然有点老胳膊老腿,但是,演着演着,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李兰芬恍惚觉得是与杨素娟演对手戏。那时候,杨素娟也是这般模样,俊俏可人,惹人喜爱。本来,她们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可是一个记者走进了她们的生活。他先是围着自己转,她总是淡淡的,一起出去,也拉上杨素娟。结果,一路上,她没说几句话,全是杨素娟咯咯的笑声。她对这个油头粉脸的人没好感。可是,她不放
15、心杨素娟,怕她遇人不淑;几次劝说无果,然后就是彼此的害怕见面和见面后的无语那一年黄昏,她听到了杨素娟惨死的消息,一口血涌了上来。“金鸡啼破三更梦,狂风吹折千叶莲”戏已经演到高潮。她已多年没演戏,这会儿越演越烈,感觉浑身发热。杨小娟分明是杨素娟。素娟啊素娟,她眼睛发呆,心痛如绞。当年给她和杨素娟平反时,她只提了一个要求,冤有头债有主,是谁诬陷杨素娟了?当她知道果然是他时,沉默了。“只道苍天佑良朋,满怀悲愤无处诉”她一口血真吐了出来。杨小娟没在意,因为戏演到这时,是有个吐血的动作。台下鸦雀无声,也没在意,反觉得李兰芬作为老艺术家,果然不同凡响,演得跟真的似的。当嗓子卡住,又吐了两次时,杨小娟意识到
16、出事了。终于,李兰芬软倒在了舞台上,幕布匆匆拉上。李兰芬被紧急送到了医院。“李阿姨你没事吧?好些没有?”李兰芬拉着杨小娟的手,轻轻地说:“小娟,对不起,我演砸了!”“没有,你太投入了,观众都掉泪了!”实际上,这也是李兰芬的告别演出。从此,她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只能对着院中的那株梅花,默默吟唱。而关于那口真血,一时传遍了全城。她缠绵病榻,经常梦见杨素娟,是解放前的杨素娟,穿着旗袍,款款向她走来杨小娟来看她,她屏退左右,喘着气,终于把真相告诉了她出卖她母亲的正是她的生父,也就是那个油头粉脸的记者。“本来,我想永远烂在肚子里,可这对你妈不公”临终之时,身边的人看到她的嘴一翕一张,仿佛在唱“妹妹啊”(取
17、自岑燮钧同名小说,有改编)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兰芬自从与杨素娟分道扬镳后,便低调做人,闭门谢客,不再上台演出,颇有俞伯牙因钟子期死而摔琴不弹的旷寞悲凉,让人读来唏嘘感伤。B. 小说中两次写到李兰芬对着梅花低回吟唱,作者别具匠心地安排这一场景,除暗寓李兰芬的梨园情结外,也幽婉地表达了她对昔日搭档的深切怀念。C. 李兰芬一直在等一个人,这暗示着她始终在关心着杨素娟及其后人的情况,而她的等待也是为了能够见到杨素娟的女儿,从而慰藉自己几十年的牵挂。D. 小说以“叫头”为线索,串联起一对舞台姐妹花的爱怨忧欢,梅花、吐血、戏文等细节前后呼应,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
18、巧。8. 作品中李兰芬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9. 作品是怎样叙述李杨二人恩怨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镳,字仲驭,金坛人。父秦峙,云南布政使。镳举乡试第一,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税芜湖。忧归,服阕,授南京礼部主事。极论内臣言官二事:“每读邸报,半属内侍温纶。自今锻炼臣子,委亵天言,祗徇中贵之心,臣不知何所极也。言官言出祸随,黄道周诸臣荐贤不效,而刘宗周等勿获进;华允诚诸臣驱奸无济,而姚希孟等皆蒙谴。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
19、。”帝怒斥为民,镳由是名闻天下。初,镳世父尚书应秋、叔父御史维持,以附魏忠贤并罹逆案,镳耻之。通籍后,即交东林,矫矫树名节。及被放,与宣城沈寿民读书茅山,廷臣多论荐之。十五年起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所倚。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福王立于南京。马士英既逐吕大器,以镳及雷演祚曾立潞王议,因言镳、演祚等皆私党,请悉置于理,遂令逮治。而士英劾镳从弟钟从逆,并及镳。钟亦逮治。阮大铖居金陵时,诸生顾杲等出留都防乱公揭讨之,主之者镳也,大铖以故恨镳。镳狱急,属御史陈丹衷求解于士英,为缉事者所获,丹衷出为长沙知州。于是察处御史罗万爵希大铖指,上疏痛诋镳。而光禄卿祁逢吉,镳同邑
20、人,见人辄詈镳,遂得为户部侍郎。亡何,左良玉称兵檄讨士英罪,言引用大铖,构陷镳、演祚,锻炼周内。士英、大铖益怒。大铖谓镳实召良玉兵,王乃赐镳、演祚自尽,钟弃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二)【注】邸报: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温纶:皇帝诏令的敬称。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B.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C.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
21、D.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B.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C. 通籍:将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片挂在官门外,经核对可以进出官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D. 从弟:一种称谓,也称堂弟。是同祖的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自己的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镳大胆直言,因此获罪。他在任南京礼部主事时,上书言及朝中弊端,惹怒皇帝,被斥退为民。B. 周
22、镳虽好名节,但做事不谨慎。当初其世父、叔父因依附魏忠贤获罪,他自己涉案其中被流放。C. 周镳命途多舛,屡遭攻讦。他因从弟被马士英弹劾而受到牵连,罗万爵、祁逢吉对他也皆有恶语。D. 周镳因左良玉兴兵而遭杀身之祸。左良玉的言行激怒了马士英、阮大铖,最终周镳被赐死。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
23、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不自由:情不自禁。14.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烘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B. 颔联承上碧山芳草之景物,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C
24、. 尾联中“千首诗轻万户侯”一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千首诗”与“万户侯”作对比,突出前者轻,而后者重,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D.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描写碧山芳草,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离思别恨;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解释。(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
25、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3)杜甫登高中“ _,_”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行为方面去分析,动物尽可能_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动物为什么又要_大量能量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息息相关。而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
26、美国科学家则认为,游戏其实是一种_很强的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因而对幼小动物和成年动物来说,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创造性、想象力、_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动物的游戏行为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节俭消耗效仿性多姿多彩B. 节省消耗实践性丰富多彩C. 节俭消费实
27、践性多姿多彩D. 节省消费效仿性丰富多彩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B. 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C. 而“自我娱乐”正是其天性的表现,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D. 正像“自我娱乐”是其天性的表现一样,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也是动物的天性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游戏为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巧妙地把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结合起来。
28、B. 游戏给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把它们自身各种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C. 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用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D.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_?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不过有人警告说,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科学家指出,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
29、清洁。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21.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在火灾扑救中牺牲。假如他们被推荐参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这个英雄群体写一段推荐词,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不超过90个字。四、写作(60分)22.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暑假快到了,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
30、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社会治理内嵌于
31、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
32、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精准治理、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
33、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B. 新
34、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D.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
35、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新
36、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属于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为“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不存在因果关系。“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是新兴社会阶层的特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原文为“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37、A.“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表述不全,根据原文“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可知,“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条件除句中的一条外,还有“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38、”。D.“就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前一分句是假设条件,后一分句是肯定的结果,不合逻辑,可以改为“也许能使”。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十月,各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事实上,“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
39、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们会更加注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等等。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形势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
40、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材料二:(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
41、一段时间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尤其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不断遭遇“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同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
42、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4. 下列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其所在的学校类别如何,“就业”都是毕业生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这毫无疑问。B. 选择“考研”“创业”“出国”等的比例不高说明“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C. 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心态各异,有些毕业生主动选择“慢就业”体现了其就业理念上的成熟。D. 某种程度上“慢就业”有其进步性,因为这种方式带给了毕业生自由多元化的选择空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而是在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客观形势下
43、毕业生的无奈之举。B. 一些媒体重新包装“慢就业”和“待定族”这样的概念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C. 承受“慢就业”压力的各方,既有迷茫的毕业生,也有所有学生的家庭,还有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D. 毕业生和有关部门会不会以“慢就业”为借口放弃努力和积极行动,这是质疑“慢就业”者最关心的。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针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文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答案】4. B 5. D 6. 人民日报立足于扭转人们对“慢就业”的看法,肯定其客观可行性,认为“慢就业”可以给高校和毕业生都“松绑”。新华社立足于批判媒体用“慢就业”一类新词麻痹社会的做法,认为提倡这种观念
44、于事无补,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错误,选项妄加推论,从材料一中“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来看,“慢就业”对部分人来说是最佳选择。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错误,选项扩大范围,以偏概全,文章是说“不是部分大学生的主动选择”。B.“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有误,选项夸大事实,材料三中说的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心”,这只是假设。C.“所有学生的家
45、庭”有误,选项概括不当,材料三中说的是“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可见不是所有家庭都会有收入压力。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是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三发问,故应到这两则材料中寻找答案。先看材料一,这是人民日报的观点,从文中来看,“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客、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由此可知,人民日报立足于
46、扭转人们“慢就业”的看法,肯定其客观可行性,认为“慢就业”可以给高校和毕业生都“松绑”。再看材料三,这是新华社的观点,“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由此可知,新华社立足于批判媒体用“慢就业”一类新词麻痹社会的做法,认为提倡这种观念于事无补,有关部门
47、应该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叫头叫头,是剡剧界的行话,也就是起调。一声“妹妹啊”,曲调婉转,情意缠绵,那是李兰芬“李派”的叫头,风靡剡剧界已半个多世纪。李兰芬台上演的是小生,风流倜傥,台下却是非常内向的人。早在解放前,就有小报一直关注她。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她与搭档杨素娟因为一个男人闹掰了,结果各换了搭档,不再同台演出。不久解放了,小报记者转行的转行,镇压的镇压,出逃的出逃,这事也就湮没无闻。“文革”中她们都被打倒,受尽折磨。也曾有人让她揭发杨素娟,她只字未吐。可是杨素娟还是死了,死得很惨烈,喝药水自杀,煎熬三天,死不了,
48、后又从阳台跳下,才算闭了眼。“文革”后,众姐妹纷纷复出。独有李兰芬闭门谢客,不再上台。她独居一院,莳花弄草,颐养精神。院中有一株梅花,每当最冷之时,幽然开放。尤其是雪夜,暗香浮动,清冽动人。李兰芬提灯绕行三圈,轻声哼唱妹妹啊!她在等一个人。不出半年,这个人果然来了。她不是别人,正是杨素娟的女儿杨小娟。今年是杨素娟辞世十周年,杨小娟正在筹办一场母亲的纪念演出。她想请李阿姨出山,压轴演出她们的代表作梁祝楼台会。可是李阿姨已经封箱,她怕不答应,所以特地前来拜访。李兰芬一口答应。她告诉杨小娟,这一声叫头“妹妹啊”,就来自她的母亲。杨素娟当年有“刘剧西施”之称,李兰芬初入梨园,几次出了差错,都亏得杨素娟
49、及时补台,生活中也是情同姐妹。后来二人搭档出演梁祝,本来只是念两声“妹妹”,而李兰芬偏是入戏极快也极深,情不能自已,脱口而出,添唱了“妹妹啊”这个叫头。从此,成了“李派”的标志性起调。演出当晚,李兰芬早早来到剧院,在后台“默戏”。搭戏的杨小娟就坐在她旁边,她怔怔地看着,说:你多像你妈!说得杨小娟眼睛一酸。楼台会的戏很热烈,李兰芬一出场就博得了满堂彩。“妹妹啊”一声叫头,深情款款,让戏迷们过足了瘾。虽然有点老胳膊老腿,但是,演着演着,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李兰芬恍惚觉得是与杨素娟演对手戏。那时候,杨素娟也是这般模样,俊俏可人,惹人喜爱。本来,她们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可是一个记者走进了她们的生活。他先是
50、围着自己转,她总是淡淡的,一起出去,也拉上杨素娟。结果,一路上,她没说几句话,全是杨素娟咯咯的笑声。她对这个油头粉脸的人没好感。可是,她不放心杨素娟,怕她遇人不淑;几次劝说无果,然后就是彼此的害怕见面和见面后的无语那一年黄昏,她听到了杨素娟惨死的消息,一口血涌了上来。“金鸡啼破三更梦,狂风吹折千叶莲”戏已经演到高潮。她已多年没演戏,这会儿越演越烈,感觉浑身发热。杨小娟分明是杨素娟。素娟啊素娟,她眼睛发呆,心痛如绞。当年给她和杨素娟平反时,她只提了一个要求,冤有头债有主,是谁诬陷杨素娟了?当她知道果然是他时,沉默了。“只道苍天佑良朋,满怀悲愤无处诉”她一口血真吐了出来。杨小娟没在意,因为戏演到这
51、时,是有个吐血的动作。台下鸦雀无声,也没在意,反觉得李兰芬作为老艺术家,果然不同凡响,演得跟真的似的。当嗓子卡住,又吐了两次时,杨小娟意识到出事了。终于,李兰芬软倒在了舞台上,幕布匆匆拉上。李兰芬被紧急送到了医院。“李阿姨你没事吧?好些没有?”李兰芬拉着杨小娟的手,轻轻地说:“小娟,对不起,我演砸了!”“没有,你太投入了,观众都掉泪了!”实际上,这也是李兰芬的告别演出。从此,她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只能对着院中的那株梅花,默默吟唱。而关于那口真血,一时传遍了全城。她缠绵病榻,经常梦见杨素娟,是解放前的杨素娟,穿着旗袍,款款向她走来杨小娟来看她,她屏退左右,喘着气,终于把真相告诉了她出卖她母亲的正是
52、她的生父,也就是那个油头粉脸的记者。“本来,我想永远烂在肚子里,可这对你妈不公”临终之时,身边的人看到她的嘴一翕一张,仿佛在唱“妹妹啊”(取自岑燮钧同名小说,有改编)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兰芬自从与杨素娟分道扬镳后,便低调做人,闭门谢客,不再上台演出,颇有俞伯牙因钟子期死而摔琴不弹的旷寞悲凉,让人读来唏嘘感伤。B. 小说中两次写到李兰芬对着梅花低回吟唱,作者别具匠心地安排这一场景,除暗寓李兰芬的梨园情结外,也幽婉地表达了她对昔日搭档的深切怀念。C. 李兰芬一直在等一个人,这暗示着她始终在关心着杨素娟及其后人情况,而她的等待也是为了能够见到杨素娟的女儿
53、,从而慰藉自己几十年的牵挂。D. 小说以“叫头”为线索,串联起一对舞台姐妹花的爱怨忧欢,梅花、吐血、戏文等细节前后呼应,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8. 作品中李兰芬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9. 作品是怎样叙述李杨二人的恩怨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A 8. 倾心艺术,能够创新。她演出时投入感情,而且自创一调。知恩知德,情笃意深。她对搭档心怀感念,而且一生都视如己命。眼光敏锐,善于识人。她早就发觉记者内心卑鄙,而且几十年后得到了印证。内向敏感,意气刚烈。她意识到好友对记者的好感,隐忧在心,在无法劝说的情况下,两人决裂,几十年后坚持追问,了解了真相。 9. 以“叫头”串联
54、,使叙事更加集中。层层设悬,引发读者阅读兴趣。顺叙与插叙相结合,使文章时空交错,充满情致。人物自叙与作者旁述相结合,使叙述更加灵活。幻觉与现实交映,更利于情节的发展。【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时序错乱,“闭门谢客,不再上台演出”是“文革后”“文革后,众姐妹纷纷复出。独有李兰芬闭门谢客,不再上台”。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依据“一声妹妹啊,曲调婉转,情意缠绵,那是李兰芬李派的叫头,风靡剡剧界已半个多世纪”“本来只是念两声妹妹,而李兰芬偏是入戏极快也极深,情不能自已,脱口而出,添唱了妹妹啊这个叫头。从此,成了李派的标志性起
55、调”“演出当晚,李兰芬早早来到剧院,在后台默戏”等内容可见,李兰芬对待演出非常严谨,演出时投入感情,而且自创一调。这说明她是一个倾心艺术,能够创新的人。依据“杨素娟当年有刘剧西施之称,李兰芬初入梨园,几次出了差错,都亏得杨素娟及时补台,生活中也是情同姐妹”“可是,她不放心杨素娟,怕她遇人不淑”“当年给她和杨素娟平反时,她只提了一个要求,冤有头债有主,是谁诬陷杨素娟了?当她知道果然是他时,沉默了”“本来,我想永远烂在肚子里,可这对你妈不公”“临终之时,身边的人看到她的嘴一翕一张,仿佛在唱妹妹啊”可见,李兰芬永远记得杨素娟的恩情,将其视为姐妹,至死不忘。这说明她是一个知恩知德,情笃意深的人。依据“
56、她对这个油头粉脸的人没好感。可是,她不放心杨素娟,怕她遇人不淑”“杨小娟来看她,她屏退左右,喘着气,终于把真相告诉了她出卖她母亲的正是她的生父,也就是那个油头粉脸的记者”可见,李兰芬早就发觉记者内心卑鄙,而且几十年后得到了印证。这说明她是一个眼光敏锐,善于识人。依据“李兰芬台下却是非常内向的人”“他先是围着自己转,她总是淡淡的,一起出去,也拉上杨素娟。结果,一路上,她没说几句话,全是杨素娟咯咯的笑声”“几次劝说无果,然后就是彼此的害怕见面和见面后的无语”“当年给她和杨素娟平反时,她只提了一个要求,冤有头债有主,是谁诬陷杨素娟了?当她知道果然是他时,沉默了”可见,当李兰芬意识到好友对记者的好感,
57、隐忧在心,在无法劝说的情况下,两人决裂,几十年后坚持追问,了解了真相。这说明她是一个内向敏感,意气刚烈的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叙述特点及效果的能力。从结构上来看,“一声妹妹啊,曲调婉转,情意缠绵,那是李兰芬李派的叫头,风靡剡剧界已半个多世纪”“李兰芬一口答应。她告诉杨小娟,这一声叫头妹妹啊,就来自她的母亲”“而李兰芬偏是入戏极快也极深,情不能自已,脱口而出,添唱了妹妹啊这个叫头。从此,成了李派的标志性起调”“妹妹啊一声叫头,深情款款,让戏迷们过足了瘾。虽然有点老胳膊老腿,但是,演着演着,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临终之时,身边的人看到她的嘴一翕一张,仿佛在唱妹妹啊”,小说以“叫头”为线索,
58、围绕“叫头”来叙述两人恩怨,使叙事更加集中。从行文思路看,一开始提出“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她与搭档杨素娟因为一个男人闹掰了”,后来“也曾有人让她揭发杨素娟,她只字未吐”,再到“她在等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素娟的女儿杨小娟”,悬念重重,引起读者兴趣。从写作技巧上来看,文章的叙述方式很有特点,从与杨小娟搭档唱戏开始,作者开始在顺叙中加入“演着演着,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李兰芬恍惚觉得是与杨素娟演对手戏”的幻觉,和“那时候,杨素娟也是这般模样,俊俏可人”的回忆,将顺序与插叙相结合,幻觉与现实相交织,让文章产生时空交错、情节紧凑的特点;并且时而是作者第三者旁观者叙述,时而让李兰芳自己叙述和感受,讲述方式
59、更灵活,情感表达也更为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镳,字仲驭,金坛人。父秦峙,云南布政使。镳举乡试第一,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税芜湖。忧归,服阕,授南京礼部主事。极论内臣言官二事:“每读邸报,半属内侍温纶。自今锻炼臣子,委亵天言,祗徇中贵之心,臣不知何所极也。言官言出祸随,黄道周诸臣荐贤不效,而刘宗周等勿获进;华允诚诸臣驱奸无济,而姚希孟等皆蒙谴。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帝怒斥为民,镳由是名闻天下。初,镳世父尚书应秋、叔父御史维持,以附魏忠贤并罹逆案,镳耻之
60、。通籍后,即交东林,矫矫树名节。及被放,与宣城沈寿民读书茅山,廷臣多论荐之。十五年起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所倚。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福王立于南京。马士英既逐吕大器,以镳及雷演祚曾立潞王议,因言镳、演祚等皆私党,请悉置于理,遂令逮治。而士英劾镳从弟钟从逆,并及镳。钟亦逮治。阮大铖居金陵时,诸生顾杲等出留都防乱公揭讨之,主之者镳也,大铖以故恨镳。镳狱急,属御史陈丹衷求解于士英,为缉事者所获,丹衷出为长沙知州。于是察处御史罗万爵希大铖指,上疏痛诋镳。而光禄卿祁逢吉,镳同邑人,见人辄詈镳,遂得为户部侍郎。亡何,左良玉称兵檄讨士英罪,言引用大铖,构陷镳、演祚,锻炼周
61、内。士英、大铖益怒。大铖谓镳实召良玉兵,王乃赐镳、演祚自尽,钟弃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二)【注】邸报: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温纶:皇帝诏令的敬称。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B.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C.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D. 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11. 下
6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B.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C. 通籍:将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片挂在官门外,经核对可以进出官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D. 从弟:一种称谓,也称堂弟。是同祖的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自己的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镳大胆直言,因此获罪。他在任南京礼部主事时,上书言及朝中弊端,惹怒皇帝,被斥退为民。B. 周镳虽好名节,但做事不谨慎。当初其世父、叔父因依附魏忠贤获罪,他自己涉案其中被流放。C. 周镳
63、命途多舛,屡遭攻讦。他因从弟被马士英弹劾而受到牵连,罗万爵、祁逢吉对他也皆有恶语。D. 周镳因左良玉兴兵而遭杀身之祸。左良玉的言行激怒了马士英、阮大铖,最终周镳被赐死。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然而周镳做人喜好名声,很爱掩饰作假,给事中韩如愈上疏(奏章)给他定罪,周镳被罢免回家。(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
64、的能力。本句译为:常常奉行严肃告谕,大多都是直言进谏的大臣被密告。从此背弃忠良之人,助成奸佞小人,只是让奸人之计得逞畅快,我更不知这样下去的恶果怎样。本题中,“每奉严谕”与“率皆直臣封章”都是谓语,主语省略,应单独成句,排除AD;“播弃忠良”“奖成宵小”句式一致,应在“忠良”这一宾语后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服阕: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错误。服阕:守丧期满。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他自己涉案其中被流故”错误,由“镳耻之。通籍后,即交东林,矫矫树名节。及被放,与宣城沈寿民读书茅山,廷臣多论荐之”可知,并非涉案其中
65、被流放。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然”,然而;“饰伪”,掩饰作假;“疏”,上疏;“罢归”,被罢免回家。(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在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参考译文:周镳,字仲驭,是金坛人。父亲周秦峙,是云南布政使。周镳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崇祯元年成为进士,被授任为南京户部主事,在芜湖征税。因丧事回家,服丧期满,被授任南京礼部主事。极力论说宦官、言官二事:“每次阅读邸报,大半是内侍代为发布的皇帝诏令。如今酷吏故意加罪于大臣,亵渎皇上言论,恭敬顺从宦官
66、的心思,我不知这样下去恶果怎样。言官言论说出来就有祸患相随,黄道周众大臣举荐贤才不成功,而刘宗周等人不能得以进用;华允诚众臣驱除奸佞没有成功,而姚希孟等人都蒙受贬谪。常常奉行严肃告谕,大多都是直言进谏的大臣被密告。从此背弃忠良之人,助成奸佞小人,只是让奸人之计得逞畅快,我更不知这样下去的恶果怎样。”皇帝很生气,把周镳斥退为民,周镳因此而在天下闻名。当初,周镳的伯父尚书周应秋、叔父御史周维持,因为依附魏忠贤一同遭受叛逆案,周镳以此为耻。他做官后,就结交东林党,树立了很高的名节。等到他被流放,和宣城沈寿民在茅山读书,朝廷大臣大多谈论推荐他。十五年起任礼部主事,进升为郎中,受吏部尚书郑三俊倚重。然而
67、周镳做人喜好名声,很爱掩饰作假,给事中韩如愈上疏(奏章)给他定罪,周镳被罢免回家。福王在南京称王。马士英已经追随吕大器,因为周镳以及雷演祚曾经有拥立潞王的议论,于是说周镳、雷演祚都是潞王的私党,请求全都交付法官,令人逮捕论罪。而马士英弹劾周镳的堂弟周钟随从为乱,并涉及周镳。周钟也被逮捕论罪。阮大铖在金陵的时候,儒生顾杲等人出留都防乱公揭声讨他,主办的人是周镳,阮大铖因此痛恨周镳。周镳的案件紧急,嘱咐御史陈丹衷向马士英请求解救,被搜捕的人抓获,陈丹衷被调职出京任长沙知州。在这种情况下察处御史罗万爵迎合阮大铖的意旨,呈上奏章极力诋毁周镳。而光禄卿祁逢吉是周镳的同乡人,看到人就责骂周镳,于是得以当了
68、户部侍郎。没多久,左良玉举兵征讨马士英的罪行,檄文中引用了阮大铖罗织罪名陷害周镳雷演祚,故意加罪于周内等事件。马士英、阮大铖更加愤怒。阮大铖称实际上是周镳召来的左良玉的军队,福王于是赐周镳、雷演祚自尽,对周钟在闹市中执行死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
69、,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不自由:情不自禁。14.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烘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B. 颔联承上碧山芳草之景物,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C. 尾联中“千首诗轻万户侯”一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千首诗”与“万户侯”作对比,突出前者轻,而后者重,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D.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描写碧山芳
70、草,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诗歌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杜牧以目不见睫喻指张祜不被人赏识,又称张祜诗艺高妙,有道在身,无须他求,写出了对张祜的同情与安慰,更表达了赞赏之意;诗人称颂张祜清高豁达无人能及,以上千首诗篇蔑视权贵利禄,表达了诗人对其无限的推崇与敬仰之心。【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错误。本句写出了张祜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科举封侯的不屑,从而表
71、达了自己对张祜这种清高豁达精神的盛赞和敬重。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及后四句把握全诗情感。三、四句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五、六两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写出了对张祜的同情与安慰,更表达了赞赏之意。七、八句就此更作
72、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解释。(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3)杜甫登高中“ _,_”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73、【答案】 . 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 半壁见海日 . 空中闻天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壁”“啸”“渚”“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行为方面去分析,动物尽可能_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动物为什么又要_大量能量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息
74、息相关。而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美国科学家则认为,游戏其实是一种_很强的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因而对幼小动物和成年动物来说,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创造性、想象力、_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动物的游戏行为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节俭消耗
75、效仿性多姿多彩B. 节省消耗实践性丰富多彩C. 节俭消费实践性多姿多彩D. 节省消费效仿性丰富多彩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B. 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C. 而“自我娱乐”正是其天性的表现,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D. 正像“自我娱乐”是其天性的表现一样,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也是动物的天性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游戏为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巧
76、妙地把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结合起来。B. 游戏给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把它们自身各种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C. 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用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D.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节俭”,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省”,指把可以不耗费的减省下来。此处后面有“能量”一词,不能选择“节俭”应选“节省”
77、。第二空,“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消费”,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此处说的是动物,应使用“消耗”。第三空,“效仿性”,指的是模仿。“实践性”,指的是参与。此处后面有“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说明动物游戏不仅仅是“模仿”,应使用“实践性”。第四空,“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此处是说“通信方式”的形式之多,应该使用“丰富多彩”。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前面说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后
78、面应是对“自我娱乐”的解说,D项解说重心转移,转移到“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方面,这是动物的天性,而不是“动物游戏”“自我娱乐”,排除D项。A、B两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自我娱乐”只是天性表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这就排除A、B两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问题:一是“对动物提供了”搭配不当,属于介词搭配不当,“对”应改成“为”“给”“向”,这就排除C项。二是“能巧妙她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语序不当,“巧妙”应该修饰“结合”,应放在“结合”前
79、面,即“巧妙地结合”,这就排除A、B两项。三是“各种自身”语序不当,应为“自身各种”,排除C项。故选D。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_?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不过有人警告说,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科学家指出,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答案】 . 下一个能源霸主是什么(或“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 . 这种能源可不算清洁 . 应该发展核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
80、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第一处,前面说“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
81、时代已渐近黄昏”,而后面又列出一些新的能源,故此处应是问下一种能源是什么;第二处,前面是环保人士建议的“清洁能源”,接着“有人警告说”,根据后面警告的内容“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前面列出的这些能源并不清洁;第三处,根据后面“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句话,可见科学家的建议是发展核能。【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
82、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比如本题中,可以依据前后的句子来推断横线上的内容。21.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在火灾扑救中牺牲。假如他们被推荐参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这个英雄群体写一段推荐词,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不超过90个字。【答案】“大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30名勇士面对森林烈焰义无反顾,危急关头蹈入火海,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英雄的身躯倒在了他们至爱的土地上化成凉山不朽的高峰,木里苍翠,千秋长青。【解析】【详解】此
83、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要求写推荐词,答题时首先注意格式和内容的要求,要对人物品质进行概括,再结合事例分析其精神品质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看法,答题时还要注意特殊的要求,如此题要求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概括事迹和评价时注意“感动”,还要注意“使用比喻修辞,不超过90个字”。四、写作(60分)22. 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暑假快到了,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
84、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来场贴近社会的旅行异国风采,都市魅力,自然圣地,古城探幽一次积极的旅程,势必能开拓眼界与胸怀,拥抱不一样的世界,但在高三即将升往大学之际,窃以为,无论去何处,都应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于开拓眼界,也在于沉淀自我。一次领略繁华都市的旅行,或许能丰富阅历,沉醉于荣华的狂欢之中,但在这盛宴般的旅程中,内心会感到空虚与自我的迷失。而这个暑假是纯求学之路到接触并进入社会的结点,势必需要一颗沉稳而安定的内心。沉淀住自己,将心态放低,方能在踏入
85、大学乃至社会时投入学业,抵住凡尘俗华的诱惑而坚毅地在人生正轨上前行。而沉淀自我,需要将是一场贴近社会的旅行。许多年轻人在进入鱼龙混杂的社会后无法适应,是因为手高眼低,对未来、对远景持着不切实际的虚妄幻想。而这般幻想,就是因不了解、不关注社会实际而产生的易碎的泡沫。关注、贴近社会,并不要求在旅行中过最艰苦拮据的生活,而是去关注旅行中所见的社会现象,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判断与解读。去了解这个地方的人为什么抛弃了一些传统而保留了另外一些习俗,去明晰孩子们、老人们“留守”的原因,去记录共享单车的利弊。发现旅行中美好的闪光的善,也要发现旅行中不一定光明的无奈。这样关注、贴切社会的旅行,丰富的是
86、对大众的认知,对自己现状清醒的认知,从而将心沉淀下来,持着敏锐而警醒的目光进入大学生活。一场关注社会的旅行,不仅能让内心沉淀,让灵魂安定,或许还能从中探求到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升华,来自于对自我、对社会超脱的认知。三毛在失去荷西后,徒步撒哈拉沙漠,拥抱饥民的儿童;木心锒铛入狱释放后,游历人间百态,看尽世间沧桑;海伦凯勒在周游世界演讲时,不忘关注每一个与她同样生来不公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都在旅行中去观察,去关注,去贴近社会实际,从中找到自己更高一层的存活的意义:用文字释放灵魂。于是,三毛的文笔大气与释怀,木心的笔锋细腻而尖刻,海伦的文字坚毅而光明。拥抱这世间万象,体会这
87、真实社会,或许能找到为自己、为家园、为社会贡献的意义,在旅行中得到灵魂的升华。一场关注、贴近社会实际的旅行,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次体验。它可以成为沉淀自我的镜子,可以成为省察世间的窗子,也可以成为价值升华的阶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分析材料:所给的材料是几个朋友准备旅游,但是对旅游地点有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针对以上的争议,可以从以下角度给出建议:1、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
88、的避风港;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2、历史名城。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的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3、繁华都市。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奋斗与拼搏,感受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4、异国情调。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以上四种建议都可
89、以作为此次作文的立意,作文时,重在阐述清楚所去的旅游地能给同学们增氧的影响即可。写成议论文时,要注意:(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