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259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 【陕西省咸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怀念陆蠡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卢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

2、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螽,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据说,陆蠡从小便

3、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

4、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童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螽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

5、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一个淳朴的、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

6、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B陆蠡被巡捕

7、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C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认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D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2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他名留青史;也有人说他的人格魅力感动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1C2思想进步,坚持斗争。营救同事,挺

8、身而出。针锋相对,毫不畏惧。3【观点一】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理由:散文的内容:多为故乡山水、童年回忆。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观点二】是陆蠡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理由: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面对日本人,他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忠诚善良、淳朴厚道。他所保有的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是他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观点

9、三】人们永远怀念陆蠡,既是因为他的优美散文,又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试题分析】1C项,原文是“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如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然后根据文中第四段的内容阐释理由。主要从散文的内容、情感、主旨、风格的角度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国藩传朱东安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其父曾麟书自知天分有限,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儿子,可从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悟出一条真理:“有志者事竞成!”为此,曾国藩青少年时代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读书,百折不挠。一天,曾国藩在家背书

10、,可有一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这时有个贼正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他背完睡觉后动手行窃。可曾国潘国一直背不下来,就不去睡觉。贼等不及了,跳起来大怒道:“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说完,那个贼果然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还有一回,曾国藩和妹妹一起跟着父亲外出。父亲看到路边有棵“狗尾草”,马上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回答:“鸡冠花。”一会儿,他们经过一座桥,父亲又随口出一句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没有对出。三天后,曾国藩突然跑去对父亲说:“听月楼。”父亲一听,对儿子的执着大加赞赏。为激励自己,曾国藩还给自己取了个号:涤生。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

11、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涤生”就是“见善思齐,有过则改”的意思,可见曾国藩时刻不忘自己的远大志向。后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涟滨书院和岳麓书院学习。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曾国藩在学业上实飞猛进。1834年,曾国藩24岁,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这年冬天,曾国藩独自北上京城,参加次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结果名落孙山。然而,进取不止的曾国藩依然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1836年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还是没有被录取,但他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还年轻,仍有机会。放榜后,曾国藩收拾行装,搭乘运河的粮船南返。 会试虽然落榜,却使这个生长在

12、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做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也是湘乡人,他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在交谈中得知曾国藩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言谈举止中,易知县看出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无量。当曾国藩开口向易和县借钱做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给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一问价格,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书买下来。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

13、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俭用,所费也很有限。这时已是初夏,随身所带的皮袍冬衣也穿不着了,干脆送去当了,勉强还可凑足回家的盘缠。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得知他当了衣服借了账,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望着慈样的父亲,曾国藩暗暗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功夫不负有心人。1838年,曾国藩终于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至此,曾国藩走完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志向。这位远居山村,出身寒素的偏强

14、小伙子,从此由“田舍郎”一跃而进入了“天子堂”,实现了少年时代就立下的远大志向。此时的他感觉前途无限,便产生了一定要做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的志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就是“为国藩篱”的意思。从取号到改名,少年时代的理想又升华了。(节选自曾国藩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麟书天分有限,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严格要求曾国藩,希望他刻苦读书,百折不挠。B曾国藩给自己取号“涤生”,希望自己如明代的袁了凡所说的那样,涤洗过去种种不足,做一个重生后的全新的自己。C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依然落榜,在他南返经过金陵时,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

15、史,非常喜欢,就借钱把它买了下来。D曾国藩把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希望成为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出世理想扑面而来。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B父亲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对:“鸡冠花。”曾国藩三天后才对了出来,说明其文才大不如妹妹。C曾国藩第一次参加礼部会试,名落孙山后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由此可以看出他很自傲。D易作梅与曾国藩在睢宁一见如故,易知县看出曾国藩是个非凡之人,就借给他百两银子,并送了几两碎银。

16、3文章在刻画传主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侧面描写在文中的运用。 1C【解析】C项,不准确。曾国藩最初向易知县借钱不是为了买二十三史,而是为了做路费。 2AE 3通过写贼人无法忍受传主迟迟背不出书而跳下屋檐怒骂,突出了曾国藩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有勤奋、执着的精神。通过写妹妹能马上对出下联而传主不能,又出一联对不出的三天后,他去告诉父亲答案,突出了曾国藩反应虽然不够敏捷,却非常执着、有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品格。通过写睢宁知县易作梅慷慨借钱给传主,表现了曾国藩是个非凡之人,前程无量,有良好的家教和很好的品质。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文章在刻画传主形象时运用的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既然是分析侧面刻画传主形象的手法,作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通过对旁人的描写达到表现主要人物的目的。(2)通过第三者的介绍来交代主要人物的相关情况。(3)通过衬托对比环境描写等方法从侧面表现人物。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旁人的描写来侧面表现传主,如本文为了表现曾国藩刻苦读书,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第3段写贼人无法忍受曾国藩迟迟背不出书而跳下屋檐怒骂“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在文本第4段,写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