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析 学科素养全提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的“苏南模式”是当时引领全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之一,这种“以工带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小城镇城市化模式,吸收和消化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90 年代开始江苏省进入以外向型经济催生的“开发区模式”,一批与新城统一规划建设的开发区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材料二方差贡献率表示某一要素对另一要素的影响程度,下图为江苏省19912010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相互影响状
2、况。(1)结合材料一,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2)试分析“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小城镇城市化模式,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3)指出江苏省19912010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原因。【素养展示】地理素养素养解读区域认知江苏省的城市化综合思维联系城市化条件,结合材料归纳总结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抓住小城镇城市化模式的特点进而分析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地理实践力在实践中扩充自己的见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尝试作答】(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靠近上海,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乡镇企业带动第二、
3、三产业发展快,水平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临江、临海,水陆交通便利。(2)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不受重视,耕地撂荒,经营粗放。(3)19912000年人口城市化是土地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的建设,吸引农村人口就地转移,从而促进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大。20012010年人口城市化对土地城市化的影响明显减弱,土地城市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明显增强,主要是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人口的大量迁入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固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武
4、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位人口城市规模之比为城市首位度)。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下表示意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标比较。城市群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首位度2.03.7三次产业结构比10.353.436.33.147.449.5城镇化率(%)52.172.2外贸依存度(%)9.478.8人均收入(万元)4.528.19(1)比较长江中游和长江
5、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差异。(2)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3)分析武汉市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4)简述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10.3%和53.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为3.1%和47.4%,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49.5%,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36.3%,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第(2)题,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6、以及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可以从政治、工业基础、交通、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有长江的水运与陆地的铁路交通,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第(4)题,城市化的发展会加剧城市的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加剧城市内涝;城市水体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性质,减少了水体下渗,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产生地面沉降。答案:(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首位(或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4)污染水源,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萎缩,加剧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