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人教版:2.6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212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2.6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2.6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备课资料一、丝绸之路汉代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通往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通道,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经此西运,故称为丝绸之路。汉以前,中国丝绸已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西汉初年,河西走廊曾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所占,西域地区各小国亦为匈奴所控制,汉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以后,西汉政府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元朔二年(前127),卫青率汉军收复河套以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率军西征,大败河西匈奴军。匈奴浑邪王率4万人降汉。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建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打开了汉通西域的道路。以后又从敦煌到盐泽筑造了很多

2、烽燧亭障,以防御匈奴南侵。前77年汉兵攻克当道的楼兰国,更其名为鄯善,将其国都迁至以南的扜泥城。前60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于乌垒城,以保西域通道。至此丝绸之路日益畅通,大量丝绸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了中国。此后,王莽当政和东汉期间,西域曾几度因政局波动暂与汉廷短时中断联系,但商业往来并未受到很大影响。通过这条丝绸之路,汉与欧、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达300年。这条丝绸之路,大致说,东起汉长安,西行上陇坂,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先到楼兰。由楼兰分南北两道。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乌垒、轮台,再往西经龟兹、姑墨(

3、今新疆阿克苏)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车尔臣河,经且末、扜泥、于阗(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由于千余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路东段逐渐沙漠化,伊循、扜泥诸古城均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路东段已远在古南道之南。永平十六年(73),东汉明帝派窦宪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南侵西域。此后,汉与匈奴曾互争伊吾卢而多次交战,终于迫使北匈奴西迁,汉政府遂开辟了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卢,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经焉耆,越天山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二、西汉的海上对外交通

4、波涛汹涌、广阔无涯之海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管道。中国古代海上的对外交通,早在秦代已开展。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出东海求仙,以寻找长生不死之药,据说他们后来留在日本不返。可见通往日本、朝鲜的海上交通,在西汉前已逐渐进行。西汉时期,中国人除了积极经营西域,发展以“丝绸之路”为主的陆路交通外,对于海上交通亦非常重视。据汉书地理志关于汉使航程的记载,自汉武帝肇始,下迄汉平帝王莽辅政止,这一百多年间,已形成由中国雷州半岛出发,经过南海到达黄支以及已程不国的航线,“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大多数学者认为黄支在今印度的东南岸,已程不国则是今斯里兰卡。当时,史书记载,“有译长

5、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黄金、杂缯而往”。看来,使者中不仅有隶属于黄门的中官,而且有应募的商人,他们以黄金、丝绸到印度去交换珠宝和香料一类的物品。不论当时这些货物的来源是否仅为东方印度,或者来自更远地方而于印度中转,均可证明汉使已远航到印度沿岸进行海外贸易。过去一些学者将中华文明称为“大陆文明”,意谓中国自古以来较重视陆上的发展,与近代西方的“海洋文明”有所不同。然而,当我们沿着古代中国的对外海上交通路线乘风破浪时,必定会对这种说法产生怀疑,并因中华海上交通和海洋文明的发达而目眩,甚至有“晕船浪”的感觉呢!三、(中国)和东地中海世界的接触一次据报道在公元166年发生

6、的事件有时引起了误解。据后汉书说,在那一年,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节从日南以外向汉朝呈献象牙、犀牛角和玳瑁等礼物,这样便标志着中国与大秦交往的开始。后一个名称可能指地中海地区的罗马世界的东部;安敦可能与马可奥勒留安敦尼皇帝是同一人。后汉书的作者认为应当说明,这个传统的记事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在贡品的清单上缺乏珍品。该事件决不应该当作东地中海世界一个统治者和一个中国皇帝之间正式外交关系开始的证据。若干世纪以来旅行家已经由陆道来往于两个世界之间,关于公元166年的报道可能是罗马商人寻求海上通往东方之路的最早的有记载的事件。紧接着张骞时代之后,中国的使者已被派往西方勘探,他们报告中的一个结果是,中国人第一次

7、听到了关于安息波斯以及更远的西边的某些地方的情况。但到此时为止在罗马世界商人和中国人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被记录下来;据后汉书说,这是由于波斯人故意阻挠接触的发生。而且,据说波斯人阻止甘英前往大秦的旅行,他是于公元97年被派前往该处的。但不论用何种方式进行贸易,贸易留下了物证,其形式是遗弃在中亚或者东地中海地区目的地的中国丝绸。此外,有已到达东方的罗马实物,如装饰物和贵金属的迹象。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丝在帝国初期是罗马的一种奢侈的服饰。它常常提醒人们,为这些进口物的支出对罗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同样有理由表明,有些汉朝政治家了解输出剩余的丝绸到中国同盟者或远方买主那里的潜在价值。这些主张的含义已

8、由一个主要根据西方资料进行工作的学者修正,他根据西方的而不是东方的观点进行探讨。曼弗雷德拉施克博士认为,丝绸从中国运送到中亚诸国,是亚细亚诸同盟者的主动行动,而不是出于中国促进出口贸易的愿望。拥有丝绸是高级地位的一种标志,它使较强大的首领们有别于较弱小的首领们,并增加了较强大首领们的威望。他提出,丝绸被带到西方,可能比中国资料所证明的时间要早得多,甚至可能在公元前6世纪便到达了多瑙河河岸。拉施克还指出,匈奴帝国的力量不应低估。匈奴熟习铁器,这是帕米尔以西制造的;他们从事一些农业,使用中国工匠,这些人是俘虏来的或是投奔他们而来的。匈奴得到相当大的力量支持,并有比通常所赞扬的更为强大的组织,有可能迫使汉初的皇帝依从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缔结一项保全面子的中国的所谓“和亲”的协定。没有确切的证据足以表明,中国在这一阶段从输出丝绸中获得财富,而且在中国明显地没有大量发现罗马货币或制成品的情况。拉施克认为,这不能假定丝绸贸易是由像波斯人这样的中间人控制的,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可以相信中国丝绸的进口耗尽了罗马的财富。剑桥中国秦汉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