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和作用。2.全面掌握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如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域扩大;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就。3.掌握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的成就。4.掌握商业的繁荣的表现。德育目标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汉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4.
2、 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5.以两汉时兴修水利、治理黄河的史实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目标1.通过对两汉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发展繁荣具体表现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兴盛。3.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2.两
3、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具准备1.投影仪。2.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2.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比较琐碎,既有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重要知识点,又有较多的理性分析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条理性,不要让人有繁乱的感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对社会经济的有关概念有所认识。如: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的
4、发展归根结底受经济发展,主要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古代社会经济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门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两汉的政治状况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各部门的成就都要准确分析、理解。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在国家统一的局面和各项政策的保障下,汉代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取得了多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成就,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和名称,正是与这个强盛的朝代相联系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这种初步发展不仅表现在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等政治方面,更体现在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5、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受经济发展,主要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经济决定了政治,政治是反作用于经济的。西汉初期经济窘迫的局面使统治者们不得不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得不调整生产关系来发展生产,因为只有生产恢复了,经济发展了,政治上的统治才能够得到巩固;没有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就没有两汉大一统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这一节内容。之二:提问式导入教师提问 西汉初年,刘邦为什么要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学生回答 这是因为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的长期战乱,打乱了原来的封建统治秩序,使刘邦建国之初面临着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教师提问 在诸多的社会问题中,使西汉政府最
6、为困扰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 困扰西汉政府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内的经济形势。教师讲述的确如此。经济形势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高祖刘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教师提问到了汉武帝时期,迎来了西汉最强盛的阶段。西汉的强盛表现在许多方面,那么这种强盛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呢?学生回答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基础上的。教师讲述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统治者都非常注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这主要体现在两汉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都市的繁荣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状
7、况,来看看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各部门取得的成就。板书第五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教师提问 在封建经济各部门中,农业是最重要的。那么,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使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两汉的统治者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板书大一统促进、重农抑商推动教师讲述回答得很好。经济决定了政治,而政治则反作用于经济。一系列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措施的实行,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更是促进了农业的
8、发展。“夫农,天下之本也。”这是来源于西汉文帝诏书中的一句话,简短几个字,却写出了汉文帝把农业作为天下的根本大事。正是由于两汉时期的皇帝都重视农业,才使得这一时期以农业为首的封建经济得以发展。由于汉初经济的凋敝,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决定了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教师提问 重农抑商政策并非两汉所创,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曾经学到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学生回答 重农抑商是商鞅变法时在经济上的重要政策。教师提问当时我们是如何来看待这一政策的呢?学生回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农会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抑商则可以保证农业劳动力,增
9、加地主的收入,保证封建国家徭役和兵力的来源。商鞅变法时,正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封建经济促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讲述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这一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至于如何全面地去评价这一政策,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议论。只说对两汉时期的直接作用对农业发展是有利的,农业发展取得了许多新成就。板书2.表现教师讲述农业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农具的改进和牛耕广泛推广。板书农具改进、牛耕推广教师讲述两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牛耕与铁农具,人们认识到使用牛耕和铁农具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古书云:
10、“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西汉时西域和珠江流域都用上了中原传过去的铁农具,铁农具的种类增多是其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考古学家发现,汉代的犁有一个突破性的新装置犁壁(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作简图),这是一种带弧度的厚铁片,与犁的主要部件犁铧连成一体,有了犁壁,能起垄,能翻土、碎土,而没有犁壁的犁只能破土划沟,再靠锄、铲一类农具的帮助才能行。所以说犁壁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欧洲到1000年以后才有类似的农具。汉武帝时,农学家赵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播种机械耧车。投影显示图片西汉时期的耧车教师讲述 耧车
11、,装有漏斗,种子盛于其中,通过中空的耧足,将种子播撒耕地中。另外,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这样,用牛牵引,人扶耧车,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用耧车播种不但速度快,一天能播种一顷,而且下种均匀,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据史料记载,使用耧车能“省力过半,得谷加五”。即劳动力省了一半多,产量增加五成。当时汉武帝曾下令各地县令,还有农民代表到长安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看得出他的雄才大略。教师提问在铁农具取得进步的同时,传统的牛耕技术又有什么发展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和一牛挽犁牛耕法。教师讲述当时在政府的提倡下,二牛抬杠耕作法在东汉时已向南推广到珠江流域。请同学们看教
12、材中的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插图,这较过去的二牛三人的耕作方式节约了劳动力。操作更为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已开始出现。铁器牛耕的改进与推广,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板书水利兴修、农耕区扩大教师提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两汉时期,统治者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使水利建设有不小的发展。当时农田水利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呢?学生过渡一是地区特色明显,二是重点治理黄河。投影显示具有地区特色的农田水利1.黄河流域地势高,雨量少,湖泊、陂池不多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2.江淮江汉之间湖泊、沼泽、天然陂池较多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3.东南地区湖泊沼泽多,陆地海拔低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
13、地为良田为主。4.西北地区多雪水、地下水修筑坎儿井,用以灌溉。教师提问看了投影之后,请大家思考,导致农田水利具有地区特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这些特色是由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投影显示 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教师提问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张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图上哪一条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学生回答 郑国渠。教师指图讲述战国时,水工郑国负责开凿的郑国渠,沟通了经水和北洛水,但上游的高地和渠的南面很大地方仍未受灌溉。为此,汉武帝组织民工在郑国渠上游南面开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叫六辅渠。后来,根据白公的建议,又在郑国渠南面开凿渠道,取名白渠。班固曾说“郑白之沃衣食之源”,说明这两条渠对关
14、中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此看来,渠道有什么用处呢?学生回答灌溉农田。教师讲述除此以外,渠道还可以用来运粮。开凿漕渠的初衷就是如此。原先,关东漕粮从渭河运至长安,需要6个月的时间。汉武帝采纳大臣建议,派水工开凿漕渠,由长安傍南山通黄河,渠长300余里,不仅使漕运时间缩短了一半,还使沿渠万余顷土地得到了灌溉。正因为修渠有诸多收益,于是如书上所言“修渠成为一种风气,用事者争言水利”。教师讲述在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因素中,水确实很重要,但有时水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成祸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她也给人民带来了无数次的忧患。几千年来,黄河曾多次决口泛滥,冲毁房屋,淹没庄稼,制造了无数可怕的灾
15、难。因此,治理黄河是两汉时期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西汉武帝、东汉明帝时,针对黄河泛滥,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情况,都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汉武帝还亲自巡视治河工地,并且命将军以下的官员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治黄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由于汉代统治者认识到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故而采取措施,促使汉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农耕区域也随之扩大。西汉时期,全国耕地面积达八百多万顷。农耕区的扩大,为农作物的进一步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板书稻麦推广教师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商周以来,我国的粮食作物有哪些主要品种?学生回答主要是被称为“五谷”的稻、黍、稷、麦和豆等五种粮食作物。教师讲述两汉时期农业生
16、产技术的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为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带来了好处。当时,稻麦的种植得到推广,北方普遍种植冬小麦,南方则普遍种植水稻。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还出现了双季稻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的种植方法。板书耕作、管理技术进步教师提问 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有哪些技术呢?学生回答有在干旱地区推广代田法,优选种子,水稻育秧移植等技术。教师过渡在了解了这么多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史实之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今天何以能够了解到如此多、如此详细的情况呢?学生回答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史书中去了解。教师讲述从古代史书中固然能够了解到农业发展的情况,但从古人
17、所著的农书中,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有关作物栽培、生产技术等情况。两汉时期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而这又是与当时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板书农学研究成就教师提问当时有哪两部著名的农书?学生回答一部是西汉时的氾胜之书,一部是东汉时的四民月令。教师讲述氾胜之书由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它和四民月令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汉农业生产的状况,既对农业状况有所总结,又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非常详细地了解了两汉时期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的发展状况。既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农业迅速发展的表现。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两汉时期经济成就的
18、取得奠定了基础。布置作业1.下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农学家赵过有关的是耕犁上安装犁壁 播种机械耧车 二牛抬杠式牛耕法 珠江流域使用铁农具A.B.C.D.答案:D2.两汉重视兴修水利,形成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B.江淮地区以修治天然破池为主C.西南一带主要以排水筑堤为主D.西北主要修筑水利工程坎儿井答案:C3.两汉时期已经掌握的水稻种植技术包括稻麦轮作 栽种双季稻 育秧移植 南北方种植A.B.C.D.答案:A4.简要概括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请分析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表现:农具的改进和牛耕的推广:铁农具的推广;犁壁;耧车;牛耕的改
19、进和推广;兴修水利和农耕区域扩大:形成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农耕区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稻麦种植的推广:稻、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东汉时出现双季稻;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旱区推广代田法;优选种子和抢收;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农学研究成果: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农书四民月令。原因:国家统一,社会较为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两汉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部分调整了生产关系,而且政策有一定连续性;改进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科技著作出现;重视兴修水利和治理水患;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历法的进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板书设计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大一统促进、重农抑商推动2.表现:农具改进、牛耕推广、水利兴修、农耕区扩大、稻麦推广耕作、管理技术进步、农学研究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