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47.50KB ,
资源ID:11814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14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1.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1.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本章概述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促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度高涨,出现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爆发了中国五四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朝鲜的三一运动以及埃及的独立运动。欧洲革命运动1923年进入低潮,民族解放运动取得独立的也只是

2、土耳其等个别国家。但无产阶级革命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反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革命高涨的形势下成立了共产国际。苏联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适应了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生产水平,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苏联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

3、、实施的意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2.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

4、发展的必然。3.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难点对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说明本章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课,学习之前有必要对世界现代史的整体轮廓作一概要介绍。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且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大

5、致包括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独立国家、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世界现代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初到1945年为第一阶段;1945年以后至20世纪末为第二阶段。有些学者把第二阶段称为“世界当代史”。导入新课历史的发展进入20世纪,俄罗斯国家终于迈出了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诧的步伐。1917年11月7日深夜,停泊在彼得格勒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打破了俄罗斯历史千余年的寂静。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政权,并且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崭新的理想和信念。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一)

6、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教师讲授: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由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而首先获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并不一定是位于西欧的工业发达国家,而可能是经济并不发达但各种矛盾又最集中的国家。“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因此,在落后的俄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恰恰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7、。出示幻灯片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俄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俄国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学生自学理清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一战前)。明确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列宁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最完备的物质条件,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所以教材在叙述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时,特别强调一战前,资本

8、主义垄断组织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思考:为什么说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提示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去分析。表现在农村中保留着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沙皇专制制度在经济上依赖垄断资本。为了满足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需要,沙皇政权采取军事手段推行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政策。教师补充讲授俄国垄断资本的发展:政府主导和依赖外资使俄国工业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垄断特征。20世纪初,5%的大企业集中了工人总数的54%,12家大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左右。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一战前,俄国工业产值虽已位居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但是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还存在较大的距离。

9、据我国学者统计,在城乡人口比例、第三产业比重、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民族工业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居民受教育人数、婴儿死亡率等诸方面,俄国几乎每项指标都排在美、德、英、法和日本之后。俄国的工业产值只及美国的1/7,几种主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与当时落后的国家西班牙不相上下。俄国这时基本上仍是一个农业国,其工业化任务还远未有完成。农奴制残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工业化的发展在客观上不断扩大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大的国内市场,而落后的工役制仍要求农民为地主无偿劳动,农民被束缚在地主庄园和村社的土地上,这种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主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上并采用高利贷手段盘剥农

10、民,使他们一贫如洗,这反过来又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教师讲授: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对外国资本,特别是对法国资本依赖性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国资本主义是不独立的。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这是就20世纪初俄国是各种矛盾交汇点来说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处在火山口上,不仅

11、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再也无法忍受沙皇的专制统治,就连俄国统治阶级的上层也感到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了。组织讨论: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客观因素的分析讨论后教师总结:当时的俄国是先进和落后两重性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工业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也是农民占多数的农业国;它是世界列强之一,但经济上却依赖更发达的国家。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即进入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成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前提。俄国现代化进程要求冲决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的生产关系。俄国属于后发型的第二批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现代化受到了各种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的阻碍。内部有尖锐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12、级的矛盾,非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矛盾,各阶层人民和沙皇专制政府的矛盾;外部有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这些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与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生产关系冲突的具体表现,它激起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抗,成为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矛盾的必然反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造成了俄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长期依附于被全体人民所痛恨的沙皇制度,二月革命中仓促掌握政权,掌握政权时间短,缺乏军事实力和政治经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薄弱,容易被革命人民所推翻。俄国资本主义的相对落后使它承受不了一次大战的战争重负。战争

13、期间,俄国所受的打击和遭受的损失空前严重,陷入全面危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土崩瓦解。二月革命后,历史曾给俄国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次用和平渐进的改良主义方式加速资本主义发展和对社会进行民主主义改造的机会,但俄国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没能抓住这次机会。因此,在国家处于军事、经济和政治崩溃,政权完全丧失统治能力的情况下,十月革命就成了保护民族生存的唯一机会。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并总结出下列学习要点:(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2)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3)工人集中程度高,大多数工人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大企业中,便于

14、发挥战斗力,又有助于组织性和团结性的提高。(4)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5)此外,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教师讲授俄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到19世纪90年代初,俄国产业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已经形成。它突出地表现在数量上和组织上。18651890年的25年间,仅在大工厂和铁路工作的工人人数就由70万人增加到143万人。到90年代末,大工厂、矿山和铁路等重工业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万多人。到20世纪初,俄国工人的人数已超过2200万人(包括家属),约占全俄人口的18%,其中产

15、业工人的人数为300万。俄国无产阶级所受的压迫:俄国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待遇和工资收入极其低下。7080年代,俄国工人的日工作平均时间达12小时,在纺织业中甚至达到1415小时;根本没有劳动保护和人身保险,每年伤亡的工人数达工人总数的25%30%。俄国工人的工资在当时欧洲各国工人中是最低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仅是1320卢布,并且被资本家以各种手段克扣掉大部分,例如莫斯科波洛何洛夫工厂主规定:“无礼貌的行为罚款50戈比,不走正门罚款50戈比,不请假外出罚款50戈比,起床过早罚款50戈比。”工人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绝大部分居住在潮湿和疾病流行的工人棚户区。1897年彼得堡的卫生视

16、察员对俄国5个工业区的调查结果证实:每个房间平均住1020个人,平均每人仅占0.3平方米的铺位。俄国无产阶级的集中程度高:1910年俄国有占总数53.4%的工人集中在500人以上的大企业中,而同时期号称“托拉斯帝国”的美国同类企业中工人人数仅占其总数的33%。而且就部门而言,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石油、煤炭、冶金、铁路等企业中。就地区分布而言,多集中在彼得堡、莫斯科、里加、巴库等工业中心城市。这一特点有利于工人运动的组织和发动,它是俄国工人阶级组织纪律性强的重要原因。俄国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密切联系:俄国工人阶级主要来源于农奴制改革后破产的农民。他们与农村保持着一定的血缘和财产联系。“长期以来,他

17、们把一只脚留在他们的村 子里。”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师讲授: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从国际范围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突破而取得革命的成功。归纳总结: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从1917年3月起准备,到彼得格勒、莫斯科中心城市的胜利,再到1918年2月苏维埃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只花了一年的时间。迄今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唯有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绝不是偶然的。从物质基础看,俄国已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即资本主

18、义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的作用。列宁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是社会主义的入口。从力量对比来看,俄国的垄断资本势力相对软弱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在彼得格勒的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从主观条件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执行了一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分步进行并适时转化的正确战略,实行合法斗争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巩固工农联盟等正确的政策。从客观条件来看,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无暇东顾,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极好的国际环境。可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结合的产物。问题讨论关于十月革命爆发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争论。苏联解

19、体后,不仅在西方,甚至在俄罗斯内部出现了一批否定、攻击十月革命的著作,这些作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不应当进行的,十月革命是没有积极意义成果的。早在1918年,考茨基就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做“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所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70多年后,十月革命的当代否定论者拿出的“论据”,与当年考茨基之流的货色实在没有什么不同。例如,前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菲拉托夫说:“尽管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但俄罗斯帝国并不是完全不可救药。”列宁认为,由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

20、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而首先获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并不一定就是位于西欧的工业发达国家。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虽然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是它相对地比较集中,而且“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这种特殊关系便利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在1917年,还有一个列宁称之为“万能的导演”,那就是世界帝国主义大战。这场战争使沙皇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野蛮压榨暴露得淋漓尽致,加深了资本主义危机,“要求各族人民立即作出选择:是死亡,还是马上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坚决步骤”。另一方面,两大帝国主义集团正在

21、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以致无论哪一个帝国主义集团都无法集中较大的力量来反对俄国革命,更不能联合起来对付俄国革命。以上就是有利于俄国革命的客观条件。在主观条件方面,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坚强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及其伟大领袖列宁的领导;俄国工农群众还经历过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受到了深刻的政治教育。综合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在1917年夺取政权,是做得完全正确的。十月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绝非一次政变,更不是少数人的阴谋。后来,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时写道:“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前一革命可以转变为后一革命。后一革命可以顺便解决前一革

22、命的问题。”他还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历史证明:列宁的这些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指导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整理出知识要点: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机关: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苏维埃。结果:A.推翻沙皇专制制

23、度,罗曼诺夫王朝覆灭。B.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问题设计设计一 二月革命是怎么一回事?1917年俄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统治俄国人民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设计二 二月革命后,面临怎样的复杂形势呢?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权力机关,它是革命新政权的萌芽。苏维埃得到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掌握苏维埃多数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完全支持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

24、但一时还没有掌握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注意: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2.四月提纲的制定指导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整理出知识要点:四月提纲的制定时间:1917年4月。原称: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内容: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教师讲授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份报告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报告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

25、,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3.七月流血事件指导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整理出知识要点:时间:1917年7月。经过:7月,俄军在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影响:七月流血事件是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完全堕落成资产阶级的帮凶。革命和平发展的阶段结束。4.十月决议通过关于近期武装起义的决议教师讲授1917年10月7日,列宁由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交通员爱诺拉海亚护送,经过化装,戴着假发

26、,乘着一辆煤水车,秘密回到彼得格勒。10月10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起义问题。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决议,并且成立了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10月16日,布尔什维克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5.十一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教师讲授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占领冬宫,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补充材料教师结合教材插图介绍:冬宫:建于16世纪初,位于彼得格勒中心。它是一座雄伟的三层建筑,高22米,宽160米,长200米,合围长度2公里多,占地900公亩。它共有1050个

27、大小不等的厅堂,110座云石楼梯,1886扇大门。当时忠于临时政府的1500名士官生和突击队分布在冬宫 内外。“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03年开始服役。1905年编入第一太平洋舰队,参加了日俄战争。从1906年起,它作为沙俄海军的练习舰,多次参加了大西洋的远航。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人民不堪忍受沙皇专制的黑暗统治,不断奋起反抗,革命情绪在水兵当中也迅速蔓延。远航期间,舰上成立了革命小组,沙皇政府曾以“蓄谋暴动”的罪名,进行残酷镇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芙乐尔”号革命水兵利用战舰开赴彼得格勒大修之机很快和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建立联系。二月革命后,“阿芙乐尔”号的水兵

28、们把巡洋舰掌握到自己手里,成立了战舰委员会。在十月革命前夕, “阿芙乐尔”号共有578名水兵,其中42人为布尔什维克。在武装起义前10天,斯维尔德洛夫在斯莫尔尼宫会见了该舰战舰委员会主席别雷舍夫等人,代表军事革命委员会,任命别雷舍夫为“阿芙乐尔”号的政治委员。他紧紧握着别雷舍夫的手说:“同志们,请记住党中央委员会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阿芙乐尔号抱着很大的希望。”在十月起义的日子里,“阿芙乐尔”号水兵保卫过斯莫尔尼,参加了占领电话局和攻打冬宫的战斗,随后又支援了莫斯科的起义。在国内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们又给白卫军以狠狠的打击。从1923年起,“阿芙乐尔”号作为教练舰为年轻的苏联海军培养指挥员。在伟

29、大的卫国战争中,由于机件受损,没能直接参加战斗,但在德国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时,“阿芙乐尔”号上的大口径炮都被拆卸下来,架设在通往列宁格勒的要道上,向法西斯强盗开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由于它的历史性功绩,苏联政府授予它红旗勋章和十月革命勋章。1948年11月17日,苏联海军和列宁格勒执委会作出决定,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移交给列宁格勒纳西莫夫海军学校,并在涅瓦河中建立了永久停泊处。30多年来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数以千万计。但因长期停泊,船底粘满了厚厚一层泥沙,使舰体固定于河底不能浮动。但经潜水员等作了清理,船体重新漂浮起来。知识归纳(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思考: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巩固新政

30、权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1.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内容: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作用: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改变了旧的上层建筑,初步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2.经济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内容: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作用: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苏维埃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3. 外交上: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

31、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于何时?1918年3月。问题2:布列斯特和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十月革命胜利不久,苏维埃政府就建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结束战争,签订公正的和约,但英法等协约国断然拒绝,它们企图迫使苏俄继续参战,维持东线,拖住德军;进而借德军之手扼杀俄国革命。德国因战局不利,急于摆脱两线作战局面,增兵西线,以便在西线这个决定胜负的主战场,集中力量对付英法,于是同意与苏俄和谈,趁机以军事优势压迫苏维埃政府接受屈辱的和约。问题3:苏维埃政府为什么要同德国等国签订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因为革命刚刚在全国取得胜利,政权不稳,经济凋敝,旧军队瓦解了

32、,红军刚刚建立。人民不需要帝国主义战争,苏维埃俄国也没有力量继续战争。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对德作战,无疑是要断送刚刚诞生的苏维埃国家,只有和平才能使新政权获得喘息,和平就是巩固新政权的保障。问题4:如何评价布列斯特和约?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拉脱维亚领土的一部分,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支付了巨额赔款:30亿卢布。从结果上看,苏俄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4. 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经过三年多的战斗,把白军全部击溃

33、,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四)共产国际的成立1.建立背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应运而生。2.成立时间、地点: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3.特点: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导。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综合国际工人运动组织:(1)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6年)马、恩建立于布鲁塞尔,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筹备建党起了重要作用。(2)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1847年底,马、恩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

34、大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3)第一国际(18641872年)1864年成立于伦敦,又称“国际工人协会”。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4)第二国际(18891914年)1889年7月14日成立于巴黎,这次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以及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第二国际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和工人运动发展。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多数政党倒向本

35、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瓦解。它的特点: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活动的;它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5)共产国际(19191943年)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又名第三国际。在列宁的领导下,它对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斗争政策和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国际工人运动中心的转移: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的不断成熟,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工人阶级的斗争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就斗争的形式分,有最初的原始斗争、经济斗

36、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就其斗争中心言,经历着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的斗争中心的更替转移;就其性质论,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等区分。19世纪前期工人运动的中心在英国,主要事件有工人捣毁机器厂房、宪章运动等。19世纪30年代到1871年以法国为中心,主要事件有两次里昂工人起义、二月革命、六月起义、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等。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共运中心转移到了德国,主要事件有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国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议席的增加、取得反“非常法”的胜利等。19世纪末国际共运中心转移到了俄国,主要事件有列宁主义的诞生、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共产国际成立、苏联建立社会主义

37、等。共产国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等。注意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李德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挥等。(五)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归纳: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

38、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3.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教师补充讲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历史启示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其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别国不能盲目照搬,否则,有可能对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如王明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国革命的经验神圣化,就给中国

39、革命造成极大损害。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要求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重要问题比较中苏两国对革命道路选择上的不同,并概括革命胜利之初两国为巩固新生政权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或进行的重大斗争,并对此加以简要评价。(1)苏俄走城市向农村发展的道路并取得胜利。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取得成功。(2)巩固政权进行的斗争或采取的措施: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叛乱和干涉。经济上,将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内战开始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非常手段度过危机。中国:到1951年解放全国大陆

40、,颁布共同纲领确定了国家的基本性质,并成为新中国的根本大法。开展土地革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经济上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评价:中苏革命之初,巩固新生的政权是其根本目的,两国领导革命政策得当,成绩显著,为两国的改造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两国革命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尤其是对农民的政策差异很大,对中小企业的对策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两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而且,中国的革命发生在俄国之后,在中共的政策中对俄国的政策有所借鉴。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导学生看书后回答下

41、列问题:问题1: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当时,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形势,迫使苏维埃政权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问题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产品。其目的是保证对军队和工人的供应;实质是无产阶级在特殊的条件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2)工业: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交换

42、和流通方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4)分配原则:“不劳动者不得食”。(5)强制劳动。问题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2)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实施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历史时期

43、所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策。所谓“战时”就表明不是在常规情况下,因此也不可能按常规办事。“共产主义”,从措施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公有化。它的出现既是为严酷战争和极端贫困的环境所逼,也反映出当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局限性。 (因为帝国主义大战已经使俄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1918年夏开始,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组织白军,发动武装叛乱,协约国支持白军,对苏俄武装干涉,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覆灭的危险。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急需采取非常措施,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争。)成效和性质:余粮收集。保证最低限度的需要,体现了工农军事政治联盟。普遍国有。消灭资本主

44、义私有制,壮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物配给。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保证战争的需要。强制劳动。发展了生产,改造了剥削阶级。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它使苏维埃国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历史功绩功不可灭。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第项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而第项和取消商品贸易,则并不是自卫战争所必需的,而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具有“非常共产主义”的性质。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变种。问题

45、与弊端:A理论上的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它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企图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急于消灭全部私有制,企图在贫困和匮乏的基础上借助消费品的平均分配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超阶段地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种“左”倾错误理论。它具有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和物质利益平均主义的特点,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甚至采用强制手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实践上的后果:余粮收集制: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

46、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使投机猖獗,影响正常供应,给经济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给经济上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工人下降,城市人口大量减少,数千万人面临饥饿和死亡。总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双重性,作为非常的军事措施,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暂时巩固了政权,但作为“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它的确失败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二)新经济政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

47、: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问题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问题3: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

48、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问题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前提: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条件: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49、。原因: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迂回途径,以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根本原因;经济的极端窘困、失去政权的威胁是直接原因。依据:政治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变化。目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基本点(特点):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核心内容:在改造旧经济关系、建立新经济关系方面:用逐步过渡的方法代替直接过渡: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方面:在保证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允许私人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调节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具体方式:以部分恢复商品经济来适应

50、农民小生产状况,进而获取农民支持。实质: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经济规律。即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它遵循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承认落后、危险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它提出了社会主义多种经济发展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正确实践的基本保证;虽然它具有民族特点和

51、某些特殊性,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同规律,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它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实践意义它说明俄共(布)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借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合理成分;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维护了无产阶级全局的利益,巩固了国家政权,改善了工农生活,协调了工农关系。以上说明苏俄找到了一条适合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三)苏联的成立1922年年底,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掌握当时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

52、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板书设计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2.四月提纲的制定3.七月流血事件4.十月革命的胜利(三)十月革命的特点(四)共产国际的成立(五)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一)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二)经济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外交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四)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苏联的成立-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