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去一反三3.能准确说出“或、直、发、数”等字的义项,并指出其在具体语境的意思;4.能准确指出“以、于、之、而”等虚词的几种用法,并准确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
2、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标要求】复习学案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认
3、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重点字词(一)注音王好战 弃甲曳兵 胜食 数罟 洿池 衣帛 鸡豚 狗彘之畜 庠序之教 孝悌 不王者 饿莩 丧死 (二)释义1.课内重点字词好战: () 数罟:()弃甲曳 兵:() 洿w池:()衣y帛:() 鸡豚tn狗彘zh:豚()畜x:() 孝悌t:()庠xing序:() 颁bn白: () 饿莩pio:() 河内凶:凶()兵刃既接:() 填然鼓之 鼓:()直不百步耳 直: () 斧斤以时入山林 时:()不违农时 违:() 树之以桑 树:()申之以孝悌之
4、义 申:() 悌:()谨庠序之教 谨: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 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 ()饿莩 () 发:()2.找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 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 古义: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_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古义:_请以战喻 今义:常用于对方 古义: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古义: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_王无罪岁 今义:没有犯罪 古义:_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
5、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王无罪岁()然而不王者()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_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_非我也,岁也。()译文:_我的疑惑:第二课时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以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之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王道之始也:()填然鼓之:()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未之有也:() 察邻国之政
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孝悌之义:()百亩之田:() 斯天下之民至焉:()鸡豚狗彘之畜:()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谨庠序之教:()是寡人之过也:()而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然而不王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小练习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知斯可以嚣嚣乎?”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7、,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2)断句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作答)文化常识:【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我的收获:【自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