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446KB ,
资源ID:118102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10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定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七月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定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七月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安徽省定远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七月历史周测试卷一、单选题11950年,美国中情局出资2亿美元资助“文化自由大会”,并给叛逃到西方的波兰诗人颁奖,给东欧和苏联诗人支付高额稿酬,推销反苏联的文学作品。苏联则实行严格的报刊审查制度,限制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作品,禁止在文艺创作中肯定西方文化。以上现象可以说明()A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不断地升级B美苏冷战思维扩大到了文化领域C表现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D美苏非常重视两国间文学与艺术的交流2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

2、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3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41988到1992年间,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

3、。这一时期外交的丰硕成果()A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发展B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国家D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1947年12月17日起,美国政府开始对政府、军队和国际订货商进行忠诚调查。在此影响下,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若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破迫改名,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必须陈述其对马克思的看法。 美国的做法()A强化了美苏争霸的态势B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反映出其固守冷战思维D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6下面为苏联宣传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马歇尔计划”笑里藏刀 A美苏意识形态冲突的产物B体现美苏争霸的缓和态势C美国尚未认识到美

4、苏矛盾D美国扶持苏联等欧洲国家7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 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C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了多极化8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德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但繁荣的柏林周围到处都表现出社会失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德国()A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B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险C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D贫富差距加

5、剧了社会矛盾9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天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10据下表,可知()1959年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1961年 苏联授意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最终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 1963年 美苏建立领导人间的直接通讯联系及“热线”沟通机制 1972年 尼

6、克松访问苏联,美苏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相关协定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家强烈反对 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B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C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D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11下图所示是中国对外援助变化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时间 名称 援助方式 援助原则/政策 援外支出占GDP百分比/% 1971 全国第一次援外工作会议 总交货人部制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15 1972、1973、1975、1977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援外工作会议 承建部负责制 同上 151(平均值) 1980 全国外经工作会议 投资包干制 有出有进、平等互利 017 1983 第六次全

7、国援外工作会议 承包责任制 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017 1991 全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议 总承包责任制 同上 008 A以对外援助为工作中心B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C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实用D对外援助规模有所下降12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尊重主权和国情、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力度的全球行动模式。这说明巴黎协定()A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B促使区域经济集团不断走向开放C坚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D探索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模式13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以黑人为主体的爵士乐团被美国陆续派往苏联、东欧、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访

8、期间,乐团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向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展示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美国在种族与民权事业上取得的进步。美国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国际地位树立大国形象B传播现代主义推动文艺交流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不断发展D进行文化宣传暗行冷战政策14吴建民谈外交一书在评价新中国初期的某项外交方针政策时,称它“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接受”,是“外交上的精彩华章”。下列关于该方针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A因朝鲜战争结束和国内建设需要提出B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阐述这一构想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推动我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的到来15表1为中国19491965年

9、间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表中信息反映了()表1 A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B政治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国人对体育态度出现摇摆不定D苏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曲折16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A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B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C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D实现了对欧洲的有效控制17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策略 史实 A “另起炉灶” 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0、C “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促进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 全方位外交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观察图4漫画,根据所学,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图4 苏联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 A美国独立战争时期B巴黎和会召开期间C太平洋战争爆发时D美苏冷战对峙时期19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依法治国正式确立 C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D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11、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01949年,杜鲁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援助落后地区经济开发计划。为此,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的援助。美国此举()A扩大了马歇尔计划的范围B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响力C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将美苏争霸的重心转移到非洲21某学者总结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尤其是“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讲坛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体力量,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在于()A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B

12、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C促进了多极格局的形成D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分化22下图表所示事件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A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B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C促进“万隆精神”的形成D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23历史地图能够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历史事件与下图所示形势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十月革命爆发B北约组织建立C两极格局结束D欧洲联盟成立24两极格局结束后,大集团对峙的大国关系格局已经不存在了,各大国为了充分地维护自身的利益,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的方法,首脑外交极为活跃,纷纷建立高层化、机制化的对话渠道,大国关系不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以国家利

13、益为基础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局。这表明当今世界()A呈多样性的格局特征B政治格局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C和平力量的不断增长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冲击旧的世界政治秩序二、材料阅读25(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5月月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每道在所部大州设立固定治所,设立固定的采访使,下设判官、支使、典依等僚佐人员。为防御少数民族的骚扰,先后在北方边境线上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在所辖区域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力。节度

14、使所辖地区也称道,是监察区的道内的一个特殊部分。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在道内采军政合一的管理方式,道实际上拥有所属州的军政、行政大权,长官称节度使,成为州之上的一级实体单位,由十五道增加到四十多道。唐代的节度使虽然可以割地称雄,但不至于拥有推翻中央的实力,形成中央政府与藩镇共存的局面。 摘编自张小稳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演进规律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六大行政区管辖的范围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六大军区大体上是一致的,大区的领导人大都又是各大军区

15、主要负责人也是各大党中央局的主要领导人。1953年中共中央准备对党和国家领导机构进行大幅度调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决定: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减少组织层次,增加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撤销大区一级机构,是完全必要的和适时的。到1954年底,六大区相继撤销,至此实现了中央对省、市、自治区的集中统一领导。 摘编自吕春子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政府的建立与撤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体制中“道”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区撤销的原因。(11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

16、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认识。(4分)26(2020河南洛阳三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

17、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井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27(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4省9月联考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49年至1957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城市住房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城市住房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在9%左右,发展迅速。工业化改革后,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执行低工资、低消费政策,住房由

18、国家和公有企事业单位掌握与分配,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初步建立,低房租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住房福利。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住房建设为工业让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住房建设缓慢,居住水平较低。 1984年,中央提出推进城市住房商品化试点,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逐步缓解城市住宅的紧张。1986年1月,中央政府成立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工作。1988年1月,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具体改革办法是:“实现住房商品化”,基本构思是: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

19、现住宅私有化。” 摘编自沈玲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的变迁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住房供给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80年代城市住房供给制度改革的主要背景及影响。(9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冷战思维是指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争霸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思维模式,以遏制和挤压社会主义国家为目的,根据材料“美国中情局出资2亿美元资助文化自由大会”“推销反苏联的文学作品”“ 苏联则实行严格的报刊审查制度,限制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作品,禁止在文艺创作中肯定西方文化”等信息可知美国和苏联在文化领域相

20、互封锁、攻击正是冷战思维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苏文化领域的冲突,未体现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美苏在文化领域的对抗,现代主义是西方世界的文学流派,苏联盛行的苏联文学,排除C项;根据材料“推销反苏联的文学作品”“禁止在文艺创作中肯定西方文化”可知材料反映了美苏之间在文化上封锁、对立,没有体现文学和艺术的交流,排除D项。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故选D项;新时期中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

21、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强调“和平共处”,并非“独立自主”,排除B项;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强调“和平共处为宗旨”,并非“以广交朋友为宗旨”,排除C项。3【答案】B 【解析】据材料“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可知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促进了人民群众参政意识的高涨,故选B项;该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但不能保证,排除A项;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C项;54宪法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要求

22、,并不是根本任务,排除D项。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能够为改革开放提供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所涉及国家类型多,不只有西方国家,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国结

23、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所涉及国家类型多,不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材料中所列举的改革开放后外交成果,与加入世贸组织无关,排除D项。5【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47年12月17日起,美国政府开始对政府、军队和国际订货商进行忠诚调查。在此影响下,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若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结合所学1947年3月,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材料中美国的做法反映出其固守冷战思维,故选C

24、项;结合所学,美苏由冷战转向争霸是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B项;据材料“美国政府开始对政府、军队和国际订货商进行忠诚调查。在此影响下,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若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可知,冷战的手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材料涉及的“杜鲁门主义”主要是政治手段,排除D项。6【答案】A 【解析】漫画反映了苏联不认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认为其笑里藏刀对苏联不怀好意,说明意识形态影响双方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故选A项;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当时美苏激烈对抗,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杜

25、鲁门主义公开反共反苏,说明美国早已经意识到美苏之间的矛盾,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在苏联人看来,马歇尔计划笑里藏刀,美国不怀好心,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持敌对态度,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7【答案】C 【解析】据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 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两极格局之下欧洲没有摆脱美苏的控制,排除A项;法国的发言表明了欧洲联合的希望,并且苏联属于东欧,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欧洲联合的愿望,没有说

26、明世界的概况,排除D项。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柏林墙拆除,随后两德统一,但统一了将近30年的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差距依然巨大,说明统一后德国在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真正实现民族融合等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故选C项;“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统一后的德国差距依然很大,并未体现出有再次分裂的危险,排除B项;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失衡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D项。9【答案】C 【解析】“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

27、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可见中国倾向于多边治理的主张,故选C项;“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天类命运共同体。”无法判断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强调多边主义的交流方式,排除A项;“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是新时期外交的方向,外交的原则是独立自主,排除B项;“共同推动构建天类命运共同体”没有指明以第三世界为主要方向,只要有利于多边主义,都是交往的对象,排除D项。10【答案】D 【解析】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等信息也说明双方在极

28、力避免战争的爆发,说明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故选D项;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因此不能体现冷战局面的不断强化,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美苏双方的交流和对抗,并未提及其他国家,无法体现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排除B项;材料中1961年、1962年、1979年等的史实体现了美苏的对抗,并非始终加强相互对话,排除C项。11【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1971年对外援助的原则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革命外交的特点,从80年代开始,更强调平等互利,对外援助更注重国家利益,故选C项;1971-1977年的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80年代之后是经济建设,排除A项;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

29、基本建立,排除B项;材料表格反映的是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不能反映规模变化,排除D项。12【答案】D 【解析】材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反映出在环境治理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探索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模式,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全球应对环境问题中的合作,没有体现出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项;材料强调全球各国应对环境问题中的合作,并非为欧美发达国家主导,排除C项。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乐团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向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展示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美国在种族与民权事业上取得的进

30、步”可知,冷战期间,美国意图通过乐团出访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意图通过乐团出访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无关树立大国形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意图通过乐团出访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意图通过乐团出访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不涉及对不结盟运动的政策,排除C项。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接受”“外交上的精彩华章”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不是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

31、53年12月提出,此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国内在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需要有个良好的外交环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5年亚非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十项原则,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答案】B 【解析】“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从50年代建国起对苏联的报道逐渐增多,到60年代初达到顶峰,是由于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工业化,随着60年代后中苏关系的恶化,体育报道逐渐减少,可见政治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很大

32、,故选B项;“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表述错误,中苏之间没有冷战,冷战指二战后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排除A项;“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则中央决定,而不是由国人决定,排除C项;“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无法对苏联的体育发展产生影响,排除D项。16【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美国”“欧洲经济”等关键词可知其反映了20世纪冷战时期的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法德和解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排除A项;根据漫画“美国”“欧洲经济”等关键词可知其反映了20世纪冷战时期的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主观目的是对欧洲的有

33、效控制,并非“实现了”,排除D项。17【答案】B 【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故选B项;材料中“同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主要体现了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是1954年,而非“1955年”,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而非“1

34、971年”,排除D项。18【答案】D 【解析】抓住图名苏联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并细读主图可知苏联讽刺美国表面和平实质为战争,这一局面出现于二战后美苏冷战时期,故选D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为17751781年,此时俄国为沙皇俄国,排除A项;巴黎和会召开与1919年,俄国名称为苏维埃俄国,排除B项;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此时苏联正在艰苦抗击德国法西斯,对美国持支持政策,而漫画对美国持讽刺态度,排除C项。1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故选D项;19

35、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九届人大最终确立,排除B项;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破坏,“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20【答案】B 【解析】根据“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的援助”,结合非洲历史上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可知,美国此举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响力,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没有扩展到非洲,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形成于1961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美苏争霸的重心一直至在欧洲和亚洲,没有转移到非洲,排除D项。21【答案】A 【解析】据材料“某学者总结

36、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可知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故选A项;第三世界以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主,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第三世界国家,并没有提到多级化的其他国家,排除C项;第三世界的国家注重发展程度而不是社会性质,排除D项。22【答案】D 【解析】图中所示的事件分别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和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西欧力量的增强,体现了冷战时期新的国际力量的成长,冲击了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故选D项;导致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是二战,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和复兴,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的

37、兴起和欧共体的成立,主要是推动政治格局变化而不是经济秩序的变化,排除B项;“万隆精神”是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的与题中两个事件无关,排除C项。2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东德、西德和东柏林、西柏林,反映出二战后在美苏冷战影响之下,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北约组织也是冷战的表现,故选B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与材料中二战之后德国分裂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而德国在两极格局瓦解前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项;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而德国在1990年完成统一,排除D项。2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的方法,首脑外交极

38、为活跃,纷纷建立高层化、机制化的对话渠道,大国关系不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局”可知,在两极格局结束后,对话合作成为解决国家利益冲突的重要方式,世界形势总体缓和,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缓和,并未反映除和平之外其他的世界形势,排除A项;材料没有探讨政治格局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探讨政治格局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25【答案】(1)演变趋势: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道由监察区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4分)影响:道的设置初期加强对地方的监管,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加

39、,是导致藩镇割据的原因;使古代的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体制向三级体制转变,对后世影响深远。(6分) (2)特点:大区的行政管理区域广阔;党政军权力集中于大区领导;带有战时色彩。(1点2分,2点4分,3点5分)撤销原因: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展开;加强中央政府的对地方管理的需要;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开支;巩固政权,社会稳定。(6分) (3)认识: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变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分)【解析】(1)第一小问演变趋势,据材料一“唐太宗分为十道. 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可知,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材料一“唐太宗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等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

40、”以及“唐玄宗时期每道在所部大州设立固定治所,设立固定的采访使,下设僚佐人员”可知,道由监察区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可知,道的设置初期加强对地方的监管,加强了中央集权;据材料一“先后在北方边境线上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在所辖区域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力”可知,后期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加,是导致藩镇割据的原因;据所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可知,使古代的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体制向三级体制转变,对后世影响深远。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可知,大区的行政管理区域广阔;据材料二“大区

41、的领导人大都又是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也是各大党中央局的主要领导人”可知,党政军权力集中于大区领导;据材料二“六大行政区管辖的范围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六大军区大体上是一致的”可知,带有战时色彩。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知识可知,计划经济建设的展开;据材料二“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可知,加强中央政府的对地方管理的需要;据材料二“减少组织层次,增加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可知,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开支;据材料二“到1954年底,六大区相继撤销,至此实现了中央对省、市、自治区的集中统一领导”可知巩固政权,社会稳定。 (3)改革是对旧有的生

42、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因此可知,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变化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两则材料都提到地方体制改革对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因此可知,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6【答案】示例一 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2分) 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最终取代了近代以欧美为主导的治理格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43、冲击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冲击着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 (任意选择两个时期进行论述,论述充分即可得8分) 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2分) 示例二 观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2分) 论述: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二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

44、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积极作用,成为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或者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们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论述充分即可得8分) 总之,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

45、能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2分) 示例三 观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2分) 论述: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控制着世界市场,攫取全世界的利益,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一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结束后,在欧美国家主导下成立的联合国,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和美元的中心地位。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企图继续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

46、变革。 (从两个不同时期展开论述,论述充分即可得8分)总之,近现代以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2分)【解析】本题以全球治理体系角度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根据材料“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可得论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根据材料“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可得论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根据材料“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

47、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可得论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证论点。27【答案】(1)特点:国家投资和建设;由国家和公有单位统一分配;低租金。(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2)背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城市住房紧张;住房商品化的推进。(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影响: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推动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每点3分,任答1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城市住房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在9%左右”得出国家投资和建设;由材料“住房由国家和公有企事业单位掌握与分配,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初步建立”得出由国家和公有单位统一分配;由材料“低房租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住房福利”得出低租金。 (2)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1984年,中央提出推进城市住房商品化试点”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由材料“逐步缓解城市住宅的紧张”得出城市住房紧张;由材料“改革办法是实现住房商品化”得出住房商品化的推进。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得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由材料“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得出推动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由材料“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得出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