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全卷150分 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不等式的解集为( )A. 或B. C. D. 或【答案】C【解析】【分析】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运算即可得解.【详解】不等式可化为,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2.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通过数列的前4项归纳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所以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故选:
2、C.【点睛】本题考查了观察法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3. 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分别等于和,若角所对的边长是,那么角所对的边长是( )A. 4B. C. D. 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条件,代入正弦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设角所对的边长为x,则由正弦定理,可得,得,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容易题.4. 已知,下列不等式中必成立的一个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对选项逐一分析,由此确定正确选项.【详解】对于A选项,由于,不等号方向不相同,不能相加,故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由于,所以,而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有:,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而两个数的正负无法确定,故无法判断的大小关系,故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而两个数的正负无法确定,故无法判断的大小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属于基础题.5. 已知,则( )A. B. C. D. 的大小与的取值有关【答案】B【解析】【详解】,,所以有.故选:B.6.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的值为( )A. 91B. 152C. 218D. 27【答案】B【解析】【分析】由数列与的关系可得,运算即可得解.【详解】因为数列的前项和,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与关系的应用,考查了运算
4、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7. 在ABC中,已知a、b和锐角A,要使三角形有两解,则应满足的条件是()A. absinAB. bsinAaC. bsinAbaD. bsinAab【答案】D【解析】【分析】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B,再由 sinBsinA,且 sinB1,可得a、b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详解】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B由锐角A,要使三角形有两解,则 sinBsinA,ba再由 sinB1 可得 bsinAa综上可得 babsinA,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判断sinBsinA,且sinB1,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8. 在正项等比数列中,和为方程的两根,则( )
5、A. 16B. 32C. 6 4D. 256【答案】C【解析】【分析】由a1和a19为方程x210x+160的两根,根据韦达定理即可求出a1和a19的积,而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到a1和a19的积等于a102,由数列为正项数列得到a10的值,然后把所求的式子也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化简为关于a10的式子,把a10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值【详解】因为a1和a19为方程x210x+160的两根,所以a1a19a10216,又此等比数列正项数列,解得:a104,则a8a10a12(a8a12)a10a103436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韦达定理及等比数列的性质化简求值,是一道基础题9. 已知不等式的
6、解集为空集,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或D. 或【答案】A【解析】【分析】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等价于方程最多一个实数根,即,解不等式,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解得.故选:A【点睛】本题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属于中档题.10. 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第4,7,16项恰好分别是某等比数列的第4,6,8项,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进而可得,再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即可得解.【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若数列的第4,7,16项恰好分别是某等比数列的第4,6,8项,则、成等比数列
7、,即,所以,化简得,由可得,所以,所以该等比数列的公比满足,所以该等比数列的公比.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与转化化归思想,属于中档题.11. 中,分别是内角对边,且,则等于(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得,解得(舍)或,又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考点:1、倍角公式;2、正弦定理.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中,若,则 如果一个数列是常数列,那么它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前项和一定是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在中,若,则为等腰三角形;等差数列中,且,则中最大的项为.A. B. C. D. 【答案】D
8、【解析】【分析】对于,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和正弦定理可判断,对于,通过举反例可判断,对于,通过举反例可判断,对于,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可得结论,对于,由且,结合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得,从而可得结果【详解】对于,由于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所以当时,有,由正弦可得,所以,所以正确;对于,当此数列的所有项都等于零时,此数列只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所以错误;对于,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其前项和为,不是二次函数,所以错误;对于,由,得,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或,所以或,所以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所以错误;对于,由于等差数列中,所以,且,所以且,所以,因为,所以当时,当时,所以中最大的项为,所
9、以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3. 数列的前项和,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答案】【解析】【分析】由数列与的关系运算即可得解.【详解】当时,;当时,符合上式;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与关系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4. 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案】【解析】【分析】将原不等式转化为,即可得解.【详解】不等式等价于,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高次不等式的求解,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与转化化归思想,属于基础题.15.
10、 等差数列中,则公差_.【答案】2【解析】【分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再由即可得解.【详解】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所以,所以,所以公差.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6. 在ABC中,若sinA:sinB:sinC=4:3:2,则cosA=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得到三边的比例关系,设出参数k,用k表示每一个边,再用余弦定理得到余弦值,即可.【详解】由正弦定理得abc432,设a4k,b3k,c2k,则cosA故答案为-.【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
11、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 及 、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三、解答题(本题共70分,17题10分,18-22每小题12分)17. 在中,三个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角的大小;(2)若,求角的大小.【答案】(1);(2).【解析】【分析】(1)由余弦定理可得,即可得解;(2)设,由余弦定理得,再由正弦定理可得,即可得解.【详解】(1)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又,所以;(2)
12、由题意,设,所以,所以,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又,所以.【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8. 已知在中,.(1)求的面积;(2)求的周长.【答案】(1);(2).【解析】【分析】(1)由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得,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解;(2)由余弦定理可得,进而可得,即可得解.【详解】(1)因为,所以,即,又,所以,所以的面积;(2)由余弦定理及可得,所以,又,所以,即,所以的周长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9. 已知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为的前项和.(1)求通项及
13、;(2)设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详解】(1)因为是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2)由题意,所以=考点:1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3数列求和20. 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1)求;(2)解不等式.【答案】(1)a1;(2)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知或是方程根,把根代入方程中可求出的值;(2)由(1)可知不等不等式化为,然后分,和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所以或是方程的根,所以,解得(2)由(1)可知不等式化为,即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14、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点睛】此题考查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求参数,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21. 已知等比数列中,若,数列前项的和为(1)若,求的值;(2)求不等式的解集【答案】(1)(2)【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首先将转化为用来表示,解方程组解得的值,得到通项,代入后求得,由通项公式可知是等差数列,求得首项,公差代入前n项和公式可得的值(2)将的首项公差代入,建立关于的不等式,求不等式可得的范围,最后取正整数即可试题解析:(1)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考点: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22.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其前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可得 化为:由成等比数列,可得 化为:联立解得:即可得出(2) 利用裂项求和方法、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出试题解析:(1)因为,即即,因为为等比数列,即所以,化简得:联立和得:,所以(2)因为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