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979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7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解析:D项的“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A项的“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项的“衣”,名词作动词,“穿”;C项的“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答案:D解析:C项的“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A项的“族”,名词作动词,“灭族”;B项的“下”,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D项的“树”,名词作动词,“种植”。答案:C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2、,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周生:一个姓周的儒生。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起义军。从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乘势起陇亩之中B放逐义帝而自立C身死东城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解析:A项和C项均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B项为一般句式;D项为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答案:AC【参考译文】太史

3、公(自称)说:我从周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个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一起争雄,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

4、难了。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最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

5、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6、(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5用“被”表被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6无标志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

7、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特别提醒】“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

8、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文: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放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

9、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0、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作战的。成语有:夜以继日。译文: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

11、式:主宾之(是)动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文: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文: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

12、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

13、: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四)状语后置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以宾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请其矢

14、,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于宾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

15、)比我长(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五)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村中少年好事者

16、。(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轻人。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

17、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六)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七)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

18、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为新的句式所取代,因此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式须要细致区分。近年来,考查判断句这一特殊句式的选择题在逐渐减少,一般是在翻译题中考查的。考生应该学会分类归纳,并参照课文中的实例,判断出句式类型,明确相应的句式特点并准确翻译。翻译。如古代汉语中一般用“者,也”及其变化形式表判断,也有用“则”“乃”“即”“为”“是”等表判断的现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巨是凡人”(赤

19、壁之战)等。此外,还有用“非”表否定判断的现象,如“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被动句这一句式类型中有用“见”“于”“被”表被动的,也有意念上的被动,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其中“挫”“削”就是“被挫败”“被削减”的意思。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另外,词类活用还包括词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等。(一)名词作状语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

20、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仇:报复大喜,笼归,举家

21、庆贺 笼:用笼子装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落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鱼肉缙绅 鱼肉:以

22、为鱼肉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五)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动词,并解释。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获、心得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

23、名词,金玉珍珠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六)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解释。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七)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

24、是“为哀怜”之意。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为动用法的动词,并解释。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八)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解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

25、:平坦、距离近的地方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九)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并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十)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

26、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并解释。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十一)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并解释。孔子登东

27、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贵货而易士 易:认为容易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十二)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数词,并解释。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1判断一个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须要结合具体语境。若一个句子中没有动词,就要考虑句中某个名词或形容词是否充当了动词,如“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其中的“礼”是名词,“礼貌”的意思,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是“有礼貌地接待”的意思。修饰动词的名词常为名词作状语,如上例中的“庙”,指“在庙堂上”。2若句中有动词,但不是及物动词,直接翻译会导致语意不通,就要考虑其是否属于动词的使动或者意动用法,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其中的“舞”和“泣”是两个不及物动词,如果直接翻译为“起舞”和“哭泣”,将使语意不通,因此要考虑其使动用法,翻译为“使起舞”和“使哭泣”才准确。3而形容词和名词活用时常为意动用法,如“成以其小,劣之”(促织),“劣”为形容词,“差,不好”的意思,这里为意动用法,是“认为不好”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