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 史说明:练习满分100分,训练时间90分钟。练习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3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卷为第4页至第6页。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
2、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2法国史学家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中提出:“罗马人创造了西方意义上的人本身。”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罗马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罗马法界定并保护了私有财产权C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D罗马法开创了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3近代启蒙思想家一直宣称人民是权力的源泉。这一思想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A实行联邦制 B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C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D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4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显明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
3、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5右图是我军缴获的国民党新六军下级军官李涤生日记。该日记可能写于A1946年B1947年C1948年D1949年6右图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标表。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A我国恢复人大政协制度B我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C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备D我国走上依法治国道路7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说:“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亚非国家的“同”不包括A历史上遭受列强侵略 B团结反帝、反殖、反霸C发展民族
4、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D推行不结盟政策8“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A扬州地处交通要道 B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C扬州是繁华的都市 D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9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A剪辫易服 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10下表是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
5、乙、甲11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苏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指是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12有学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存在 B南北半球经济发展悬殊C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D工业与农业文明的差异13如图所示,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这一变化认识不准确的是A货币体系从无序到有序,确立美元中心 B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D国际货币体系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1
6、4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使共同市场对美国的出口货物交付繁荣平均税增加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是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这反映了A美欧不可调和的矛盾 B欧共体的成立加剧了市场竞争C美欧经济矛盾阻碍了全球化 D欧共体市场的经济地位增强15孟子见梁襄王,襄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下列与文中孟子思想最为接近的观点是A“存天理,灭人欲” B“人之初,性本恶”C“春秋大一统”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1620世纪初,孙中山说:“能开
7、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已出是也。”下列各项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7右图是马远的雪滩双鹭图,该作品构图突兀奇崛,笔调洗练刚劲,画面冷峻疏朗,右下角的一泓山泉,蕴含着朦胧的生机。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18“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
8、治自由: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19右图是1948年中国留美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某题的统计结果。你认为可能对被调查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平均地权” 斯大林模式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A B C D20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A狂人日记 B庶民的胜利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
9、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21(1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中进行的”。(4分)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0、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2分)指出其后来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4分)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 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时政评说(3)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作者认为“冷战”后的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22(16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
11、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所有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二 下列是某中学兴趣小组进行的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中的部分图片(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
12、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4分)材料三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23(15分)古往今来,科技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奠基的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也就从根本上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思想的解放,更促成了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学术繁荣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奠基的年代是顺理成章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
13、战国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奠基时期的原因。(4分)材料二 明清之际杨光先写了不得已、选择议,痛哭流涕地上书朝廷:“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徐光启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所立诸法芜陋不堪读”,西洋历法“至为详备可为二三百年不易之法”,试图依靠天主教义“补益王化”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杨、徐二人对西洋历法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材料三 西人之为学也,有一学即有一会会中有书,以便翻阅,有器以便试验,有报以便布新知,有师友以便讲求疑义。故学无不成,术无不成,新法日出,以为民用。遵此行之,一年而豪杰集,三年而诸
14、学备,九年而风气成以雪仇耻,何耻不雪,以修庶政,何政不成。 梁启超时务报论学会(3)评述材料中梁启超关于学会的观点。(5分)24(14分)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学派从不同侧面抓住的工业革命“特征”。(6分)材料二 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
15、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2)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各是什么?(6分)2013年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C 4A 5A 6.C 7D 8B 9A l0B11B 12A 13D 14D 15B 16D 17C 18C 19A 20C二、非选择题 21(15分)(1)杜鲁门主义和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和经济互助委
16、员会;北约和华约;柏林危机。(4分)(2)原因:两大集团之间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2分) 表现: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分)(3)变化: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增强。(2分) 不能。(1分)原因:因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予抑制和削弱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面对全球化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只有加强多边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任意两点得2分)22(16分)(1)废除匠役制度,自由劳动力充足;产量增加;地区性分工明显;行业分工更细(4分)(2)洋务企业、民族资
17、本主义工业。(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为社会变革准备了经济、阶级基础。(2分)(3)变化:19521956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19782006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4分) 23(15分)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18、自耕农经济逐渐确立);私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崛起);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4分)(2)主张:杨反对学习西洋历法;徐主张学习西洋历法。(2分) 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虽然出现进步思潮,但程朱理学依然占主导地位。(4分)(3)粱启超认为创办学会,能够培养人才,改良社会风气,抵御外侮,变革政治。这一主张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5分)24(14分)(1)工业组织学派: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大企业时代;技术学派: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能源学派:煤的广泛运用及石油、电力作为新能源的应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6分)(2)观点:全面的观点。(2分) 现象:社会上,人们应用工业革命的成果,生活日渐现代化;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等;文化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