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它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其评述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家族性B王位世袭制的必要性C嫡长子继承制的进步性D封建君主制的局限性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A世袭B中央任命C恩荫D科举选拔3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
2、(门下省属官)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这一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A强化了君主的决策权B提高了门下省的地位C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D提升了政策的合理度4图1是小史同学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所记录的主题是() A世袭制B军功制C察举制D科举制5据图2判断,该机构名称是()A尚书省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6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A代议制B君主制C中央集权制D直接民主制7欧洲文明的进程中写道:“为了规范罗马公民和外来移民的关系,保证罗马的繁荣,不
3、仅需要有市民法,而且需要有万民法以建立普世性法律观念。”其中“万民法”是指()A古罗马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B适用于罗马帝国自由民的法律C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D古罗马法典化的民法大全8下列关于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叙述,正确的是() 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责任制内阁形成 内阁成员要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内阁对议会负责ABCD9“独立战争后,问题越来越复杂,有各邦之间的矛盾,也有和欧洲国家贸易、交往的问题,甚至有的邦之间还有边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制定了()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10下列内容属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是()A国王不得干涉议会
4、的言论自由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D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该宪法体现出德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专制主义的色彩浓厚 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宰相不对议会而对皇帝负责ABCD12中国近代前期,伴随着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失败,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十一口(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甲午战争失败后开放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从中可以看出
5、,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走势是()A从西部逐渐到东部B从北方逐渐到南方C从内地逐渐到沿海D从沿海逐渐到内地13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其共同之处是()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B都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各条约均涉及到割地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1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这一规定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绝对平均主义B自由主义C军事政治合一D民主主义15“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
6、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第三次失败”()A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促进了学习西方思潮的兴起16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C工农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17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
7、”;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B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C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D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18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 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 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主流B当时人们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C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D苏区
8、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19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31年9月20日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 1935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7年2月9日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C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正式建立20有一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外国专家指出,“这是国民党比什么都害怕的事,它知道这是共产党唯一的秘密武器它比任何新式武器都能更有效地给当前的蒋政权以致命的打击,因为它使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国民党军的士气日渐低落。”该学者研究的是()A土地革命B减租减息政策C土地改革D刘邓挺进大别山21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22
10、苏维埃士兵从广场进入了院子、从院子进入皇宫的内门,沿着各个楼梯和走廊进入冬宫,进程持续好几个小时,几乎无甚伤亡。这一行动()A推翻了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B形成历史上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C践行了四月提纲和平夺权的设想D缔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3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2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几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法典的起草逐渐加快,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11、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此判断,统一民法典的最终形成主要得益于国内()A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25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意在强调,祖国统一()A只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B属于中华民族内部事务C必须立足现实顺势而行D取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2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以及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给予了
12、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一边倒”的方针B“求同存异”的方针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活动27周恩来曾指出:“它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地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方针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1945年5月某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的经济行动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
13、29大棋局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十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主要是在说明()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C世界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D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30有学者指出,直到1991年,世界还是一个头顶悬挂着核冲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危险世界,尽管危险,但可以预测;而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A批判核武器存在的危险性B否定多极化世界发展的趋势C强调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
14、D强调当今国际政治不确定性二、材料阅读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 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 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重返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材料一中图10、图11所示的场景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各产生什么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4分) (3)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政治
15、原因。(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
16、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并简述其基本内容。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有何意义?(5分)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
17、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西方“冷战”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1)“冷战”开始
18、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下崛起的主要新兴力量。它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它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可知材料强调王位继承秩序,即嫡长子继承制,故选C项;君主专制制度秦朝才开始出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位继承秩序,并不是原因,排除B项;封建君主制于秦朝
19、才开始出现,排除D项。2【答案】B 【解析】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县设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与材料中“秦朝统一后”相符,故选B项;“秦朝统一后”,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秦朝还没有科举,排除D项。3【答案】D 【解析】敕书经历了中书省、皇帝和门下省有利于集思广益,制约皇权专制,故选D项;材料中“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体现对皇权的制约,排除A项;门下省负责审议,不能体现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实际上限制了中书、门下官员的自主权,排除C项。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
20、D 【解析】题干中“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并由抽签选举产”等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故选D项;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排除A项;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并且民主政治走向“黄金时代”,排除B项;雅典等古希腊的城邦都具有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特征,排除C项。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无法维护美国的利益和主权,为解决问题,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故选B项;1689年英国制定权利法案,排除A项;1912年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制定共同纲领,排除D项。10【答案】D
21、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的农民起义中的平均主义理念,故选A项;自由主义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财产的分配制度,是经济内容,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没有提出民主建国的方针,排除D项。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可知题干中“第三次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22、狂潮,故选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排除C项;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向西方学习了,排除D项。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可知,这一时期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表明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故选A项;根据所学
23、,直接引发五四运动的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排除B项;选项表述错误,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排除C项;根据所学,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排除D项。17【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可知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更多的国民参与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在这种情形下,北洋政府不得不考虑民意最终拒绝签字,这说明国民的参与发挥了巨大的力量,故选A项;拒绝签字并未改变日本对山东的侵占,排除B项;取得了巨大胜利夸大了拒绝签字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革命的转型,
24、排除D项。1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可知苏维埃政权提高了农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参与民主的政治意识,故选D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排除B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排除C项。1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救国”、“一致对外”可知民族矛盾加深,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故选C项;材料“停止内战”说明反蒋政策的改变,排除A项;红军长征在1936年10月才宣告结束,排除B项;全
25、面抗战爆发是1937年7月,排除D项。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它比任何新式武器都能更有效地给当前的蒋政权以致命的打击,因为它使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国民党军的士气日渐低落”,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故选C项;土地革命虽然也分给农民土地,但并没有给国民党致命打击,排除A项;减租减息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主要是军事方面,与农民关系不大,排除D项。2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D项;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26、的蓬勃发展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曲折,排除B项;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22【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十月革命中攻占冬宫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故选D项;推翻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是二月革命,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立,排除B项;七月流血事件标志和平夺权丧失可能性,排除C项。23【答案】A 24【答案】D 【解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原有法律体系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各界对民法典的呼声愈来愈高,故选D项;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有利于加快民法典的制定,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加快民法典的制定,但不是主要原
27、因,排除B项;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利于加快民法典的制定,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2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可知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面对新问题采取新办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国家统一的方式,排除A项;香港问题属于中英间的国际问题,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具体办法,国家统一从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排除D项。26【答案】D 27【答案】D 28【答案】B 29【答案】B 30【答案】D 【解析】两极格局虽然危险,但可以预测,而当今“人们则生
28、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可知该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政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选D项;虽提及核冲突带来的危险,但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排除A项;承认当今世界更加动荡不可测,并不等同于否定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虽提及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但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排除C项。31【答案】(1)事件:图10:签订马关条约; 图11: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向中国正式投降)。(4分) 影响:图10: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进一步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图1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2)阶段性;自主外交或和平外交。(4分。若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给2分。若答出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
29、理的亦可。每点2分) (3)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美苏冷战);审时度势制定外交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家的外交努力等。(4分。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 B组题:以下题目由三级达标和非达标高中考生作答,一、二级达标高中考生不做。【解析】(1)第一小问事件,据材料一中的图10的“春帆楼上的中日谈判”得出签订马关条约;据材料一中的图11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南京)”得出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向中国正式投降)。第二小问影响,抓住限定性关键词“对中国国际地位”,马关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据材料二的表格,可以
30、在20世纪50年代今天,中国外交活动被分为四个时期,得出阶段性;据材料二在不同时期,我们同发展中国家、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结合新中国外交,得出自主外交或和平外交。 (3)首先要抓住限定性关键词“政治原因”,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情况来思考: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美苏冷战)(国际方面);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审时度势制定外交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家的外交努力等(国内方面)。32【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4分)(2)方案:“一国两制”。 根本点在“一国”。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31、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基础,港澳回归丰富“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光明前景。(5分)【解析】(1)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国两制”。第二小问根本点,即回答“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第三小问其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一国”“两制”两方面解释。第四小问“一国两制”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当时看,推动了港澳的回归和统一大业;长远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基础,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光明前景。33【答案】(1)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 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或文化习俗差异);国家实力相当,力量均势格局出现。(任意两点即可,4分) (2)新兴力量:欧共体;中国;不结盟运动;日本等。(任意三点即可,3分) 影响:冲击了两级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影响:有利于各国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任意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