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3)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小说背景;2、研习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结构;3、准确拼读字词。【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在初中我们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鲁迅一生有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
2、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文化常识积累(封建道德与封建礼教):1、
3、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就是要象合格的皇帝那样做皇帝;臣臣,就是要象合格的臣子那样做臣子。那就应该是有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每个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的社会才是公正、和谐的社会。)汉代董仲舒作了发挥,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2、
4、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3、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4、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5、宗法制度四权:政权指皇权。族权指宗法制度下,宗族对族内家庭以及个人事务的决定权和审判权,族长做出的决定具有强制性。夫权指中国古代社会丈夫支配妻子的权力。神权指迷信的人认为鬼神具有的支配人们命运的权力。6
5、、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劝死了丈夫的妇女不要改嫁的好,到了元代从国家与皇帝那里就开始推行起来,要求妻子对殉国丈夫的忠诚,提倡“夫死国,妇死夫,义也。”守将城池不保,先把妻妾召来,在自己面前自杀,然后才放心捐躯,成为皇帝表彰的对象,蔚成风气。唐代张巡,是极有名的忠臣烈士。安史之乱,张巡固守睢阳,粮草断绝,杀死自己的妾,把她的肉分给将士吃。以此为开端,先以城中妇女为食,食尽,则食老幼,共食三万人。许多名士纷纷请求表彰张巡,张巡被追赠为大都督城破时。明代戏曲双忠记进一步编造张巡的娘子很知大义地说“臣死君,妾死夫,理所当,情何辜”,对这位吃人夫君,不但不埋怨,反而要
6、“今生未了,又结来世缘”,敢情被吃一回,还不过瘾。你们看,其实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以及将惨状叙述为妙事耳。顺便说一句,双忠记至今还在京剧和粤剧里唱,版本不同。明代,国家更注重表彰节烈,男人即使是病死,也倡导妇女殉夫,官方还大力表彰。三、预习检查。正确拼读下列加点的词语:寒暄xun 朱拓t 间或jin(间:偶尔) 踌蹰chuch忌讳hu 聘礼pn 呜咽y 祭祀s 咀嚼jju 诡秘u 炮烙po lu 监(jin)生 烟霭(i) 不更(gng)事 荸荠(bq) 草窠 (k) 渣滓(z) 惴惴(zhu) 歆(xn)享 牲醴 (l) 谬(mi)种 讪讪(shn) 蹙缩(c)补充词义
7、:钝响:沉闷的爆竹声。幽微:细微寒暄:嘘寒问暖,见面说些问候的客套话。无聊赖:生活、感情上没有寄托。精采:精神光采。悚然:害怕的样子。惶急:惊惶,着急。委实:实在、确实。捺:按。不济:不中用,不好。即使:就使四、研习课文。 、祝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祥林嫂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分为这样几步: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提问:这个故事的序幕、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各是什么? 【明确】序幕:鲁镇年终祝福景象,鲁四老爷出场。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发展:祥林嫂被逼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尾声:祝福景象,我的感受。主人公命运:丧夫出逃被卖又丧父失子2、本
8、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什么手法?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倒叙。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3、倒叙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描写人物的几个细节,欣赏本文的重复艺术。讨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的人
9、物,而是集中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物的共同特点,经过艺术虚构而被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恩格斯说:“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二、分析描写人物的几处细节。先请同学们说说值得发掘的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对祥林嫂的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A、第一次来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死了丈夫,不堪婆家虐待,逃出来的。健壮朴实勤劳温顺,抗拒着人生灾难,对生活抱有希望。B、第二次来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
10、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死了第二个丈夫,失去了儿子,族家大伯收房子,被赶出婆家。还是白描手法,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逼改嫁又丧夫丧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C、死前:“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练习)不能改成“她
11、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已经”二字表明祥林嫂做乞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此时此地的事,因此也不能省略。 长期经受严重的打击和折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对生活已绝望。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妇女形象。鲁迅先生所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祥林嫂身心备受摧残,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最能表现祥林嫂精神的痛苦。 写眼睛的地方还有: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麻木)捐门槛
12、分外有神(有希望)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向绝境的过程。、三次悲痛的诉说。祥林嫂内心极度悲伤和自责,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A、在鲁家,听众是四婶和卫老婆子。 “我真傻,真的,”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说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的确令人同情。B、在镇上,听众是镇上的人们。 “我真傻,真的,” 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练习)“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特意”
13、“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这说明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C、“我真傻,真的,” 听众仍是镇上的人们。人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是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对祥林嫂毫无同情,而是唾弃和厌烦,充分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麻木和自私,弱者的无奈和无助。 (练习)87段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
14、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3、鲁四老爷的三次责骂A、“可恶!然而”“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B、“可恶!”“然而”“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道貌岸然。C、“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
15、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他要愤愤然地骂祥林嫂“谬种”。可见自私冷酷凶残。三句责骂足以说明鲁四老爷是个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自私凶残且虚伪。4、四婶的三次断喝(见练习)“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在祥林嫂以为赎清罪过,“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潜台词:不论你怎样努力,你都是一个不贞洁的女人,永远得不到饶恕。第三句谓语提前,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这次断喝,使祥林嫂彻底明
16、白自己是个不干净的人,不正常的人,使得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足见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无情摧残。其它:“二次微笑”: 简析: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
17、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 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四场飞雪”: 简析: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
18、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 “五张账单”: 简析: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19、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点拨: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三、进一步分析讨论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柳妈
20、的形象,探讨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一)分析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如何理解祥林嫂的几个行为? 撞自发反抗,不想被人宰割;她也认为改嫁是可耻的,“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观念。 捐用血汗钱赎罪。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对自己再嫁有种罪恶感。 问对命运的疑惑,无法解脱,一直饱受精神折磨,想见儿子又惧怕地狱,对鬼神有强烈的恐惧。【总结】1、相信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她逃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工。她食物不论,干活不停,“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她一人担当”,“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被暴
21、力嫁给贺老六后,新丈夫“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满足了,旁人也以为她交了好运。【总结】2、自觉的奴隶性格。这种“满足”和“好运”本身就带有悲剧的性质,因为她所感到满足的并非是不受压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劳”的奴隶式生活。而最后连做奴隶的资格也被剥夺了。这种自觉的奴隶性格,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内在原因。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讨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分析鲁四老爷和柳妈的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命题的用意。【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客观
22、原因探讨。1、鲁四老爷形象分析。思考:小说还有哪些地方对鲁四老爷作较为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鲁四老爷的形象?【明确】1、和“我”见面时大骂新党: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维护帝制。而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可见鲁四老爷还停留在什么时代。足见他保守、迂腐、反动,反对改革与革命,维护封建旧制度。对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寿”,想长寿;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表现其虚伪;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是理学书,可见他对于儒家统治人民的思想顽固坚持。则点明了他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鲁四老爷告诫:这种人
23、虽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祭祀不能让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杀人的软刀子。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污了祖先。正因为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了。【小结】鲁四老爷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迂腐、保守、反动,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一个主要人物。 二、柳妈形象分析。【明确】关于柳妈的描写有两处:柳妈奚落祥林嫂再嫁;柳妈说鬼,动员祥林嫂捐门槛。提问:柳妈是什么身份的人呢?分析:柳
24、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练习)柳妈是善女人,不杀生,可是为什么奚落祥林嫂再嫁,且认为祥林嫂应该“撞一个死”?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什么?因为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 “贞洁”在她心里十分神圣!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可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迷信的鬼神观念也演变成了封建礼教的工具。民众把佛家的阴间地狱观念与封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阴
25、间报应”思想,这是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说明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天罗地网是多么严密,使可怜的祥林嫂无处遁形,并最终从精神上摧毁了她。 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自然极力维护封建的思想统治,就是普通民众,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精神上也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可以说,祥林嫂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迫害与虐杀祥林嫂的行动中来。他们都是凶手,又都不是凶手,真正戕害祥林嫂生命的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观。礼教以道德产生的舆论来压制人,把人变成非人。封建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
26、的网,将祥林嫂捆绑在其中,直至她窒息而死。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三、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1、三写祝福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迎接福神的和制作福礼的人对照写,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总之,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
27、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祥林嫂一切挣扎、希望就是在这次祝福中破灭的,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理解“
28、祝福”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情节的作用) 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将祥林嫂的不幸置于“祝福”的热闹繁忙的环境中,以乐景写哀,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其悲剧的社会根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 五、“我”的形象分析。小说中重要人物除了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我”,试想一想,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另一方面,小说写出了“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但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